1.表的访问方式
A、全表扫描方式
全表扫描就是顺序地访问表中每条记录. ORACLE采用一次读入多个数据块的方式优化全表扫描。这种方式通常情况效率低。
B、通过ROWID访问表
采用基于ROWID的访问方式访问表, ROWID包含了表中记录的物理位置信息,ORACLE采用索引(INDEX)实现了数据和存放数据的物理位置(ROWID)之间的联系. 通常索引提供了快速访问 ROWID的方法,因此那些基于索引列的查询就可以得到性能上的提高。这种方式通常情况效率高。
2.合理调整FROM后面的表顺序
ORACLE解析器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之后的表,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驱动表driving table)将被最先处理,如果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时,为了高效率需要选择记录最少的表作为驱动表。如果是三个或者以上的表关联查询, 那就需要选择中间表作为基础表, 交叉表是指那个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3.WHERE子句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所以要将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4.SELECT子句中不要使用 ' * '
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 会将'*' 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这个工作需要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 故而需要消耗更多的查询时间以及资源。
5、整合简单SQL语句,减少数据库访问
几条简单的数据库查询语句,可以把它们整合到一个查询
6、使用ROWID删除重复记录
最高效的删除重复记录方法 ( 因为使用了ROWID)例子:
DELETE FROM COTRACT E WHERE E.ROWID > (SELECT MIN(X.ROWID)
FROM COTRACT X WHERE X.CONTRACT_ID = E.CONTRACT_ID );
7、清空表用TRUNCATE,删除部份行用DELETE
当删除表中的记录时,在通常情况下, 回滚段用来存放可以被恢复的信息. 如果你没有COMMIT事务,ORACLE会将数据恢复到删除之前的状态(准确地说是恢复到执行删除命令之前的状况) 而当运用TRUNCATE时, 回滚段不再存放任何可被恢复的信息.当命令运行后,数据不能被恢复.因此很少的资源被调用,执行时间也会很短。
8、减少对表的查询
在含有子查询的SQL语句中,要特别注意减少对表的查询,例如: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VER) = ( SELECT
TAB_NAME,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4)
9、 合理使用COMMIT
在程序中合理使用COMMIT, 这样程序的性能得到提高,需求也会因为COMMIT所释放的资源而减少:
a. 释放回滚段上用于恢复数据的信息.
b. 释放被程序语句获得的锁
c. 释放redo log buffer 中的空间
d. ORACLE为管理上述3种资源中的内部花费
10、使用表的别名
在SQL语句中连接多个表时, 请使用表的别名并把别名前缀于每个Column上,这样可以减少解析的时间并减少那些由Column歧义引起的语法错误。
11、用EXISTS替代IN、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在许多基于基础表的查询中,为了满足一个条件,往往需要对另一个表进行联接。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EXISTS(或NOT EXISTS)通常将提高查询的效率.。在子查询中,NOT IN子句将执行一个内部的排序和合并.,无论在哪种情况下,NOT IN都是最低效的 (因为它对子查询中的表执行了一个全表遍历). 为了避免使用NOT IN ,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外连接(Outer Joins)或NOT EXISTS.
例如:
A、高效率
SELECT * FROM EMP (基础表) WHERE EMPNO > 0
AND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WHERE DEPT.DEPTNO = EMP.DEPTNO AND LOC = ‘MELB')
B、低效率
SELECT * FROM EMP (基础表) WHERE EMPNO > 0
AND DEPTNO IN(SELECT DEPTNO FROM DEPT WHERE LOC = ‘MELB')
12、使用索引提高效率
索引是表的一个概念部分,用来提高检索数据的效率,ORACLE使用了一个复杂的自平衡B-tree结构. 一般情况下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当ORACLE找出执行查询和Update语句的最佳路径时, ORACLE优化器将使用索引.。同样在联结多个表时使用索引也可以提高效率.,另一个使用索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主键(primary key)的唯一性验证,那些LONG或LONG RAW数据类型, 你可以索引几乎所有的列.。通常, 在大型表中使用索引特别有效. 当然你也会发现, 在扫描小表时,使用索引同样能提高效率. 虽然使用索引能得到查询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索引需要空间来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 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 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所以每条记录的INSERT , DELETE , 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 , 5 次的磁盘I/O 。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定期的重构索引是有必要的。
索引重构:ALTER INDEX
13、sql语句用大写的
因为oracle总是先解析sql语句,把小写的字母转换成大写的再执行
14、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
WHERE子句中,如果索引列是函数的一部分优化器将不使用索引而使用全表扫描
A、低效
SELECT … FROM contract WHERE SAL * 12 > 24000;
B、高效
SELECT … FROM contract WHERE SAL > 24000/12;
15、用UNION替换OR
通常情况下, 用UNION替换WHERE子句中的OR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对索引列使用OR将造成全表扫描,注意, 以上规则只针对多个索引列有效. 如果有column没有被索引, 查询效率可能会因为你没有选择OR而降低. 在下面的例子中, LOC_ID 和REGION上都建有索引。
A、高效: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20
UNION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REGION = “MEL”
B、低效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20 OR REGION = “MEL”
如果你坚持要用OR, 那就需要返回记录最少的索引列写在最前面.
16、用>=替代>
A、高效
SELECT * FROM contract WHERE contract_id >=10
B、低效
SELECT * FROM contract WHERE contract_id >9
两者的区别在于, 前者DBMS将直接跳到第一个contract_id 等于10的记录而后者将首先定位到contract_id=9的记录并且向前扫描到第一个contract 大于9的记录。
17、少用 <> 操作符(不等于)、!= 、 not
不等于操作符是永远不会用到索引的,因此对它的处理只会产生全表扫描,所以我们需要少用不等于。
18、分区
Oracle的表分区功能通过改善可管理性、性能和可用性,从而为各式应用程序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通常,分区可以使某些查询以及维护操作的性能大大提高。此外,分区还可以极大简化常见的管理任务,分区是构建千兆字节数据系统或超高可用性系统的关键工具。
分区功能能够将表、索引或索引组织表进一步细分为段,这些数据库对象的段叫做分区。每个分区有自己的名称,还可以选择自己的存储特性。从数据库管理员的角度来看,一个分区后的对象具有多个段,这些段既可进行集体管理,也可单独管理,这就使数据库管理员在管理分区后的对象时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但是,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看,分区后的表与非分区表完全相同,使用 SQL DML 命令访问分区后的表时,无需任何修改。
什么时候使用分区表:
1、表的大小超过2GB。
2、表中包含历史数据,新的数据被增加都新的分区中。
(3).表分区的优缺点
表分区有以下优点:
1、改善查询性能:对分区对象的查询可以仅搜索自己关心的分区,提高检索速度。
2、增强可用性:如果表的某个分区出现故障,表在其他分区的数据仍然可用;
3、维护方便:如果表的某个分区出现故障,需要修复数据,只修复该分区即可;
4、均衡I/O:可以把不同的分区映射到磁盘以平衡I/O,改善整个系统性能。
缺点:
分区表相关:已经存在的表没有方法可以直接转化为分区表。不过 Oracle 提供了在线重定义表的功能。
详见:Oracle表分区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