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83465/answer/931615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计算机之父”这种笼统的称谓没有明确的结果。
你可以认为是图灵,也可以认为是冯·诺依曼,你认为是谁就是谁。
非要叫的话可以是:
以下我们就来八一八各位“之父”。
毕竟“计算机”就是指用来计算的机器嘛。
机械时期有很多代表人物,比如:
发明加减计算机的希卡特Schickard(1623)和帕斯卡Pascal(1642)。
还有发明出可以乘除运算的计算机的莱布尼兹Leibnitz(1687)。
(关于机械时期强烈推荐简书的一篇干货: 01改变世界:机械之美——机械时期的计算设备 )
你认他们谁是“计算机之父”呢?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们做的都是“计算器”,还没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呢。
那我们就来看看下面那位。
在中国几乎都没听说过巴贝奇这个人,但在国外却是公认的计算机之父。
看看 Bing搜索最前的是谁:
看看 Quora里最高票答案是谁( https://www.quora.com/Who-is-the-father-of-computers-1):
巴贝奇,生活在机械时代,却构思出了完整的计算机结构,领先世界一百年。
由于生不逢时,他注定成为一个悲剧的天才。他亏了自己家里和英国政府很多钱,最后却造不出像样的分析机,因为当时的工艺还达不到他所设计的精度。
直到一百年后,有个教授为了情怀用机电方式建造Mark-I计算机,才实现了巴贝奇的构想。
后来在1985年,伦敦科学博物馆决定用巴贝奇当时的方式打造一台完整的差分机,整台机器到2002年才完工,一共花了17年的时间。
感受一下差分机的金属魅力:
机械美学:差分机的运作
巴贝奇在1834年所构思的分析机(通用计算机),就已有了计算机的五个部分: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与输出装置,而不是到了冯·诺依曼才提出的。
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通用计算机之父”或“现代计算机之祖父”,反正老大肯定是他。
图灵在现在毫无疑问是名气最大的,有套书以他命名,还有个公司用他咬过的苹果做logo。
主要是因为戏剧性的一生吧。
图灵也是个天才,他的工作非常有开创性,系统建构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提出了图灵机、图灵测试,所以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
阿坦纳索夫和克利福德·贝瑞在1939年制造了ABC机。
在电子时代,作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拔得了头筹,也够资格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了。
他那时也已经开始使用二进制了,所以二进制也不是冯·诺依曼首创的。
前面那些人差不多把可以评定为“计算机之父”的选项都拿走了,可为什么冯·诺依曼才是钦定的啊?
因为他在科学界名声很响,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包括数学、量子力学、计算机和经济学领域。
他对二战的贡献很大,不仅参与原子弹研制,还对ENIAC作了关键改进。
另外他还最终完善了计算机的模型,提出冯诺依曼机,奠定了我们现代所使用的计算机的基础。
所以把冯诺依曼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是实至名归的。
吴小松
个人网站:http://wxs.me
3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关于“计算机之父”之名,其实没有必要分个你死我活。。。
如果细说起来计算机其实可以说有三个“爹”,上面只说到了两个:艾伦·麦席森·图灵和约翰·冯·诺依曼,其实还有一个人似乎也不得不说,他的名字叫做阿塔那索夫。
图灵从理论上证明了计算机这货可以做出来,也就是可行性。
阿塔那索夫二话不说埋着头就开始做,而且做出来了一个叫“ABC”的计算机,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台计算机一直默默无闻很少有人知道,直到后来ENIAC抢了这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头。
冯洛伊曼则提出了一种建设性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这一结构几乎被往后的所有计算机所使用直到今天,也就是著名的冯·洛伊曼体系结构。
以前他们也考虑过上面这个问题,有人奉冯·洛伊曼为计算机之父,他说他可不敢当,这份殊荣非图灵莫属。看这些大师似乎并不在意这样的“虚名”我们又何必继续纠结呢?
如果非要说谁是计算机之父,我个人到认为不如说是人类迫切的需求和感想敢为。就像我们种了许多棉花要织许多布一样,织布机顺大势而出,然后通过打孔的卡片控制织布流程的机器就这么一步步的演变成了后来计算机的雏形,图灵不过是敲开了那一扇虚掩的门,然而正是这一推,浓墨重彩的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还有我们现在为什么还如此推崇孙中山先生,都是因为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后面的人吸取总结前人的经验,最后才取得了成功”。
“图灵是第一个设想将计算机应用于数学研究的人,他提出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图灵机设想的只是将数据存储到计算机,没有说要将程序也存储到计算机;而冯洛伊曼基于图灵的思考,提出程序也要存储到计算机上,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计算机冯洛伊曼模型”。
图灵
“另外,图灵还是人工智能之父,提出的图灵测试至今还在被人们采用,图灵的贡献更集中于计算机科学;而冯洛伊曼堪称全才,除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提出著名的冯洛伊曼模型外,他还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是现代数学分支博弈论的创始人,对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也都有所研究。
冯▪洛伊曼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简单的对历史人物的贡献妄加比较,而应该实实在在了解清楚他们的成就”,大鹏哥微信一下子回复了这么多。
“嗯嗯,大鹏哥,你这么说,我就更清楚了解到他们两个人了”。小智回复到。
“那既然咱们提到了冯洛伊曼模型,那你给我讲讲冯洛伊曼模型到底说的是个啥”,大鹏哥突然问道
“冯洛伊曼模型主要说的是计算机分为四个子系统: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看这种图就很清楚了啊”,小智给大鹏发了下面这张图。
“好,说得没错,那我问你,这个冯洛伊曼模型牛逼之处在哪里呢?”,大鹏接着问道。
小智有点蒙了,他好像还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你应该了解过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好几代对吧,什么机械式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啊这些,那我们每次在说这些不同时代的计算机的时候,冯诺依曼是不是都可以跳出来说,你这就是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
“其实我想说的是,冯洛伊曼模型的伟大之处,就是他通过抽象化的方式抓住了计算机的本质,你再怎么变,也跳不出我定义的模型,任何事物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理论要做的事情就是抽象抽象再抽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所以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什么建模呀这些东西,特别是数学,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式都是从现实事物的表象抽取出共性,也就是它的本质,形成模型去观察它,然后再又将理论模型应用于工程实践去反复验证它,这样就形成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又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闭环的过程”。
https://www.sohu.com/a/248234619_100153707
我们先来简单概括一下图灵的生平及成就: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再来看看冯诺依曼生平及成就: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原籍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涯杰)”。先后执教于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1930年前往美国,后入美国籍。历任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会员。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早期以算子理论、共振论、量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闻名,开创了冯·诺依曼代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为研制电子数字计算机提供了基础性的方案。1944年与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是博弈论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晚年,研究自动机理论,著有对人脑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精确分析的著作《计算机与人脑》。主要著作有《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1926)、《计算机与人脑》(1958)、《经典力学的算子方法》、《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连续几何》(1960)等。
通过上面这一段,可以看出图灵的贡献主要在于图灵测试以及图灵机模型,这两项分别奠定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础和现代计算机的灵魂架构。(而冯诺依曼则更像是描绘了现代计算机的肉体架构)。
而冯诺依曼的贡献则更为全面,不仅是计算机之父,还是重要的数学家,贡献还涉及到博弈论经济学范畴以及核武器、生化领域,可谓是极为全面的科学全才了。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图灵的贡献比起冯诺依曼还是稍逊一筹的,冯诺依曼胜在其全面性,而在计算机领域的贡献我认为图灵作为开山祖师可能更高一点。你们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图灵做的事情是清晰的定义了计算,定义出了通用机,同时证明了计算模型之间的等价,以及计算模型的极限。而冯诺依曼做的事情是将计算机的定义用物理的手段有效的实现出来。看看现在计算模型都叫做图灵机,而冯诺依曼只是冯诺依曼架构。冯诺依曼架构可能在某一天由于物理底层的改变而改变,但图灵机这个模型已经基本达到了可计算方程的极限。所以 图灵的贡献确实比冯诺依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