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

目录

1 概述

2 主流之外的洞见

2.1 视觉

2.2 听觉

 

1 概述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1张图片

在本科或者研究生写论文时,经常需要用到很多数据,所以数据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这段文字,为了字数需要,所以可以忽略。

现代这种“探索、征服”的心态,从世界地图的演变可以看得一目了然。早在历史进到现代之前,许多文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世界地图。当然,当时并没有人真正知道全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亚非大陆上的人对美洲一无所知,美洲文化也不知道亚非大陆上的情形。但碰到不熟悉的地区,地图上不是一笔未提,就是画上了想象出来的怪物和奇景。这些地图上并没有空白的空间,让人觉得全世界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在15、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开始出现大片空白。从这点可以看出科学心态的发展,以及欧洲帝国主义的动机。地图上的空白可以说是在心理及思想上的一大突破,清楚表明欧洲人愿意承认自己对于一大部分的世界还一无所知。 

全部数据及结构图需要点这里: 正在为您运送作品详情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2张图片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3张图片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4张图片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5张图片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6张图片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7张图片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8张图片

 其他就不一一截图啦。

2 主流之外的洞见

        我们从初中的时候就学过光波长、声波。那时候学物理感觉我们的感知就是真空孔道,我们眼前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就是真正的客观世界。自从听了施一公教授的讲座,原有认知受到一些颠覆。(左边第一位是施一公,第二位是杨振宁,yyds!)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9张图片

2.1 视觉

       以视觉和听觉为例:视觉大约占去人类信息感知量的70%—80%,然而它只是生物感光系统的一种机能表现,其自然演化渊源与低等生物最简单的光合能量代谢方式有关。因此,他只是某一进化环境所限定的照度内对400—700纳米之间的光波可感,也就是说,凡不在这个范围内发光和反光的物体对视觉来说,均可属于不存在,或者,凡不以发光和反光呈现其属性的物体对视觉来说均是不存在的。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10张图片

      而且,世界本无色,所谓“颜色”不过是可见光波长的光波作用于视觉系统的感觉转换产物,混合光产生白色光觉,单一波长的光波只要相差5纳米,人眼即可产生不同的色觉,故从400—700纳米之间的光波中大约能变换出150多种不同的“色”,主要有:红(700—610)、橙(610—590)、黄(590—570)、绿(570—500)、青(500—460)、蓝(460—440)、紫(440—400)等7色。试想,倘若人眼的构造起初就是一架光谱波长测定仪,那么世界还会有颜色吗?   

2.2 听觉

      同样,世界本无声,所谓“声音”不过是20——20000赫兹的机械振动波刺激听觉器官所引起的“错觉”。错就错在这“声音”并不能反映出“什么是声音“,反而让听者误以为”声音“,即使在耳朵之外也是直接是一种客观的音响。而导致这项错误的不仅仅是鼓膜、耳蜗膜细胞和听觉神经中枢,就连外耳道也在作祟,致使较小的针频变成很大的声音。相当于说低于20HZ的次声波人耳是听不见的,超过20000HZ的超声波人耳也是听不见的,我们能听到的震动波范围很窄。倘若人耳的构造起初就是一台振动波长测定仪,那么世界还有声音吗?

     就像我们给电脑输入的本质上只是0和1,但是电脑给我们看到的却是非常逼真的画面。我们的感官是有规定性的,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当然这里没有否认外面确实有一个真正的客观世界存在,你觉得还“眼见为实”吗?

电气数据|IEEE118(含风能太阳能)_第1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气期刊论文,java,服务器,servlet,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