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探讨开源在中国的商业化“前途”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hot3.png

一、主题

开源在中国的商业化“前途”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1. 开源项目如何给作者及公司带来最大的价值?
  2. 决定是否开源的依据是什么?

二、参与嘉宾

(图中从左至右嘉宾:)

  • 失控科技 CEO —— 宫文学(主持人)
  • 失控科技公司高级架构师和合伙人—— 陈聪智
  • 知数堂培训联合创始人 —— 叶金荣
  • Kyligence 技术合伙人兼高级软件架构师 —— 李栋
  • 巨杉数据库 技术总监 —— 郝大为
  • 微软中国 MVP 项目负责人 —— Kris

路在何方?探讨开源在中国的商业化“前途”_第1张图片

 

三、实录

开场:开源作品背后的故事 —— 开源与商业的关系

宫总:

今天圆桌讨论话题是想探讨这样的问题,SequoiaDB 巨杉数据库、Apache Kylin、MySQL 都是非常好的开源作品。那这些开源作品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如此好的产品,如何让开发团队存活,如何保证开源项目持续不停迭代更新,大家才能享受这么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这些搞开源软件的人如何活下来,如果活都活不下去,就没有办法往前。我是搞技术出身的,同时又是一个商人,所以特别关心钱的问题,今天话题主题是开源跟商业的关系。

 

问题一:开源项目如何给作者及公司带来最大的价值?

宫总:

假设我和诸位一样,都是程序员。开发了一个非常好的软件项目,自己或公司将其开源了。这件事能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呢?作为软件作者,我们的身价会提升,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其它办法赚钱呢?比如巨衫(SequoiaDB)、Kylin 都已经非常成功了,大家可以分享一下经验;微软可以从自身的角度给大家支招。

(1)陈聪智:

这个问题比较有趣。举个例子我之前做的软件——蝉道项目管理软件在国内算是成功了,那么它是如何存活至今的呢?大家可以看到,在开源中国网站上,它的排名靠前。它以非常开发的方式做,是源代码开放。

(1)一种生存之道是开源版是绝对免费,只在专业版收费,企业版有更加强大的功能,比如甘特图,日志等。

(2)另一种生存之道要活得更好一点,要接大公司的定制化,所以这也是国内大部分开源活下来的一个渠道。

(观点总结)宫总:第一条使点坏,普通的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第二个就是定制。

 

(2)叶金荣:

我自己没有做过开源软件,但基于开源软件做一些收益(在线培训)。比如我所在的 MySQL 领域的祖师爷,在美国做得比较好。他将项目做成功之后,自然会有相关的捐款。我认为国内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最初以商业化方式运作,确保没有问题之后,再做开源化的运作,将每个基础架构做的更好,同时结合社区将项目发展起来。如果初心就是通过项目赚钱,那么一开始就应该做长远的商业规划。如果仅仅是个人爱好,则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收费。就我自己的网站,做过的项目而言,基本都是以公益的心态去做,没想过用它赚钱。

(观点总结)宫总:叶老师肯定是富二代。(因为他想着做公益,不是想着赚钱的事儿。)

叶金荣:

不管是上班期间做的软件项目,在公司规章范围内开源,还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做的项目开源,并不冲突。圈子里也有类似的例子,上班期间做的产品,在公司允许的情况下开源,这样可以达到产品化。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处理好个人与公司的获益问题就可以。

产品做好了,肯定是不缺用户和客户的。

(观点总结)宫总:叶老师的意思是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自己也可以获益。

 

(3)李栋:

我结合Kylin的一些相关经验来分享:

(1)多听取用户反馈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从 Kylin 上线、开源这两年的时间,在全球积累了不少用户。通过用户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用户)需求,比如在企业级的特性、安全性以及可管理性,运维成本方面都会有所顾虑。

此时,我们就会想能否以 Kylin 为核心,推出一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管理及运维德企业级产品。于是,我们推出了商业产品 KAP,主要是帮助企业用户解决他们在安全性方面的顾虑

(2)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服务。我们的 KyBot 就是这样一个在线技术支持平台 ,只要是用户,哪怕是开源型的用户都可以把日志上传到平台,通过自助进行查找、调优、寻求 SSL 保障,以及联系我们等一些支持的服务。Kylin 开源的,大家都可以用,如果在服务方面有需求,我们可以提供源码级的保障。

(3)除此之外,在 code 上面也是一些很好的机遇。因为在 code 上面部署是一个比较快捷方便的途径,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提供一键部署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快速使用上开源的 Kylin 。

(观点总结)宫总:1)提供更加打包好商品化的产品;2)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可能还补充一个问题,很多做开源软件,但是 Kylin 从诞生到变成高富帅,时间非常短。可以分享一下秘籍吗?

李栋:

在做软件的时候,一定要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是降低一些成本,也可以是带来一些收益。专注于解决用户问题,就会有很多用户来使用这个软件,用户多了,就会有其他的进一步需求诞生,所以说就是这样。

(观点总结)宫总:我觉得讲得不是真话。据我所知,Kylin 开发团队从 eBay 团队出来。我总结,先要混到 eBay 去,要英文很好,然后整出一个产品,再开源,再出来成立公司,大家看我讲得实在一点对不对,是不是。

 

(4)郝大为:

我分享一下巨杉的成长经历:

(1)我们创始人实际上本身就是在数据库领域已经颇有成就的技术大牛,

全球数据库这块发展也是潮起潮落,我们有我们生存空间的定位之后,

加上对于数据库技术的执着和追求,在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有巨大的市场空白可以填补。

在具备了上述的条件后,创始人开始运作,做了巨杉数据库,同时由于本身是技术大牛,吸引了很多技术核心人才,最终形成一个团队,把项目做成商业产品。

最后还是决定开源的原因和目的很简单:团队再牛,创新力还是有限,还是要依赖开源的力量。希望能培养中国数据库技术的大圈子,所以需要开源,需要更多人贡献力量。一起将中国数据库尤其是分布式数据库走得更长远,做得更加有技术底蕴,这是我们的成长经历。

 

(2)从盈利方面,比较简单,我们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是免费的。企业版是收费的,面向企业级要提供非常专业服务。我们是一个团队,个人单打独斗,至少在数据库这个领域没有先例。

(观点总结)宫总:要让软件牛逼赚钱,首先自己得是这方面很专业的人,很牛的人;不光牛,还要因为你牛,吸引一批人(小牛),大牛小牛一起来,这样一个很有价值的产品自然会赚钱,有价值。所以不能只做一个软件,它不是解决非常核心的价值和问题,我觉得总结得很好。

 

(5)Kris:

(1)建立个人信任形象。作为开发者,开发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开源项目,首先获得的是信任,建立个人的信誉。

(2)如何将开源项目做到盈利?很多项目都存在通用性,加上一开始在共享过程中建立的信任,自然会有很多项目找到你。如果你的项目足够牛,从企业版收费标准看,在一个长期的走向里是可以盈利的。

(3)开源是一定的趋势。曾经提到微软,是很封闭的公司,微软和开源有什么关系?从过去三年换了CEO 可以看出,开源是一定的趋势,是不是一定的技术核心都开源,包括商业核心部分?比如说云计算,或者说 windows,核心代码不会开源,有一些东西一定需要大众力量,一起动脑筋,怎么样更加完善,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回答。

(观点总结)宫总:第一点,你的东西足够有价值,那些大企业会给你买单,这是我认同的。每个行业有一些头部企业,它们一定是最先采用领先技术,保持竞争优势,哪怕为了获得领先技术,要花费大的代价,我们做开源的一定可以服务于头部,领先的企业。

第二点,微软这样的公司,核心不开源,但是用于建设它良好生态环境很多东西,需要开源的。其实我个人的感觉是很尊敬微软在这些年在开源方面做的工作,大家可能知道在github 上开源软件贡献最多其实是微软,不是谷歌,不是facebook,排名第一是微软,包括微软自己原来很多产品现在也开源了,包括.Net。其实特别欢迎像微软这样大的变化,更加拥抱开放的社区的变化。

 

问题二:决定是否开源的依据是什么?

宫总:

如果诸位在一个企业任职的时候,软件不太容易开源,而你们觉得哪个软件需要开源,如何说服老板、企业开源。说服的时候,如何说明利弊。封闭有封闭的好处,开放有开放的好处。比如微软前些年封闭做得很成功,这些年开放做得更成功。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者自己本身就是企业创业者,决定开源不开源的依据是什么。

 

(1)陈聪智 和 宫总:

陈聪智:怎么说服自己的老板,把公司的开源,我现在尝试做,我们体系是这样,开源这个东西本质是分享,分享这个是双赢的过程,你认为分享最大受益者是谁。

宫总:首先分享不一定双赢。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说信息透明,大家信息对称,但是有一个问题,绝对的信息对称,导致大家赚不到钱,真正赚钱是靠信息不对称,大家同意吗。

陈聪智:为什么认为开源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呢?比如说最近谷歌把 TensorFlow 开源。追溯到更久一点,最大的开源产品 UNIX ,如果它不开源,靠这两个人不可能把 UNIX 推广的这么广,所有设备底层都是它。如果老板目光是短暂的,就不要开源了;目光是长远的,就一定要走这条道路,这是我们应该有的企业文化。

宫总:unix 是开源了,很多人都用了。微软 的windows 操作系统一直到现在没有开源,显然比尔盖茨是首富。unix 不是首富呀。

陈聪智:所以另外一个点,如果是一心想赚钱,我觉得跟开源有一点点违背。

开源后,活下去要活得滋润,这是上个话题。另外一点,开源有一个东西叫情怀,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只是稍微赚得少一点。

宫总:我如果肚子吃不饱,只看诗和远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想半路就饿死了。其实我非常赞同、支持开源,也一直在开源领域热心参与一些事情。但是我们还是说开源一定要跟商业有一定结合,所以我不多说,但是我给出一些观点,说一些反话,有一些道理。还是让嘉宾讲。

 

(2)叶金荣:

我觉得开源是一种精神,或者是一种追求。老板方面,我觉得分两种,一种是说不动的;第二种可以说服动的。对于第二种,可以尝试讨论如何开源出去。好处在于利用社区力量把项目促进得更好,现在常见做法是企业内部用更新的版本,开源社区是比较老的版本,利用社区力量解决问题;在内部使用最新版本,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导致内部受到损失,这种担心可以解决的。

 

(3)李栋:

我来补充两点,还是结合 Kylin 的实际例子。在 2.0 版本里面,有很多SQL 函数支持是由社区开发者贡献的。开源之后整个社区所有人用,发现bug,如此,各种功能就会得到很快的完善。

除此之外,看老板有没有野心,能不能成为一些标准的或者是在一些同类产品当中,如果不开源,可能大家各做一套;如果开源,避免掉很多重复制造轮子的工作。如果只有一家开源,就是标准。大家的轮子按照你这个做,可能还会有一些好处。

宫总:

李栋说一件很狠的事情,通过开源实际上控制了标准,需要很大的野心和底气做这样的事情。

在开源领域,说一点我熟悉的事情,最近几年大家知道 Docker、API 很流行,所以过去制定一个标准组织,当然是IBM,微软这些知名公司成立一个组织,制定某个方面标准,比如说 SOA 标准。

而这些年,标准如何产生呢?一个非常小的企业,比如 Docker,把自己产品开源,又有大牛(谷歌)在后面做背书,迅速形成生态。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制定纸面上标准就容易了,这个标准组织挂在哪里,大家知道吗?挂在GNU下。标准组织挂在开源组织下,说明开源人通过开源方式,实际上掌控了标准制定权,他们先起来这个标准组织,大公司跟着进来。从 hadoop 时代就已经是这样,虽然是一个小公司,但是已经开始在标准,我们都知道,一流的公司是做标准了,在标准层面考虑做事情。

 

(4)郝大为:

是否开源需要理由,开源之后是否能赚更多的钱。能赚更多的钱,老板就开源,开源之后的效果,掌握标准,可以达到效果,怎么达到?要有足够技术实力、金钱支持,否则做不下去,这是简单的判断。一定要保持充足的实力,保证有团队或者金钱支持你的工作一直走下去,能够成为这个行业或者这个小的领域里面后来者冲到头部的可能性,注意保持这种可能性。

(观点总结)宫总:总结一下,如果不够强,可以说得不开源,开源的话必须身强力壮,技术又好,又有钱支撑你,才可以打得过人。开源之后,面对市场机会更多,竞争威胁也更多,所以总结起来,你是牛人,敢于出来打拼天下就开源,我们是怂的就先不开源。

 

(5)Kris:

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开源是看项目代码。而有些企业则完全看企业需求。比如医疗行业,源代码是成熟成型的,对于医院而言,没有开源的必要。而另一些企业,比如微软,为何要开源?比尔盖茨是首富,如果开源说是做公益事业吗?公益事业是一定会有点,但最终点目的是在商业上获取更多利益。

举个例子,读书时,各种考试,有参考书都会想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如果只是自己看,可以在所有人里考到最好的成绩。中国教育方面,就是将参考书藏起来,不分享。后来我在北欧呆了十年,读书经历完全不同,我向大家请教问题,所有人都愿意帮我,对方认为分享可以为他获得更多的信誉和信任度。

不知道这个例子是否恰当。回归到主题,回到企业,回到老板,最终决定要不要开源。这个跟利益挂钩是肯定的。这个利益不止是金钱的利益,还有一些隐性的,比如说整个社会生态圈怎样建立,将来的10年,20年后是什么样的结果。

 

(三)结束

宫总

谢谢几位嘉宾精彩的分享,希望所有人都是参与开源,并且从开源当中收获满满,谢谢。

 

——(会议内容由 IT 大咖说速记提供,Oschina 整理发布)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osccreate/blog/859864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在何方?探讨开源在中国的商业化“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