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裁员事件看百度的人性与命运

    百度裁员风波,因为百度指责搜狐借以攻击搜狗而变得愈发热闹。本来是草率的裁员,发展到草率地对外表态,最后升级为草率地攻击竞争对手。百度在此事件上的表现,难以同上市公司联系起来。我们看到的沸沸扬扬的事件,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表象,其中的深刻原因,在于百度的管理,以及对"人"的定义。

  身为2005央视年度最佳雇主的百度,经常对外宣称公司管理的人性化,并且在日常的行动上极力效仿"母体"Google:免费早餐、供应牛奶、休息室等等。然而,在裁员方面,百度的行为让我们难以看到人性,甚至将员工假设为"恶人",也许在饱受作恶争议的百度眼里,人性本恶。

  百度某高层面对媒体的采访这样认为,"之所以此次裁员闹得满城风雨,与此前百度的人才品牌建设和期权发放做得过于人性化有关,以至于部分员工和外界对百度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值和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发给公司员工的内部邮件竟然如此评价被裁部门,"随着百度搜索业务的发展,该团队许多成员已经从公司获得了远大于其所创造价值的期权利益,如长此下去,将造成对百度其他同事的不公平。"行里字间有期权的影子存在,看不到任何的人性,也找不到一个公众企业应有的责任。外界言说的"为了节省之处美化财报"并非空穴来风。

  企业裁员自有难言之隐,但将曾经为自己效命的员工做如此的定义和假设,没有任何人性可言,曾经的最佳雇主,被自己的行为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无论百度怎样评价该部门以及该部门的员工,他们为百度创造的价值一定少于自己的付出,而且,能够进入百度工作,他们称得上是佼佼者。将他们扫地出门,无疑是百度的损失。

  相比之下,在百度继续工作的人又如何呢?这次事件之中,有两位代表百度对外界表态地人值得注意:人力资源总监鲁灵敏,副总裁梁冬。

  说到鲁灵敏,不得不提到2004年的联想裁员。那一次近乎血洗的悲壮场面,至今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而"公司不是家"的控诉,依然在我们的耳边回荡。当时身为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的鲁灵敏,在那次中国IT业第一"惨案"之中,是地道的主角。

  如果稍作比较,百度此次的裁员方式与此前曾被广泛关注的联想裁员如出一辙:在裁员之前,公司已经"替"员工把所有的离职手续都办好了,裁员日实际就是最后所谓的"面谈日"。

  2005年初,鲁灵敏跳槽百度,一年半后,"寒光一闪",又一批员工被同样赤裸裸的方式勒令走人。

  作为凤凰卫视的当家小生,梁冬曾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突然跳槽百度担任主管公共关系和品牌管理的副总裁多少令人感到意外,不过,同李彦宏一样,对他的期望更多。

  2005年7月起,百度因为音乐搜索下载被唱片公司认为侵权而起诉,出身娱乐圈的梁冬被寄予厚望,无论是外界,还是百度,都希望梁冬能够发挥资源的优势化解这次纷争。然而,9月21日由百度发起的对话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华纳、百代、环球和索尼BMG四大唱片公司集体缺席,百度不得不将音乐搜索进行改版,以求避免危机。遗憾地说,梁冬的处女秀惨淡收场。

  本次裁员事件,是又一次考验梁冬的机会,然而,整个事件自媒体曝光以来,百度多人应对媒体的采访,各种言论充满了矛盾,经不起推敲,迟来的声明更是让自己陷入了普遍质疑。而7月16日梁冬公开发表言论,说报道媒体之一的搜狐是背后的黑手,并暗示是因为搜狗同百度的竞争促使搜狐为之。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梁冬和百度的意料,外界不仅仅识破了百度转移视线的目的,还拆穿了百度进一步打击成长迅速的竞争对手搜狗的动机。百度无奈之下再发声明,说已看到搜狐IT频道的报道有所改良,不再追究。然而事实上搜狐IT频道并没有像百度描述的那样"有所改善",一如既往地进行着报道。梁冬的自言自语,让百度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

  两个事件,两次机会,同样都是失败的表演,对于百度和梁冬而言,耐心和希望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2006年2月28日,梁冬以不到53美元的低价,出手32,500股股票,套现1,717,950万美元。在百度最风光的时候加入,在百度最需要的时候疲软,在百度股价的低点抛售股票套现,是否能够认为这是梁冬对百度耐心的回答呢。

  公司由人组成,公司管理由人进行,百度裁员事件发生至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管理混乱造成的结果。对部门没有公正的评价,对员工没有公平的对待,在事情出现后,凌乱不堪地对外发表言论,自身的言论充满疑点,言论频繁变换角度......无一不显示着百度内部管理的混乱与无序。如果这样持续下去,百度将更加难以受到人才的垂青,它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要发生。

  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攻击竞争对手,百度从攻击搜狗那一刻开始,不仅仅是自己的恐慌,也会成为自己被后者超越的前兆。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化一言谈,百度,搜狗,联想,音乐,工作,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