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为什么要公开专利

Tesla为什么要公开专利_第1张图片

这是今天在网上看到Tesla公司的专利墙图片,还是比较有视觉冲击力的,正好可以转来当配图。

业界先锋Tesla日前惊世骇俗地公开电动汽车专利,赢得如潮好评;不过大家都知道,对于西方科技公司,专利历来是最重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企业价值的核心指标之一;Tesla此举固然迎来美誉不断,然而这样真的对Tesla有利吗?其他科技公司该如何自处?众多科技行业从业人员又如何自处?冷静之后这是个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

Tesla为何要公开自己的核心专利?从Marks的只言片语中,其实可以看出端倪。汽车工业是个历史非常悠久的传统行业,涉及到数十家跨国公司,中小规模公司更是不计其数,既涉及电力集团和石油集团的利益,同时还包含了各国政府的巨大政治利益和筹码。一个新来者要想改变这样的利益格局,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事情,而必须依靠整个行业的力量。但是Tesla出现时的角色, 扮演的是一个挑战者的角色,表现出的是对其他公司和集团利益的威胁;Marks在发言中谈到的与其他公司做的技术交流,必然包含了对合作的可能性以及技术专利交换的价格做了很多的商讨;而之所以其他的企业集团会选择其他的路径,无非是在价格以及或者技术标准体系主导权上没有达成一致。其他的公司虽然技术上暂时落后,但像BMW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绝对不可小觑;如果发力,追赶上来也只是时间问题。到时Tesla市场没有占领,技术也没有优势可言,其拥有专利的价值无从体现;所以与其如此,不如索性公开专利,向BMW这样的重型对手做出善意姿态,发动数量众多的中小规模公司,影响各国政府态度,确实会引发很大的变数。所以这步棋下得确实不失为一步高瞻远瞩的好棋,但这个举动本省也体现了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瓶颈所在,Tesla此举并非不冒风险。

但是Tesla此举对业界造成何种影响,还尚未可知。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系统构筑了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文明的基石,也是西方社会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个需要大量财富投入的过程,需要良性循环的经济基础支持;专利制度是对创新者的褒奖,是对其持续研发投入的保障,是社会财富来源的动力和再分配渠道;数百年来这一制度从未动摇过。但是近年来围绕着传统知识产权体系的争论逐步增多,仔细算起来,Tesla在专利上的惊人之举,可能其实并不是头一桩了。

邪恶之争——到底谁更邪恶?

乔布斯生前和谷歌之间爆发过一场关于“邪恶”的战争,双方都相互指责对手是一个“邪恶”的公司;乔布斯认为谷歌在智能手机产品上公开抄袭苹果,侵犯苹果公司工程师的劳动成果,而且不知悔改,所以是邪恶的。而谷歌认为苹果利用专利系统,试图垄断攫取超额利润,阻碍技术普及和进步,所以是邪恶的。

双方的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地方,我们很难简单地去判断谁对谁错,但是今天看来,这场争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硅谷,乃至美国社会对专利的态度:那就是纯粹想通过专利来攫取不适当的超额利润时,可以被定义为“邪恶”;所以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技术公司宣称自己的专利策略转变为“防守型”策略,即不会主动利用专利攻击别人获取高额利润,而只把专利作为保护自己商业利益的工具;因此这样看起来,当前西方社会对于专利的主流价值观,趋向于让位给不阻碍技术的普及这一大前提。

第一与第三世界之争
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在知识产权和专利上的纷争,远远超出了苹果和谷歌争论的范畴;争论的焦点其实并不是IT领域,而更多的是在生物、制药领域;第三世界国家有很强烈的谴责西方专利制度的意愿,在这些领域第三世界尤其有道德优势,因为大量因为贫穷而饿死,和负担不起医疗费用而病死的人民,和医药、生物公司的高额利润形成了过于强烈的对比;但是在其他领域,诸如IT行业,第三世界的诉求同样表现出了自己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无法从道德上占据主流舆论的同情。毕竟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人类的知识体系需要有效的商业体系来维持,这个底线是不能被突破的。
但是社会公平性已经渗透到全球的每个角落,技术领域并不能幸免;人们对独占高额利润的质疑,在这个特定的时刻是无法回避的道德问题。技术领域必须对这种挑战做出回答。技术专利制度,必须引入对社会公平性的考量。

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

我们考量Tesla的举动,最终还是不能离开当前的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当第三世界人民还在憧憬着进入类似西方国家工业时代的小康生活时,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人类社会目前已经急需变革——这不是科幻小说,但我打赌有大把的人急于把科幻小说里的世界变成现实。为什么?

1)就目前的经济结构而言,已经无法保持知识产权结构的良性循环

抛开生物、制药这些涉及到太多道德领域的争论,对专利体系的态度,已经越来越收到国家之间产业体系竞争需要的影响。现有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体系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而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开始走向后工业时代的时候,原有的专利体系似乎在某些方面反而成为了束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知识不应该获得相应的财富吗?问题在于西方社会是消费驱动的社会形态,知识能够不断积累和演进的基础在于能够产生消费需求和价值,这样产生一个良性循环。当社会总体知识的创新超越了消费需求的范围的时候,那么这个循环就无法正常运转下去;经济危机就会产生,21世纪处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传统的经济学里有很多办法,凯恩斯主义是最常被采用的手段;但是对于崇尚创新的IT领域,更看中的是需求学派;对于这个学派而言,经济危机其实并不存在,只是人们的需求没有被挖掘释放出来而已。这个学派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原因其实不难想到,因为激发人的消费需求其实是非常困难,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证明这个学派理论有效性的巅峰之作,正是大名鼎鼎的乔布斯,和他领导下的苹果公司。当时正值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大批银行破产,两房频临倒闭,无数企业员工面临失业的危险。乔布斯在这个时候发明的iPhone智能手机,以及appstore应用商店生态系统,激发了全球人民对智能手机的消费狂潮,进而进一步促使谷歌推出了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这两个业界巨头合力拉动了包括手机处理器、存储器、光学材料、显示材料、通信网络以及相关生产加工供应链的巨大产业链条,在绝望的经济低谷时,给了全球人民以极大的希望。所以乔布斯的伟大之处和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之深远,绝不是一部iPhone就能够描述的;
这个例子带给全美国和全球人民的思考是深刻的。人们第一次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激发需求之后能够产生的巨大消费潜力,从而对需求学派的理论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信心;但是消费需求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收入固然是重要的,但其实最关键的是消费者的眼界和意识;对于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人来说,他们甚至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他们又怎么能够知道互联网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但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西方主流社会开始把他作为系统性的理论进行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迅速地让这个世界上最大多数的人,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快的速度,增加他们对这个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这样可以为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重新找到一个坚实的消费基础,保持国家的总体竞争力;在这个前提下,西方原有奉为根本的专利体系,突然之间,成为了扩散知识和技术的障碍。

2)面对第三世界的竞争,西方国家急需变革

当西方国家的经济水平踯躅不前的时候,很多第三世界却在慢慢地积累实力。近年来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但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60年代的拉美,7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情况都很类似。西方国家的优势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体系,而第三世界国家的优势是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当科技发展的上限被限定后,西方国家的优势无法发挥实际效力,最终慢慢被第三世界的廉价优势消耗掉;因此提升社会总体基础技术水平,形成新的消费能力基础,突破技术发展上限,是西方社会的当务之急。

3)有限的地球资源

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水平的进步,固然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过程都惊人的相似,都是依靠大量基础建设和固定资产的投资,迅速地拉动经济水平;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民的真实财富收入其实增长非常有限,消费层次并没有很大提高;大量的人力和财富被浪费在低技术含量的固定资产上,对社会文明总体提升有限。同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当前的工业文明对能源的消耗是惊人的,地球的资源可能无法负担如此数量的人口按照目前这个模式的增长;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战争的危机就始终不会消除,人类的命运最终是悲惨的。
这个问题的结论只有一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文明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必须摸索出一套全新形态的文明模式。作为有责任、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探索和实践的国家,西方发达国家责无旁贷。而作为工业文明模式的基础的知识产权体系,也必然需要进行变革。

 

未来知识经济的格局

那么Tesla之后,是否会有大量企业效仿? 大家对于知识产权又将产生什么新的看法?

我认为在总体资源有限,财富的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突破的前提下,Tesla现象不会成为大规模的现象;人类知识积累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财富的投入这个循环是难以维持的。大量企业对于什么才是创新性的知识产权的评估标准上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对于个体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里获得的利益和阻碍社会技术进步之间,主流社会将会形成一个妥协的标准;但是这种来自创新者纯粹从道德领域出发而做出的自我牺牲,并不能成为普遍模式。归根到底,在知识经济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金融体制,必须做出巨大的改变,让高风险、高投入的创新者获得对等的回报,激励创新成为普遍的意识和实践活动,从而降低社会总体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才是根本。财富从金融和资本市场流入社会各阶层和各个应用领域的途径,将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出现更有效率的新模式。

近期出现的一些案例,已经暗示了这种改变的悄然发生,谷歌近期连续以10亿美金以上的价格收购了若干小的创业公司,涉及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甚至连一贯不太舍得花钱的苹果也花了30亿美金收购了Beats;如果这样的行动能够成为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那么我们可以预期的是,Tesla公开知识产权并不意味着知识产权从此免费,反而意味着知识产权在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上会占据更核心更重要的地位。限于篇幅,我们无法详细分析金融资本和知识产权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对财富流动和分配起到的作用,有机会我会另外专门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