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RPA技术架构:3大组成部分

总体设计上,常见的RPA产品会包含三大部分:

设计器(开发工具)

执行器(运行工具)

控制器(控制中心)

对于RPA的三个组成部分,尽管不同的厂商对其叫法不同,但设计器、执行器和控制器这“三件套”,如今已成为RPA产品的标配。

RPA的基本架构

设计器(开发工具)

设计器是RPA的设计生产工具,用于建立软件机器人的配置或设计机器人。通过开发工具,开发者可为机器人执行一系列的指令和决策逻辑进行编程。

具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01

机器人脚本引擎(BotScript)

内建脚本语言BotScript执行引擎,具备词法分析、编译、运行等计算机语言的标准组成组件。内置C++、Python、Lua,外置.net适配器,实现其他语言与BotScript数据类型的双向自动转换。

02

RPA核心架构(RPA Core)

RPA产品的界面识别器,能识别Desktop Application、Web、SAP、Java等各种界面元素;能动态加载自定义识别器,配合抓取工具,可快速实现目标应用的选择与抓取。

03

图形用户界面(GUI)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是一种用户接口,通过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与相应的引擎进行通信。在RPA产品中,GUI承担流程的编写、开发、调试工作。另外通过GUI与控制中心进行通信,结合HTTP与FTP协议实现流程的发布与上传。

04

记录仪(Recorder)

也称之为“录屏”,用以配置软件机器人。就像Excel中的宏功能,记录仪可以记录用户界面(UI)里发生的每一次鼠标动作和键盘输入。

05

插件/扩展

为了让配置的运行软件机器人变得简单,大多数平台都提供许多插件和扩展应用。


执行器(运行工具)

执行器是用来运行已有软件机器人,或查阅运行结果的工具。

开发者首先需要在设计器中完成开发任务,生成机器人文件,之后将其放置在执行器中进行执行。

为了保证开发与执行的高度统一,执行器与设计器一般采用类似的架构。以机器人脚本引擎与RPA Core为基础,辅以不同的GUI交互,满足终端执行器常见的交互控制功能。

执行器可与控制中心通过Socket接口方式建立长连接,接受控制中心下发的流程执行、状态查看等指令。

在执行完成时,进程将运行的结果、日志与录制视频通过指定通信协议,上报到控制中心,确保流程执行的完整性。


控制器(控制中心)

主要用于软件机器人的部署与管理,包括开始/停止机器人的运行,为机器人制作日程表,维护和发布代码,重新部署机器人的不同任务,管理许可证和凭证等。

01

管理调度

控制器本质上是一个管理平台,可以管控和调度无数个RPA执行器;同时,设计完成的流程也可从RPA控制中心管理平台下派至各个局域网内有权限的单机上进行执行。

当需要在多台PC上运行机器人时,也可用控制器对这些机器人进行集中控制,比如统一分发流程,统一设定启动条件等。

02

用户管理

用户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RPA控制中心。一般的控制中心会提供完备的用户管理功能,可对每个用户进行权限设定,保证数据安全。

另外,控制中心还提供了类似于组织架构的功能,用户可以利用该功能定义RPA机器人的使用权限。

03

流程管理

控制器会提供“流程管理”界面,用户可以查看已有流程被哪些任务使用,以及流程的激活状况等,同时也可以新建流程。

04

机器人视图

机器人视图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查看所有的或某一部门下的RPA机器人流程。具体包括查看这些机器人是否在线以及到期时间,有权限的用户还可对相关机器人流程进行编辑或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r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