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服务架构

转载于https://www.toudo.cn/article/13

互联网应用架构历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群体逐渐扩大,网站的流量成倍增长,常规的单体架构已无法满足请求压力和业务的快速迭代,架构势在必行。下面以某网的架构演示为例,从最开始的单体架构分析,一步步的到现在的微服务架构。

单机应用架构

网站诞生之初,因为用户量、数据量规模都很小,项目的所有功能模块都放在一个工程中编码、编译、打包并部署在一个Tomcat容器中的架构模式就是单体应用架构,这样的架构既简单实用、便于维护,成本又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流架构方式。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1张图片
优点:

  • 项目前期开发节奏块,项目成员少的时候能快速迭代。
  • 架构简单,MVC架构,只需要借助IDE开发、调试即可。
  • 易于测试:只需要通过单元测试或者浏览器即可完成。
  • 易于部署:打成jar包或者war包放到容易内启动。
    缺点:
  • 随着不断的功能迭代,单个项目过大,代码杂乱,耦合严重,开发团队逐渐壮大以后,沟通成本变高,如:代码从编译到启动耗时3-5分钟甚至更长。
  • 新增业务困难:在已经杂乱如麻的系统中增加新业务,维护旧功能,一脚踩进去全是不可预测的问题。新人来了以后很难接手任务,学习成本高,需要大概一周的时间才能上手工作。
  • 核心业务与边缘业务混合在一起,出现问题相互影响,如:一个临时活动流量猛涨,机器负载升高就会影响正常的业务服务。

业务量上涨以后,单体应用架构进一步丰富变化,比如应用集群部署、使用Nginx进行负载均衡、增加缓存服务器、增加文件服务器、数据库集群并做读写分离等,通过以上手段来增强应对 高并发的能力、应对一定的复杂业务场景,不过依然属于单体架构。

单体架构进一步扩展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2张图片

垂直应用架构

为了避免上面提到的问题,开始做模块的垂直划分,做垂直划分的原则是基于现有的业务特性来做,核心目标第一是为了业务之间互不影响,第二是在研发团队扩大后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之间的依赖。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3张图片
优点:

  • 系统拆分实现了流量分担,解决了并发问题。
  • 可以针对不同模块进行优化。
  • 方便水平扩展,负载均衡,容错率提高
  • 系统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新的业务迭代时更加高效。
    缺点:
  • 服务之间相互调用,如果某个服务的ip或者端口发生改变,调用的系统需要手动改变。
  • 搭建集群之后,实现负载均衡比较复杂,比如:内网负载,在迁移机器时会影响调用方的路由,导致线上故障。
  • 服务之间调用方式不统一,基于httpClient、webservice,接口协议不统一。
  • 服务监控不到位,除了依靠端口、进程的监控,调用的成功率、失败率、总耗时等等这些监控 指示标是没有用的。

SOA应用架构

在做了垂直划分以后,模块随之增多,维护的成本也在变高,一些通用的业务和模块重复的越来越多,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接口协议不统一、服务无法监控、服务的负载均衡,引入了阿里巴巴开源的Dubbo,一款高性能、轻量级的开源Java RPC框架,他提供了三大核心能力:面向接口的远程方法调用,智能容错和负载均衡,以及服务自动注册和发现。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的架构。根据实际业务把系统拆分成合适的、独立部署的模块、模块之间相互独立(通过webservice/Dubbo等通信技术)。

优点:分布式、松耦合、扩展灵活、可重用。
缺点:服务抽取粒度较大、服务调用方和接口提供方耦合度较高。(接口耦合度)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4张图片

微服务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可以说是SOA架构的一种扩展,这种架构模式下他的拆分粒度更小,服务更独立。把应用拆分成一个个微小的服务,不同的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和存储,服务之间往往通过Restful等轻量级通信。微服务架构关键在于微小、独立、轻量级通信。
微服务是在SOA上做的升华粒度更加细致,微服务架构强调的一个重点是“业务需要彻底的组件化和服务化”。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5张图片

微服务架构体现的思想以及优缺点

微服务架构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微“,拆分的粒度相对比较小,这样的话单一职责、开发的耦合度就会降低、微小的功能可以独立部署扩展、灵活性强,升级改造影响范围小。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

  • 微服务很小,便于特定业务功能的聚焦A、B、C、D
  • 微服务很小,每个微服务都可以被一个小团队单独实施(开发、测试、部署、运维),团队合作一定程度上解耦,便于实施敏捷开发
  • 微服务很小, 便于重用和模块之间的组装
  • 微服务很独立,不同的模块之间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松耦合
  • 微服务架构下,我们更容易引入新技术
  • 微服务架构下,我们可以更好的实现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
    微服务架构的缺点:
  • 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复杂难以管理,当服务数量增加,管理将越加复杂
  • 微服务架构下,分布式链路追踪难等。

微服务架构中的一些概念

服务注册与发现

服务注册:服务提供者将所提供服务的信息(服务器ip和端口、协议)注册/登记到注册中心。
服务发现:服务消费者能够从注册中心获取到较为实时的服务列表,然后根据一定的策略选择一个服务访问。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6张图片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即将请求压力分发到多个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以此来提高服务的性能、可靠性。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7张图片

熔断

熔断即断路保护。微服务架构中,如果下游服务因访问压力过大而响应变慢或者失败,上游服务为了保护系统整体可用性,可以暂时切断对下游服务的调用。这种牺牲局部保全整体的措施叫做熔断。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8张图片

链路追踪

微服务架构越发流行,一个项目往往拆分成很多个服务,那么一次请求就需要涉及到很多个服务。不同的微服务可能是由不同的开发团队开发、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整个项目也有可能部署在了很多服务器上(甚至百台、千台)横跨多个不同的数据中心。所谓链路追踪,就是对一次请求涉及的很多个服务链路进行日志记录、性能监控。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9张图片

API网关

微服务架构下,不同的微服务往往会有不同的访问地址,客户端可能需要调用多个服务的接口才能完成一个业务需求,如果让客户端直接与各个微服务通信可能出现:

  1. 客户端需要调用不同的url地址,增加了维护调用难度。
  2. 在一定的场景下,也会存在跨域请求的问题(前后端分离就会遇到跨域的问题,原本我们在后端采用Cors就能解决,现在利用网关,那么就放在网关这层做好了)
    3.每个微服务都需要进行单独的身份认证
    那么API网关就能较好的统一处理上述问题,API请求调用统一接入API网关层,由网关转发请求。API网关更专注在安全、路由、流量等问题的处理上(微服务团队专注于处理业务逻辑即可)它的功能比如
  • 统一接入路由
  • 安全防护(统一鉴权,负责网关访问身份认证验证,与“访问认证中心”通信,实际认证业务逻辑交移“访问认证中心”处理)
  • 黑白名单(实现通过ip地址控制禁止访问网关功能,控制访问)
  • 协议适配(实现通信协议校验、适配转换的功能)
  • 流量管控(限流)
  • 长短链接支持
  • 容错能力(负载均衡)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微服务架构,服务,java,微服务,微服务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