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1877贝尔电话公司
1984年反垄断被拆分
AT&T
8家小贝尔公司
1996年重组
AT&T
长途电话等电信服务业务
朗讯
专门做程控交换机等设备制造业务
因借钱给各公司买朗讯设备,2000年泡沫破裂 被阿尔卡特和诺基亚相继收购(2016)
NCR
从事计算机业务
贝尔实验室
1925年成立,使历史上最大、最成功的私有实验室
发明:晶体管、数字交换机、DSL技术、UNIX系统、C语言、提出信息论等
2000年再次拆分
AT&T
AT&T移动
AT&T宽带
被互联网对传统电话业务的冲击完全击垮
后被当初分家出去最小的SBC收购,但保留at&t名称
仍是最大的服务公司、第二大软件和IT服务公司、第三大数据库公司
IBM实验室(目前世界第一专利申请大户)
自动制表机起家,1924年老沃森改名IBM
二战时将其生产线民用转军用,生产枪械
小沃森投资发展计算机
COBOL:面向商业的通用语言,上世纪6、7十年代最流行的语言
请冯诺依曼,60年代生产System 360
IBM PC 个人电脑
采用英特尔8088芯片,比当时苹果好
基因论:没有经营过终端消费型产品,也看不上
IBM PC很容易仿制,唯一核心软件BIOS
兼容机众多
微软转卖DOS给IBM,并按版权收费
微软到处低价格兜售DOS
开源节流,确立服务型技术公司,将用户定位企业级
今天仍是全球高端服务器和大型机系统最大生产商
在经营上保守
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用户
在技术上创新
发明:硬盘、内存、关系型数据库、BJCR算法、RISC工作站
在美国申请专利
防御性
防止其他公司提出不合理要求,保护自己
进攻性
申请将来有用但自己未必适用的专利,专门告别人侵权(IBM)
02年硬盘业务卖给日立;04年PC业务卖给联想
14年将x86服务器业务卖给联想
转型云计算
1947年在=于贝尔实验室发现P-N结单向导电性,发明晶体管
不是好的领导,也没有商业远见
努力降低晶体管成本而不是研制新技术(集成电路)
找到IBM最大股东费尔柴尔德(Fairchild)家族
1957年9月18日8人一同辞职创办仙童
“叛徒”一词在硅谷文化中为褒义,代表一种叛逆传统的创业精神
因股权最后被全部收回,创始人不仅没有经济利益,话语权也少,故最后分裂
一方要优先发展集成电路; 一方要优先扩大晶体管产能
硅加工晶体管
用硅取代锗,热稳定好
将设计好的晶体管内部电路拍照
复制很多份,铺在一个平面上
把硅片放到底板(阻光膜)下用光照光刻
把刻好的一个个三极管切割下来进行封装
1958年,诺伊斯发明集成电路
将电子设备的所有电路和元件都制成底板,刻在一个硅片上
决定性因素
1951年斯坦福工业园吸引高科技公司
IBM建立实验室
仙童公司的不断出走
英特尔、AMD、红杉资本、KPCB
乔布斯只读了半年大学,盖茨上了两年
1976年Apple I ,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计算机可以进入家庭
1984年Macintosh(麦金托什)
世界上第一款老百姓买得起、拥有图形化界面、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
当时Mac系统比DOS除了有GUI,内存管理还大
DOS最大只支持640KB,而Mac无限制
Mac的GUI最早由施乐研制;苹果不允许别人制作兼容机
83年乔布斯让百事可乐公司总裁出任苹果CEO
85年乔布斯被踢出苹果公司
86年乔布斯重构卢卡斯动画室为皮克斯
乔布斯从皮克斯挣的钱比在苹果多
90年微软推出图形化系统Windows3.0,苹果状告
盖茨指出苹果的GUI也是抄施乐的,被驳回
97年乔布斯回到苹果
采用英特尔处理器,采用FreeBSD(类UNIX)作为新Mac系统内核
相对开放的体系方便开发者开发软件
收购并开发iTunes软件
01年推出iPod
最早iMac
01年iPod
改变音乐市场
07年iPhone
颠覆通信行业
10年iPad
对PC产业产生冲击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80年代前,英特尔生产的是低性能微处理器
为了兼容IBM PC,都选用了英特尔的处理器(78年8086)
85年靠80386(32位)完成对IBM PC 一统江湖
93年推出奔腾处理器让英特尔摆脱低端处理器
英特尔崛起靠击败老牌半导体公司摩托罗拉而实现
摩托罗拉68020处理器用在苹果麦金托什上
68020当时好于英特尔80386
由于IBM PC普及,摩托罗拉只剩下苹果一家用户
后加入RISC,做起PowerPC
05年苹果专用英特尔,摩托罗拉彻底退出PC处理器
英特尔更专注,专心做处理器;且英特尔CEO安迪领导有方
指令集
CISC复杂指令集
设计复杂,实现同样功能要很高集成度
每个指令执行时间不一样长,处理器内部各个部分难以流水作业,出现不必要的等待
功耗高
RISC精简指令集
只保留少量指令集,复杂指令用几条简单指令替代
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相同,更好流水作业
功耗低
英特尔必须维护CISC以确保x86系列芯片在微处理器市场的领先地位
也推出过基于RISC的80860,但兼容性差故没成功
英特尔获胜不是靠技术,而是靠市场
坚持兼容性,以往程序能在新处理器上运行
利用规模优势加大投入
RISC市场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如果不是反垄断法,AMD可能早就打垮或收购AMD
两者既联合又竞争
AMD也是从仙童分出来,但创始人搞销售出身,市场导向基因
受诺威格定理限制
英特尔商业模式是大投入、大批量来挣钱
而新市场一开始规模总是很小的
AR(RISC)M 商业模式是将CPU设计授权给各个半导体公司,由后者集成到芯片中(ARM Based)
云计算服务器市场,浮点运算更快的GPU或者针对大量并发低功耗定点处理器,其单位能耗的计算量比英特尔处理器有效
证明了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可以按照摩尔定律规定的速度指数增长
证明了处理器公司可以独立于计算机整机公司而存在
以前都是独立设计处理器,成本高
81年乔布斯邀请盖茨让微软为苹果开发应用软件
乔布斯不经意的错误等于告诉了盖茨今后PC系统的发展发向
乔布斯当时没有意识到操作系统在今后PC工业的重要性
低估了盖茨
技术嗅觉和产品设计上,乔布斯好于盖茨;
商业眼光和经营上,盖茨要强于乔布斯
微软暗地里低调学习苹果开发Windows
1.0和2.0必须依赖DOS,很不成功
80年微软将BASIC免费给IBM,同时以极低价(5美元)将DOS预装在 IBM PC 和兼容机上
DOS缺陷
没有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如进程管理
DOS不能直接访问640KB以上的内存
任务管理上完全串行,不能并行运行程序
苹果的致命错误:走封闭式道路和纯技术路线
苹果没有开发的基因
苹果抢了天时,微软通过开发、兼容和廉价夺回了地利
苹果自己内部也不兼容
苹果既做硬件也做软件,很难平衡两者速度
90年推出Windows3.0,后3.1对苹果打击致命
Windows3.x具有划时代意义
GUI对计算机普及起到巨大作用
突破了DOS在计算机资源使用的限制
使得整个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从此定型,上游是微软
三记重拳
依靠系统推出Excel和Word,打败莲花、WordPerfect公司
盖茨意识到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性 通过捆绑IE灭掉了网景浏览器
盖茨在法庭上辩称IE是一个单独的软件,而是Windows的一项功能
捆绑自家播放器,打败RealNetworks公司
2000年底布什当选总统,微软翻案
虽在欧盟和其他州输了,但不能拆分公司
盖茨从SCP公司买下DOS(75k),转卖给IBM时只收版权费,不卖源代码
控制PC系统
微软在硅谷一直背负着抄袭者的骂名,但不妨碍它扩张
盖茨通过盖茨基金会实现他改变世界的理想
美国富人实际上通过基金会的形式将财产传承给后代(福特、洛克菲勒)
早期面向企业级的Windows NT和面向消费者的Windows 3.1(拥有IE)属于不同部门
打败网景后,微软内部分为两派
操作系统派(企业级市场)
最后获胜
浏览器派(消费者市场)
失败后进行清洗,大量离职
雅虎抢到门户网站先机,用B端来补贴C端,向C提供免费服务
微软的思维还停留在一份份买软件的PC时代
华尔街再雅虎和微软之争中帮了雅虎
追捧雅虎股票,期权诱人
被反垄断限制,不愿意长线投资以迎合华尔街
印度人只能在美国发展,印度不肯有美国的发展计划 中国在美国做高管有太多选择
强化企业级相关业务,砍掉不挣钱的业务
大力发展云计算Azure(新瓶),将Office(旧酒)转为订阅制
微软兴起于个人电脑的浪潮,但由于它过强的桌面软件的基因,使他在互联网时代举步维艰,也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 80年代前整个计算机工业模式都是制造硬件、搭配软件和服务。 树立软件使用费商业模式的的两家公司: 个人计算机领域是微软公司 企业级市场是甲骨文公司
埃里森参与军工企业Ampex为CIA开发代号Oracle(预言家)的数据库
77年加入SDL公司,79年推出Oracle 2
计算机软件史上第一个由纯软件公司开发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82年公司改名Oracle,现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
IBM忽视了关系型数据库的革命性作用
在此之前数据库主要是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
更强调数据实现的效率
不方便直接访问数据库中内容
关系型数据库将数据库的物理层和逻辑层完全分离
能够实现非常复杂的查询逻辑,能够实现很大、很复杂的数据库
逻辑和物理层分离,开发难度相对较低
甲骨文赢在商业模式上
IBM等的商业模式都是“合同制”,软硬件必须同服务一起销售
软件的价值必须通过硬件的销售和服务的提供来体现
甲骨文商业模式:只卖软件,而不是靠服务费
为便于用户开发还推出一套开发工具IAF
培养基于Oracle数据库的程序员
市场和用户对专一公司更容易认可
IBM因DB2太依赖自己的主机和服务器,渐渐丧失服务器市场份额
甲骨文通过不断收购开发企业级应用系统的公司以不断加强自己在数据库市场的地位
并购机器的基因
收购太阳公司
将SPARC服务器和Oracle数据库捆绑
抛弃原先硬件合作商惠普,并开战
不支持原Solaris系统,对新系统不再开源
利用MySQL和Java打官司
相继状告Google和SAP
94年我国要由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互联网 定下了思科公司的路由器---思科对中国早期互联网贡献功不可没 在2000年思科市值曾超过微软成为市值最高公司(5400亿)
和惠普、太阳、雅虎、Google一样,思科是一个标准的斯坦福公司
创办的一对夫妻都出自斯坦福
背景:局域网普及,但不同网络设备商的网络协议不同,没有公司愿意给其他公司做路由器
契机:83年建设互联网前身NSFNet,对多协议路由器需求产生
86年思科推出第一款多协议路由器
思科是旧金山英文名最后5个字母,标志源于金门大桥
创立时间恰到好处,抢了天时
CEO钱伯斯建设了善待员工的企业文化
将工业时代的层级森严树状组织结构,变成网状结构
将员工留在公司内部创业,对它们作为投资者而不是管理者
后Google借鉴的X-labs
思科善于变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
微软善于变市场优势为技术优势
思科出于反垄断一直留着 Juniper Networks
像英特尔和AMD
真正的对手--华为
98年花重金从IBM请大批顾问学习西方管理
按照国际规则做事,并利用中国制造优势
思科最早大力投入VoIP(voice over IP),即用互联网打电话
注册了Iphone,后苹果不得不从思科买
包括腾讯在内很多公司都在用
网络路由器代替程控交换机
思科代替朗讯
华为
制造网络和通信设备,针对的是运营商市场
按照通信协议,有章可循
智能手机,属于个人消费电子
两个对互联网贡献最大的人:杨致远和费罗 雅虎不止于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门户网站雅虎公司,更重要的是制定下了互联网行业至今遵守的规则---开放、免费和盈利,并发明了一种让用户和客户可以不是同一个人的新型商业模式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新闻形式取代了过去的门户网站 从宏观上将,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当完成这个使命后,它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雅虎是确定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的公司,并且是主流免费门户网站的真正代表
并且刺激了电子商务的诞生
在以前互联网上免费的内容少得可怜而且杂乱无章,每次要按搜索计费
95年,网景送给雅虎一台服务器,雅虎成立
98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雅虎阻击了微软垄断互联网的企图,使互联网公司可以不依靠其他IT公司而独立生存发展
追求流量应该是互联网公司营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杨致远照搬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免费提供服务,用广告费养活并发展
把互联网自身从最初的非盈利性质变成盈利的,刺激电子商务发展,从电子商务和广告中挣钱来维护运营互联网,做到用户免费上网
不是所有流量都是平等的
一流品牌不会在二三流网站上做广告
对流量的片面追求,导致各个网站不重视内容,垃圾网页泛滥
雅虎对00年互联网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雅虎一直视自己为媒体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
02、03年雅虎收购很多搜索引擎
包括收购以竞价排名的广告商Overture
盲目扩张
低于上市价出售了大量Google股票
雅虎崇尚传统媒体手工编辑而不是用计算机自动护理信息
雅虎在将搜索业务卖给微软前都是手工调整搜索结果
Google会尽可能采用技术而不是人工来解决问题
在Google工程师地位非常高
Google宽松的工作环境对技术人员友好,并打破部门界限
08年微软想收购雅虎,被杨致远和费罗拒绝
放弃自家搜索引擎换到Bing;放弃搜索广告和微软的广告系统合并
美国公司股东的容忍度比中国差很多
一旦不断亏损就要求董事会换人管理
17年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收购雅虎
出于信息安全美国政府不允许外国公司收购雅虎
剥离新公司Altaba管理阿里和日本雅虎的股票
惠普见证了硅谷发展的全过程,从无到有,从硬件到软件。 惠普是硅谷以半导体和计算机硬件为核心的时代的代表,而今天的硅谷,半导体越来越不重要了。
39年成立,和苹果一样诞生在车库里
早期做电子仪器,66年进入计算机市场
惠普和斯坦福互相提携,堪称校厂合作典范
惠普是最早进入中国计算机市场的公司之一
90年代中期惠普产品线比IBM还长
传统的科学仪器
万用表、示波器
日本公司价格优势
医疗仪器
核磁共振机
一直被GE压制
计算机及外设(打印机)
廉价卖打印机,高价卖墨盒
99年将科学仪器和医疗仪器分离,成立安捷伦公司
面对戴尔的竞争收购康柏,反而市场变小
亚洲的冲击
限制利润率,亚洲公司参与制定商业模式和规则
为抵消亚洲制造冲击,欧美公司鼓励代工厂,即OEM式制造---降低生产成本,打压亚洲品牌
换帅CEO赫德
裁撤惠研究院
强化代销,简化供应链
丰富打印机产品线
学习IBM突出技术服务的重要性
因性骚扰被离职,后被甲骨文招走
后不断下滑
15年拆分为两家公司
以PC、打印机为主的惠普公司
以企业级IT服务为主的惠普企业
28年成立,最早生产汽车收音机
ola是很多美国公司后缀(Coca Cola)
二战前开始研制无线通信工具
支持双向通信
90年代前,摩托罗拉是不折不扣的双向无线通信霸主
67年生产美国第一台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
标志摩托罗拉将业务转向民用
79年推出68000微处理器,24位总线,可管理16MB内存(同期英特尔为16位,管理64KB)
80年代研发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80年代发明大哥大,公认摩托罗拉为当今手机通信的发明公司
摩托罗拉垄断了第一代移动通信1G
1G基于模拟信号
2G的标准由欧洲指定了GSM
时分多址(用户交替占用信道时间)
美国在2G标准之争上的失败间接影响到摩托罗拉手机的竞争力
专注于模拟手机,不注重模拟手机
科技史上最了不起、最可惜、也许也是最失败的项目
87年提出打造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同步卫星:卫星必须保持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在赤道上空35800KM,同时要在地面建立很卫星基站来联络手机和卫星
->77颗低轨道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
元素铱有77个电子,虽后卫星总数为66个
通过卫星与卫星之间的传输实现全球通信,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移动系统搬到天上
采用星际链路
低轨道卫星优点
轨道低,信息损耗小,可实现手机与卫星的直接通信
不需要专门的地面基站,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点通信
98年整个系统投入商业运营
开辟了个人卫星通信新时代
在商业上,从投资角度看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精力放在铱星计划上导致手机市场下降
处理器上虽然技术和产品性能不输英特尔,但输在商业上
在DSP和其他早期芯片上使用24位总线,难以开发
过分看重制造成本而忽视开发成本
曾想给手机开发操作系统,选中Java
Java速度太慢
11年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应对苹果和微软以专利侵权状告安卓联盟
Google看中摩托罗拉在通信的庞大专利
同时了解手机产业细节,改进安卓系统
14年Google将摩托罗拉以低价卖给联想
Google拿走了七千多项重要专利
昔日的辉煌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并直接与中国政府展开技术合作的计算机公司
SUN名称由来:斯坦福大学校园网首字母缩写
贝托谢姆在斯坦福时设计一种图形工作站,采用摩托罗拉68000处理器
82年创办太阳公司,85年研制出自己的SPARC(RISC)处理器
工作站战胜DEC和惠普
与微软在企业级操作系统之争
优势
Solaris在内的UNIX系统比NT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资源,尤其是数量庞大时
劣势
非计算机专业用户接受Windows NT比太阳的Solaris容易得多
软件上微软更多靠第三方,而太阳和苹果一样不得不自己开发
错失良机
太阳公司的营收主要来自硬件,因此不肯开源Solaris系统
IBM加入开源Linux,价格成太阳劣势
为了跨不同硬件和不同操作系统95年开发Java语言
不需要硬件相关的编译器,且可以边解释边运行
Java可直接通过解释的方式执行
也可以先编译成字节码(Byte Code),后在JVM上解释运行
不受系统限制、对网络功能支持强、可运行远程程序、对终端用户免费
但是Java赔本赚吆喝
微软误导Java开发者、阻碍开发兼容Java的产品
应对太阳的JSP,微软以VB为基础搞出ASP
后被PHP抢占
太阳忽视了与微软的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开发工具之争
反而过于重视和惠普、DEC在服务器硬件的市场争夺
10年被甲骨文收购
将服务器硬件和数据库软件的整体性能优化得很好
局域网的兴起
微机出现前,企业中都是以中央主机加外围设备--计算都由中央主机完成,外围终端只是输入输出设备
成本高
79年施乐发明以太网的科学家创办3Com公司,开发以太网适配器(网卡)
解决了微机的联网问题
局域网兴起
微机局域网中有一台网络服务器来管理网络和存储共享数据
设备和运营成本低
Novell专攻微机局域网的操作系统
N(Network)OS,采用和微软MS-DOS同源的DR-DOS
在一定意义上是今天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前身
Windows NT火起来后,Novell就无还手之力
从服务器到微机一律采用Windows是更好的办法
94年成立网景(Netscape)
盖茨认识到要是控制不了浏览器,微软的操作系统控制用户的作用就会减弱
95年微软推出IE,但与网景差距太大
97年微软发布IE 4.0,性能与网景平起平坐
用户不再选择收费的网景
网景起诉微软,但在胜诉前已经被拖死
斯坦福夫妇为了纪念它们逝世的儿子而修建,1885年成立
数学上菲尔茨只授予40岁以下的学者,沃尔夫奖一般授予数学泰斗
51年特曼教授利用斯坦福夫妇遗嘱里的漏洞建立斯坦福科技园
科技园向外面的公司出租土地99年 第一批有柯达、惠普、GE等
硅谷成立,特曼被称为“硅谷之父”
开放性--美国所有大学都没有围棋
斯坦福更近一步,将大学融入了当地社区
远离政治中心华盛顿
大学来自联邦政府的研究经费与它到华盛顿特区的距离成反比
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偏向理论,未必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厂校结合做到极致
教授直接到硅谷的公司任职和研究这些公司的科研项目
斯坦福难进难出,四年本科毕业率仅75%
但由于硅谷的发展,斯坦福就业率全美最高
美国东部名校较传统,但教学水平高
斯坦福更倾向让教授和学生自由发展
早期大学本质上不是职业教育的机构,而是培养绅士的地方
强调研究对大学的重要性,建立研究生院
大学学生和文化的多样性
有办公室,为创业教授和学生与企业直接建立联系
Google的佩奇就是通过此找到太阳创始人
投资人包括施瓦辛格、奥尼尔
风险投资论坛--斯坦福企业家之角
能直接与大企业家接触得到指导
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时间帮外国学生维持合法身份方便创业
营造了创业的气氛和传统
斯坦福学生大多愿意到刚成立的小公司,而东部名牌大学生往往不愿意
2004年Google被美国公司法逼得不得不上市
一家公司股东超过500人或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即使不上市也要在第二年的100天内公布财务状况
IPO
采用拍卖的方式决定IPO的股价
以往上市,原始股的价格要由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商定,通常价钱都低于实际价值---承销商赚期权
将一次融资拆成三次
一下融资太多会大量稀释自己的股票
三轮融资80亿刀,只稀释了不到10%,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上市行动
学习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将股票分成投票权完全不同的两种
发行A和B两种面值的股票,B股(内部股)每股10个投票权,A股(公开股)每股1个;B股不能流通只能换成A股才能出售,A股不能换成B股
华尔街投票权少难以直接干涉Google的发展
早期搜索引擎收录网页太少,且只对常见内容的实词进行索引
DEC对很多网页的所有内容进行索引,一时AltaVista成为最流行的搜索引擎,但大部分结构与查询不相干
利用PageRank解决查准率问题
迄今为止搜索引擎的质变只有Google取代AltaVista那一次
通过斯坦福创业办公室找到太阳公司创始人投资
只要把互联网的内容送到千家万户就行了,至于互联网的内容是谁的并不重要
直接面向最终用户
不受经济周期影响,降低了Google的商业风险
一直强调网页排名的重要性AdWords
网页排名本身完全保持客观性,而在网页其他地方嵌入付费广告
网页和查询相关性TD-IDF
网页本身的质量PageRank
将中间环节减至最少
Google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向来只做直销,没有广告代理商
国外的互联网在中国是以合资的方式运营的
Google虽然广告投放数量不多,但收费比传统互联网广告贵10倍
精准投放
Google成功的直接原因是通过关键词广告打开的互联网的广告市场
突出搜索,淡化浏览
商业上,公平地和对手竞争,不采用不正常的手段
做事的客观公正
Google宁可让有些查询给出不是很相关的搜索结果,也拒绝人为调整
坚持搜索排名不出售
Google不作恶的做法,其实是它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Google研究开发不分家,开发人员需要自己研究
面试爱出智力题,现迫于政治正确取消
杀鸡一定用牛刀
硕士做本科生的事能做得更好
在工程上要求每一个细节
代码多了一个空格或一行超过80个字符都不准提交
Google更喜欢找计算机博士而不是MBA来当产品经理
容易沟通、创造力强
发明了针对搜索业务的大型文件系统GFS
Google最初开发云计算只是为了能把大量廉价服务器集成起来,完成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功能
2006年云计算平台基本完成,基本所有业务都搬到云计算上
内部工程师只要提出自己需要多少计算资源,填好配置文件,剩下只需交给云计算平台
在网络安全上,Google更多靠云计算工具实时监控每个账户
通过立法保障网络的中性化
对所有用户和内容提供商提供同等服务和收费
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运营商比内容提供商强势很多
05年聘请李开复出任Google中国总裁
08年金融危机后,自由派占主导的Google一直难以接受中国的互联网管制,终于10年退出中国
Google和苹果
苹果通过硬件实现软件价值,把一条产业链从头吃到尾,“竖着”吃5%的小众市场
Google学习当年的微软,横着吃整个市场。只关心操作系统,把上下游全交出去
Google自己做手机nexus、pixel
通过手机了解手机设计和制造整个流程,体会将软硬件结合更好
类似微软做surface的做法
Android如何挣钱
依靠广告
收购AdMob并整合到自己的广告系统
通过Google Play拿分成
闪电战:当进攻一方如果能快速推进并把对手打得措手不及时,它不需要防御自己的侧翼
搜索引擎对用户来讲不具有粘性,优势可能一夜消逝
推出04年Gmail,免费提供1GB,让雅虎和微软措手不及,不得不遵循Google的规则
推出Google Docs
免费且便于共享文档
08年推出Chrome,为了配合Google云计算而设计的
15年将公司名Google改名Alphabet
原有业务(搜索、广告、YouTube、安卓)交给皮查负责,沿用Google名称
佩奇直接负责新业务(无人驾驶waymo、home、医疗calico等)
Alphabet实际是虚拟控股公司,Google的股权结构不变
分离的原因
公司未来发展
分离使新业务不受现有业务影响,保持某些部门相对独立性
防范反垄断风险
企业文化
工程师文化:Google、微软、华为
注重研发,但有时候产品体验不算好
产品经理文化:苹果、Facebook、腾讯
工程师围着产品经理转,产品的用户体验流畅
销售文化:亚马逊、阿里巴巴
商业推广极强,强调销售额
三方利益
员工利益优先:Google、腾讯
顾客优先:亚马逊、阿里巴巴
投资人优先:巴菲特
96年以色列公司推出ICQ,99年腾讯推出QQ
虽然这些即时通讯工具有很强的社交功能,但还不能成为社交网络
Friendster确立了社交网络的四个原则,但有很多问题
无法解决用户信息不真实,因此创造不出太多真实世界价值
社交网络很讲究圈子效应
领英把目标锁定在公司白领阶层,最终成为全球最大人力资源网站
2004年扎克伯格上线了The Facebook,但必须拥有哈弗的邮箱才能注册
Napster创始人帕克让扎克伯格去硅谷从风投获得资金而不是拉广告
把精力放在发展业务而不是挣小钱
将公司名称从The Facebook改成Facebook
并和大多数科技公司一样都注册在对保护商业最有力的特拉华州
2006年Facebook放开对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注册
相比之前的社交网络,Facebook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超越了社交本身,把它变成了和操作系统一样的IT平台
Facebook开发出一套为第三方服务提供登录的技术
小公司做信息安全困难,无法管理那么多用户账户
将用户登录交给Facebook管理
腾讯的QQ、微信登陆来源
掌握了用户登录权限就掌握了大量用户,且能了解它们在网上的行为
IT平台
微软的操作系统在PC时代几乎是唯一能发布软件的平台
Google和苹果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Facebook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2.0平台
亚马逊云计算为代表的企业级平台
Google和Facebook本质上是两种整合信息方式的区别
Google擅长用算法处理信息
Facebook靠人的关系整理信息
点赞和关注实际是用户意见的反映
没有温克夫斯基兄弟照样会有Facebook,但没有扎克伯格就没有Facebook
12年Facebook的IPO给很多人带来灾难
18年Facebook将8000多万用户数据出售给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试图通过分析数据左右美国和墨西哥等国的大选
甲骨文在过去20年的业务增长主要靠并购,GE也通过并购和分离增长迅速
也有很多企业并购新业务后出现很多新问题,比如微软
2012年Facebook10亿刀收购Instagram
Ins是针对互联网用户图片美化编辑的先驱
2014年以近200亿刀收购WhatsApp
腾讯在13年提出10亿收购被拒绝
此次收购让Facebook完成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
并购要寻找基因和自身匹配的公司,而不是简单扩大市场
SnapChat支持阅后即焚,为年轻人打造
但用户相对低端,找不到有效的商业模式
国外产品体量轻,而国内产品有太多功能
社交网络产品长尾效应明显
传统产业:二八定律、马太效应
信息产业:人们大部分需求集中在热门商品,而尾部的个性化需求看起来小而零散,实际上因种类多,累加的市场比主流市场大
社交网络固然重要,但是它的用户质量以及提供的服务有效性更为重要
1865年诞生于芬兰,起初业务是木材加工和造纸
1992年将移动通信作为核心业务
抓住了移动通信从模拟到数字化的契机(1G--2G)
2G制定的GSM标准,诺基亚是手机制造商中最大受益者,瑞典的爱立信是主要技术支持公司
政府的大力扶植
相比美国政府很少帮助企业,尤其是已经成功的
推翻了在模拟时代摩托罗拉制定的商业竞争规则
模拟时代,话音质量是手机好坏的几乎唯一标准
数字时代,诺基亚强调手机的功能、易用和外观
几乎换壳就是个新手机,很会营销
落后于3G时代
3G之后,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改变了
2G时代,每个手机厂商都是自成一体的生态环境
3G时代形成了Google主导的安卓联盟
塞班系统推广不开因为诺基亚做手机而Google不做,和其他厂商没有利益冲突
2011年放弃塞班投奔微软后失败
以前全称为明尼苏达矿业和制造公司,后改为3M
允许员工用工作时间从事非工作性质的研究,后被Google学去
创新力是3M公司经久不衰的原因
创新发明
思高胶带
3M软盘
最好的软盘,靠软盘中特殊的防霉套
液晶
靠增光膜将液晶透光率提升一倍
3M会将发展慢、利润低的企业分离出去
为了顺利转型,开发新产品
“离散式的发明创造”--发明什么不重要,重要的发明本身
3M的发明和产品都是针对广大用户的,且是消费类
相比面向企业的产品相对稳定
1890年由爱迪生创立,是最早将电介绍和普及到世界的公司
现金已经跟“电气”关系不大了,现主要靠基建、金融、影视等
迄今最为成功的联合体
爱迪生后期坚持直流电,让交流电传输的西屋电气占了很大市场
交流电容易变压,输电过程中能量损耗小
一战后GE买下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的公司改成独立子公司RCA
保持子公司的相对独立
发明CRT显像管,彩电
文革时期的蜗牛事件,让中国放弃美国的NTSC制式采用欧洲的PAL制,导致计算机显示器和彩电制式不兼容
1926年联合创办全美广播公司NBC,后收购环球电影公司
创造新行业
从发电到电灯
无线电和收音机
电视网和彩电
开银行进入金融领域
GE是唯一开办银行的大型实体公司
GE的信用记录和还贷能力非常好
信用记录好的最大用途在于贷款成本比竞争对手可以低很多
GE不断出售那些效益或前景不好的部门
80年代看到和IBM竞争无望将计算机业务出售给霍尼韦尔
金融危机后大幅缩减金融部门
卖掉塑料、高端材料、保险等部门
传奇领袖韦尔奇
将RCA私有化收购NBC
后将RCA的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的TCL
GE为每个部门设立独立的CEO
GE有很多固定资产却不能盈利
最容易被投资者拆了卖,将亏损业务关闭后就能卖出好价钱
而微软和Google这种没什么固定资产的拆了卖不出什么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