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网络构建过程视频,神经网络的构建过程

脑神经网络构建过程视频,神经网络的构建过程_第1张图片

网上哪里有讲解用MATLAB编BP神经网络的视频啊 20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小发猫

什么是深度学习

随着阿尔法狗、无人驾驶、智能翻译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这个已经存在60多年的词语,仿佛一夜之间重新成为热词rfid

同时被科技圈和企业界广泛提及的还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但事实是,如此喧嚣热烈的气氛之下,大部分人对这一领域仍是一知半解。

如果要说谁有资格谈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工智能革命”,特伦斯·谢诺夫斯基(TerrySejnowski)必然是其中一个。

在智能翻译、无人驾驶、阿尔法狗、微软小冰还被认为是远在天边的愿景时,谢诺夫斯基就已经在为深度学习领域奠定基础了。

ProfessorTerrySejnowski.Image:SalkInstitute谢诺夫斯基是20世纪80年代挑战构建人工智能主流方法的一小撮研究人员之一。

他们认为,受大脑生物学启发的、那些被称为“神经网络”“连接主义”和“并行分布处理”的AI实现方法,会最终解决困扰基于逻辑的AI研究的难题,从而提出了使用可以从数据中学习技能的数学模型。

正是这一小群研究人员,证明了基于大脑式的计算的全新方法是可行的,从而为“深度学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借由《深度学习: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一书出版机会,美国科技媒体《TheVerge》采访了特伦斯·谢诺夫斯基,与他讨论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究竟有何区别?

为何“深度学习”突然变得无处不在,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下是采访全文:《深度学习: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中信出版集团2019.2Q:首先,我想问一下定义。

人们几乎可以互换地使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词语。但这些是不同的东西。你能解释一下吗?

人工智能可以追溯到1956年的美国,那时工程师们决定编写一个试图仿效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在人工智能中,一个新领域成长起来,称为机器学习。

不是编写一个按部就班的程序来做某事——这是人工智能中的传统方法——而是你收集了大量关于你试图理解的事物的数据。例如,设想您正在尝试识别对象,因此您可以收集大量它们的图像。

然后,通过机器学习,这是一个可以剖析各种特征的自动化过程,就可以确定一个物体是汽车,而另一个是订书机。机器学习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时期。最初,人们称之为“模式识别”。

后来算法在数学上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在机器学习中有受大脑启发的神经网络,然后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具有特定的体系结构,其中有许多层数据流经的网络。

基本上,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部分,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Q:有什么“深度学习”能做而其他程序不能做的吗?编写程序非常耗费人力。

在过去,计算机是如此之慢,内存非常昂贵,以至于人们采用逻辑,也就是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来编写程序。他们通过基础机器语言来操纵信息。计算机太慢了,计算太贵了。但现在,计算力越来越便宜,劳动力也越来越昂贵。

而且计算力变得如此便宜,以至于慢慢地,让计算机学习会比让人类编写程序更有效。在那时,深度学习会开始解决以前没有人编写过程序的问题,比如在计算机视觉和翻译等领域。

机器学习是计算密集型的,但你只需编写一个程序,通过给它不同的数据集,你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你不需要是领域专家。因此,对于存在大量数据的任何事物,都有对应的大量应用程序。

Q:“深度学习”现在似乎无处不在。它是如何变得如此主导潮流?我可以在历史上精确地找到这一特定时刻:2012年12月在NIPS会议(这是最大的AI会议)上。

在那里,计算机科学家GeoffHinton和他的两个研究生表明你可以使用一个名为ImageNet的非常大的数据集,包含10,000个类别和1000万个图像,并使用深度学习将分类错误减少20%。

通常,在该数据集上,错误在一年内减少不到1%。在一年内,20年的研究被跨越了。这真的打开了潮水的闸门。Q:深度学习的灵感来自大脑。那么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这些领域如何协同工作呢?

深度学习的灵感来自神经科学。最成功的深度学习网络是由YannLeCun开发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如果你看一下CNN的架构,它不仅仅是很多单元,它们以一种基本上镜像大脑的方式连接起来。

大脑中被研究的最好的一部分在视觉系统,在对视觉皮层的基础研究工作中,表明那里存在简单和复杂细胞。如果你看一下CNN架构,会发现有简单细胞和复杂细胞的等价物,这直接来自我们对视觉系统的理解。

Yann没有盲目地试图复制皮质。他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变种,但他最终收敛到的方式和那些自然收敛到的方式相同。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察。自然与人工智能的趋同可以教给我们很多东西,而且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去探索。

Q:我们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有多少取决于我们对大脑的理解程度?我们现在的大部分AI都是基于我们对大脑在60年代的了解。我们现在知道的更多,并且更多的知识被融入到架构中。

AlphaGo,这个击败围棋冠军的程序不仅包括皮质模型,还包括大脑的一部分被称为“基底神经节”的模型,这对于制定一系列决策来实现目标非常重要。

有一种称为时间差分的算法,由RichardSutton在80年代开发,当与深度学习相结合时,能够进行人类以前从未见过的非常复杂的玩法。

当我们了解大脑的结构,并且当我们开始了解如何将它们集成到人工系统中时,它将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超越我们现在所拥有的。Q:人工智能也会影响神经科学吗?它们是并行的工作。

创新神经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一次记录一个神经元到同时记录数千个神经元,并且同时涉及大脑的许多部分,这完全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说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存在着一种趋同。

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大脑如何工作,这些认识将反映到AI中。但与此同时,他们实际上创造了一整套学习理论,可用于理解大脑,让我们分析成千上万的神经元以及他们的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所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之间存在这种反馈循环,我认为这更令人兴奋和重要。Q:你的书讨论了许多不同的深度学习应用,从自动驾驶汽车到金融交易。你觉得哪个特定领域最有趣?

我完全被震撼到的一个应用是生成对抗网络,或称GANS。使用传统的神经网络,你给出一个输入,你得到一个输出。GAN能够在没有输入的情况下开展活动-产生输出。

是的,我在这些网络创建假视频的故事背景下听说过这个。他们真的会产生看似真实的新事物,对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会产生内部活动。事实证明这是大脑运作的方式。

你可以看某处并看到一些东西,然后你可以闭上眼睛,你可以开始想象出那里没有的东西。你有一个视觉想象,当周围安静时,你闹钟声会浮现想法。那是因为你的大脑是生成性的。

现在,这种新型网络可以生成从未存在过的新模式。所以你可以给它,例如,数百张汽车图像,它会创建一个内部结构,可以生成从未存在的汽车的新图像,并且它们看起来完全像汽车。

Q:另一方面,您认为哪些想法可能是过度炒作?没有人可以预测或想象这种新技术的引入会对未来的事物组织方式产生什么影响。当然这其中有炒作。我们还没有解决真正困难的问题。

我们还没有通用智能,就有人说机器人将不久后会取代我们,其实机器人远远落后于人工智能,因为复制身体被发现比复制大脑更复杂。让我们看一下这一种技术进步:激光。它是在大约50年前发明的,当时占据了整个房间。

从占据整个房间到我现在演讲时使用的激光笔需要50年的技术商业化。它必须被推进到体积足够小并可以用五美元购买它的程度。同样的事情将发生在像自动驾驶汽车这样的被炒作的技术上。

它并不被期望在明年或者未来10年,就变得无处不在。这过程可能需要花费50年,但重点是,在此过程中会有逐步推进,使它越来越灵活,更安全,更兼容我们组织运输网络的方式。炒作的错误在于人们的时标设定错了。

他们期待太多事情太快发生,其实事物只在适当的时候。关于深度学习的问题可以看下这个网页的视频讲解:AI深度学习---中科院公开课。

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形式

神经网络有多种分类方式,例如,按网络性能可分为连续型与离散型网络,确定型与随机型网络: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前向神经网络与反馈神经网络。本章土要简介前向神经网络、反馈神经网络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

前向神经网络是数据挖掘中广为应用的一种网络,其原理或算法也是很多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就是一种前向型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是反馈网络的代表。

Hvpfi}ld网络的原型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目前,已经在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模拟退火算法是为解决优化计算中局部极小问题提出的。

Baltzmann机是具有随机输出值单元的随机神经网络,串行的Baltzmann机可以看作是对二次组合优化问题的模拟退火算法的具体实现,同时它还可以模拟外界的概率分布,实现概率意义上的联想记忆。

自组织竞争型神经网络的特点是能识别环境的特征并自动聚类。自组织竟争型神经网络已成功应用于特征抽取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啊

那里能找到关于讲解MATLAB环境下的BP神经网络分类的视频啊 15

深度学习的课程可以在哪看到?

深度学习就是企图把中间的这个“黑箱”打开:目标是什么?根据什么确定了这样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要设计什么样的活动?

01深度学习的必要性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树立了“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未真正成为主体,大多数课堂教学也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为什么?

因为大多数教学改革尚未抓住教学的根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只停留在文本上、观念上,没有落到实际行动中。开展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正是把握教学本质的一种积极努力,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必需。

当前,智能机器尤其是智能化穿戴设备的大量出现,部分传统职业已被替代,甚至有人认为教师和教学也可能被替代而消失。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智能化时代,真的不需要教学了吗?真的不需要教师了吗?

如果把教学仅仅看作是知识的刻板传递的话,那么,智能技术完全可以胜任,教学和教师完全可以被智能机器替代了。

借用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的话说,在一个把机器变成人的社会,如果教学还在把人变成机器,是没有出路的。蒂姆·库克(苹果公司现任CEO)说:“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

”正是由于智能机器的出现和挑战,我们必须严肃思考:教学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事实上,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一直都是培养人,但智能时代让它的意义和价值更加鲜明,不能再被忽视。

因此,当机器已不只以存储为功能,而开始像人一样思考的时候,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学绝不是知识传递,甚至知识学习本身也只是培养人的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在知识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在知识学习中成长和发展,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02深度学习的内涵什么是深度学习?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个是初级层面,是针对教学实践领域的弊端提出来的,是针砭时弊的一种提法。深度学习是针对实践中存在大量的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层学习现象而提出的。这里的“深度”是指学生的深度学习。

我们并不强求教师必须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或方法,而是强调,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发、促进、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这个意义上,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的反面,是针砭时弊的。但是,深度学习绝不只停留于这个层面。

深度学习还有另一层面的理解,即高级的层面:深度学习并不只是为了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而是指向立德树人,指向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深度学习强调动心用情,强调与人的价值观培养联系在一起。每个教师都应该想:我今天的教学会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能够让他有善良、正直的品性吗?会让他热爱学习吗?会影响他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吗?

……总之,深度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是生活在社会历史进行中的、具体的人,而非抽象意义上的有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的偶然个体。

综上,我们所说的深度学习,必须满足以下四个要点:▲深度学习是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而非一般意义上学习者的自学,因而特别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

▲深度学习的内容是有挑战性的人类已有认识成果。

也就是说,需要深度加工、深度学习的内容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内容,通常是那些构成一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事实性的、技能性的知识通常并不需要深度学习。

在这个意义上,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判断和建构学科基本结构的过程。

▲深度学习是学生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社会活动,而非抽象个体的心理活动。

▲深度学习的目的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根据这四个要点,我们给深度学习下了一个界定:“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03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1实现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经验”与“知识”常被看作是彼此对立的一对概念,事实上却有着紧密关联。深度学习倡导通过“联想与结构”的活动将二者进行关联、转化。

简单来说,“联想与结构”是指学生通过联想,回想已有的经验,使当前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内在关联,并实现结构化;而结构化了的知识(与经验)在下一个学习活动中才能被联想、调用。

在这个意义上,“联想与结构”所要处理的正是知识与经验的相互转化,即经验支持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要结构化、内化为个人的经验。

也就是说,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知识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要找到它们的关联处、契合处,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联想与结构”的活动,让学生的经验凸显意义,让外在于学生的知识与学生建立起生命联系,使经验与知识相互滋养,成为学生自觉发展的营养。

2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呢?我们提出了“两次倒转”的学习机制。为什么要提“两次倒转”?

因为,相对于人类最初发现知识的过程而言,从根本上说,教学是一个“倒过来”的活动,即学生不必经历实践探索和试误的过程,而可以直接把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作为认识对象、学习内容,这正是人类能够持续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伟大创举。

但是,如果把教学的根本性质(即“倒过来”)作为教学过程本身,那就可能造成教学中的灌输,强调反复记忆和“刷题”,无视学生与知识的心理距离和能力水平,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强调教学的根本性质是“倒过来”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心理感受,要将“倒过来”的过程重新“倒回去”,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主动去“经历”知识发现、发展(当然不是真正地经历,而是模拟地、简约地去经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真正成为学生能够观察、思考、探索、操作的对象,成为学生活动的客体,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

3帮助学生通过深度加工把握知识本质学生活动与体验的任务,主要不是把握那些无内在关联的碎片性的、事实性的信息,而是要把握有内在关联的原理性知识,把握人类历史实践的精华。

因此,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事实,而是要通过主动活动去把握知识的本质。知识的本质需要通过典型的变式来把握,即通过典型的深度活动来加工学习对象,从变式中把握本质。

同样,一旦把握了知识的本质便能够辨别所有的变式,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就是本质、本原、原理,基本概念。当然,本质与变式需要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这是深度学习要特别重视的地方。

4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一般而言,学生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别的情境中是验证教学效果的常用手段,即学生能否迁移、能否应用。

深度学习也强调迁移和应用,但我们不仅强调学生能把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更强调迁移与应用的教育价值。

我们把“迁移与应用”看作学生在学校阶段,即在学生正式进入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之前,能够在教学情境中模拟体会社会实践的“真实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而我们强调“迁移与应用”的综合教育价值,既综合运用知识又实现综合育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某个学科知识简单的迁移。

它比一般的“迁移与应用”更广阔一些,学生跟社会的联系更强一些。5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价值评价教学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及知识发现、发展的过程进行价值评价。例如,食物的保鲜与防腐。

过去学这个知识,学生通常要掌握“食物是会腐烂的,想让食物保鲜就要加防腐剂”这个知识点,甚至初步掌握防腐技术。但那仅仅是作为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来掌握的。

深度学习要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食品都可以用防腐剂来保鲜?是不是防腐剂用得越多越好?这就是一种价值伦理的判断。深度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价值判断。

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还要对知识发现、发展的过程以及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进行价值判断。04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图1是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它不是知识单元、内容单元,而是学习单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

过去我们的教学知道要学什么,也知道要考什么,但中间的环节,例如学习目标是怎么定的,活动是怎么展开的,我们明确知道的东西很少,所以教学中间的两个环节是“黑箱”。

深度学习就是企图把中间的这个“黑箱”打开:目标是什么?根据什么确定了这样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要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图1中的箭头看起来像是单向的,实际上应该有无数条线条,表现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图1中的四个形式要素跟前面讲的理论框架是内在一致的,单元学习主题实际上就是“联想与结构”的结构化的部分。单元学习目标,就是要把握知识的本质。单元学习活动是活动与体验、迁移与应用的一个部分。

因此,单元学习主题,就是从“知识单元”到“学习单元”,立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大概念的方式组织“学习”单元,在学科逻辑中体现较为丰富、立体的活动性和开放性。

过去的学科通常都是封闭的,现在要把它变成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东西,有了未完成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有重新发现的空间。

单元学习目标是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确定和表述;要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进阶。单元学习活动要注重几个特性。首先是规划性和整体性(整体设计),体现着深度学习强调整体把握的特点。

其次是实践性和多样性,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活动的多样性。再次是综合性和开放性,即知识的综合运用、开放性探索。最后是逻辑性和群体性,主要指学科的逻辑线索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

持续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调控学习过程、为教学改进服务。持续性评价形式多样,主要为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激励手段。实施持续性评价要预先制定详细的评价方案。

总之,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是一个对教学规律持续不断的、开放的研究过程,是对以往一切优秀教学实践的总结、提炼、提升和再命名,需要更多的教师和学者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神经网络,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