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知识点小总结

网络基础

OSI模型

OSI模型
        名称            作用 代表物件
      7 应用层 人机交互 抽象语言——>编码
      6 表示层 翻译为机械语言 编码——>二进制
      5 会话层 对话管理
      4 传输层 (1)提供端口号 (2)分段 TCP/UDP
      3 网络层 寻址和路由选择、 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 路由器
      2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控制硬件 交换机
      1 物理层

遇到的问题:

1、网络范围如何增大?

(1)增加节点-HUB(集线器)      缺点:随着连接设备的增多,垃圾信息(不是发给自己的信息)过多导致延时增大。

(2)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原理:相当于排队 缺点:并不能完全解决冲突、并且会增大延时(排队)。

要解决的问题:1、地址: MAC地址-48位二进制组成的 全球唯一 永久不变 作用是用于识别设备

                         2、冲突: 所有节点同时发出数据     导致电流在物理介质上相遇、抵消。

2、网络距离如何延长?

(1)延长距离-中继器     缺点:随着中继器的放大会导致原始信号发生改变导致到达时的信息错误,(不认识字,只能接受到后直接给下传)所以用中继器延长距离最多不能超过5个。

3、解决——网桥(交换机)

交换机;位于OSI模型的第二层-可以进行数据电流之间的转换

解决办法:1、无限传输距离:相当于交换机认识字,查看了传来的信息后,自己重新写一遍后再传给下一个人(重复编写)

                  2、完全没有冲突:所有人可以收发自己的数据,数据从电脑发到交换机后,交换机中有一个类似于停车场的地方,将数据先存储起来再发送。

                  3、单播(一对一传播)相当于快递员送快递。

过程原理:当一个数据进入到交换机时,先查看数据中的源MAC地址,之后将该MAC与进入接口的编号进行映射记录到本地的MAC地址表中;再查看数据中的目标MAC,基于MAC地址表的记录转发到唯一的接口(这个过程相当于单播);若没有记录将泛洪该(除流量进入接口外的其他接口复制转出)流量。

传输层-TCP/UDP  作用:分段(受MTU限制)  提供端口号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仅仅完成传输的工作(速度快)

TCP: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在完成传输工作之上,还会额外保障传输协议的可靠性(可靠)

面向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建立端到端的虚拟链路

可靠传输;四种可靠传输机制-确认、重传、排序、流控(滑动窗口)

名词注解:

ARP:地址解析协议     通过对端的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的另一种地址;

DNS:域名解析服务     通过域名查找对应的ip地址

MTU:最大传播单元     默认为1500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7层模型

TCP/IP协议栈道——5层模型

ARP(正向ARP)-已知对端的MAC地址获取对端的ip地址

ARP(反向ARP)-已知对端的ip地址获取对端的MAC地址

ARP(无故ARP)-在设备刚使用ip地址或使用中,向外进行的正向ARP请求,但是请求的地址是本地的ip地址。(用于检测地址ip冲突)

双工     半双工:对讲机     全双工:手机HCIA知识点小总结_第1张图片

 

封装:数据从高层向地层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数据包不断变大

解封装:数据读取和识别的过程-与封装相反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p2p,网络协议,网络安全,http,tc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