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Linux下安装软件, 一个通常的办法是下载到程序的源代码,并进行编译,得到可执行程序。
- 但是这样太麻烦了,于是有些人把一些常用的软件提前编译好,做成软件包(可以理解成windows上的安装程序)放在一个服务器上,通过包管理器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到这个编译好的软件包,直接进行安装。
- 软件包和软件包管理器, 就好比 “App” 和 “应用商店” 这样的关系。
- yum (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 是 Linux 下非常常用的一种包管理器(工具)。主要应用在 Fedora, RedHat, Centos 等发行版上。
Linux 下安装软件的方式:
源代码安装
rpm 包安装
yum 工具(yum 是一条命令)
总结:
- yum 是什么?
- 我们在 Linux 中下载资源的一种工具,类似于手机上的应用商店。
- yum 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服务呢?
- 查找、安装、卸载资源。
- 解决依赖关系。
我们在手机应用商店上面搜索下载软件,本质是在该公司的后端服务器上搜索下载软件。
思考:那么应用商店如何知道该去哪个服务器上下载软件呢?
查看软件包:yum list
命令
通过此命令可以罗列出当前一共有哪些软件包。由于包的数目非常之多,一般配合管道(grep 命令)筛选出我们关注的包。
例如:
$ sudo yum list | grep lrzsz
结果如下:
# 软件包的名称和版本
lrzsz.x86_64 0.12.20-36.el7 @os
注意:
第 1 列:软件包名称,主版本号.次版本号.源程序发行号-软件包的发行号.主机平台.cpu架构。
“x86_64” 后缀表示64位系统的安装包,“i686” 后缀表示32位系统安装包,选择包时要和系统匹配。
第 2 列:“el7” 表示操作系统发行版的版本,“el7” 表示的是 centos7/redhat7。
第 3 列:表示的是 “软件源” 的名称,即该软件包的发布方,类似于 “微信官网”,“华为应用商店” 这样的概念。
安装软件:yum install
命令
$ sudo yum install -y sl # 一个好玩的东西,可以在屏幕上跑一个小火车,大家可以去试一试哦
yum 会自动找到都有哪些软件包需要下载,-y 表示直接安装,中途不需要确认。
注意:
- 安装软件时由于需要向系统目录中写入内容,一般需要 sudo 命令或者切到 root 账户下才能完成。
- yum 安装软件只能一个装完了再装另一个。在 yum 安装一个软件的过程中,如果再尝试用 yum 安装另外一个软件,yum 会报错。
卸载软件:yum remove
命令
$ sudo yum remove -y sl # 卸载sl软件以及它的依赖包
更新 yum 源:
yum 的配置文件 /etc/yum.conf,这个一般不要去改动。
在 yum 配置路径下,会有 yum 源:
[ll@VM-0-12-centos 5]$ ls /etc/yum.repos.d/ # 查看yum源
CentOS-Base.repo CentOS-Epel.repo epel.repo epel-testing.repo
# CentOS-Base.repo: yum源,要求软件可靠稳定才能放进yum源中,这里的软件版本迭代比较慢
# CentOS-Epel.repo: 扩展源,比如某个软件新开发的版本,就可以放到epel源中
在 CentOS-Base.repo 文件中可以进行软件源(即软件的下载链接)的配置,当你使用 yum install 安装软件时,就会去对应的服务器上下载软件。
执行
vim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
功能:这个工具用于本地 windows 机器和远端的 Linux 服务器通过 XShell 传输文件。
安装 rzsz 工具:
$ sudo yum install -y lszrz # lszrz是要安装的软件名称
安装完毕之后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将文件上传过去。
用法:
rz 命令,上传 windows 中的文件到远端 Linux 服务器中:
$ rz # 运行该命令会弹出一个文件选择窗口,从本地选择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传到服务器的路径为当前执行rz命令的目录。
sz 命令,将选定的文件发送到本地 windows 机器:
$ sz filename # filename是文件名
我们在 windows 中编写 C/C++ 程序时,常用的 VS2019,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包含了很多工具包。
而 Linux 下开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使用的一个一个独立的工具。比如编写代码用 vim,编译代码用 gcc,调试代码用 gdb。
为什么使用 vim 呢?因为它是所有 Linux 环境下自带的。
vi / vim 的区别简单点来说,它们都是多模式编辑器,不同的是 vim 是 vi 的升级版本,它不仅兼容 vi 的所有指令,而且还有一些新的特性在里面。例如语法加亮,可视化操作不仅可以在终端运行,也可以运行于 mac os、windows。
vim 的常见三种模式(其实有好多模式,掌握常见这 3 种即可)的功能如下:
正常 / 普通 / 命令模式(Normal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 Insert mode 模式或者 last line mode 模式下。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 Insert mode 模式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编辑。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文件保存或退出,也可以进行文件替换,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操作。
如果要查看你的所有模式:打开 vim,底行模式直接输入 :help vim-modes
刚进入 vim 编辑器时,是处于「正常模式」下的,你要切换到「插入模式」才能够输入文字。
shift + :
」,其实就是输入「 : 」冒号。移动光标:
删除文字:
复制文字:
替换操作:
字母大小写转换:
撤销上一次操作:(常用)
更改操作:
跳至指定的行:
在使用末行模式之前,请记住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正常模式,再输入「 : 」冒号即可进入末行模式。
列出行号: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查找字符命令:
:/word
: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键向下继续寻找该关键字。(常用):?word
: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键向上继续寻找该关键字。批量化替换字符命令:
:%s/printf/cout/g
(把文中所有 printf 替换成 cout,g --global 表示全局的意思)(常用)查看函数手册命令:
:!man [选项] [函数名]
(按 q 退出手册)(常用)保存文件命令:
退出 vim 命令:
多文件多屏操作:
比如:如果我们想把 test.c 文件中的 10 行代码复制 test1.c 文件中,该如何操作呢?
:vs test1.c
(在 vim 中打开 test1.c 文件,左右分屏)
按 ctrl + ww 组合键可以切换文件(w 要按两下)。
跑任何想跑的命令:
格式 :!命令
(! 表示底行执行 bash 命令),比如:
:!ls -l
:!gcc -o test test.c
vim 中批量添加 & 删除注释:
方法一:块选择模式
批量添加注释:
ctrl + v
进入块选择模式(visual block),然后移动光标选择要添加注释的行。批量删除注释:
ctrl + v
进入块选择模式,选中你要删除的行首的注释符号,注意 //
要选中两个。方法二:替换命令
在末行模式下,可以采用替换命令进行注释:
:起始行号,结束行号 s/^/注释符/g
(表示在 xx 到 xx 行加入注释符,^ 表示行首的意思),然后按下回车键,注释成功。:起始行号,结束行号 s/^注释符//g
(表示取消 xx 到 xx 行行首的注释符),然后按下回车键,取消注释成功。比如:
:5,10 s#^#//#g # 在 5 ~ 10 行添加 // 注释
:5,10 s#^//##g # 删除 5 ~ 10 行的 // 注释
:5,10 s/^/#/g # 在 5 ~ 10 行添加 # 注释
:5,10 s/#//g # 删除 5 ~ 10 行的 # 注释
如何配置 vim 编辑器(vim 配置成本太高,一般建议直接使用别人配置好的)
配置文件的位置
在目录 /etc/ 下面,有个名为 vimrc 的文件,这是系统中公共的 vim 配置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有效。
在每个用户的主目录 ~ 下,都可以自己建立私有的配置文件,命名为:
.vimrc
。比如 root 用户的 /root 目录下,通常已经存在一个
.vimrc
文件,如果不存在,则创建之。切换用户成自己,执行
su
,执行cd ~
进入自己的主工作目录。然后执行
vim .vimrc
打开自己目录下的.vimrc
文件。添加配置选项即可。
常见的一些配置选项
- 设置语法高亮:
syntax on
- 显示行号:
set nu
- 设置 tab 缩进的空格数为 4:
set shiftwidth=4
使用插件配置 vim
要配置好看的 vim,原生的配置可能功能不全,可以选择安装插件来完善配置,需要保证用户是你要配置的用户。
参考文章:
C/C++程序要运行,一般要经历一下步骤:
预处理 --> 编译 --> 汇编 --> 链接
Linux 下通过 gcc 命令完成 C 程序编译的过程,通过 g++ 命令完成 C++ 程序编译的过程:
gcc 命令格式:gcc [选项] 要编译的文件 [选项] [目标文件]
(g++ 类似)
- -E 只激活预处理,不生成文件,你需要把输出内容重定向到一个 .i 输出文件里面。
- -S 只进行预处理、编译阶段,并生成 .s 汇编文件,不进行汇编和链接。
- -c 只进行预处理、编译、汇编阶段,并生成 .o 目标文件,不进行链接。
- -o 指明要生成的文件,输出内容到一个输出文件中。
- -static 此选项对生成的文件采用静态链接。
- -g 生成调试信息。GNU 调试器可利用该信息。
- -shared 此选项将尽量使用动态库,所以生成文件比较小,但是需要系统提供动态库。
- -O0、-O1、-O2、-O3 编译器的优化选项的 4 个级别,-O0 表示没有优化,-O1 为缺省值,-O3 优化级别最高。
- -w 不生成任何警告信息。
- -Wall 生成所有警告信息。
预处理
命令格式:gcc –E hello.c –o hello.i
- 选项 “-o”,是指目标文件,.i 文件为已经过预处理的 C 原始程序。
预处理阶段做的事:头文件展开、宏替换、条件编译、去掉注释等等。
预处理指令是以 # 号开头的代码行。
编译(生成汇编)
命令格式:gcc –S hello.i –o hello.s
编译阶段做的事:语法检查,函数实例化,生成 .s 汇编文件。
汇编(生成目标文件)
命令格式:gcc –c hello.s –o hello.o
汇编阶段做的事:把编译阶段生成的 .s 汇编文件转成 .o 目标文件(二进制机器码)
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命令格式:gcc hello.o –o hello
什么是函数库:
在我们的 C 程序中,并没有定义 printf 的函数实现,且在预编译中包含的 “stdio.h” 中也只有该函数的声明,而没有定义函数的实现,那么是在哪里找到 printf 函数的实现的呢?
回答:系统把这些函数实现都被放到名为 libc.so.6 的库文件中去了,在没有特别指定时,gcc 会到系统默认的搜索路径 “/usr/lib” 下进行查找,也就是链接到 libc.so.6 库文件中去,这样就能找到 printf 函数的实现了,而这也就是链接的作用。
函数库的分类:一般分为动态库和静态库
静态库(.a):指编译链接时,把库文件中的代码全部加入到可执行文件中,因此生成的文件比较大,但在运行时也就不再需要库文件了。
动态库(.so):与之相反,在编译链接时并没有把库文件的代码加入到可执行文件中,而是在程序执行时由运行时链接文件加载库,这样可以节省系统的开销。
上述说的 libc.so.6 就是动态库。
gcc 在链接阶段默认使用动态库。完成了链接之后,gcc 就可以生成可执行文件。
生成可执行程序的方式有两种:
动态链接:链接动态库
优点:不需要把相关库中的代码拷贝到可执行程序中,编译效率高,程序运行起来后,需要用到哪个库,再把哪个库加载到内存中,边运行边加载。
缺点:万一有库丢失了,将直接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静态链接:链接静态库
优点:不依赖于任何的动态库,自己就可以独立运行。
缺点:占磁盘空间,占内存,把相关库中的代码完完全全拷贝到了可执行程序中。
Linux 下生成的可执行程序,默认是动态链接的,如何查看呢?
使用 ldd [filename]
命令可查看可执行文件的库依赖关系。
使用 file [filename]
命令可以查看可执行文件的信息和类型。
想要生成的可执行程序是静态链接的,该如何做呢?
$ gcc test.c -o test_s -static
程序的发布方式有两种:
Linux 中 gcc/g++ 编译生成的可执行程序,默认是 release 模式。
注意:如果要使用调试器 gdb 调试,在源代码生成可执行程序的时,必须加上 -g 选项,生成调试信息。
$ gcc test.c -o test_debug -g
Linux gcc/g++ 编译生成的 release 版本和 debug 版本的可执行程序区别:
gdb 命令格式:gdb [目标文件名]
这些基本操作中,常用操作都在下方举了例子,例子也是大致按照调试步骤来排列的。
list/l + 行号:显示程序源代码,接着上次的位置往下列,每次列 10 行。
(gdb) list 1 # 从第一行代码开始显示。接着按回车键,会继续往下显示代码,每次列10行。
list/l + 函数名:列出某个函数的源代码。(比如:l main
列出 main 函数的代码)
b / break + 行号:在某一行设置断点。
(gdb) b 7
Breakpoint 1 at 0x400543: file test.c, line 7. # 断点1位于0x400543:文件test.c,第7行
break 函数名:在某个函数开头设置断点。(实际上是这个断点是打在该函数的第一行)
info b:查看断点信息。当前设置了哪些断点。
(gdb) info b
Num Type Disp Enb Address What
1 breakpoint keep y 0x0000000000400543 in main at test.c:7 # 第7行
2 breakpoint keep y 0x0000000000400555 in main at test.c:10 # 第10行
r 或 run:运行程序。(断点打完了,我该如何让程序执行起来,开始调试呢?)(相当于VS中的F5)
(gdb) r
Starting program: /home/ll/xxxx/test_debug
Breakpoint 1, main () at test.c:7 # 此时来到了第一个断点处(第7行)
7 for (; i < 10; i++) {
问题:此时我想跳到第二个断点去调试程序,该怎么办呢?
continue / c:从当前位置开始连续而非单步执行程序。(跳到下一个断点处)
(gdb) continue
Continuing.
Breakpoint 2, main () at test.c:10 # 此时来到了第二个断点处(第10行)
10 printf("sum = %d\n", sum);
n 或 next:单条执行。(逐过程,不会进入函数,相当于VS中的F10)
(gdb) n
8 sum += i; # 单步执行,此时来到了第8行
s 或 step:进入函数调用。(逐语句,会进入函数,相当于VS中的F11)
p + 变量:打印变量值。
(gdb) p i
$1 = 3
(gdb) p sum
$2 = 3
(gdb) p &i
$3 = (int *) 0x7fffffffe44c
(gdb) p &sum
$4 = (int *) 0x7fffffffe448
问题:我想要这些变量值随着调试的进行而不断变化,该怎么办呢?
display + 变量名:设置常显示。跟踪查看一个变量,每次停下来都显示它的值。
(gdb) display i # 跟踪查看变量i
1: i = 3
(gdb) display sum # 跟踪查看变量sum
2: sum = 3
(gdb) n # 单步调试
7 for (; i < 10; i++) {
2: sum = 6 # 显示变量i的值,前面的2:是它的序号
1: i = 3 # 显示变量sum的值,前面的1:是它的序号
undisplay + 序号:取消常显示。取消对先前设置的那些变量的跟踪。
(gdb) undisplay 2
(gdb) undisplay 1
delete breakpoint:删除所有断点
delete num:删除序号为 num 的断点
disable num:禁用断点
enable num:启用断点
until X(行号):跳转到第 X 行
finish:执行到当前函数返回,然后停下来等待命令(输入 finish 可直接结束当前函数调用,用此命令可以快速判断一个程序中到底是哪个函数出了 bug)(此命令在非 main 函数中才有效)
(gdb) finish
Run till exit from #0 Sum (n=10) at test.c:4
0x0000000000400609 in main () at test.c:18
18 int sum = Sum(n); # 结束Sum函数调用,直接返回函数结果
Value returned is $1 = 55 # Sum函数的返回值
print§:打印表达式的值,通过表达式可以修改变量的值或者调用函数(print 中可以执行各种表达式)
set var i = 100:修改变量 i 的值
(比如在调试过程中,有一个 if 语句本来该进去的,结果没进去,所以我怀疑是不是变量的值有问题,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修改变量的值,观察它是否会进入这个 if 语句)
bt / breaktrace:查看各级函数调用及参数(相当于VS中的查看调用堆栈)
(gdb) bt # 查看调用堆栈,main函数上面压的是SUm函数
#0 Sum (n=10) at test.c:4
#1 0x0000000000400609 in main () at test.c:18
info(i) locals:查看当前栈帧局部变量的值
q / quit:退出 gdb
注意:
调试程序完毕,或者调试中间过程,调试痕迹 很重要,当调试一个大的项目,可能有几十个断点,某个断点调试完了,不要直接把它删除,而是暂时禁用它,等程序没有任何问题了,再把所有断点删除。
背景:
对于一个多文件的项目,在 VS 集成开发环境中,可以自动帮我们维护好多文件,我们只需要一键就可以完成对所有文件的编译,生成可执行程序。
而在 Linux,项目的所有文件,都需要我们自己来维护,成本太高,所以要用到 make 和 Makefile 帮我们自动化维护。
Linux 中项目自动化构建工具 - make/makefile:
假如我现在编写了一个 test.c 文件,需要编译文件生成可执行程序:
方式一:直接使用 gcc 命令:
$ gcc test.c -o test
方式二:可以用 make 命令:想要使用 make 命令,需要创建一个 makefile 文件,如何创建 makefile 文件呢?
首要先了解以下知识:
依赖关系和依赖方法:
比如上述例子,单文件项目,只有 test.c 一个文件:
目标文件 test 依赖于原始文件 test.c,但光光有依赖关系是不能生成目标文件的,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依赖方法,而 gcc test.c -o test
就是与之对应的依赖方法,表明如何生成目标文件 test。
编写 makefile 文件:
test:test.c # 表明了一种依赖关系,目标文件 test 依赖于 test.c
gcc test.c -o test # 依赖方法,怎么用 test.c 生成目标文件 test(需要以tab键开头)
.PHONY:clean # .PHONY —— "定义"伪目标:clean总是可以被执行的
clean: # 依赖项为空
rm -rf test # 清理可执行程序
编写完 makefile 文件后,使用 make 命令:
解释:.PHONY 的作用
一般不会把可执行程序 “定义” 成伪目标,因为每次编译都是有成本的,第一次编译好了,就不需要再编译了,除非文件有改动。一般把清理可执行程序 “定义” 成伪目标。
简化 makefile 文件:
test:test.c
gcc $^ -o $@ # $^: 可执行程序所依赖的文件列表 $@: 目标文件
.PHONY:clean
clean:
rm -rf test
多文件项目,有 test.h test.c main.c 三个文件:
编写 makefile 文件:
test:test.c main.c # 目标文件 test 依赖于 test.c 和 main.c
gcc $^ -o $@ # $^: 可执行程序所依赖的文件列表 $@: 目标文件
.PHONY:clean
clean:
rm -rf test
思考:为什么没有把 .h 头文件加入进来呢?
编译代码时头文件会展开,把头文件中的代码拷贝到源文件中,所以找到头文件才是最重要的,找头文件通常有两种路径:当前路径、系统路径。
总结:
make 的推导过程图:
make 是如何工作的:
make 会在当前目录下找名字叫 “Makefile” 或 “makefile” 的文件。
如果找到,它会找文件中的第一个目标文件(target),在上面的例子中,他会找到 “test” 这个文件,并把这个文件作为最终的目标文件。
如果 test 文件不存在,或是 test 所依赖的后面的 test.o 文件的文件修改时间要比 test 文件新,那么就会执行后面所定义的命令来生成 test 这个文件。
如果 test 所依赖的 test.o 文件不存在,那么 make 会在当前文件中找目标文件为 test.o 的依赖性,如果找到则再根据那一个规则生成 test.o 文件。
这就是整个 make 的依赖性,make 会一层又一层地去找文件的依赖关系,直到最终编译出第一个目标文件。
在寻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比如最后被依赖的文件找不到,那么 make 会直接退出并报错(因为 make 只管文件的依赖性,不会管依赖的文件项到底在不在)。如果是所定义的命令的错误,或是程序编译不成功,make 不会理会。
clean 项目清理:
工程是需要被清理的。
比如 clean,如果没有被第一个目标文件直接或间接关联,那么它后面所定义的命令将不会被自动执行,不过,我们可以显示要 make 执行。即命令 make clean
,以此来清除所有的目标文件,以便重新编译。
一般会把 clean 设置为伪目标,用 .PHONY 修饰。(伪目标的特性是:总是被执行的)
git 是一个分布式版本控制软件,最初由林纳斯·托瓦兹创作,于2005年以GPL许可协议发布。最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Linux内核开发而设计。
安装 git:
$ sudo yum install -y git
1、在 gitee/github 创建新仓库:略,然后在创建好的仓库页面中复制远程仓库的地址 url,推荐 HTTPS。
2、克隆远程仓库到本地:
$ git clone [url]
执行命令后,输入 gitee/github 的用户名和密码,将会直接在本地创建一个放置代码的目录。
仓库中的内容(注意:不要修改隐藏文件 .git 里面的内容):
3、把需要提交的代码拷贝到本地仓库中
4、三板斧(提交本地仓库文件到远程仓库)
$ git add . # 添加所有文件到暂存区
$ git commit -m "first commit" # 提交文件到本地仓库,""中写提交信息,不能乱写
$ git push origin master # 推动本地仓库的文件到远程仓库
执行 git commit -m “msg” 时,会让你设置用户名和邮箱(每次 git 提交都会使用到该信息,它被永远的嵌入到了你的提交中):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email protected]" # 邮箱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 # 用户名
当依次执行三个命令后,输入 gitee/github 的用户名和密码,在 gitee/github 上的远程仓库刷新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代码啦。
5、配置免密码提交,参考文章:git本地免密码和账号
6、补充:
$ git log # 查看所有提交日志信息
$ git status # 查看本地仓库所有文件状态
回车与换行的区别:
1)这段代码在 Linux 中运行,会是什么效果呢?
#include
#include // sleep()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 有'\n'
sleep(5);
return 0;
}
运行结果:先打印出 hello world
,然后休眠 5s,结束程序。
2)这段代码在 Linux 中运行,会是什么效果呢?
#include
#include // sleep()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 // 没有'\n'
sleep(5);
return 0;
}
运行结果:先休眠了 5s,当 5s 结束后,才打印出 hello world
,结束程序。
【思考】:
当 sleep(5);
执行的时候,printf("hello world");
已经执行完了,但是却没有先打印字符串,这是为什么呢?
printf("hello world");
已经执行完了,但是并不代表字符串就得显示出来。sleep(5);
期间,字符串在哪里呢?-- 缓冲区(本质就是一段内存空间,可以暂存临时数据,在合适的时候刷新出去)。【拓展】:
刷新是什么?-- 把数据真正的写入磁盘、文件、显示器、网络等设备或文件中。
刷新策略:
任何一个 C 程序,启动的时候,都会默认打开三个流(文件):
【分析】:
回到上面的问题,为什么在执行 sleep 的时候,没有显示字符串呢?
因为我们想要把字符串显示到显示器上,显示器默认是行刷新,遇到 ‘\n’ 才刷新,而我们上面写的代码中,没有 ‘\n’,所以 printf 执行完了没有刷新。
为了在 printf 执行完的时候,让字符串立马显示出来,需要进行强制刷新,把字符串尽快的写入显示器中。
强制刷新需要用到一个函数:
#include
int fflush(FILE *stream); // 把当前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到流中
因为是让字符串在显示器上显示,所以我们需要传文件指针 FILE* stdout
,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 sleep()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 // 没有'\n',字符串写入到了缓冲区中,但不会被立即刷新出来
fflush(stdout); // 强制刷新,把当前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到输出流文件中
sleep(5);
return 0;
}
运行结果:先打印出 hello world
,然后休眠 5s,结束程序。
注意:
图示:
搞懂了回车的概念,就可以写一个倒计时的小程序了:
/* countDown.c */
#include // fflush
#include // sleep()
int main()
{
int count = 9;
while (count >= 0) {
printf("%-2d\r", count); // 数据写入缓冲区中,\r表示回车,从当前行的最开始写入
fflush(stdout); // 强制刷新,把用户缓冲区的数据刷新出来
count--;
sleep(1); // 为了能够看到倒计时,休眠1s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拓展:
虽然我们这里 count 是整型,但实际上打印到显示器上,是一个一个的字符。
比如 int count = 123456,占 4 字节,使用 printf 打印到显示器上,是 6 个字符,占 6 字节。
printf 格式化输出,实际上就是把这个内存级的整型数据转换成显示器可以显示的字符型的数据。
scanf 格式化输入,实际上就是把键盘敲下的一个个字符型的数据转换成了一个内存级的整型数据。
文件分为二进制文件和文本文件,二进位文件在内存中是什么样子,写到文件中也就是什么样子,而文本文件写入到设备(文件)中时,是需要做转换的,比如显示器设备(也是一种文件),显示器是给人看的,所以它一定不是二进制文件,而是文本文件,只要是文本文件,必须要将所要显示的数据转换成人所能识别的一个一个的字符型数据。
所以键盘和显示器设备(文件),统称为字符设备,体现在输入时是字符,输出时是字符。
#include // fflush
#include // memset
#include // usleep
#define NUM 100 // 100个字符
int main()
{
char bar[NUM + 2]; // 预留一个位置放'\0'
memset(bar, 0, sizeof(bar)); // 把进度条清零
// 每次循环,让字符串内容多一个'#',这样进度条就跑起来了
const char* lable = "|/-\\"; // 两个\\表示'\'
int i = 0;
while (i <= NUM) {
bar[i] = '#';
printf("[%-101s]%d%%[%c]\r", bar, i, lable[i % 4]); // 每次打印进度条,不需要换行,覆盖掉当前行的内容就行了
fflush(stdout); // 强制刷新,把用户缓冲区的数据刷新出来
i++;
usleep(20000); // 为了能够看到进度条,休眠20000us
}
return 0;
}
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