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Paper 第九期:从嬉皮士文化到区块链技术

源起 2009 年的区块链行业只有短短的 11 年历史,但其发展的速度让所有从业者都喊出「链圈一天,人间一年」的自我调侃。

行业中所有人都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不断奔跑,却很鲜有人短暂停下来思考这只有 11 年历史的新兴行业背后的逻辑链条与文化内涵。要不是平时与鲨鱼哥 Mako 闲聊,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那本期的 LightPaper Live 直播间,主理人王越就邀请到了 Mako,来一同聊聊区块链背后的根源和文化。

 

首先介绍一下 Mako(鲨鱼哥), 现为 imToken 市场部的负责人。2016 年由于以太坊 The DAO 事件而引发的巨大争议,让 Mako 对区块链这个去中心化生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便义无反顾地投身进区块链行业。4 年的从业经验让 Mako 越来越深信区块链技术将为人类带来变革,而这份深信不疑在 2020 年完成了闭环。

“2019 年,以太坊第四届 Devcon 在布拉格举行,这个属于技术开发者的 Party 以一场很特别的圆桌论坛结束,他们请来了互联网启蒙级的元老 ——《全球概览》的创刊人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 Mako 分享道。

斯图尔特·布兰德与《全球概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非常陌生,但「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一定被世人所熟知,因为这是苹果公司创始人 Steve Jobs 在 2005 年 Stanford 毕业典礼演讲中送给学生们的一句话,而这句话就出自这位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全球概览》。“在 2020 年我不断寻找,最终找到了我加入这个行业的真正原因 —— 利用「工具」去创造理想中的世界” Mako 补充道。

LightPaper 第九期:从嬉皮士文化到区块链技术_第1张图片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说:“当我年轻时,有一本很棒的刊物叫《全球概览》,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的圣经。它的创办人叫斯图尔特·布兰德,他的诗意与才气创造了这份刊物。他们出版的最后一期是在1970年代中期,那时我像你们现在这么大,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一张清晨乡间小路的照片,就是那种爱冒险的人等在那儿搭便车的那种小路。照片上面写道:“Stay Hungry,Stay Foolish”。那是他们的停刊告别辞。”

一切缘起于嬉皮士

不管是早期的个人电脑、互联网,还是现在的区块链,除去纯粹的商业利益,在它们兴起的早期都会感受到一种 Hippies(嬉皮士)的反主流气质。

嬉皮士文化兴起于 1960 年代,出生于二战后的年轻人们经历了美国经济的高速成长,还有古巴导弹危机、阿波罗登月、黑人民权运动、越南战争等各种历史性事件。他们亲历的这一切让他们无法接受生活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社会规则和官僚化的世界中。他们认为传统道德过于狭窄,大公司太过贪婪以及中心化组织对于个体自由的过度限制。

这批年轻人开始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是他们想要的,什么样的世界是他们应该建立的。大批向往乌托邦世界的理想主义者走上街头,离开城市,来到田园,通过药物与灵修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家园,通过公社式的劳作来自给自足,以此反抗主流,嬉皮士文化就此孕育而生。长发、波西米亚风、花环、 LSD(致幻剂)构建了这批人的固有标签,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与对乌托邦世界的向往成了他们至死不渝的信念。

为了帮助嬉皮士们重返土地运动,1968 年秋天,第一版《全球概览》问世,它是一份产品目录、方法图和教育年鉴的简编。为新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愿景——避开机构,通过获得技能和工具实现个人赋权。

其中包括农业设备、编织套件、机械设备、书籍,如《集体农场:乌托邦的冒险》,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也是赛博朋克的前生)和惠普 9100A,一种可编程计算器。通过提供技能与工具的使用,让理想主义者们去建设他们心中的乌托邦社会。“一种属于个体的、私人的力量正在崛起——个人实现自我教育、获得启迪、塑造属于自己的环境,并将他的冒险经历与有兴趣者分享。”

个人电脑与密码朋克

嬉皮士运动终究在 1970 年代以失败告终,但它的底层思想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而《全球概览》则将嬉皮士想要脱离主流文化,建立一个返璞归真的乌托邦的理念播撒到了信息技术界,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密码学家,数学家,技术极客。随后,个人电脑出现,他们发现了这个全新的,更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打造那个理想世界。

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 Apple 的创始人乔布斯。他在推出的第一支广告中,将嬉皮士的意象幻化为一名手持巨锤的开放女性,但她将手中的巨锤抛向代表集中控制的屏幕后,一切就此被打破。

屏幕上出现的「在1月24日,苹果电脑将推出 Macintosh。你将会见到为什么1984 将不会像‘1984’。」(注:《1984》也是奥威尔著名的反极权小说)字样,也代表了个人电脑让计算机变得普通人可及而非控制人的生活,这正是苹果公司最初的理念和目标,是信息技术界对嬉皮士精神的一种表达,两者都找到了自己的工具,让个体从迂腐,压抑的社会体系和机械的国家机器中解放出来,获得更为自主,和平的世界。

LightPaper 第九期:从嬉皮士文化到区块链技术_第2张图片

随后个人电脑得到了不断地演进与发展,互联网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怀揣嬉皮士梦想的创业者利用这些全新的技术获得了大量的「权利与财富」,但同时以 William Gibson 为主的人却认为,互联网这个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理想世界终将是企业和政府控制和监控的监狱。他们开始寻找全新的工具来拯救自己。密码朋克也随之出现。

“密码朋克“ 一词,首次正式出现在埃里克·休斯在1993年所出版的《密码朋克宣言》中,但是密码朋克的精神和技术,早在20 世纪 80 年代,在一群由黑客,数学家,密码学的组织中悄然兴起,致力于创建一个允许匿名交流信息的全球系统。

这些人有来自英特尔的专家,密码朋克发起人Tim May,维基解密的发起人 Julian Assange、Facebook 的创始人之一 Sean Parker,菲尔齐·默尔曼(Phil Zimmerman,PGP创始人),点对点技术的发明者 Bram Cohen,《全球概览》创始人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还有中本聪……  密码朋克这种新的文化,希望能使用强加密算法来保护个人隐私并免受攻击,他们把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破坏了中心权利和集中管理系统。

就像《密码朋克宣言》所写的那样「不能指望大型组织出于良心,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我们要自己动手开发软件来保护隐私。」它包含的是一种反主流文化,反大型中心组织的一种精神和理念。

区块链的诞生

 

不管嬉皮士的梦想与追随者如何一代一代地传承,中心化的组织始终都是这个世界的绝对控制者。2008 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再一次唤起嬉皮士们心中对中心化机构的鄙视,打造新的乌托邦世界迫在眉睫。

同年 10 月,一个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在「metzdowd.com」(一个密码朋克论坛)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P2P电子现金系统》,并在 2009 年正式上线。

在其发布的 bitcoin-0.1.0 代码中,中本聪将当天泰晤士报的头条标题永远地留在了链上:“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时间:2009年1月3号,财政大臣处于第二次援助银行的边缘)。这一用意无疑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嘲讽与宣战,也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加密数字世界启动的另类宣言。

全新的技术带来全新的思路,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比特币的与众不同后,开发者们也逐渐聚集到了这个社区,更多奇思妙想在这个社区中绽放,成千上万个加密数字货币相继诞生,更有如以太坊这样的基于区块链底层而打造的去中心化平台,让一个个金融应用在去中心化世界中运行起来。

这是一个由密码学、共识机制与分布式账本等技术细节搭建出来的世界,每一项技术就像田园中的工具,让「嬉皮士」们能够逃离传统社会,进入到这个逐渐成型的乌托邦世界当中。此时,《全球概览》封底的乡间小道将成为这个世界的入口;「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仍将是这个世界「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密码学,区块链,比特币,eos,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