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Tcp/ip协议中,如果采用可靠的连接,则需要在tcp协议中采用超时重发,发送接受端确认等机制。
在ip层还有ICMP,IGMP协议,分别是报文控制协议,组管理协议,在链路层中有ARP,RARP协议和硬件相关处理。
通常在应用层是用户进程
运输层有TCP,UDP
网络层 IP,ICMP,IGMP协议
链路层中有arp,rarp
P i n g和Tr a c e r o u t e 它们都使用了I C MP
I G M P是I n t e r n e t组管理协议。它用来把一个U D P数据报多播到多个主机
,A R P(地址解析协议)和R A R P(逆地址解析协议)是某些网络接口(如以太网和令牌环
网)使用的特殊协议,用来转换I P层和网络接口层使用的地址
IP地址编址:
0 A
10 B
110 C
1110 D
11110 E
当应用程序用T C P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逐个通过每一层直到被当作
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其中每一层对收到的数据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时还要增加尾部
信息,
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
流称作帧(Fr a m e )
以太网数据帧的物理特性是其长度必须在4 6~1 5 0 0字节之间,
U D P的首部长为8字节
I P在首部中存入一个长度为
8 b i t的数值,称作协议域。1表示为I C M P协议, 2表示为I G M P协议, 6表示为T C P协议, 1 7表
示为U D P协议
运输层协议在生成报文首部
时要存入一个应用程序的标识符。T C P和U D P都用一个1 6 b i t的端口号来表示不同的应用程序。
T C P和U D P把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分别存入报文首部中
以太网的帧首部也有一个16 bit的帧
类型域
当目的主机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时,数据就开始从协议栈中由底向上升,同时去掉各
层协议加上的报文首部。每层协议盒都要去检查报文首部中的协议标识,以确定接收数据的
上层协议,这个过程称作分用( D e m u l t i p l e x i n g),最终在传输层上区分应用程序及端口,如果有自己的应用程序打开,则正常
的数据就可以接受了。
使用T C P / I P协议的应用程序通常采用两种应用编程接口( A P I):s o c k e t和T L I(运输层接口:Transport Layer Interface)
链路层介绍:
(1)为I P模块发送和接收I P数据报;
( 2)为A R P模块发送A R P请求和接收A R P应答;
(3)为R A R P发送R A R P请求和接收R A R P应答
尾部封装 提高效率而做,现在已经废除
以太网的数据封装格式,注意数据长度为46-1500 bytes
S L I P的全称是Serial Line IP。它是一种在串行线路上对I P数据报进行封装的简单形式
PPP:点对点协议
点对点协议修改了S L I P协议中的所有缺陷。P P P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每一帧都以标志字符0 x 7 e开始和结束。紧接着是一个地址字节,值始终是0 x ff,然后是一
个值为0 x 0 3的控制字节。
环回接口
大多数的产品都支持环回接口( Loopback Interface),以允许运行在同一台主机上的客户
程序和服务器程序通过T C P / I P进行通信。A类网络号1 2 7就是为环回接口预留的。根据惯例,
大多数系统把I P地址1 2 7 . 0 . 0 . 1分配给这个接口,并命名为l o c a l h o s t。一个传给环回接口的I P数
据报不能在任何网络上出现。
我们想象,一旦传输层检测到目的端地址是环回地址时,应该可以省略部分传输层和所
有网络层的逻辑操作。但是大多数的产品还是照样完成传输层和网络层的所有过程,只是当
I P数据报离开网络层时把它返回给自己。
IP:网际协议
从概念上说, I P路由选择是简单的,特别对于主机来说。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直接相
连(如点对点链路)或都在一个共享网络上(以太网或令牌环网),那么I P数据报就直接送到
目的主机上。否则,主机把数据报发往一默认的路由器上,由路由器来转发该数据报。大多
数的主机都是采用这种简单机制。
为一个网络指定一个路由器,而不必为每个主机指定一个路由器,这是I P路由选择机制
的另一个基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