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前端面试题合集

代码输出结果

var obj = { 
  name : 'cuggz', 
  fun : function(){ 
    console.log(this.name); 
  } 
} 
obj.fun()     // cuggz
new obj.fun() // undefined

使用new构造函数时,其this指向的是全局环境window。

原函数形参不定长(此时 fn.length 为0)

function curry(fn) {
    // 保存参数,除去第一个函数参数
    let args = [].slice.call(arguments, 1);
    // 返回一个新函数
    let curried = function () {
        // 新函数调用时会继续传参
        let allArgs = [...args, ...arguments];
        return curry(fn, ...allArgs);
    };
    // 利用toString隐式转换的特性,当最后执行函数时,会隐式转换
    curried.toString = function () {
        return fn(...args);
    };
    return curried;
}

// 测试
function add(...args) {
  return args.reduce((pre, cur) => pre + cur, 0);
}
console.log(add(1, 2, 3, 4));
let addCurry = curry(add);
console.log(addCurry(1)(2)(3) == 6); // true
console.log(addCurry(1, 2, 3)(4) == 10); // true
console.log(addCurry(2, 6)(1).toString()); // 9
console.log(addCurry(2, 6)(1, 8)); // 打印 curried 函数

代码输出结果

var friendName = 'World';
(function() {
  if (typeof friendName === 'undefined') {
    var friendName = 'Jack';
    console.log('Goodbye ' + friendName);
  } else {
    console.log('Hello ' + friendName);
  }
})();

输出结果:Goodbye Jack

我们知道,在 JavaScript中, Function 和 var 都会被提升(变量提升),所以上面的代码就相当于:

var name = 'World!';
(function () {
    var name;
    if (typeof name === 'undefined') {
        name = 'Jack';
        console.log('Goodbye ' + name);
    } else {
        console.log('Hello ' + name);
    }
})();

这样,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对象创建的方式有哪些?

一般使用字面量的形式直接创建对象,但是这种创建方式对于创建大量相似对象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重复代码。但 js和一般的面向对象的语言不同,在 ES6 之前它没有类的概念。但是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模拟,从而产生出可复用的对象创建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第一种是工厂模式,工厂模式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用函数来封装创建对象的细节,从而通过调用函数来达到复用的目的。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创建出来的对象无法和某个类型联系起来,它只是简单的封装了复用代码,而没有建立起对象和类型间的关系。

(2)第二种是构造函数模式。js 中每一个函数都可以作为构造函数,只要一个函数是通过 new 来调用的,那么就可以把它称为构造函数。执行构造函数首先会创建一个对象,然后将对象的原型指向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然后将执行上下文中的 this 指向这个对象,最后再执行整个函数,如果返回值不是对象,则返回新建的对象。因为 this 的值指向了新建的对象,因此可以使用 this 给对象赋值。构造函数模式相对于工厂模式的优点是,所创建的对象和构造函数建立起了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原型来识别对象的类型。但是构造函数存在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了不必要的函数对象的创建,因为在 js 中函数也是一个对象,因此如果对象属性中如果包含函数的话,那么每次都会新建一个函数对象,浪费了不必要的内存空间,因为函数是所有的实例都可以通用的。

(3)第三种模式是原型模式,因为每一个函数都有一个 prototype 属性,这个属性是一个对象,它包含了通过构造函数创建的所有实例都能共享的属性和方法。因此可以使用原型对象来添加公用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这种方式相对于构造函数模式来说,解决了函数对象的复用问题。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没有办法通过传入参数来初始化值,另一个是如果存在一个引用类型如 Array 这样的值,那么所有的实例将共享一个对象,一个实例对引用类型值的改变会影响所有的实例。

(4)第四种模式是组合使用构造函数模式和原型模式,这是创建自定义类型的最常见方式。因为构造函数模式和原型模式分开使用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可以组合使用这两种模式,通过构造函数来初始化对象的属性,通过原型对象来实现函数方法的复用。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两种模式单独使用时的缺点,但是有一点不足的就是,因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所以对于代码的封装性不够好。

(5)第五种模式是动态原型模式,这一种模式将原型方法赋值的创建过程移动到了构造函数的内部,通过对属性是否存在的判断,可以实现仅在第一次调用函数时对原型对象赋值一次的效果。这一种方式很好地对上面的混合模式进行了封装。

(6)第六种模式是寄生构造函数模式,这一种模式和工厂模式的实现基本相同,我对这个模式的理解是,它主要是基于一个已有的类型,在实例化时对实例化的对象进行扩展。这样既不用修改原来的构造函数,也达到了扩展对象的目的。它的一个缺点和工厂模式一样,无法实现对象的识别。

ES6新特性

1.ES6引入来严格模式
    变量必须声明后在使用
    函数的参数不能有同名属性, 否则报错
    不能使用with语句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不能对只读属性赋值, 否则报错
    不能使用前缀0表示八进制数,否则报错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不能删除不可删除的数据, 否则报错
    不能删除变量delete prop, 会报错, 只能删除属性delete global[prop]
    eval不会在它的外层作用域引入变量
    eval和arguments不能被重新赋值
    arguments不会自动反映函数参数的变化
    不能使用arguments.caller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不能使用arguments.callee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禁止this指向全局对象
    不能使用fn.caller和fn.arguments获取函数调用的堆栈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增加了保留字(比如protected、static和interface)

2.关于let和const新增的变量声明

3.变量的解构赋值

4.字符串的扩展
    includes():返回布尔值,表示是否找到了参数字符串。
    startsWith():返回布尔值,表示参数字符串是否在原字符串的头部。
    endsWith():返回布尔值,表示参数字符串是否在原字符串的尾部。
5.数值的扩展
    Number.isFinite()用来检查一个数值是否为有限的(finite)。
    Number.isNaN()用来检查一个值是否为NaN。
6.函数的扩展
    函数参数指定默认值
7.数组的扩展
    扩展运算符
8.对象的扩展
    对象的解构
9.新增symbol数据类型

10.Set 和 Map 数据结构 
    ES6 提供了新的数据结构 Set。它类似于数组,但是成员的值都是唯一的,没有重复的值。 Set 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Set 数据结构。

    Map它类似于对象,也是键值对的集合,但是“键”的范围不限于字符串,各种类型的值(包括对象)都可以当作键。
11.Proxy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
    都必须先通过这层拦截,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对外界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改写。
    Proxy 这个词的原意是代理,用在这里表示由它来“代理”某些操作,可以译为“代理器”。
    Vue3.0使用了proxy
12.Promise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
    特点是: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
13.async 函数 
    async函数对 Generator 函数的区别:
    (1)内置执行器。
    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必须靠执行器,而async函数自带执行器。也就是说,async函数的执行,与普通函数一模一样,只要一行。
    (2)更好的语义。
    async和await,比起星号和yield,语义更清楚了。async表示函数里有异步操作,await表示紧跟在后面的表达式需要等待结果。
    (3)正常情况下,await命令后面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不是,会被转成一个立即resolve的 Promise 对象。
    (4)返回值是 Promise。
    async函数的返回值是 Promise 对象,这比 Generator 函数的返回值是 Iterator 对象方便多了。你可以用then方法指定下一步的操作。
14.Class 
    class跟let、const一样:不存在变量提升、不能重复声明...
    ES6 的class可以看作只是一个语法糖,它的绝大部分功能
    ES5 都可以做到,新的class写法只是让对象原型的写法更加清晰、更像面向对象编程的语法而已。
15.Module
    ES6 的模块自动采用严格模式,不管你有没有在模块头部加上"use strict";。
    import和export命令以及export和export default的区别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Person(name) {
    this.name = name
}
var p2 = new Person('king');
console.log(p2.__proto__) //Person.prototype
console.log(p2.__proto__.__proto__) //Object.prototype
console.log(p2.__proto__.__proto__.__proto__) // null
console.log(p2.__proto__.__proto__.__proto__.__proto__)//null后面没有了,报错
console.log(p2.__proto__.__proto__.__proto__.__proto__.__proto__)//null后面没有了,报错
console.log(p2.constructor)//Person
console.log(p2.prototype)//undefined p2是实例,没有prototype属性
console.log(Person.constructor)//Function 一个空函数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打印出Person.prototype这个对象里所有的方法和属性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Person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__proto__)// Object.prototype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Function.prototype
console.log(Function.prototype.__proto__)//Object.prototype
console.log(Function.__proto__)//Function.prototype
console.log(Object.__proto__)//Function.prototype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__proto__)//null

这道义题目考察原型、原型链的基础,记住就可以了。

说一下你对盒模型的理解?

CSS3中的盒模型有以下两种:标准盒模型、IE盒模型
盒模型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margin、border、padding和content
标准盒模型和IE盒模型的区别在于设置width和height时, 所对应的范围不同
1、标准盒模型的width和height属性的范围只包含了content
2、IE盒模型的width和height属性的范围包含了border、padding和content
可以通过修改元素的box-sizing属性来改变元素的盒模型;
1、box-sizing:content-box表示标准盒模型(默认值)
2、box-sizing:border-box表示IE盒模型(怪异盒模型)

代码输出结果

var length = 10;
function fn() {
    console.log(this.length);
}

var obj = {
  length: 5,
  method: function(fn) {
    fn();
    arguments[0]();
  }
};

obj.method(fn, 1);

输出结果: 10 2

解析:

  1. 第一次执行fn(),this指向window对象,输出10。
  2. 第二次执行arguments[0],相当于arguments调用方法,this指向arguments,而这里传了两个参数,故输出arguments长度为2。

函数柯里化

柯里化(currying) 指的是将一个多参数的函数拆分成一系列函数,每个拆分后的函数都只接受一个参数。

对于已经柯里化后的函数来说,当接收的参数数量与原函数的形参数量相同时,执行原函数; 当接收的参数数量小于原函数的形参数量时,返回一个函数用于接收剩余的参数,直至接收的参数数量与形参数量一致,执行原函数。

setTimeout、setInterval、requestAnimationFrame 各有什么特点?

异步编程当然少不了定时器了,常见的定时器函数有 setTimeoutsetIntervalrequestAnimationFrame。最常用的是setTimeout,很多人认为 setTimeout 是延时多久,那就应该是多久后执行。

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JS 是单线程执行的,如果前面的代码影响了性能,就会导致 setTimeout 不会按期执行。当然了,可以通过代码去修正 setTimeout,从而使定时器相对准确:

let period = 60 * 1000 * 60 * 2
let startTime = new Date().getTime()
let count = 0
let end = new Date().getTime() + period
let interval = 1000
let currentInterval = interval
function loop() {
  count++
  // 代码执行所消耗的时间
  let offset = new Date().getTime() - (startTime + count * interval);
  let diff = end - new Date().getTime()
  let h = Math.floor(diff / (60 * 1000 * 60))
  let hdiff = diff % (60 * 1000 * 60)
  let m = Math.floor(hdiff / (60 * 1000))
  let mdiff = hdiff % (60 * 1000)
  let s = mdiff / (1000)
  let sCeil = Math.ceil(s)
  let sFloor = Math.floor(s)
  // 得到下一次循环所消耗的时间
  currentInterval = interval - offset 
  console.log('时:'+h, '分:'+m, '毫秒:'+s, '秒向上取整:'+sCeil, '代码执行时间:'+offset, '下次循环间隔'+currentInterval) 
  setTimeout(loop, currentInterval)
}
setTimeout(loop, currentInterval)

接下来看 setInterval,其实这个函数作用和 setTimeout 基本一致,只是该函数是每隔一段时间执行一次回调函数。

通常来说不建议使用 setInterval。第一,它和 setTimeout 一样,不能保证在预期的时间执行任务。第二,它存在执行累积的问题,请看以下伪代码

function demo() {
  setInterval(function(){
    console.log(2)
  },1000)
  sleep(2000)
}
demo()

以上代码在浏览器环境中,如果定时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耗时操作,多个回调函数会在耗时操作结束以后同时执行,这样可能就会带来性能上的问题。

如果有循环定时器的需求,其实完全可以通过 requestAnimationFrame 来实现:

function setInterval(callback, interval) {
  let timer
  const now = Date.now
  let startTime = now()
  let endTime = startTime
  const loop = () => {
    timer =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loop)
    endTime = now()
    if (endTime - startTime >= interval) {
      startTime = endTime = now()
      callback(timer)
    }
  }
  timer =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loop)
  return timer
}
let a = 0
setInterval(timer => {
  console.log(1)
  a++
  if (a === 3) cancelAnimationFrame(timer)
}, 1000)

首先 requestAnimationFrame 自带函数节流功能,基本可以保证在 16.6 毫秒内只执行一次(不掉帧的情况下),并且该函数的延时效果是精确的,没有其他定时器时间不准的问题,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该函数来实现 setTimeout

浅拷贝

// 这里只考虑对象类型
function shallowClone(obj) {
    if(!isObject(obj)) return obj;
    let newObj = Array.isArray(obj) ? [] : {};
    // for...in 只会遍历对象自身的和继承的可枚举的属性(不含 Symbol 属性)
    for(let key in obj) {
        // obj.hasOwnProperty() 方法只考虑对象自身的属性
        if(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协商缓存和强缓存的区别

(1)强缓存

使用强缓存策略时,如果缓存资源有效,则直接使用缓存资源,不必再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强缓存策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置,分别是 http 头信息中的 Expires 属性和 Cache-Control 属性。

(1)服务器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Expires 属性,来指定资源的过期时间。在过期时间以内,该资源可以被缓存使用,不必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这个时间是一个绝对时间,它是服务器的时间,因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客户端的时间和服务器端的时间不一致,或者用户可以对客户端时间进行修改的情况,这样就可能会影响缓存命中的结果。

(2)Expires 是 http1.0 中的方式,因为它的一些缺点,在 HTTP 1.1 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头部属性就是 Cache-Control 属性,它提供了对资源的缓存的更精确的控制。它有很多不同的值,

Cache-Control可设置的字段:

  • public:设置了该字段值的资源表示可以被任何对象(包括:发送请求的客户端、代理服务器等等)缓存。这个字段值不常用,一般还是使用max-age=来精确控制;
  • private:设置了该字段值的资源只能被用户浏览器缓存,不允许任何代理服务器缓存。在实际开发当中,对于一些含有用户信息的HTML,通常都要设置这个字段值,避免代理服务器(CDN)缓存;
  • no-cache:设置了该字段需要先和服务端确认返回的资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资源未发生变化,则直接使用缓存好的资源;
  • no-store:设置了该字段表示禁止任何缓存,每次都会向服务端发起新的请求,拉取最新的资源;
  • max-age=:设置缓存的最大有效期,单位为秒;
  • s-maxage=:优先级高于max-age=,仅适用于共享缓存(CDN),优先级高于max-age或者Expires头;
  • max-stale[=]:设置了该字段表明客户端愿意接收已经过期的资源,但是不能超过给定的时间限制。

一般来说只需要设置其中一种方式就可以实现强缓存策略,当两种方式一起使用时,Cache-Control 的优先级要高于 Expires。

no-cache和no-store很容易混淆:

  • no-cache 是指先要和服务器确认是否有资源更新,在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没有强缓存,但是会有协商缓存;
  • no-store 是指不使用任何缓存,每次请求都直接从服务器获取资源。

(2)协商缓存

如果命中强制缓存,我们无需发起新的请求,直接使用缓存内容,如果没有命中强制缓存,如果设置了协商缓存,这个时候协商缓存就会发挥作用了。

上面已经说到了,命中协商缓存的条件有两个:

  • max-age=xxx 过期了
  • 值为no-store

使用协商缓存策略时,会先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如果资源没有发生修改,则返回一个 304 状态,让浏览器使用本地的缓存副本。如果资源发生了修改,则返回修改后的资源。

协商缓存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置,分别是 http 头信息中的EtagLast-Modified属性。

(1)服务器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Last-Modified 属性来指出资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当浏览器下一次发起请求时,会在请求头中添加一个 If-Modified-Since 的属性,属性值为上一次资源返回时的 Last-Modified 的值。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后服务器会通过这个属性来和资源的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资源是否做了修改。如果资源没有修改,那么返回 304 状态,让客户端使用本地的缓存。如果资源已经被修改了,则返回修改后的资源。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 Last-Modified 标注的最后修改时间只能精确到秒级,如果某些文件在1秒钟以内,被修改多次的话,那么文件已将改变了但是 Last-Modified 却没有改变,这样会造成缓存命中的不准确。

(2)因为 Last-Modified 的这种可能发生的不准确性,http 中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 Etag 属性。服务器在返回资源的时候,在头信息中添加了 Etag 属性,这个属性是资源生成的唯一标识符,当资源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个值也会发生改变。在下一次资源请求时,浏览器会在请求头中添加一个 If-None-Match 属性,这个属性的值就是上次返回的资源的 Etag 的值。服务接收到请求后会根据这个值来和资源当前的 Etag 的值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资源是否发生改变,是否需要返回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比 Last-Modified 的方式更加精确。

当 Last-Modified 和 Etag 属性同时出现的时候,Etag 的优先级更高。使用协商缓存的时候,服务器需要考虑负载平衡的问题,因此多个服务器上资源的 Last-Modified 应该保持一致,因为每个服务器上 Etag 的值都不一样,因此在考虑负载平衡时,最好不要设置 Etag 属性。

总结:

强缓存策略和协商缓存策略在缓存命中时都会直接使用本地的缓存副本,区别只在于协商缓存会向服务器发送一次请求。它们缓存不命中时,都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来获取资源。在实际的缓存机制中,强缓存策略和协商缓存策略是一起合作使用的。浏览器首先会根据请求的信息判断,强缓存是否命中,如果命中则直接使用资源。如果不命中则根据头信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使用协商缓存,如果协商缓存命中的话,则服务器不返回资源,浏览器直接使用本地资源的副本,如果协商缓存不命中,则浏览器返回最新的资源给浏览器。

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 n^2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插入排序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insertSort(arr) {
  for (let i = 1; i < arr.length; i++) {
    let j = i;
    let target = arr[j];
    while (j > 0 && arr[j - 1] > target) {
      arr[j] = arr[j - 1];
      j--;
    }
    arr[j] = target;
  }
  return arr;
}
// console.log(insertSort([3, 6, 2, 4, 1]));

实现一个 add 方法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 add 方法 使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如下预期:
add(1)(2)(3)()=6
add(1,2,3)(4)()=10

其实就是考函数柯里化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add(...args) {
  let allArgs = [...args];
  function fn(...newArgs) {
    allArgs = [...allArgs, ...newArgs];
    return fn;
  }
  fn.toString = function () {
    if (!allArgs.length) {
      return;
    }
    return allArgs.reduce((sum, cur) => sum + cur);
  };
  return fn;
}

JS 整数是怎么表示的?

  • 通过 Number 类型来表示,遵循 IEEE754 标准,通过 64 位来表示一个数字,(1 + 11 + 52),最大安全数字是 Math.pow(2, 53) - 1,对于 16 位十进制。(符号位 + 指数位 + 小数部分有效位)

img的srcset属性的作⽤?

响应式页面中经常用到根据屏幕密度设置不同的图片。这时就用到了 img 标签的srcset属性。srcset属性用于设置不同屏幕密度下,img 会自动加载不同的图片。用法如下:


使用上面的代码,就能实现在屏幕密度为1x的情况下加载image-128.png, 屏幕密度为2x时加载image-256.png。

按照上面的实现,不同的屏幕密度都要设置图片地址,目前的屏幕密度有1x,2x,3x,4x四种,如果每一个图片都设置4张图片,加载就会很慢。所以就有了新的srcset标准。代码如下:


其中srcset指定图片的地址和对应的图片质量。sizes用来设置图片的尺寸零界点。对于 srcset 中的 w 单位,可以理解成图片质量。如果可视区域小于这个质量的值,就可以使用。浏览器会自动选择一个最小的可用图片。

sizes语法如下:

sizes="[media query] [length], [media query] [length] ... "

sizes就是指默认显示128px, 如果视区宽度大于360px, 则显示340px。

OSI七层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1)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 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中经常会有数据的请求,这个时候就是会用到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或者https.在后端设计数据接口时,我们常常使用到这个协议。
  • FTP是文件传输协议,在开发过程中,个人并没有涉及到,但是我想,在一些资源网站,比如百度网盘`迅雷`应该是基于此协议的。
  •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在一个项目中,在用户邮箱验证码登录的功能时,使用到了这个协议。

(2)表示层

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在项目开发中,为了方便数据传输,可以使用base64对数据进行编解码。如果按功能来划分,base64应该是工作在表示层。

(3)会话层

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4)传输层

传输层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我们通常说的,TCP UDP就是在这一层。端口号既是这里的“端”。

(5)网络层

本层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就是通常说的IP层。这一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层规定了数据包的传输路线,而传输层则规定了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6)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对比,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网络层是规划了数据包的传输路线,而数据链路层就是传输路线。不过,在数据链路层上还增加了差错控制的功能。

(7)物理层

实际最终信号的传输是通过物理层实现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这些都是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OSI七层模型通信特点:对等通信 对等通信,为了使数据分组从源传送到目的地,源端OSI模型的每一层都必须与目的端的对等层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对等层通信。在每一层通信过程中,使用本层自己协议进行通信。

代码输出结果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1');
    throw 'Error';
}).then(() => {
    console.log('2');
}).catch(() => {
    console.log('3');
    throw 'Error';
}).then(() => {
    console.log('4');
}).catch(() => {
    console.log('5');
}).then(() => {
    console.log('6');
});

执行结果如下:

1 
3 
5 
6

在这道题目中,我们需要知道,无论是thne还是catch中,只要throw 抛出了错误,就会被catch捕获,如果没有throw出错误,就被继续执行后面的then。

三栏布局的实现

三栏布局一般指的是页面中一共有三栏,左右两栏宽度固定,中间自适应的布局,三栏布局的具体实现:

  • 利用绝对定位,左右两栏设置为绝对定位,中间设置对应方向大小的margin的值。
.outer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px;
}

.left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利用flex布局,左右两栏设置固定大小,中间一栏设置为flex:1。
.outer {
  display: flex;
  height: 100px;
}

.lef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flex: 1;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利用浮动,左右两栏设置固定大小,并设置对应方向的浮动。中间一栏设置左右两个方向的margin值,注意这种方式,中间一栏必须放到最后:
.outer {
  height: 100px;
}

.left {
  float: left;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float: right;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height: 100px;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圣杯布局,利用浮动和负边距来实现。父级元素设置左右的 padding,三列均设置向左浮动,中间一列放在最前面,宽度设置为父级元素的宽度,因此后面两列都被挤到了下一行,通过设置 margin 负值将其移动到上一行,再利用相对定位,定位到两边。
.outer {
  height: 100px;
  padding-left: 100px;
  padding-right: 200px;
}

.lef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100px;

  float: left;
  margin-lef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200px;

  float: right;
  margin-left: -200px;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双飞翼布局,双飞翼布局相对于圣杯布局来说,左右位置的保留是通过中间列的 margin 值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父元素的 padding 来实现的。本质上来说,也是通过浮动和外边距负值来实现的。
.outer {
  height: 100px;
}

.left {
  float: left;
  margin-lef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float: left;
  margin-left: -200px;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wrapp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center {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height: 100px;
}

title与h1的区别、b与strong的区别、i与em的区别?

  • strong标签有语义,是起到加重语气的效果,而b标签是没有的,b标签只是一个简单加粗标签。b标签之间的字符都设为粗体,strong标签加强字符的语气都是通过粗体来实现的,而搜索引擎更侧重strong标签。
  • title属性没有明确意义只表示是个标题,H1则表示层次明确的标题,对页面信息的抓取有很大的影响
  • i内容展示为斜体,em表示强调的文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