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practice_blog;
use practice_blog;
-- 创建博客表
drop if exists blog;
create table blog (
-- 博客 ID (自增主键)
blog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 博客标题 (字符串类型)
title varchar(50),
-- 博客内容 (字符串类型,表示中等长度文本)
content mediumtext,
-- 博客发布的时间 (日期类型)
postTime datetime,
-- 作者的账号ID
userID int
);
-- 创建用户表
drop if exists user;
create table user (
-- 用户的账号ID (自增主键)
user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 用户的账号 (保证用户名唯一)
username varchar(50) unique,
-- 用户的密码
password varchar(20)
);
public class Blog {
private int blogID;
private String title;
private String content;
private Timestamp postTime;
private int userID;
}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int userID;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
public class DBUtil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RL = "jdbc:mysql://127.0.0.1:3306/practice_blog?characterEncoding=utf8&&useSSL=fals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SERNAME = "roo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ASSWORD = "123456789";
// 1. 创建数据源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DataSource dataSource = null;
private static DataSource getDataSource() {
if (dataSource == null) {
synchronized (DBUtil.class) {
if (dataSource == null) {
dataSource = new MysqlDataSource();
((MysqlDataSource)dataSource).setURL(URL);
((MysqlDataSource)dataSource).setUser(USERNAME);
((MysqlDataSource)dataSource).setPassword(PASSWORD);
}
}
}
return dataSource;
}
// 2. 建立连接
public stat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throws SQLException {
return getDataSource().getConnection();
// 实际上返回的是 dataSource.getConnection()
// 让外面的类能够 Connection connection = dataSource.getConnection();
// 即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
// 代码最后,应该记得释放资源
public static void close(ResultSet resultSet, PreparedStatement statement, Connection connection) {
if (resultSet != null) {
try {
resultSet.close();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if (statement != null) {
try {
statement.close();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if (connection != null) {
try {
connection.close();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DBUtil 这个类,用来封装一些数据库的方法,供外面的类使用。
好处一:外面的类需要创建一些同样的实例, 这些实例是固定的。然而,有了DBUtil这个类,外面的类就不需要每次创建额外的实例,直接从 DBUtil 类 拿即可。
( DBUtil 中的单例模式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好处二:同样地,外面的类需要用到一些同样的方法,有了 DBUtil 这个类,对于代码与数据库之间的一些通用的操作方法,直接从 DBUtil 类 导入即可。
我们可以将 DBUtil 这个类想象成一个充电宝,而将使用这个 DBUtil 公共类的其他类,称为手机、平板、mp3…毫无疑问,充电宝就是为电子设备提供服务的,而这些电子设备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通过充电宝这个公共资源为自己充电。
(1) insert 方法
插入一篇博客,( 博客从浏览器编写,然后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再上传到数据库 )
(2) searchAll 方法
查找所有博客,为了后续展示在博客列表页
(3) searchOne 方法
查找单篇博客,为了后续展示在博客内容页
(4) deleteOne 方法
删除博客,为了后续在浏览器页面上点击生效
(5) findCount 方法
查找当前用户的文章总数
(1) insert 方法
插入一名用户,( 从前端输入账号和密码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再上传到数据库 )
(2) searchByUsername 方法
通过 username 来查找用户
(3) searchByUserID 方法
通过 userID 来查找用户
博客列表页和博客内容页是通过 ajax 发送的 HTTP请求,之后在服务器端计算响应的。前端主要处理页面逻辑,后端主要处理返回数据。
而登录页和编辑页,我们通过 form 表单的形式来构造 HTTP请求。
必须明确:
列表页和内容页是通过 浏览器输入 URL 路径这种形式来构造 HTTP 请求的。这种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 GET 请求,所以,我们需要在 Servlet 代码中,构造 GET 响应。
登录页和编辑页是通过 form 表单的形式构造 HTTP 请求的,一般和 input 标签相关的提交按钮,都是 POST 方法。
由于 ajax 的原生用法较为麻烦,工作中也不太可能用到,所以,我们就通过 JS 引入第三方库 jQuery. jQuery 其实是一个功能非常全面的库,它对 DOM API 进行了非常好的封装。我们只需要在 JS 代码中,引入 jQuery 所在的网络地址,就能直接使用,当然,如果下载到本地,也是可以使用的。(这种方式较为稳定,更为推荐)
在本篇博客中,我是下载到了本地使用,这样对于展示给用户看来说,更为稳定。
<body>
<script src="js/jquery.min.js">script>script>
<script>
//ajax 方法传参传的是一个大括号对象
$.ajax({
// url 中填写需要访问的服务器地址
url: '',
//这就表示一个 GET 方法
method: 'GET',
//data 就是响应的 body,status 就是响应的状态码
success: function(data, status) {
}
error: function(data, status) {
}
});
script>
body>
关于 success 这个回调函数:顾名思义,它表示从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成功后,浏览器调用此函数。一般来说,success 其实就意味着 HTTP 响应的状态码是 200.
回调函数并不是自己调用,而是让浏览器在合适的时机自己调用的,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所以,一般来说,success 这个回调函数中,需要写入的业务逻辑,一般就是为了展示给用户观看的内容。即前端开发人员决定在这里面实现什么给用户看。
问1:那么业务逻辑的数据从哪来?
答:业务逻辑的数据就是从传入的参数 data 中获取到的。
问2:那么 data 从哪来?
答:data 就是从 HTTP 响应的正文 body 来获取的。
问3:正文 body 又从哪来?
答:HTTP 响应的正文 body 其实就是服务器端的代码构造的,常用的就是 json 格式数据,因为 json 格式的数据是可以将很多复杂的文本组合在一起。所以,后端的开发人员,一般通过将 Java 对象转换成 json 格式的数据,放到 响应的 body 中。在本篇博客中,就是以 json 格式的数据放置的,后面会进行细说。
success 一般对应着 状态码 200,而 error 一般对应着 除 200 之外的状态码。因为顾名思义,在回调函数的业务逻辑中,就是用来处理【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失败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是路径问题,可能是密码错误问题,也可能是用户权限问题等等…
问1:为什么在这里写入 json 格式的数据
答:因为 json 格式的数据可以将很多复杂的文本组合在一起,或者说,将一些杂乱无章的字符串组合在一起。此外,实际上我们不可能直接将 Java 对象直接就放入到响应的 body 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 Java 对象转换成一个 json 格式,Java 对象或变量,或数组,或字符串等等…都可以转化成一个 json 格式的数据。也就是说,json 格式的数据能够很好的与 Java 对象进行形式切换,但数据的内容相同,只是格式不同罢了。
这就好像:美国人用英语说 “hello”,中国人用中文说 “你好”,其实是一个意思,但是中国人需要出国留学,就要入乡随俗,此时,中国人也要说英语,才能与美国本土人进行正常沟通。
然而,json 格式本身,是比较复杂的,因为 json 大括号中,可以嵌套很多层的数据,如果直接通过代码解析,这就会增大任务量。所以,更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使用第三方库。在 Java 中,能够解析 json 格式的第三方库有很多,这些库的用法和性能方面其实都差不多,在这里,我们使用 Jackson 这样的库,因为 Jackson 是 Spring全家桶中,指定使用的 json 库,后期学习到 Spring 框架的时候,也能够很好地联系起来。
格式:
public class Blog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 jackson 提供的核心类
private ObjectMapper objectMapper = new ObjectMapp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 设置 【写入 HTTP 响应的正文 body 格式】为 json 类型
resp.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 将 Java 对象转换成一个 json 格式的类型
String jsonData = objectMapper.writeValueAsString(blog);
// 写入 HTTP 响应的正文 body 中
resp.getWriter().write(jsonData);
}
}
(1) 作用:博客列表页主要用来展示所有博客的摘要
(2) 约定 GET 请求 的路径:" /BlogList "(前端通过 ajax 这种方式来构造请求)
思想:先按照纯前端代码创建相应的节点,之后再挂在 DOM 树上。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点: 为什么这里的节点需要先创建,再往 DOM 树上插入呢?难道直接进行 innerHTML 这个方法进行替换不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旦进行替换,只能更换固定几行代码,而这里是要展示所有的博客摘要,这需要对应着纯前端代码,一个一个创建出来。
<script src="js/jquery.min.js"></script>
<script>
$.ajax({
url: 'BlogList',
method: 'GET',
success: function(data, status) {
// 思想: 先按照纯前端代码创建相应的节点, 之后再挂在 DOM 树上
let blogs = data;
let right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type_area .right');
for (let blog of blogs) {
let blog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blogDiv.className = 'blog';
// 博客标题
let titleH3 = document.createElement('h3');
titleH3.innerHTML = blog.title;
titleH3.className = 'title';
// 博客格式化日期 (年月日-时分秒)
let date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ateDiv.innerHTML = formatDate(blog.postTime); // 此处的 postTime 原先是一个毫米级的时间戳, 应该转换成格式化的日期
dateDiv.className = 'date';
// 博客摘要
let abstract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abstract');
abstractDiv.innerHTML = blog.content; // 这里在服务器端已经将截取了字符串
abstractDiv.className = 'abstract';
// 跳转博客内容页的链接
let linkA = document.createElement('a');
linkA.innerHTML = '查看全文 >>';
linkA.href = 'blog_content.html?blogID=' + blog.blogID;
// 最后,将所有准备好的节点挂在 DOM 树上
blogDiv.appendChild(titleH3);
blogDiv.appendChild(dateDiv);
blogDiv.appendChild(abstractDiv);
blogDiv.appendChild(linkA);
// 最后最后一步, 将 blogDiv 这样的一个一个 blog 盒子挂在博客展示栏上
rightDiv.appendChild(blogDiv);
}
}
})
<script>
(3) 针对服务器端代码:创建一个 BlogListServlet 来处理计算响应,在此类中,我们为 HTTP 响应的正文 body 写入 json 格式的数据。
@WebServlet("/BlogList")
public class BlogList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private ObjectMapper objectMapper = new ObjectMapp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 设置 【写入 HTTP 响应的正文 body 格式】为 json 类型
resp.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BlogDB blogDB = new BlogDB();
List<Blog> blogList = blogDB.searchAll();
// 将 Java 对象转换成一个 json 格式的类型
String jsonData = objectMapper.writeValueAsString(blogList);
resp.getWriter().write(jsonData);
}
}
抓包结果:
可以发现,json 中的内容形式实际上是以一种 json 数组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4) 通过字符串截取的方式,来控制页面为用户展示的博客字数
(5) 由于页面的内容过长,这就可能导致溢出页面,或者说,内容溢出版心,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设置 CSS 文件来弥补这一缺点。
如下代码:当内容溢出页面的时候,就会自动设置滑动栏,这很实用。
overflow: auto;
(1) 作用:博客内容页用来展示文章的所有信息
(2) 约定 GET 请求 的路径:" /BlogContent "(前端通过 ajax 这种方式来构造请求)
思想:直接按照前面的纯前端代码,通过 innerHTML 进行替换即可。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点: 这里与博客列表页 ajax 中的 success 回调函数不同,由于这里只需要展示一篇博客,所以直接使用 innerHTML 这样的操作,就可以对标签值进行替换。这给人一种模板渲染的感觉,只不过,这里的实现方式都是需要通过 前端的 JavaScript 代码进行完成的,而模板引擎需要前后端配合才行。
<!-- 基于 ajax 的方式来从服务器中获取数据 -->
<script src="js/jquery.min.js"></script>
<!-- 当前的 ajax 请求是期望展示单篇博客的内容 -->
<script>
$.ajax({
url: 'BlogContent' + location.search,
method: 'GET',
success: function(data, status) {
let blog = data;
// 博客标题
let titleH3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 .title');
titleH3.innerHTML = blog.title;
// 博客格式化日期
let date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 .date');
dateDiv.innerHTML = formatDate(blog.postTime);
// 单篇博客的内容
let content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 .content');
contentDiv.innerHTML = blog.content;
}
})
<script>
注意:
关于 ajax 代码,我们还需注意一个点,为什么博客内容页 ajax 对应的 url 是下面这样的?
url: 'BlogContent' + location.search,
而博客列表页的 ajax 中的 success 函数的跳转链接又是为什么写成下面这样的?
linkA.href = 'blog_content.html?blogID=' + blog.blogID;
其实 【 location.search 】其实就是对应着【 blog.blogID 】,只不过这是通过 JS 代码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已,它代表获取当前 HTTP请求的参数。
而为什么 url 中是 ’ BlogContent ',而 href 中的路径是 ’ blog_content.html ’ 呢?
实际上,这两者从访问路径的角度看是一样的,但从展示给用户的角度看,却是不一样的,因为 前者拿到的是一个未经过任何处理的 json 文本数据,而后者是通过 JS 代码中的 success 处理后的 HTML界面。
(3) 针对服务器端代码:创建一个 BlogContentServlet 来处理计算响应,在此类中,我们为 HTTP 响应的正文 body 写入 json 格式的数据。显而易见,这里的 json 数据只是对应着 Java 一个 blog 对象。
@WebServlet("/BlogContent")
public class BlogContent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ObjectMapper objectMapper = new ObjectMapp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q.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resp.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String blogID = req.getParameter("blogID");
BlogDB blogDB = new BlogDB();
Blog blog = blogDB.searchOne(Integer.parseInt(blogID));
// 将 Java 对象转换成 json 格式的数据格式
String jsonData = objectMapper.writeValueAsString(blog);
resp.getWriter().write(jsonData);
}
}
抓包结果:
(1) 作用:博客登录页是用于实现用户登录的页面,它可以判断用户名和密码各自是否正确。
(2) 约定 POST 请求 的路径:" /BlogLogin "
我们打开写死的博客登录页面,点击【登录】,浏览器自然就发送了 POST 请求,因为我们将【登录】放在了 form 表单下,通过 input 标签实现的。
(3) 针对前端代码:通过 form 表单进行 HTTP 请求的提交,在提交的过程中,需要带上 【username】 和【password】这两个参数,以便于服务器端进行验证。
(4) 针对服务器端代码:创建一个 BlogLoginServlet 来实现 HTTP 响应,登录成功后,预期跳转到博客列表页。
(5) 博客登录页这里,并不需要展示什么,所以,此页面也无需通过 ajax 的方式进行构造 HTTP 请求,直接通过 form 表单的形式提交请求,这会让整个登录流程变得更加简单。此外,这里的 if 语句进行判断,我们应该考虑到所有的意外情况与不合理的情况
(6) 登录页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 session 机制。
若登录成功,就将 session 会话创建出来,并将当前登录的用户,以 Java 对象的方式放入会话 session 中,以备后用。若登录失败,就不将 session 会话创建出来。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若 session 会话未被创建出来,那就意味着登录失败。
session 机制就和之前的 ServletContext 机制差不多,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冰箱,随拿随放。
鉴于上面的思想,我们不仅可以用当前的 session 会话机制判断博客列表页,也可以用它来判断博客内容页,博客发布页的用户登录情况。此外,通过会话机制,也能够应用于注销操作。
所以,我们对上面的代码改进一下,封装一个 Check 类,让上面所说的页面都能够通过这个 Check 类来判断当前用户是否登录了。
public class Check {
public static User CheckLogin(HttpServletRequest req) {
HttpSession httpSession = req.getSession(false);
if (httpSession == null) {
// 会话未创建出来,意味着用户未登录
return null;
}
User loginUser = (User) httpSession.getAttribute("user");
if (loginUser == null) {
// 就算会话创建出来了,但是里面没有对象,也意味着用户未登录
return null;
}
return loginUser;
}
}
注意 if 语句的顺序,为什么先要判定 httpSession 存在与否呢?这是为了防止空指针异常。【 若 httpSession 为 null,那么,httpSession.getAttribute(“user”) 这行代码就会出现空指针异常 】。
这很好理解:当冰箱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怎么从冰箱拿东西呢?所以说,一定是先有冰箱了,我们才能从里面拿东西,才能往里面放东西。
图解验证登录与注销用户的思想:
这里需要注意一件事情,当用户没有登录的时候,就访问了博客列表页或博客内容页,应该马上让 HTML 页面再次重定向至登录页面。而在当前的 ajax 方式,我们应该让前端去处理重定向操作。这里我们并不建议在后端进行重定向操作,为什么呢?
因为,使用 ajax 这种方式构造 HTTP 请求的时候,服务器端只负责在 HTTP 响应中写入数据,比方说:它应该写入状态码、正文 body、body 格式等等…而前端就应该根据拿到的 HTTP 响应的数据,决定实现什么样的前端页面与样式,所以说,在这里,所有展现给用户看的内容和格式,都应该由前端负责。
然而,如果我们通过服务器端的重定向操作来实现也不是不可以,但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重定向之后的页面,展示的效果可能不是一个 HTML 页面,而是一些未经处理的文本数据。
在【基于模板引擎的博客系统】的那个版本中,通过服务器端实现重定向是可以的,因为模板渲染的所有逻辑都是由 Servlet 代码实现的,而前端只是负责提供模板。
服务器端自定义写入状态码:
403 这个状态码表示的是访问被拒绝,页面通常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权限才能访问。
(403 Forbidden)
// 验证用户有没有登录
User loginUser = Check.CheckLogin(req);
if (loginUser == null) {
System.out.println("当前用户未登录");
// 若登录不成功,设置状态码为 403
// 跳转页面的操作,应该在前端写
resp.setStatus(403);
}
前端重定向操作:
error: function() {
// 此处表示前端形式的重定向, 相当于后端的 resp.sendRedirect()方法
location.assign('blog_login.html');
}
我们前面提到:error 这个回调函数,表示的是:当发送 HTTP 请求失败的时候,就会被浏览器执行。显然,它会执行了除 【200】 额外的一些状态码,所以,在 error 中的业务逻辑,我们就可以实现一个重定向操作。
当用户登录成功后,首先跳转到的是博客列表页,那么,博客列表页就应该显示当前用户的一些信息:头像、昵称、文章总数…接着,若用户点击【查看全文】后,就可以跳转到某一篇博客全文,此时,页面显示的应该是作者信息。
鉴于此,
(1) 将博客列表页展示当前登录者的用户信息
(2) 将博客内容页展示文章作者的用户信息
这里就不再展示代码了,它的思想其实和上面的博客内容页的 ajax 思想是相同的,先选中 DOM 树的节点,再对其标签的内容进行更改。同样地,后端应该利用 blogID 这个参数和 session 会话机制,来确定谁是作者,谁是当前登录的用户。
展示效果:
(1) 作用:博客编辑页是实现让用户用来撰写博客的,它可以在浏览器上进行提交,而后,服务器经过一些处理,让博客的一些数据放入数据库中。
(2) 约定 POST 请求 的路径:" /BlogWriting "
我们打开写死的博客编辑页面,点击【发布文章】,浏览器自然就发送了 POST 请求,因为我们将【发布文章】放在了 form 表单下,通过 input 标签实现的。
(3) 针对前端代码:通过 form 表单进行 HTTP 请求的提交,在提交的过程中,需要带上 【title】 和【content】这两个参数,以便于服务器端进行验证。
然而,这里的代码较为少见,因为当前是根据 jQuery 提供的依赖,才会有这个编辑页面的展示效果,所以,写死的 HTML页面同时需要配合 JS 代码,并且需要基于 【editor.md】的一些写法规则。
body>
<div class="mark">
<form action="BlogWriting" method="POST" style="height: 100%;">
<div class="headline">
<input type="text" class="title" name="title">
<input type="submit" class="submit">
div>
<div id="editor">
<textarea name="content" style="display : none">textarea>
div>
form>
div>
<script>
// 初始化编译器
let editor = editormd("editor", {
//这里的尺寸必须在这里设置,设置样式会被 editormd 覆盖掉
width: "100%",
//设置编译器高度
height: "calc(100% - 60px)",
//编译器的初始内容
markdown: "# 在这里写下一篇博客",
//指定 editor.md 依赖的插件路径
path: "editor.md/lib/",
// 加上这个选项之后,编辑器中的内容才会被放到 textarea 里面
saveHTMLToTextArea: true
});
script>
body>
(4) 针对服务器端代码:创建一个 BlogWritingServlet 来实现 HTTP 响应,登录成功后,预期跳转到博客列表页。
(5) 博客编辑页这里,和博客登录页是一样的思路,并不需要展示什么,所以,此页面并不需要基于 ajax 构造请求。此外,这里的 if 语句进行判断,我们应该考虑到所有的意外情况与不合理的情况。
(6) 由于编辑博客的时候,它是依据 markdown 的语法规则,可以让一些字体变成我们想要的格式,例如: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加粗,删除线等等…
我们当前的 CSDN 就是拥有这样的规则。
而在之前的博客列表页显示博客的时候,它是一种素的、原始的文字。就算经过博客发布了,但展示给用户看的时候,并没有经过博客编辑器处理,所以,同样地,我们为博客列表页引入 【editor.md】这样的依赖,并通过 JS 代码,让文字变成处理后的结果。
success: function(data, status) {
let blog = data;
// 博客标题
let titleH3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 .title');
titleH3.innerHTML = blog.title;
// 博客格式化日期
let date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 .date');
dateDiv.innerHTML = formatDate(blog.postTime);
// // 单篇博客的内容
// let content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 .content');
// contentDiv.innerHTML = blog.content;
// 把得到的 json 数据按照 markdown 的方式处理好,放到 id 为 content 的标签中
editormd.markdownToHTML('content', {markdown: blog.content});
},
实现思想:
markdown 的原始内容,放在上面的 div 中,我们可以将这个 div 中的内容通过 markdownToHTML 函数进行替换。
展示效果:
删除博客,通过 a 标签构造 DELETE 请求,之后在服务器端进行处理。
思想:在博客内容页,若当前登录用户和博客作者是同一个人,即可以删除;若不是同一个人,则不能删除,只能观看。
ajax 构造的 HTTP 请求:
<script>
$.ajax({
url: 'BlogContent' + location.search,
method: 'GET',
success: function(data, status) {
let blog = data;
// 如果 传入的 blog.isAuthor 数据为1,那么就执行下面的语句
// 以此来区分当前博客到底是登录用户还是文章作者
// 如果是文章作者,就显示删除链接,反之,则不显示
if (blog.isAuthor == 1) {
// 删除节点
let deleteA = document.createElement('a');
deleteA.innerHTML = '删除博客';
deleteA.href = '#';
// 因为 a 标签的 href 属性只能生成 GET 请求
// 所以,此处,我们将将 a 标签生成一个点击事件,用 deleteBlog 函数来申请 DELETE 请求
deleteA.onclick = deleteBlog;
// 将删除节点挂在注销节点之前
let nav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nav');
let logoutA = document.querySelector('.nav .logout');
navDiv.insertBefore(deleteA, logoutA);
}
}
})
function deleteBlog() {
// 在这个函数中,再次通过 ajax 构造请求
$.ajax({
url: 'BlogDelete' + location.search,
method: 'DELETE',
success: function(data, status) {
// 如果删除成功,就让页面重定向到博客列表页
location.assign('blog_list.html');
}
})
}
script>
服务器端构造的响应:
@WebServlet("/BlogDelete")
public class BlogDelete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Delete(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q.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resp.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resp.set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 验证用户有没有登录
User loginUser = Check.CheckLogin(req);
if (loginUser == null) {
System.out.println("当前用户未登录");
// 若登录不成功,设置状态码未 403
// 跳转页面的操作,应该在前端写
resp.setStatus(403);
return;
}
// 从 HTTP 请求中读取参数
String blogID = req.getParameter("blogID");
if (blogID == null || blogID.equals("")) {
resp.getWriter().write(" 您未选择要删除哪篇文章
");
return;
}
BlogDB blogDB = new BlogDB();
Blog blog = blogDB.searchOne(Integer.parseInt(blogID));
if (blog.getUserID() != loginUser.getUserID()) {
resp.getWriter().write(" 您所删除的并不是本人的文章
");
return;
}
// 删除操作
blogDB.deleteOne(Integer.parseInt(blogID));
// 删除成功,设置好状态
// 重定向在前端页面完成
resp.setStatus(200);
resp.getWriter().write(" 删除成功
");
}
}
注意:
删除博客这里的实现逻辑通过两次 ajax 请求来实现的,第一次是为了显示【删除博客】按钮,第二次才是真正的发送删除请求。此外,由于这里是由 ajax 构造的 HTTP 请求,我们期望重定向的操作应该放在前端实现,后端只需要设置状态和删除操作的提示即可。
备注:这里我就截几张图片展示一些内容,由于页面之间的相互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说,很难演示逻辑。
当前的博客系统,我写了两个版本,先是写的【基于模板引擎】,后写的【基于前后端分离】,虽然现在的【基于前后端分离】更加流行,但是有好有坏。
在写【基于模板引擎】的时候,只需要把模板文件做好,后面在服务器端按照固定写法进行替换变量即可,所以,我认为,当前的项目,是【基于模板引擎】更加的简单,因为前端代码少,后端代码多。
在写【基于前后端分离】版本的时候,主要接触的前端还是太少,总是被 JS 代码绊住脚,但相对来说,这里的后端代码就更少了。
然而,不论哪个版本,它都是一种实现 Web 开发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认为,
最核心的是:前后端交互的逻辑以及 HTTP 协议。
最难的是:两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交互,我们需要根据一种【事先约定】来设计好整个流程框架。
如果没有事先约定好一个【协议】,那么,如果在编程的过程中,一个地方出错了,那么整个设计全部崩盘。这种出错的地方包括:临时添加一个功能、临时除去一个功能、跳转接口出错了等等…
令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有一次,我在写后端代码的时候,发现没有按照 HTML 页面的标签顺序来写逻辑,这就导致了,后来在展示的时候,浏览器控制台爆出来很多很多的红色报错…
此外,在这个小小的项目中,我更加体会到了 Java 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不管与前端交互,还是与数据之间的连接,都需要用 Java 对象作为中间桥梁。所有的变量,引用等等…都应该赋给一个对象的属性,而后,下次需要的时候,从 Java 对象中取。
而在前端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刚开始设计的 HTML 页面,要把整个版心的内容想清楚了,才能够下手进行构造。
而数据库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SQL 语句,不管使用什么样连接服务器的方式,最重要的,你得能够直接对数据库生效才行。
此外,当前项目中,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测试的关键,利用 Fiddler 抓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HTTP 协议的信息。
此外,出现了问题,能不能快速地找到问题,前端或是后端,哪里出错了,这都需要很敏锐地做出判断,令我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在基于前后端分离版本的【删除博客】功能中,我代码写的很快,但是调试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才发现,是后端的重定向错误。
不管怎样,这个小项目还是花了我很长时间的,两个版本各做了两次,我认为,只有动手实践了,才能够真正掌握整个 Web 开发的流程。
博客注册页是我后来想起来的一个功能,我心想,既然用户能登录,但不能注册,未免太不合理了,所以我就临时加上了这个页面。
(1) 作用:博客注册页是用于实现用户注册的页面,它不直接出现在用户面前,而是通过点击登录页面的【注册账号】这个链接,来进行跳转。
(2) 约定 POST 请求 的路径:" /BlogRegister "
客户端通过 form 表单来给服务器发送请求。
(3) 针对前端代码:通过 form 表单进行 HTTP 请求的提交,在提交的过程中,需要带上 【username】 、【password1】、【password2】这三个参数,以便于服务器端进行验证。
(4) 针对服务器端代码:创建一个 BlogRegisterServlet 来实现 HTTP 响应,登录成功后,预期跳转到博客登录页。
在前后端交互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很多事项。例如:
注册的用户名与数据库中的用户名不能重合;重复输入一次密码,以此保障注册的密码不会失败;注册完成后,页面不能呆在原地,而是要进行跳转登录页。
而以上的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通过服务器端使用 if 语句进行控制,既要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又要想清楚服务器如何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前端代码和之前的博客登录页是一样的思想,我就不展示了,主要展示一下后端的代码:
@WebServlet("/BlogRegister")
public class BlogRegister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q.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resp.set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 从 HTTP 请求中获取 name 参数
String username = req.getParameter("username");
String password1 = req.getParameter("password1");
String password2 = req.getParameter("password2");
if (username == null || username.equals("")) {
resp.getWriter().write(" 您未输入用户名
");
return;
}
if (password1 == null || password1.equals("")) {
resp.getWriter().write(" 您未输入密码
");
return;
}
if (password2 == null || password2.equals("")) {
resp.getWriter().write(" 您未再次输入密码
");
return;
}
// 判断第二次密码是否输入正确
if (!password1.equals(password2)) {
resp.getWriter().write(" 您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请返回,并重新输入
");
return;
}
// 判断数据库中,是否有重名的用户
// 若用户名重名,那么就返回
UserDB userDB = new UserDB();
User user = userDB.searchByUsername(username);
// 这里 if 语句中不应该使用 ( user.getUsername() != null )
// 因为这 user 这个对象本身就不为空 ( 有 userID 的存在 )
// 由于 MySQL 数据库中的 userID 是自增主键,那么必然是从 1 开始的
// 如果 userID 为 0,说明数据库中没有重复的用户了
if (user.getUserID() != 0) {
resp.getWriter().write(" 非常抱歉,你注册的用户名已经被其他用户使用,请换一个试试吧~
");
return;
}
// 代码走到这里,说明一切都符合条件
// 开始往数据库中插入数据
User newUser = new User();
newUser.setUsername(username);
newUser.setPassword(password1);
userDB.insert(newUser);
// 一切都完成后,重定向至 登录页面
resp.sendRedirect("blog_login.html");
}
}
这次临时添加页面,也给我带来了感触。如果在原有项目进行添加页面,可能并不仅仅就是 " 添加一个页面 " 这个事,因为它涉及到,对于之前页面的改动。这就好像:牵一发动全身一样。
这次添加新页面,我独立完成了 HTML、CSS、后端的这些代码,虽然整体框架不变,但改动的地方依然很多。总之,不管如何修改,都要遵循前后端的交互规律,也要考虑到数据库与服务器端的连接问题。
近两天,我完成了 Linux 的学习,下一篇博客就会详细介绍 Linux 和 Web 部署,我准备将此项目放到公网上,这样就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网站》了。由于当前博客写的是基于 " 127.0.0.1 " 这样的环回 IP,所以说,也就只能自己进行本机的练习,学习了 Web 部署之后,就可以进行将项目公开到公网上,供用户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