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高频面试题汇总(二)

常⽤的meta标签有哪些

meta 标签由 namecontent 属性定义,用来描述网页文档的属性,比如网页的作者,网页描述,关键词等,除了HTTP标准固定了一些name作为大家使用的共识,开发者还可以自定义name。

常用的meta标签:
(1)charset,用来描述HTML文档的编码类型:


(2) keywords,页面关键词:


(3)description,页面描述:


(4)refresh,页面重定向和刷新:


(5)viewport,适配移动端,可以控制视口的大小和比例:


其中,content 参数有以下几种:

  • width viewport :宽度(数值/device-width)
  • height viewport :高度(数值/device-height)
  • initial-scale :初始缩放比例
  • maximum-scale :最大缩放比例
  • minimum-scale :最小缩放比例
  • user-scalable :是否允许用户缩放(yes/no)

(6)搜索引擎索引方式:


其中,content 参数有以下几种:

  • all:文件将被检索,且页面上的链接可以被查询;
  • none:文件将不被检索,且页面上的链接不可以被查询;
  • index:文件将被检索;
  • follow:页面上的链接可以被查询;
  • noindex:文件将不被检索;
  • nofollow:页面上的链接不可以被查询。

怎么解决白屏问题

1、加loading
2、骨架屏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runAsync (x) {
    const p = new Promise(r => setTimeout(() => r(x, console.log(x)), 1000))
    return p
}

Promise.all([runAsync(1), runAsync(2), runAsync(3)]).then(res => console.log(res))

输出结果如下:

1
2
3
[1, 2, 3]

首先,定义了一个Promise,来异步执行函数runAsync,该函数传入一个值x,然后间隔一秒后打印出这个x。

之后再使用Promise.all来执行这个函数,执行的时候,看到一秒之后输出了1,2,3,同时输出了数组[1, 2, 3],三个函数是同步执行的,并且在一个回调函数中返回了所有的结果。并且结果和函数的执行顺序是一致的。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的区别

  • 正向代理:

客户端想获得一个服务器的数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直接获取。于是客户端设置了一个代理服务器,并且指定目标服务器,之后代理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转交请求并将获得的内容发送给客户端。这样本质上起到了对真实服务器隐藏真实客户端的目的。实现正向代理需要修改客户端,比如修改浏览器配置。

  • 反向代理:

服务器为了能够将工作负载分不到多个服务器来提高网站性能 (负载均衡)等目的,当其受到请求后,会首先根据转发规则来确定请求应该被转发到哪个服务器上,然后将请求转发到对应的真实服务器上。这样本质上起到了对客户端隐藏真实服务器的作用。
一般使用反向代理后,需要通过修改 DNS 让域名解析到代理服务器 IP,这时浏览器无法察觉到真正服务器的存在,当然也就不需要修改配置了。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的结构是一样的,都是 client-proxy-server 的结构,它们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中间这个 proxy 是哪一方设置的。在正向代理中,proxy 是 client 设置的,用来隐藏 client;而在反向代理中,proxy 是 server 设置的,用来隐藏 server。

网络劫持有哪几种,如何防范?

⽹络劫持分为两种:

(1)DNS劫持: (输⼊京东被强制跳转到淘宝这就属于dns劫持)

  • DNS强制解析: 通过修改运营商的本地DNS记录,来引导⽤户流量到缓存服务器
  • 302跳转的⽅式: 通过监控⽹络出⼝的流量,分析判断哪些内容是可以进⾏劫持处理的,再对劫持的内存发起302跳转的回复,引导⽤户获取内容

(2)HTTP劫持: (访问⾕歌但是⼀直有贪玩蓝⽉的⼴告),由于http明⽂传输,运营商会修改你的http响应内容(即加⼴告)

DNS劫持由于涉嫌违法,已经被监管起来,现在很少会有DNS劫持,⽽http劫持依然⾮常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全站HTTPS,将HTTP加密,这使得运营商⽆法获取明⽂,就⽆法劫持你的响应内容。

对Service Worker的理解

Service Worker 是运行在浏览器背后的独立线程,一般可以用来实现缓存功能。使用 Service Worker的话,传输协议必须为 HTTPS。因为 Service Worker 中涉及到请求拦截,所以必须使用 HTTPS 协议来保障安全。

Service Worker 实现缓存功能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需要先注册 Service Worker,然后监听到 install 事件以后就可以缓存需要的文件,那么在下次用户访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拦截请求的方式查询是否存在缓存,存在缓存的话就可以直接读取缓存文件,否则就去请求数据。以下是这个步骤的实现:

// index.js
if (navigator.serviceWorker) {
  navigator.serviceWorker
    .register('sw.js')
    .then(function(registration) {
      console.log('service worker 注册成功')
    })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servcie worker 注册失败')
    })
}
// sw.js
// 监听 `install` 事件,回调中缓存所需文件
self.addEventListener('install', e => {
  e.waitUntil(
    caches.open('my-cache').then(function(cache) {
      return cache.addAll(['./index.html', './index.js'])
    })
  )
})
// 拦截所有请求事件
// 如果缓存中已经有请求的数据就直接用缓存,否则去请求数据
self.addEventListener('fetch', e => {
  e.respondWith(
    caches.match(e.request).then(function(response) {
      if (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
      }
      console.log('fetch source')
    })
  )
})

打开页面,可以在开发者工具中的 Application 看到 Service Worker 已经启动了: 在 Cache 中也可以发现所需的文件已被缓存:

首屏和白屏时间如何计算

首屏时间的计算,可以由 Native WebView 提供的类似 onload 的方法实现,在 ios 下对应的是 webViewDidFinishLoad,在 android 下对应的是onPageFinished事件。

白屏的定义有多种。可以认为“没有任何内容”是白屏,可以认为“网络或服务异常”是白屏,可以认为“数据加载中”是白屏,可以认为“图片加载不出来”是白屏。场景不同,白屏的计算方式就不相同。

方法1:当页面的元素数小于x时,则认为页面白屏。比如“没有任何内容”,可以获取页面的DOM节点数,判断DOM节点数少于某个阈值X,则认为白屏。 方法2:当页面出现业务定义的错误码时,则认为是白屏。比如“网络或服务异常”。 方法3:当页面出现业务定义的特征值时,则认为是白屏。比如“数据加载中”。

常见浏览器所用内核

(1) IE 浏览器内核:Trident 内核,也是俗称的 IE 内核;

(2) Chrome 浏览器内核:统称为 Chromium 内核或 Chrome 内核,以前是 Webkit 内核,现在是 Blink内核;

(3) Firefox 浏览器内核:Gecko 内核,俗称 Firefox 内核;

(4) Safari 浏览器内核:Webkit 内核;

(5) Opera 浏览器内核:最初是自己的 Presto 内核,后来加入谷歌大军,从 Webkit 又到了 Blink 内核;

(6) 360浏览器、猎豹浏览器内核:IE + Chrome 双内核;

(7) 搜狗、遨游、QQ 浏览器内核:Trident(兼容模式)+ Webkit(高速模式);

(8) 百度浏览器、世界之窗内核:IE 内核;

(9) 2345浏览器内核:好像以前是 IE 内核,现在也是 IE + Chrome 双内核了;

(10)UC 浏览器内核:这个众口不一,UC 说是他们自己研发的 U3 内核,但好像还是基于 Webkit 和 Trident ,还有说是基于火狐内核。

死锁产生的原因? 如果解决死锁的问题?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系统中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

  • 可剥夺资源,是指某进程在获得这类资源后,该资源可以再被其他进程或系统剥夺,CPU和主存均属于可剥夺性资源;
  • 不可剥夺资源,当系统把这类资源分配给某进程后,再不能强行收回,只能在进程用完后自行释放,如磁带机、打印机等。

产生死锁的原因:

(1)竞争资源

  • 产生死锁中的竞争资源之一指的是竞争不可剥夺资源(例如:系统中只有一台打印机,可供进程P1使用,假定P1已占用了打印机,若P2继续要求打印机打印将阻塞)
  • 产生死锁中的竞争资源另外一种资源指的是竞争临时资源(临时资源包括硬件中断、信号、消息、缓冲区内的消息等),通常消息通信顺序进行不当,则会产生死锁

(2)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

若P1保持了资源R1,P2保持了资源R2,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因为这两个进程再向前推进,便可能发生死锁。例如,当P1运行到P1:Request(R2)时,将因R2已被P2占用而阻塞;当P2运行到P2:Request(R1)时,也将因R1已被P1占用而阻塞,于是发生进程死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 互斥条件:进程要求对所分配的资源进行排它性控制,即在一段时间内某资源仅为一进程所占用。
  • 请求和保持条件:当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 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剥夺,只能在使用完时由自己释放。
  • 环路等待条件:在发生死锁时,必然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环形链。

预防死锁的方法:

  • 资源一次性分配:一次性分配所有资源,这样就不会再有请求了(破坏请求条件)
  • 只要有一个资源得不到分配,也不给这个进程分配其他的资源(破坏请保持条件)
  • 可剥夺资源:即当某进程获得了部分资源,但得不到其它资源,则释放已占有的资源(破坏不可剥夺条件)
  • 资源有序分配法:系统给每类资源赋予一个编号,每一个进程按编号递增的顺序请求资源,释放则相反(破坏环路等待条件)

懒加载的实现原理

图片的加载是由src引起的,当对src赋值时,浏览器就会请求图片资源。根据这个原理,我们使用HTML5 的data-xxx属性来储存图片的路径,在需要加载图片的时候,将data-xxx中图片的路径赋值给src,这样就实现了图片的按需加载,即懒加载。

注意:data-xxx 中的xxx可以自定义,这里我们使用data-src来定义。

懒加载的实现重点在于确定用户需要加载哪张图片,在浏览器中,可视区域内的资源就是用户需要的资源。所以当图片出现在可视区域时,获取图片的真实地址并赋值给图片即可。

使用原生JavaScript实现懒加载:

知识点:

(1)window.innerHeight 是浏览器可视区的高度

(2)document.body.scroll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是浏览器滚动的过的距离

(3)imgs.offsetTop 是元素顶部距离文档顶部的高度(包括滚动条的距离)

(4)图片加载条件:img.offsetTop < window.innerHeight + document.body.scrollTop;

图示: 代码实现:

CDN的使用场景

  • 使用第三方的CDN服务:如果想要开源一些项目,可以使用第三方的CDN服务
  • 使用CDN进行静态资源的缓存:将自己网站的静态资源放在CDN上,比如js、css、图片等。可以将整个项目放在CDN上,完成一键部署。
  • 直播传送:直播本质上是使用流媒体进行传送,CDN也是支持流媒体传送的,所以直播完全可以使用CDN来提高访问速度。CDN在处理流媒体的时候与处理普通静态文件有所不同,普通文件如果在边缘节点没有找到的话,就会去上一层接着寻找,但是流媒体本身数据量就非常大,如果使用回源的方式,必然会带来性能问题,所以流媒体一般采用的都是主动推送的方式来进行。

什么是中间人攻击?如何防范中间人攻击?

中间⼈ (Man-in-the-middle attack, MITM) 是指攻击者与通讯的两端分别创建独⽴的联系, 并交换其所收到的数据, 使通讯的两端认为他们正在通过⼀个私密的连接与对⽅直接对话, 但事实上整个会话都被攻击者完全控制。在中间⼈攻击中,攻击者可以拦截通讯双⽅的通话并插⼊新的内容。

攻击过程如下:

  •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端,请求被中间⼈截获
  •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公钥
  • 中间⼈截获公钥,保留在⾃⼰⼿上。然后⾃⼰⽣成⼀个伪造的公钥,发给客户端
  • 客户端收到伪造的公钥后,⽣成加密hash值发给服务器
  • 中间⼈获得加密hash值,⽤⾃⼰的私钥解密获得真秘钥,同时⽣成假的加密hash值,发给服务器
  • 服务器⽤私钥解密获得假密钥,然后加密数据传输给客户端

懒加载的概念

懒加载也叫做延迟加载、按需加载,指的是在长网页中延迟加载图片数据,是一种较好的网页性能优化的方式。在比较长的网页或应用中,如果图片很多,所有的图片都被加载出来,而用户只能看到可视窗口的那一部分图片数据,这样就浪费了性能。

如果使用图片的懒加载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滚动屏幕之前,可视化区域之外的图片不会进行加载,在滚动屏幕时才加载。这样使得网页的加载速度更快,减少了服务器的负载。懒加载适用于图片较多,页面列表较长(长列表)的场景中。

事件触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事件触发有三个阶段:

  • window 往事件触发处传播,遇到注册的捕获事件会触发
  • 传播到事件触发处时触发注册的事件
  • 从事件触发处往 window 传播,遇到注册的冒泡事件会触发

事件触发一般来说会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但是也有特例,如果给一个 body 中的子节点同时注册冒泡和捕获事件,事件触发会按照注册的顺序执行。

// 以下会先打印冒泡然后是捕获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冒泡')
  },
  false
)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捕获 ')
  },
  true
)

通常使用 addEventListener 注册事件,该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可以是布尔值,也可以是对象。对于布尔值 useCapture 参数来说,该参数默认值为 falseuseCapture 决定了注册的事件是捕获事件还是冒泡事件。对于对象参数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几个属性:

  • capture:布尔值,和 useCapture 作用一样
  • once:布尔值,值为 true 表示该回调只会调用一次,调用后会移除监听
  • passive:布尔值,表示永远不会调用 preventDefault

一般来说,如果只希望事件只触发在目标上,这时候可以使用 stopPropagation 来阻止事件的进一步传播。通常认为 stopPropagation 是用来阻止事件冒泡的,其实该函数也可以阻止捕获事件。

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同样也能实现阻止事件,但是还能阻止该事件目标执行别的注册事件。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event.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console.log('冒泡')
  },
  false
)
// 点击 node 只会执行上面的函数,该函数不会执行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捕获 ')
  },
  true
)

懒加载与预加载的区别

这两种方式都是提高网页性能的方式,两者主要区别是一个是提前加载,一个是迟缓甚至不加载。懒加载对服务器前端有一定的缓解压力作用,预加载则会增加服务器前端压力。

  • 懒加载也叫延迟加载,指的是在长网页中延迟加载图片的时机,当用户需要访问时,再去加载,这样可以提高网站的首屏加载速度,提升用户的体验,并且可以减少服务器的压力。它适用于图片很多,页面很长的电商网站的场景。懒加载的实现原理是,将页面上的图片的 src 属性设置为空字符串,将图片的真实路径保存在一个自定义属性中,当页面滚动的时候,进行判断,如果图片进入页面可视区域内,则从自定义属性中取出真实路径赋值给图片的 src 属性,以此来实现图片的延迟加载。
  • 预加载指的是将所需的资源提前请求加载到本地,这样后面在需要用到时就直接从缓存取资源。 通过预加载能够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的体验。我了解的预加载的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 js 中的 image 对象,通过为 image 对象来设置 scr 属性,来实现图片的预加载。

事件是什么?事件模型?

事件是用户操作网页时发生的交互动作,比如 click/move, 事件除了用户触发的动作外,还可以是文档加载,窗口滚动和大小调整。事件被封装成一个 event 对象,包含了该事件发生时的所有相关信息( event 的属性)以及可以对事件进行的操作( event 的方法)。

事件是用户操作网页时发生的交互动作或者网页本身的一些操作,现代浏览器一共有三种事件模型:

  • DOM0 级事件模型,这种模型不会传播,所以没有事件流的概念,但是现在有的浏览器支持以冒泡的方式实现,它可以在网页中直接定义监听函数,也可以通过 js 属性来指定监听函数。所有浏览器都兼容这种方式。直接在dom对象上注册事件名称,就是DOM0写法。
  • IE 事件模型,在该事件模型中,一次事件共有两个过程,事件处理阶段和事件冒泡阶段。事件处理阶段会首先执行目标元素绑定的监听事件。然后是事件冒泡阶段,冒泡指的是事件从目标元素冒泡到 document,依次检查经过的节点是否绑定了事件监听函数,如果有则执行。这种模型通过attachEvent 来添加监听函数,可以添加多个监听函数,会按顺序依次执行。
  • DOM2 级事件模型,在该事件模型中,一次事件共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事件捕获阶段。捕获指的是事件从 document 一直向下传播到目标元素,依次检查经过的节点是否绑定了事件监听函数,如果有则执行。后面两个阶段和 IE 事件模型的两个阶段相同。这种事件模型,事件绑定的函数是addEventListener,其中第三个参数可以指定事件是否在捕获阶段执行。

如何优化动画?

对于如何优化动画,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动画需要频繁的操作DOM,就就会导致页面的性能问题,我们可以将动画的position属性设置为absolute或者fixed,将动画脱离文档流,这样他的回流就不会影响到页面了。

数组去重

第一种: 通过ES6新特性Set()
例如: var arr = [1, 2, 3, 1, 2]; var newArr= [...new Set(arr)]
第二种:封装函数利用 {} 和【】
function uniqueEasy(arr) {
    if(!arr instanceof Array) {
        throw Error('当前传入的不是数组')
    }
    let list = []
    let obj = {}
    arr.forEach(item => {
        if(!obj[item]) {
            list.push(item)
            obj[item] = true
        }
    })
    return list
}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但本人项目中一般使用以上两种基本满足

浏览器渲染进程的线程有哪些

浏览器的渲染进程的线程总共有五种: (1)GUI渲染线程 负责渲染浏览器页面,解析HTML、CSS,构建DOM树、构建CSSOM树、构建渲染树和绘制页面;当界面需要重绘或由于某种操作引发回流时,该线程就会执行。

注意:GUI渲染线程和JS引擎线程是互斥的,当JS引擎执行时GUI线程会被挂起,GUI更新会被保存在一个队列中等到JS引擎空闲时立即被执行。

(2)JS引擎线程 JS引擎线程也称为JS内核,负责处理Javascript脚本程序,解析Javascript脚本,运行代码;JS引擎线程一直等待着任务队列中任务的到来,然后加以处理,一个Tab页中无论什么时候都只有一个JS引擎线程在运行JS程序;

注意:GUI渲染线程与JS引擎线程的互斥关系,所以如果JS执行的时间过长,会造成页面的渲染不连贯,导致页面渲染加载阻塞。

(3)时间触发线程 时间触发线程属于浏览器而不是JS引擎,用来控制事件循环;当JS引擎执行代码块如setTimeOut时(也可是来自浏览器内核的其他线程,如鼠标点击、AJAX异步请求等),会将对应任务添加到事件触发线程中;当对应的事件符合触发条件被触发时,该线程会把事件添加到待处理队列的队尾,等待JS引擎的处理;

注意:由于JS的单线程关系,所以这些待处理队列中的事件都得排队等待JS引擎处理(当JS引擎空闲时才会去执行);

(4)定时器触发进程 定时器触发进程即setInterval与setTimeout所在线程;浏览器定时计数器并不是由JS引擎计数的,因为JS引擎是单线程的,如果处于阻塞线程状态就会影响记计时的准确性;因此使用单独线程来计时并触发定时器,计时完毕后,添加到事件队列中,等待JS引擎空闲后执行,所以定时器中的任务在设定的时间点不一定能够准时执行,定时器只是在指定时间点将任务添加到事件队列中;

注意:W3C在HTML标准中规定,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不能小于4ms,如果是小于4ms,则默认为4ms。

(5)异步http请求线程

  • XMLHttpRequest连接后通过浏览器新开一个线程请求;
  • 检测到状态变更时,如果设置有回调函数,异步线程就产生状态变更事件,将回调函数放入事件队列中,等待JS引擎空闲后执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