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入职华为,反向调剂电子科大深圳

我是之前在牛客脉脉上发帖的那位,因为问了下华为od和成电软件工程间选择的问题,收获了大量浏览量和评论,甚至在考研群里有人都认出我来了。前段时间因为怕被在华为的同事看见所以把脉脉和牛客的原帖子都删了。原贴信息:本科杭电,考研一战复旦计算机,二战电子科大(成电)软工,收到华为od的offer,年包20万,考研估计有70%的概率能上岸,想问一下考研的意义是什么。
当时年少轻狂,居然觉得自己有70%的概率能上岸,请原谅我的狂妄与无知。

今天我回来报喜了,两边我都选了,同时两边都很顺利!
华为这边比网上的说法好很多,我很满意。成电这边调剂成功,调剂不比我一志愿差。

Part.1 华为od入职:情况良好

电子科技大学考研这边运气非常不好,刚好差复试线1分。所以我在出复试线前两周就做出了入职华为Od的决定,以防一旦考不上研究生就立马工作,或者工作后三战的准备。华为od这边给我的感觉比想象中,或者说比网上大部分的说法都要好。

1.1工作概述

我觉得在这里能学到很多东西,毕竟是大公司,平台也大,能接触到的牛人也多。我觉得一个初来乍到的应届本科生受到歧视也正常,周围都是名校硕博,作为一个新人我没有任何理由骄傲。技不如人甘拜下风,虚心一点好好学习也是好的。
另外,我觉得无论是校招进华为正式,还是社招进华为od,我感觉没有想象中区别那么明显。技术岗还是靠实力说话。我们的od员工和正式员工办公上没有一点差别,甚至我们组的美本的正式员工第一个月都不知道我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我的本科同班同学校招进华为的也搞不懂我工号和他们正式员工工号的区别。
我的od同事有7年的ios开发经验,是从隔壁某个体面的硬件大厂跳槽过来的,因为工作经验丰富,反而成为了我和一个正式员工(应届)的老师。我相信以他的实力,一年期满很快就能完成转正。即便转正名额给他而不给我,我也服气的。

1.2信息上的优势

我觉得在华为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上的优势。毕竟是在华为,了解到的资讯都是第一手的,很多消息非常通畅。比方说我之前在学校完全不能理解大公司是怎么招人的,而在这里通过别人的只言片语,能对这个流程有个初步的理解感受。包括下文中我了解非全硕士的过程中华为这个平台也给我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
对于我的朋友,行业外的肯定不会认可我的本科,但是我直接笼统地说我在华为工作,外行便会肃然起敬。而行业内的人我稍微解释一下他们也能理解,行业内还是看你的技术的,我还是非常肯定我自己的专业实力的。并且行业内也知道我的本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华为目标院校,可以直接华为校招成为正式员工的。
华为od相对于我之前脱产考研,至少给了我一个身份,这个身份能让我和某些人交换某些相互需要的信息。而去年脱产二战的时候我在一个考研培训机构待了半年,一方面是因为环境,一方面是因为身份。信息十分闭塞,我几乎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信息。
比方说如果不是我这个在华为公司的工作身份,我找一些人问一些院校或者非全就业的情况,别人压根就不会搭理我,我也无法获得可靠的信息。入职华为od恰恰给予了我这一优势。后面和很多人建立的联系都是基于我在华为工作的身份建立的。

1.3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华为od毕竟是个新事物,很多人不了解的。我想了一下,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一项工作我觉得只要有几个足够出色的点就可以了,不能奢求十全十美。比方说我这个工作除了签协议是和德科公司签的以外,别的部分都挺完美的了:是软件开发的技术岗、华为核心部分、利于项目经验积累、待遇不错。对于我这种考研二战失利,想去IT大企业体验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了。遇到对我身份不理解的,我再好好解释下就行了。毕竟我就是正儿八经的华为的社招,错过了校招的正式招聘时间才只能和德科签合同的。
另外,我找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说服学农学的父母,我的家人没有一个人相信本科生当程序员能随便月薪过万的,我必须证明一下,不然他们的想法以后会极大地影响我的职业发展。
我也重新想了一下,无论我拿到的offer有任何一点瑕疵,放在网上总有人骂的。测试/运维的岗位网上叫你不要去,因为没有技术含量,谁都能做。边缘部门网上说狗都不如,说华为部门间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都大,要去就去“圣无线”和“神终端”,只有去核心岗位才能学到东西。小公司的话网上会告诉你这都好意思拿出来讲,丢人。待遇不好的话,负面消息简直滚滚而来。
反正对于我来说,每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找到自己的需求。需要什么,就去拿什么。入职的这一个月见识到了很多东西,收获颇丰,进步巨大。每天都在不停得自我更新中,感觉很好。

1.4华为Od转正

关于华为od,网上诟病最多的就是转正华为正式员工部分了。甚至我曾经做过hr的表姐都告诫我,“千万别去华为od,因为od永远不可以转正。
我多方打听,包括反复跟招我的人确定转正情况。对方答复说我们部门有30%的转正率。我也通过其他不可能跟招我的人有联系的人确认了下,确认这个部门的转正率确实是30%。这才让我足够信任他们。
然后我在本科学校杭电的校内群里联系了两个华为Od的校友,他们都是入职一年就获得了转正资格。我觉得他们是利益相关者,所以他们的话只能信一半
我的核心想法是,我来华为就是来提升进步的,既然有转正机会,那么我就应该进去试试。如果我没法转正,那么我应该华为校招的正式岗位也过不了。如果放弃这个offer去别的公司,如海康。几年之后我大概率还是要跳槽来华为,那么既然华为的低端社招=od,那么我跳槽华为也只能当od。
最后的最后,我当时快入职的时候已经在杭州了,这个offer一是拖不起了,二是没确定工作,每天拖着箱子住酒店真的又贵又麻烦。不想继续找别的工作了,马上考研成绩要出分了,我就赶紧入职华为去了。

Part.2 电子科大调剂:不比一志愿差

回到考研这边。因为我离复试线差了一分,所以只能走调剂。电子科技大学的深圳研究院是第二年新开的,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再加上成电只收校内调剂。于是我便报名了深圳研究院。

2.1非全硕士作为保底

之前考成电计算机类专业我觉得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位置不太好,还是觉得互联网得去沿海。在考研分数出来之后,因为不是很理想,我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了很多学校的计算机非全日制专业的就业情况。通过网上发帖咨询和现实中找人打听,问了学校老师、已毕业的成电计算机博士、正在就读的非全学生、企业hr、招聘群等渠道,最终得出了我自己的结论——985名校计算机非全非定向就业不考虑进体制的话,将会是5年前的科软,7年前的软微。
可以这么讲,985名校计算机非全除了社会认可度、京沪落户、人才引进以外进大厂技术岗和全日制没有任何区别。了解下进大厂的流程就知道了,进大厂的要素非全研究生都是齐全的:简历初筛、专业面试、论文发表、读博。因此进入好学校的计算机非全,对于一个本科一般的学生来说能获得比较大的提升。
另外,肉眼可见的情况是这两年也确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和认可非全,甚至第一志愿就填非全。我考了两年,明显感觉第二年认可非全的人比第一年更多,分数也更高。这种情况我觉得和专硕刚出来的时候神似,当初“科软”和“软微”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想既然国家认可,企业认可,那么非全就没有问题。因此这两个月中我研究了成电、华东师范、西工大太仓校区三个学校的计算机非全,结论是这些学校的非全非常容易调剂
所以对于调剂,我很安心,心里有底了,我觉得我的调剂可以适当冒险一点

2.2选择过程

因为了解到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会放全日制调剂名额,因此我提前分析了下深圳研究院的情况。
我重点关注了电子方向的全日制研究生。
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计算机软件。因此我明确我今后是会做软件的。但是因为我在公司的经历,我发现华为根本就不看专业,只看学校。因此即便我学的是电子,今后自学软件编程再校招我的薪资评级也能高几个档次。华为以及很多大厂只会在简历初筛的时候筛掉非目标院校和专业差距过大的简历,因此对于我的目标来说电子方向是可以选择的。
另外,深圳研究院位置得天独厚,居然离华为坂田总部只有8公里!去腾讯、大疆之类的公司实习也比成都方便太多。另外,深圳是北上深三座城市中落户限制最低的,成电硕士可以直接落户。电子也是双一流专业,可以享受上海的落户加分政策。选择深圳研究,今后同行同校的关系大多在深圳,这简直是无与伦比的优势。
最后,网上很多人诟病深研院在郊区,配套设施不齐全,老师少,课程少。我觉得课程少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优势,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学我想做的事情。我相信电子科大的深圳校区会成为下一个哈工深。初期设施不齐全完全拦不住我。

2.3三战可行性

此外,我也分析过三战的可行性。因为我考了两次,我发现第二次考研的准备时长明显不如第一次。因此如果我要考第三次,我可以计划更短的时间。不管怎么说上半年都是在工作,积累经验。部门的学长跟我聊过,如果我入职试用期内(6个月)能通过华为软件工程认证考试的专业级,那一定能拿绩效A。也就是说如果我在上半年通过专业级考试,就一定会有转正资格。那么即使我在转正之前离职,我也可以通过在简历上加上“已符合华为转正要求”一句话来避免受到歧视。
我看了一下考试的题目,我觉得难度不小。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个专业级的考试难度比不上考研。考研专业课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相当于上半年我还有机会努力获得一个转正机会来“洗白”自己。这样的话,我下半年再考研三战也更加稳妥。不仅华为的专业级考试有利于我的考研专业课复习,又为我的考研复试加分。即便落到最差的情况下,我整年都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技能提升,也不会亏的。
考虑到有可能三战,我在牛客网和其他一些平台上认识了一些跟我情况相似的人。一方面相互交流调剂和工作信息,一方面如果要三战,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室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有这么多的可选项作为保底,那我就冲一把吧。

2.4调剂过程

因此开放调剂的第一天,我申请了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电子信息(电子方向)的全日制专硕研究生。
面试时间很短,因为调剂的主要目的是学校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名额的招生,所以专业面试只有8分钟。我在今年的前两个月找工作的时候面试了大量公司,对于专业面试可以说是非常熟悉。再加之我一战的时候专业课是408,而且我学得很认真。可以说比大部分考成电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更加扎实。
面试之前我跟做过外包的朋友聊了一下,朋友建议我尽量把重点落在自己的项目上,而不是自己的身份上,得好好找同事仔细了解下手上这个项目。我做的是实际的大型商业软件开发维护,到时候复试的时谈谈项目,成电很少有人有相关经验的。我熟悉了下手上的项目,照做了。
事实证明面试中我最出彩的部分恰恰是我在华为的实际软件开发的项目经历。我提前选的团队恰巧需要一些计算机背景的人来完成相应软件开发任务。我所在考研群里,有大公司相关工作经历的我应该是唯一一个。三天之后我收到了拟录取的通知。

Part.3 未来展望与规划

3.1近期规划

我打算在公司工作到7月底8月初,差不多累计积累了近半年的实际工作经验。8月份回家乡感谢下去年二战考研在我最低谷的时候依然支持我的朋友,然后收拾东西准备去深圳。

3.2研究生前期打算

接下来终于能过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了。回想起前面几年,准备过出国,准备了两次考研,后面又回杭州工作半年,不稳定性太大。终于能在一个地方好好待三年了,这三年的计划之一就是找个女朋友,哈哈
研二如果放实习的话,我考虑的是在深圳实习。华为od离职之前,我打算去问问我目前在华为的导师(师傅),我的这段经历对于去深圳坂田华为总部工作有没有加成。如果可以的话,我会考虑回到华为实习,相信那时有学历、有经验的我能比现在做得更好。我希望能做到更核心的部门,完成更加核心的任务。
然后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深圳的互联网公司,到了深圳之后想办法联系在深圳的成电校友,看看能不能获得什么可靠的信息渠道。去年二战的时候我就了解过了,成电和杭电一样作为行业学校,校友非常多。尤其是在深圳,校友会非常强大,成电羽毛球群、夜跑群、自行车群都是有的。
希望到时候能接触到层次更高的人,结交到新的朋友,一起获得更大的进步。

3.3研究生后期打算

关于毕业后的详细设想,我暂时还没有考虑到。最近几个月的时间一直都在为考研和华为od的事情折腾,暂时没有考虑到这么远。等研一入校之后我会想办法找学长好好了解信息。一定不能像大一一样把刚入校的时间给荒废了。
不过关于我研究生毕业后的大致设想,我是一直很清楚的。我的主要前进目标在数年前的目标设立之初就没有改变过。可能的方向有这么几个:
读博方向:研一开始的时候需快速明确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如果需要则研一就开始瞄准方向。读博的话我的梦想依然是美国四大计算机高校。理性点的目标是全球综合排名前15+四大计算机神校(麻省,伯克利,卡梅,斯坦福)+清北浙交。
工作方向:研一开始快速明确是否工作,如果今后是工作方向,则大量针对企业要去进行学习和实习。在深圳当地需要结交大量同行人脉。我的目标是研究生毕业达不到年薪60万就是失败。

3.4经营自媒体

最开始我和很多程序员一样经营着自己的技术博客,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一方面在学习技术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能在网上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我觉得学习是需要“正反馈”的,一步步的学习过程中,只有“正反馈”足够强烈,才能让你继续走下去。而技术博客正好给予了这么一个“正反馈”,看着自己写的心得被别人浏览,那种满足感是难以形容的。
电子科大拟录取,华为od入职之后,对于我来说比较重要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往后一两年可能不会有考研这样的需要我花巨量时间的考验了。因此比起去年我有了一些闲暇时间来做自媒体。
我选了一幅我很喜欢的杂志封面作为头像,上面是我的两个偶像: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我认为他们俩代表了两个时代,过去的微软时代和后来的脸书时代。他们不仅是伟大的程序员极客,也是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的对象。我的自媒体名称也统一命名为“GeekPower极客力量”,“极客力量GeekPower”或者“GeekPower”。我查了一下,各大平台上目前没有叫这个名字的程序员博主,所以就暂时取这个名字啦。
目前我打算经营的平台有:牛客网、脉脉、力扣中国、csdn、抖音、今日头条、知乎。我会根据实际粉丝的情况,增加或者退出某些平台。

3.5后记

从2019年以来,我为自己设立了极高的目标,我一定要拼命努力去实现它们。这个社会上的人纷繁复杂,去年一年真是看尽了人情冷暖。只有当你“落魄”一次之后,你才能明白哪些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哪些人是会在觉得你“落魄”时对你“落井下石”。
这些年来跌倒了太多次:英国申请→美国申请→雅思一战→疫情/政治制裁→一战考研复旦计算机→两个月leetcode算法题→雅思二战→浙大PAT考试→考研二战→华为面试/入职→一志愿落榜→调剂大战反向调剂深圳研究院。
一个又一个夜晚的辗转反侧,一次又一次的咬牙切齿,一遍又一遍地跌倒了爬起来!
如果说我每次挑战的成功率都是1/5,那么从统计学的角度,我有足够把握至少成功一次的尝试次数大概需要7次。因此,失败是常态,每一次落魄都需要重新跌倒再爬起来!
三年来,我最感谢的人是在我低谷期帮助我支持我的人,即使天空黑暗,让我觉得已无路可走的时候,你们依然能够给我希望的火苗,你们是我真正的朋友,我会一直记住你们的。尤其是考研一战跟我一起厮杀在同一个战壕里的室友,考研二战我心灰意冷的时候还还在重庆茶园的铁哥们,网上相互支持打气的朋友,工作后一起相互帮助的兄弟。最后最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在我最难受的时候依然提供了支持和肯定。非常感谢大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未达目的,仍不满足!天道酬勤,定拼全力!
下一站,深圳!再出发!

极客力量GeekPower
2022年4月1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