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上回书介绍了GUID、CLSID、IID和接口的概念。本回的重点是介绍 COM 中的数据类型。咋还不介绍组件程序的设计步骤呀?咳......别着急,别着急!孔子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老子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孙子云:“走一步看一步吧” ...... 先掌握必要的知识,将来写起程序来才会得心应手也:-) 走入正题之前,请大家牢牢记住一条原则:COM 组件是运行在分布式环境中的。比如,你写了一个组件程序(DLL或EXE),那么使用者可能是在本机的某个进程内加载组件(INPROC_SERVER);也可能是从另一个进程中调用组件的进程(LOCAL_SERVER);也可能是在这台计算机上调用地球那边计算机上的组件(REMOTE_SERVER)。所以在理解和设计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想起这句话。快!拿出小本本,记下来!
二、HRESULT 函数返回值 每个人在做程序设计的时候,都有他们各自的哲学思想。拿函数返回值来说,就有好多种形式。
函数 |
返回值 |
返回值信息 |
double sin(double) |
浮点数值 |
计算正玄值 |
BOOL DeleteFile(LPCTSTR) |
布尔值 |
文件删除是否成功。如失败,需要GetLastError()才能取得失败原因 |
void * malloc(size_t) |
内存指针 |
内存申请,如果失败,返回空指针 NULL |
LONG RegDeleteKey(HKEY,LPCTSTR) |
整数 |
删除注册表项。0表示成功,非0失败,同时这个值就反映了失败的原因 |
UINT DragQueryFile(HDROP,UINT,LPTSTR,UINT) |
整数 |
取得拖放文件信息。以不同的参数调用,则返回不同的含义: 一会儿表示文件个数,一会儿表示文件名长度,一会儿表示字符长度 |
...... ...... |
... |
...... ...... |
如此纷繁复杂的返回值,如此含义多变的返回值,使得大家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额外的困难。好了,COM 的设计规范终于对他们进行了统一。组件API及接口指针中,除了IUnknown::AddRef()和IUnknown::Release()两个函数外,其它所有的函数,都以 HRESULT 作为返回值。大家想象一个组件的接口函数比如叫Add(),完成2个整数的加法运算,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如下定义: long Add( long n1, long n2 )
{
return n1 + n2;
} 还记得刚才我们说的原则吗?COM 组件是运行在分布式环境中的。也就是说,这个函数可能运行在“地球另一边”的计算机上,既然运行在那么遥远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服务器关机、网络掉线、运行超时、对方不在服务区......等异常。于是,这个加法函数,除了需要返回运算结果以外,还应该返回一个值------函数是否被正常执行了。 HRESULT Add( long n1, long n2, long *pSum )
{
*pSum = n1 + n2;
return S_OK;
} 如果函数正常执行,则返回 S_OK,同时真正的函数运行结果则通过参数指针返回。如果遇到了异常情况,则COM系统经过判断,会返回相应的错误值。常见的返回值有:
HRESULT |
值 |
含义 |
S_OK |
0x00000000 |
成功 |
S_FALSE |
0x00000001 |
函数成功执行完成,但返回时出现错误 |
E_INVALIDARG |
0x80070057 |
参数有错误 |
E_OUTOFMEMORY |
0x8007000E |
内存申请错误 |
E_UNEXPECTED |
0x8000FFFF |
未知的异常 |
E_NOTIMPL |
0x80004001 |
未实现功能 |
E_FAIL |
0x80004005 |
没有详细说明的错误。一般需要取得 Rich Error 错误信息(注1) |
E_POINTER |
0x80004003 |
无效的指针 |
E_HANDLE |
0x80070006 |
无效的句柄 |
E_ABORT |
0x80004004 |
终止操作 |
E_ACCESSDENIED |
0x80070005 |
访问被拒绝 |
E_NOINTERFACE |
0x80004002 |
不支持接口 |
图一、HRESULT 的结构
HRESULT 其实是一个双字节的值,其最高位(bit)如果是0表示成功,1表示错误。具体参见 MSDN 之"Structure of COM Error Codes"说明。我们在程序中如果需要判断返回值,则可以使用比较运算符号;switch开关语句;也可以使用VC提供的宏: HRESULT hr = 调用组件函数;
if( SUCCEEDED( hr ) ){...} // 如果成功
......
if( FAILED( hr ) ){...} // 如果失败
...... 三、UNICODE 计算机发明后,为了在计算机中表示字符,人们制定了一种编码,叫ASCII码。ASCII码由一个字节中的7位(bit)表示,范围是0x00 - 0x7F 共128个字符。他们以为这128个数字就足够表示abcd....ABCD....1234 这些字符了。 咳......说英语的人就是“笨”!后来他们突然发现,如果需要按照表格方式打印这些字符的时候,缺少了“制表符”。于是又扩展了ASCII的定义,使用一个字节的全部8位(bit)来表示字符了,这就叫扩展ASCII码。范围是0x00 - 0xFF 共256个字符。 咳......说中文的人就是聪明!中国人利用连续2个扩展ASCII码的扩展区域(0xA0以后)来表示一个汉字,该方法的标准叫GB-2312。后来,日文、韩文、阿拉伯文、台湾繁体(BIG-5)......都使用类似的方法扩展了本地字符集的定义,现在统一称为 MBCS 字符集(多字节字符集)。这个方法是有缺陷的,因为各个国家地区定义的字符集有交集,因此使用GB-2312的软件,就不能在BIG-5的环境下运行(显示乱码),反之亦然。 咳......说英语的人终于变“聪明”一些了。为了把全世界人民所有的所有的文字符号都统一进行编码,于是制定了UNICODE标准字符集。UNICODE 使用2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unsigned shor int、WCHAR、_wchar_t、OLECHAR)。这下终于好啦,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软件,可以不用修改地就能在另一个地区运行了。虽然我用 IE 浏览日本网站,显示出我不认识的日文文字,但至少不会是乱码了。UNICODE 的范围是 0x0000 - 0xFFFF 共6万多个字符,其中光汉字就占用了4万多个。嘿嘿,中国人赚大发了:0) 在程序中使用各种字符集的方法: const char * p = "Hello"; // 使用 ASCII 字符集
const char * p = "你好"; // 使用 MBCS 字符集,由于 MBCS 完全兼容 ASCII,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他们
LPCSTR p = "Hello,你好"; // 意义同上
const WCHAR * p = L"Hello,你好"; // 使用 UNICODE 字符集
LPCOLESTR p = L"Hello,你好"; // 意义同上
// 如果预定义了_UNICODE,则表示使用UNICODE字符集;如果定义了_MBCS,则表示使用 MBCS
const TCHAR * p = _T("Hello,你好");
LPCTSTR p = _T("Hello,你好"); // 意义同上 在上面的例子中,T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符号(TCHAR、LPCTSTR、LPTSTR、_T()、_TEXT()...),它表示使用一种中间类型,既不明确表示使用 MBCS,也不明确表示使用 UNICODE。那到底使用哪种字符集那?嘿嘿......编译的时候决定吧。设置条件编译的方式是:VC6中,"Project\Settings...\C/C++卡片 Preprocessor definitions" 中添加或修改 _MBCS、_UNICODE;VC.NET中,"项目\属性\配置属性\常规\字符集"然后用组合窗进行选择。使用 T 类型,是非常好的习惯,严重推荐!
四、BSTR COM 中除了使用一些简单标准的数据类型外(注2),字符串类型需要特别重点地说明一下。还记得原则吗?COM 组件是运行在分布式环境中的。通俗地说,你不能直接把一个内存指针直接作为参数传递给COM函数。你想想,系统需要把这块内存的内容传递到“地球另一 边”的计算机上,因此,我至少需要知道你这块内存的尺寸吧?不然让我如何传递呀?传递多少字节呀?!而字符串又是非常常用的一种类型,因此 COM 设计者引入了 BASIC 中字符串类型的表示方式---BSTR。BSTR 其实是一个指针类型,它的内存结构是:(输入程序片段 BSTR p = ::SysAllocString(L"Hello,你好");断点执行,然后观察p的内存)
图二、BSTR 内存结构
BSTR 是一个指向 UNICODE 字符串的指针,且 BSTR 向前的4个字节中,使用DWORD保存着这个字符串的字节长度( 没有含字符串的结束符)。因此系统就能够正确处理并传送这个字符串到“地球另一 边”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STR的指针就是指向 UNICODE 串,因此 BSTR 和 LPOLESTR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混用,但一定要注意: 有函数 fun(LPCOLESTR lp),则你调用 BSTR p=...; fun(p); 正确 有函数 fun(const BSTR bstr),则你调用 LPCOLESTR p=...; fun(p); 错误!!! 有关 BSTR 的处理函数:
API 函数 |
说明 |
SysAllocString() |
申请一个 BSTR 指针,并初始化为一个字符串 |
SysFreeString() |
释放 BSTR 内存 |
SysAllocStringLen() |
申请一个指定字符长度的 BSTR 指针,并初始化为一个字符串 |
SysAllocStringByteLen() |
申请一个指定字节长度的 BSTR 指针,并初始化为一个字符串 |
SysReAllocStringLen() |
重新申请 BSTR 指针 |
CString 函数 |
说明 |
AllocSysString() |
从 CString 得到 BSTR |
SetSysString() |
重新申请 BSTR 指针,并复制到 CString 中 |
CComBSTR 函数 ATL 的 BSTR 包装类。在 atlbase.h 中定义 |
Append()、AppendBSTR()、AppendBytes()、ArrayToBSTR()、BSTRToArray()、AssignBSTR()、Attach()、Detach()、Copy()、CopyTo()、Empty()、Length()、ByteLength()、ReadFromStream()、WriteToStream()、LoadString()、ToLower()、ToUpper() 运算符重载:!,!=,==,<,>,&,+=,+,=,BSTR |
太多了,但从函数名称不能看出其基本功能。详细资料,查看MSDN 吧。另外,左侧函数,有很多是 ATL 7.0 提供的,VC6.0 下所带的 ATL 3.0 不支持。 由于我们将来主要用 ATL 开发组件程序,因此使用 ATL 的 CComBSTR 为主。VC也提供了其它的包装类 _bstr_t。 |
五、各种字符串类型之间的转换 1、函数 WideCharToMultiByte(),转换 UNICODE 到 MBCS。使用范例: LPCOLESTR lpw = L"Hello,你好";
size_t wLen = wcslen( lpw ) + 1; // 宽字符字符长度,+1表示包含字符串结束符
int aLen=WideCharToMultiByte( // 第一次调用,计算所需 MBCS 字符串字节长度
CP_ACP,
0,
lpw, // 宽字符串指针
wLen, // 字符长度
NULL,
0, // 参数0表示计算转换后的字符空间
NULL,
NULL);
LPSTR lpa = new char [aLen];
WideCharToMultiByte(
CP_ACP,
0,
lpw,
wLen,
lpa, // 转换后的字符串指针
aLen, // 给出空间大小
NULL,
NULL);
// 此时,lpa 中保存着转换后的 MBCS 字符串
... ... ... ...
delete [] lpa; 2、函数 MultiByteToWideChar(),转换 MBCS 到 UNICODE。使用范例: LPCSTR lpa = "Hello,你好";
size_t aLen = strlen( lpa ) + 1;
int wLen = MultiByteToWideChar(
CP_ACP,
0,
lpa,
aLen,
NULL,
0);
LPOLESTR lpw = new WCHAR [wLen];
MultiByteToWideChar(
CP_ACP,
0,
lpa,
aLen,
lpw,
wLen);
... ... ... ...
delete [] lpw; 3、使用 ATL 提供的转换宏。
A2BSTR |
OLE2A |
T2A |
W2A |
A2COLE |
OLE2BSTR |
T2BSTR |
W2BSTR |
A2CT |
OLE2CA |
T2CA |
W2CA |
A2CW |
OLE2CT |
T2COLE |
W2COLE |
A2OLE |
OLE2CW |
T2CW |
W2CT |
A2T |
OLE2T |
T2OLE |
W2OLE |
A2W |
OLE2W |
T2W |
W2T |
上表中的宏函数,其实非常容易记忆:
2 |
好搞笑的缩写,to 的发音和 2 一样,所以借用来表示“转换为、转换到”的含义。 |
A |
ANSI 字符串,也就是 MBCS。 |
W、OLE |
宽字符串,也就是 UNICODE。 |
T |
中间类型T。如果定义了 _UNICODE,则T表示W;如果定义了 _MBCS,则T表示A |
C |
const 的缩写 |
使用范例: #include <atlconv.h>
void fun()
{
USES_CONVERSION; // 只需要调用一次,就可以在函数中进行多次转换
LPCTSTR lp = OLE2CT( L"Hello,你好") );
... ... ... ...
// 不用显式释放 lp 的内存,因为
// 由于 ATL 转换宏使用栈作为临时空间,函数结束后会自动释放栈空间。
} 使用 ATL 转换宏,由于不用释放临时空间,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考虑到栈空间的尺寸(VC 默认2M),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1、只适合于进行短字符串的转换; 2、不要试图在一个次数比较多的循环体内进行转换; 3、不要试图对字符型文件内容进行转换,因为文件尺寸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大的; 4、对情况 2 和 3,要使用 MultiByteToWideChar() 和 WideCharToMultiByte(); 六、VARIANT C++、BASIC、Java、Pascal、Script......计算机语言多种多样,而它们各自又都有自己的数据类型,COM 产生目的,其中之一就是要跨语言(注3)。而 VARIANT 数据类型就具有跨语言的特性,同时它可以表示(存储)任意类型的数据。从C语言的角度来讲,VARIANT 其实是一个结构,结构中用一个域(vt)表示------该变量到底表示的是什么类型数据,同时真正的数据则存贮在 union 空间中。结构的定义太长了(虽然长,但其实很简单)大家去看 MSDN 的描述吧,这里给出如何使用的简单示例:
学生:我想用 VARIANT 表示一个4字节长的整数,如何做? 老师:VARIANT v; v.vt=VT_I4; v.lVal=100;
学生:我想用 VARIANT 表示布尔值“真”,如何做? 老师:VARIANT v; v.vt=VT_BOOL; v.boolVal=VARIANT_TRUE; 学生:这么麻烦?我能不能 v.boolVal=true; 这样写? 老师:不可以!因为
类型 |
字节长度 |
假值 |
真值 |
bool |
1(char) |
0(false) |
1(true) |
BOOL |
4(int) |
0(FALSE) |
1(TRUE) |
VT_BOOL |
2(short int) |
0(VARIANT_FALSE) |
-1(VARIANT_TRUE) |
所以如果你 v.boolVal=true 这样赋值,那么将来 if(VARIANT_TRUE==v.boolVal) 的时候会出问题(-1 != 1)。但是你注意观察,任何布尔类型的“假”都是0,因此作为一个好习惯,在做布尔判断的时候,不要和“真值”相比较,而要与“假值”做比较。 学生:谢谢老师,你太牛了。我对老师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学生:我想用 VARIANT 保存字符串,如何做? 老师:VARIANT v; v.vt=VT_BSTR; v.bstrVal=SysAllocString(L"Hello,你好");
学生:哦......我明白了。可是这么操作真够麻烦的,有没有简单一些的方法? 老师:有呀,你可以使用现成的包装类 CComVariant、COleVariant、_variant_t。比如上面三个问题就可以这样书写:CComVariant v1(100),v2(true),v3("Hello,你好"); 简单了吧?!(注4)
学生:老师,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我如何用 VARIANT 保存一个数组? 老师:这个问题很复杂,我现在不能告诉你,我现在告诉你怕你印象不深......(注5) 学生:~!@#$%^&*()......晕!
七、小结 以上所介绍的内容,是基本功,必须熟练掌握。先到这里吧,休息一会儿......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COM 组件设计与应用(四)》
注1:在后续的 ISupportErrorInfo 接口中介绍。 注2:常见的数据类型,请参考 IDL 文件的说明。(别着急,还没写那......嘿嘿) 注3:跨语言就是各种语言中都能使用COM组件。但啥时候能跨平台呢? 注4:CComVariant/COlevariant/_variant_t 请参看 MSDN。 注5:关于安全数组 SafeArray 的使用,在后续的文章中讨论。 转自:http://www.vckbase.com/document/viewdoc/?id=1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