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去噪技术

目录

1.1图像去噪的基本概念

1.2 去噪效果评价标准

​ 1.3传统去噪方法(简单介绍)

 1.4 非局部均值去噪(NLmeans)

​ 1.6基于稀疏模型的去噪方法

总结


 图像去噪技术_第1张图片 

        噪声的产生是信号在采集、传输以及记录过程中,受到成像设备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现实中的噪声是随机分布的,事实上,噪声无法完全去除,只能使得重现信号尽可能的接近原始信号,因此,去噪严格意义上只能被称之为降噪。通过去噪可以有效地增大图像信号的信噪比,提高图像质量 ,更好地体现原始图像所携带的信息。

1.1图像去噪的基本概念

图像噪声的分类:

1 )按噪声产生的原因分类
        根据噪声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噪声分为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其中外部噪声指由成像系统的外部因素导致的噪声, 它们是以电磁波或者电流的方式对成像系统的内部产生影响,进而产生噪声。内部噪声主要是由于成像系统内部因素导致的噪声,如光电基本性质所引起的图像噪声。
2) 按噪声与图像信号的关系分类
        根据噪声与图像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噪声噪声分为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其中加性噪声与图像信号强度无关,乘性噪声与信号强度相关。
3) 按概率密度函数 (PDF) 分类
        从噪声的概率密度分布情况来看,可以将图像噪声分为高斯噪声、瑞利噪声、伽马噪声、指数噪声、均匀噪声和脉冲噪声等。

1.2 去噪效果评价标准

        目前,对去噪效果进行定量的质量评价,主要分为两种客观评价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度测量(SSIM)。
PSNR的定义为:
式中L 表示的是图像 的动态 范围(8 位/像素的图像); MSE 表示的是原始图像和 失真 图像之 间的均 方误差。
SSIM 定义为:

 1.3传统去噪方法(简单介绍)

  • 基于空间域的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平滑滤波器,图像去噪中所使用的中值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为:将图像中一点的值用该领域内各点的中值替代。

  • 基于小波域的小波阈值去噪
图像去噪技术_第2张图片
目前,全局阈值 主要有以下 几种:

折中。 

  • 基于PDF的图像去噪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噪声图 像为某非线性 PDE 的初始条件,然后求解这个 PDE ,得到在不同时刻的解,即为滤波 结果。
  • 全变分图像去噪
        这种方法基于变分法的思想来确定图像的能量函数,通过对图像能量函数进行最小化来达到平滑去噪的目的。

 1.4 非局部均值去噪(NLmeans)

        非局部均值滤波的基本思想是: 当前像素点 的灰度值由图像中所有与其结构相似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加权平 均得到,结构越相似,权值越大。

详细参看之前博客

1.5 BM3D算法(参看之前博客)

图像去噪技术_第3张图片

图像去噪技术_第4张图片

图像去噪技术_第5张图片 1.6基于稀疏模型的去噪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将图像分成小块,然后再一定的过完备字典下,对每个小块进行稀疏表示,以达到去噪的目的,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稀疏性可用于图像去噪,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特征:
(1)自适应性。稀疏分解不需要先验图像信号与噪声的统计特性,通过信号在过完备字典上分解,用以表示信号基,可自适应地根据图像信号本身特点灵活选取。
(2) 不相关性。原始真实图像信号与观测图像信号之间的不相关性 图像有用信号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而噪声分布则是孤立的、随机的、离散的。
(3)原子化。借助于原子能量特性,对图像信号进行稀疏分解 。通 过形成大小两类原子,分别提取时域上分布比较长的信息成分与比较短的信息成分 (信息 细节) ,利用过完备原子库的稀疏性表示图像。

 详细请参看《计算摄影学基础》

总结

        绝大多数现有的图像去噪算法是基于单幅图像的,随着近年来,在安防领域从模拟照相机到高清数码摄像机的更新换代,视频去噪技术开始有了广泛的应用,去噪也成为摄像机处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块,称为评价摄像机性能的主要指标 。因为传统的图像去噪主要针对图像进行滤波, 未考虑视频信号的时域与空域相关性。没有充分利用视频信 号的时 联系进行去噪, 因此,在原有的帧内2D空间的去噪技术降噪的基础上,增加 了帧与帧之间降噪的功能的视频去噪方法也称为3D降噪。
详情请参看《计算摄影学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摄影学专刊,ISP,计算摄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