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精彩?

引子

    ​前段时间,单位领导布置了个任务,围绕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精彩》撰写心得体会。

    对于我这样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就这种心灵鸡汤似的讲话写读书心得是很困难的。初读这篇讲话,感觉热血沸腾,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细细再读,道理说得很多,可下笔的地方、有感悟的地方不少,但又不好着力、无从发挥。​讲话中提到了很多观点,似乎都可以谈,但讲话本身限于时间、篇幅,没有展开,也不会就观点提供什么依据。附和一下,感觉没有深度;反驳一下,又无处着力。比如想质疑一下“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精彩”,但文中又说了选择不等于任性,需要清醒的认知;选择没有标准答案,选择之后,还有千山万水要跨越……思来想去,本想就朋友圈很火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观点做一个批驳,比如“选择是个即时的瞬间行为,努力是长期的持续状态,二者本就没有可比性;不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努力,否则就是赌博;不努力就没有选择的权利,或者说只能在低层次上选择,更谈不上选择时所需的智慧和能力;不努力,就没资格说选择不对;与其做对的选择,不如努力把选择做对”等等。正在构思之时,看到宅米网CTO所作的“你可能并不需要成为一个CTO”的直播演讲,深受启发,一下子有了思路。

​    无数次的选择构成了人生,但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我曾一心想进入综合性大学,高考却进入理工大学并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理工男; 我曾想通过考研弥补高考遗憾,却放弃了转而学习计算机成为程序员;一心想离开家乡,从未想过要考公务员,毕业后却回到重庆,并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一晃就过了十二年。大学时光仿佛就像做了场梦,梦里的人和事在现实中都离我很远。这些年虽有过彷徨,也走了些弯路,但始终是靠自己的选择活着自己的人生。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人都想当将军,可将军只有一个。士兵都想当将军的部队肯定打败仗。人之于社会,均有自己的位置,是否必须选择成为将军才是一个好士兵呢?全国700万公务员,担任县处级副职以上职务的仅占10%,厅局级以上不到1%。是不是一定要走上领导岗位才算精彩呢?

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精彩?_第1张图片
越是艰难的选择,越没有标准答案

一个故事

    富翁和渔夫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富翁在海边散步,看见一个渔夫悠闲的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于是富翁问道:“你为什么不出海多打几船鱼呢?”渔夫懒懒的问道:“我为什么要多打几船鱼呢?”富翁说:“你每天多打鱼,多拿些到市场上去卖,你就能挣更多的钱啊。”渔夫问:“我挣更多的钱干什么呢?”富翁说:“你挣很多的钱,就可以在海边盖间大屋子,然后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啊。”渔夫说道:“可我现在不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吗?”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对渔夫的观点非常认同,并因此自我安慰,因满足而懈怠。而后当我面对种种不尽人意的生活细节时,才渐渐意识到渔夫的回答只是迎合了我的懒惰心理。富翁拥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选择在海边沙滩上晒太阳,也可以选择去雪山脚下晒太阳,没有太阳还可以选择回豪华酒店的房间里睡觉。而渔夫只能在沙滩上晒太阳,哪儿也去不了,还要担心明天的天气是否能够出海打鱼。

    人生的选择有很多,我们也许不用选择成为“将军”,但不能失去成为一个“将军”的选择自由。很多人分不清“很想要却不能够”与“可以有却不一定要”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我们有没有选择权,或者说,我们是否具备主动选择的能力。不用选择一定要成为领导,但依然应该拥有走上领导岗位的能力。

一个模型

    德雷福斯模型是一个技能获取模型,将人们学习掌握一个技能所经历的阶段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专家。

    新手在特定的技能领域很少或没有经验,必须在准确的指令或者别人的帮助下按规则办事。这里的经验指的是,通过持续强化的实践和思考,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提升。我们身边有很多号称拥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工作经验的人,但是看他的工作内容和完成效果,和刚参加工作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工作经历只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几次或几十次,对技能的提升并没有那么大的帮助。

    高级新手,多了一些经验的历练,能够开始尝试突破规则的限制独立完成任务,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会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但是很少去追根问底。他并不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在整个大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和影响。

    胜任者拥有高级新手没有的“全局思维”,知道如何才能够解决问题。他们既能够与更上层的人沟通,又能统率下面的新手,往往就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但是胜任者还是不能关注一些情境的细节,只要这些细节不影响问题解决,他们往往选择忽略。

    精通者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够通过有效的反馈和思考来不断调整并不断进步。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但又不局限于经验。他们知道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融入到整个大局中,他们懂得自我改进,有良好的判断力,对不好的反馈及时给予纠正。

    专家是特定技能领域的佼佼者,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并能在具体的环境中准确应用经验,不断寻找新的更好的方法去做事。如果说新手基于规则做事,那么专家就是在基于直觉做事,他们能够本能地感知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并能找到最恰当的方式去推动和执行。

    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技能领域,并不是工作时间足够长,就能够自然进化到专家阶段。事实上,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将停留在高级新手阶段。更让人沮丧的是,大多数高级新手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高级新手,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个模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看清楚自己当前的位置,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不足,向着下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努力进发。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这一万小时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跳出舒适区的刻意练习。

一段经历

    高级新手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根源在于高级新手很少真正地去思考问题。他关心的是如何去完成手头的任务,并不关心这个任务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突破高级新手限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去思考问题本身,而不是仅仅专注于完成任务。

    说一段自己的经历。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单位派到软件公司参与市政府网站的开发。公司项目团队分配我一个任务,设计开发一个网站内容的查询模块。我快速学会公司所用的编程语言,并把这个功能模块酷炫的完成了。当我提交任务时,项目团队中一名资深程序员对我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查询功能做得不错,但查询出来能干什么呢?没用啊。”是啊,我开发的模块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按多种条件查询到想要的内容,但也就只能查看查询出来的内容而已。不能修改、不能删除、不能再做其他任何操作,那我查询的目的是什么呢?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不是有了“高级程序员”的证书就是高级程序员,不是掌握了多少种编程语言就是编程高手,I have a long way to go(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场景和我们工作中很多场景相似。领导和同事过来跟我们交代工作任务,这里需要提供个材料,那里需要开个会议。我们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是否想过任务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问题出自哪里?如何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只是听从指令执行任务,那我们只不过是一段程序代码。得到预定的结果只是因为正确执行了指令。我们加班加点辛苦工作只是如同机械一般。日复一日重复执行简单任务,不仅距离成为一名专家越来越远,即使作为一个胜任者也难。

一个定律

    彼得定律:在一个层级组织中,每个员工都会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在一个成熟有效的组织中,当一个员工在其岗位能够出色完成工作,就会得到晋升,被提拔到更高一级职位。如果在这个职位,他能够继续出色地完成工作,他就会继续得到晋升,直到晋升到某个他无法出色完成工作的职位为止。

    当一个人位于他不能胜任的职位上时,他必须投入全部的精力才有可能有效完成工作,这个职位被称作这个人的彼得高地。一个处于彼得高地的人,精疲力尽于他手头的工作,无法再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学习,将止步于他当前的德雷福斯模型阶段。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晋升的最高职位,能够在专业技能上进化的最高阶段,依赖于他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依赖于他拥有的持续学习和专业训练的条件与环境。这和他晋升的速度无关,有时候也许恰恰相反。

    所以,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我们也许不需要急着成为一名“将军”。成长,才是永恒的刚需。所有选择的判断标准记住一条就够了:我选择的事物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能不能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精彩;但什么是精彩,需要你自己去定义。

结语

    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我们所一味追逐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所一路丢弃的,是否却弥足珍贵?机关工作三办三为,“三办”是方法,“三为”才是目的。对事业而言,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为领导为基层为群众解决了多少问题,而不是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完成了多少工作任务。对于自己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不是获得了多快的晋升机会、到了多高的职位,而是获得了多少持续提升专业技能的机会。而这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

    生活有很多个维度,每个人也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根线。即使当不上领导,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平凡凡的工作,也可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和工作之外的成就让你的人生精彩。

    还是​用 一碗鸡汤作为结尾吧,周绪红校长2015年的毕业致辞《平凡的世界会有人懂你》——“人生不是一场志在必赢的竞赛,因为人生本就不是竞赛,没有输赢。人生是一个过程,不必太功利、也不要急于求成,忍耐、等待和进取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问花开,也许不经意间就到了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程语言,java,人工智能,大数据,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