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 axios 基础

  最近在公司实习,又到我技术分享了,看了看大家之前分享的,一时想不到分享啥了,发愁ing…

  突然想起来最初面实习时,被问过 axios,就来系统的学习一下啦,看有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分享的,害。

一、axios 是什么

  axios是一个基于promiseHTTP 网络请求库,可以作用于浏览器和 node.js中。它是 isomorphic的,即同一套代码可以运行在浏览器和node.js中。

  在服务端它使用原生 node.jshttp模块发送HTTP请求。
  在客户端 (浏览器端)使用 XMLHttpRequests向服务端发送请求获取数据。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axios/axio

  中文文档:https://www.axios-http.cn/docs/intro

二、特性

  • 从浏览器创建 XMLHttpRequests
  • node.js创建 http请求
  • 支持Promise API
  • 拦截请求和响应
  • 转换请求和响应数据
  • 取消请求
  • 自动转换JSON数据
  • 客户端支持防御XSRF

三、安装

  使用 npm

npm install axios

  使用 bower

bower install axios

  使用 yarn

yarn add axios

  使用 jsDelivr CDN: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axios/dist/axios.min.js"></script>

  使用 unpkg CDN:

<script src="https://unpkg.com/axios/dist/axios.min.js"></script>

四、基本使用

  在安装了axios或者引入了CDN后,就可以使用了。

  可以向axios() 传递相关配置来创建请求,下面展示一下如何用axios(config)分别发送 getpostputdelete请求。

   比如用get请求获取数据:

axios({
    //请求类型
    method: 'GET',
    //URL,根据自己需求填写 URL
    url: 'http://localhost:3000/posts/2',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response);
});

  比如用post请求新增数据:

axios({
    //请求类型
    method: 'POST',
    //URL,根据自己需求填写 URL
    url: 'http://localhost:3000/posts',
    //设置请求体,根据自己需求填写
    data: {
        title: "我是一个标题"
    }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response);
});

  比如用put请求更新数据:

axios({
    //请求类型
    method: 'PUT',
    //URL,根据自己需求填写 URL
    url: 'http://localhost:3000/posts/3',
    //设置请求体,根据自己需求填写
    data: {
        title: "我是更新后的标题"
    }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response);
});

  比如用delete请求删除数据:

axios({
    //请求类型
    method: 'DELETE',
    //URL,根据自己需求填写 URL
    url: 'http://localhost:3000/posts/3',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response);
});

五、axios常用语法

  • axios(config):通用/最本质的发任意类型请求的方式
  • axios(url[, config]):可以只指定urlget请求
  • axios.request(config):等同于 axios(config)
  • axios.get(url[, config]):发get请求
  • axios.post(url[, data, config]):发post请求
  • axios.put(url[, data, config]):发put请求
  • axios.delete(url[, config]):发 delete请求

  • axios.defaults.xxx:请求的默认全局配置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添加请求拦截器
  •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添加响应拦截器

  • axios.create([config]):创建一个新的 axios(它没有下面的功能)

  • axios.Cancel(): 用于创建取消请求的错误对象
  • axios.CancelToken():用于创建取消请求的 token对象
  • axios.isCancel():是否是一个取消请求的错误

  • axios.all(promises):用于批量执行多个异步请求
  • axios.spread():用来指定接收所有成功数据的回调函数的方法

六、请求配置

  下面这些是创建请求时可以用的配置选项,其中只有 url 是必需的。如果没有指定 method,请求将默认使用 GET方法。

{
  // `url` 是用于请求的服务器 URL
  url: '/user',

  // `method` 是创建请求时使用的方法
  method: 'get', // 默认值

  // `baseURL` 将自动加在 `url` 前面,除非 `url` 是一个绝对 URL。
  // 它可以通过设置一个 `baseURL` 便于为 axios 实例的方法传递相对 URL
  baseURL: 'https://some-domain.com/api/',

  // `transformRequest` 允许在向服务器发送前,修改请求数据
  // 它只能用于 'PUT', 'POST' 和 'PATCH' 这几个请求方法
  // 数组中最后一个函数必须返回一个字符串, 一个Buffer实例,ArrayBuffer,FormData,或 Stream
  // 你可以修改请求头。
  transformRequest: [function (data, headers) {
    // 对发送的 data 进行任意转换处理

    return data;
  }],

  // `transformResponse` 在传递给 then/catch 前,允许修改响应数据
  transformResponse: [function (data) {
    // 对接收的 data 进行任意转换处理

    return data;
  }],

  // 自定义请求头
  headers: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 `params` 是与请求一起发送的 URL 参数
  // 必须是一个简单对象或 URLSearchParams 对象
  params: {
    ID: 12345
  },

  // `paramsSerializer`是可选方法,主要用于序列化`params`
  // (例如:https://www.npmjs.com/package/qs)
  paramsSerializer: function (params) {
    return Qs.stringify(params, {arrayFormat: 'brackets'})
  },

  // `data` 是作为请求体被发送的数据
  // 仅适用 'PUT', 'POST', 'DELETE 和 'PATCH' 请求方法
  // 在没有设置 `transformRequest` 时,则必须是以下类型之一:
  // - string, plain object, ArrayBuffer, ArrayBufferView, URLSearchParams
  // - 浏览器专属: FormData, File, Blob
  // - Node 专属: Stream, Buffer
  data: {
    firstName: 'Fred'
  },
  
  // 发送请求体数据的可选语法
  // 请求方式 post
  // 只有 value 会被发送,key 则不会
  data: 'Country=Brasil&City=Belo Horizonte',

  // `timeout` 指定请求超时的毫秒数。
  // 如果请求时间超过 `timeout` 的值,则请求会被中断
  timeout: 1000, // 默认值是 `0` (永不超时)

  // `withCredentials` 表示跨域请求时是否需要使用凭证
  withCredentials: false, // default

  // `adapter` 允许自定义处理请求,这使测试更加容易。
  // 返回一个 promise 并提供一个有效的响应。
  adapter: function (config) {
    /* ... */
  },

  // `auth` HTTP基本身份验证
  auth: {
    username: 'janedoe',
    password: 's00pers3cret'
  },

  // `responseType` 表示浏览器将要响应的数据类型
  // 选项包括: 'arraybuffer', 'document', 'json', 'text', 'stream'
  // 浏览器专属:'blob'
  responseType: 'json', // 默认值

  // `responseEncoding` 表示用于解码响应的编码 (Node.js 专属)
  // 注意:忽略 `responseType` 的值为 'stream',或者是客户端请求
  responseEncoding: 'utf8', // 默认值

  // `xsrfCookieName` 是 xsrf token 的值,被用作 cookie 的名称
  xsrfCookieName: 'XSRF-TOKEN', // 默认值

  // `xsrfHeaderName` 是带有 xsrf token 值的http 请求头名称
  xsrfHeaderName: 'X-XSRF-TOKEN', // 默认值

  // `onUploadProgress` 允许为上传处理进度事件
  // 浏览器专属
  onUploadProgress: function (progressEvent) {
    // 处理原生进度事件
  },

  // `onDownloadProgress` 允许为下载处理进度事件
  // 浏览器专属
  onDownloadProgress: function (progressEvent) {
    // 处理原生进度事件
  },

  // `maxContentLength` 定义了node.js中允许的HTTP响应内容的最大字节数
  maxContentLength: 2000,

  // `maxBodyLength`(仅Node)定义允许的http请求内容的最大字节数
  maxBodyLength: 2000,

  // `validateStatus` 定义了对于给定的 HTTP状态码是 resolve 还是 reject promise。
  // 如果 `validateStatus` 返回 `true` (或者设置为 `null` 或 `undefined`),
  // 则promise 将会 resolved,否则是 rejected。
  validateStatus: function (status) {
    return status >= 200 && status < 300; // 默认值
  },

  // `maxRedirects` 定义了在node.js中要遵循的最大重定向数。
  // 如果设置为0,则不会进行重定向
  maxRedirects: 5, // 默认值

  // `socketPath` 定义了在node.js中使用的UNIX套接字。
  // e.g. '/var/run/docker.sock' 发送请求到 docker 守护进程。
  // 只能指定 `socketPath` 或 `proxy` 。
  // 若都指定,这使用 `socketPath` 。
  socketPath: null, // default

  // `httpAgent` 和 `httpsAgent` 定义了在 node.js 中分别执行 http 和 https 请求时要使用的自定义代理。这允许添加默认情况下未启用的选项,例如`keepAlive`。
  httpAgent: new http.Agent({ keepAlive: true }),
  httpsAgent: new https.Agent({ keepAlive: true }),

  // `proxy` 定义了代理服务器的主机名,端口和协议。
  // 您可以使用常规的`http_proxy` 和 `https_proxy` 环境变量。
  // 使用 `false` 可以禁用代理功能,同时环境变量也会被忽略。
  // `auth`表示应使用HTTP Basic auth连接到代理,并且提供凭据。
  // 这将设置一个 `Proxy-Authorization` 请求头,它会覆盖 `headers` 中已存在的自定义 `Proxy-Authorization` 请求头。
  // 如果代理服务器使用 HTTPS,则必须设置 protocol 为`https`
  proxy: {
    protocol: 'https',
    host: '127.0.0.1',
    port: 9000,
    auth: {
      username: 'mikeymike',
      password: 'rapunz3l'
    }
  },

  // `cancelToken` 指定可以使用的取消令牌取消请求
  cancelToken: new CancelToken(function (cancel) {
  }),

  // `decompress` 指示是否应自动解压缩响应正文。如果设置为 `true` 还将从所有解压缩响应的响应对象中删除 'content-encoding' 标头 
  // - 仅节点(XHR 无法关闭解压缩)
  decompress: true // 默认值
}

七、默认配置

  指定默认配置后,它将作用于每个请求。上面请求配置中的全被内容均可进行默认配置。

1、全局 axios 默认值

  对于一些重复的配置,可以提出来在全局默认配置,比如下面示例里的method baseURL等。

//设置默认的请求类型为 GET
axios.defaults.method = 'GET';
//设置基础 URL
axios.defaults.baseURL = 'http://localhost:3000';
axios.defaults.headers.common['Authorization'] = AUTH_TOKEN;
axios.defaults.headers.post['Content-Type']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2、自定义实例默认值

// 创建实例时配置默认值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baseURL: 'https://api.example.com'
});

// 创建实例后修改默认值
instance.defaults.headers.common['Authorization'] = AUTH_TOKEN;

3、配置的优先级

  配置将会按优先级进行合并。

  首先它会在lib/defaults.js中找到的库默认值,然后是找实例的defaults属性,最后是找请求的config参数。

  后面的优先级高于前面,即找到后面的会把前面的覆盖。如下示例:

// 使用库提供的默认配置创建实例,此时超时配置的默认值是 `0`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 重写库的超时默认值,现在,所有使用此实例的请求都将等待2.5秒,然后才会超时
instance.defaults.timeout = 2500;

// 重写此请求的超时时间,因为该请求需要很长时间
instance.get('/longRequest', {
  timeout: 5000
});

八、响应结构

{
  // `config` 是 `axios` 请求的配置信息,里面包含请求类型、请求URL、请求体等内容。
  config: {},
  
  // `data` 由服务器提供的响应,也就是服务器返回结果。
  data: {},

  // `headers` 是服务器响应头
  // 所有的 header 名称都是小写,而且可以使用方括号语法访问
  // 例如: `response.headers['content-type']`
  headers: {},

  // `request` 是生成此响应的请求
  // 在node.js中它是最后一个ClientRequest实例 (in redirects),
  // 在浏览器中则是 XMLHttpRequest 实例
  request: {}

  // `status` 来自服务器响应的 HTTP 状态码
  status: 200,

  // `statusText` 来自服务器响应的 HTTP 状态信息
  statusText: 'OK',
}

  当使用 .then时,将接收如下响应,然后根据响应结果进行自己的逻辑处理。

axios.get('/user/12345')
  .then(function (response) {
    console.log(response.data);
    console.log(response.status);
    console.log(response.statusText);
    console.log(response.headers);
    console.log(response.config);
  });

  当使用catch时,或者传递一个rejection callback作为then的第二个参数时,可以通过 error对象使用响应,如下所示:

axios.get('/user/12345')
  .catch(function (error) {
    if (error.response) {
      // 请求成功发出且服务器也响应了状态码,但状态代码超出了 2xx 的范围
      console.log(error.response.data);
      console.log(error.response.status);
      console.log(error.response.headers);
    } else if (error.request) {
      // 请求已经成功发起,但没有收到响应
      // `error.request` 在浏览器中是 XMLHttpRequest 的实例,而在node.js中是 http.ClientRequest 的实例
      console.log(error.request);
    } else {
      // 发送请求时出了点问题
      console.log('Error', error.message);
    }
    console.log(error.config);
  });

  使用validateStatus配置选项,可以自定义抛出错误的HTTP code。如下所示。

  关于 validateStatus配置选项可以看 请求配置 里的解释。

axios.get('/user/12345', {
  validateStatus: function (status) {
    return status < 500; // 处理状态码小于500的情况
  }
})

  使用 toJSON 可以获取更多关于HTTP错误的信息。如下所示:

axios.get('/user/12345')
  .catch(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error.toJSON());
  });

九、拦截器

  在 请求 / 响应 被 then /catch处理前拦截它们。

1、分类

  拦截器分为两大类,请求拦截器 和 响应拦截器。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添加请求拦截器
  •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添加响应拦截器

  请求拦截器的作用是,在请求发送之前进行拦截调用,我们可以对请求的参数或者内容做一些处理和检测,例如在每个请求体里加上token,统一做处理后,后期更改相对容易。

  响应拦截器的作用是,当服务器返回结果时,可以在处理结果前,先对结果进行预处理。例如在服务器返回登录状态失效,需要重新登录时,跳转到登录页。

  请求拦截器传递的是config ,响应拦截器传递的是response

  如果设置了请求拦截器,那么发任何请求都会调用请求拦截器方法;如果设置了响应拦截器,那么接收到任何响应之后都会调用响应拦截器。

2、基本使用

  请求拦截器 和 响应拦截器 如下所示,可以看到 use函数传入了两个回调,一个是成功的,一个是失败的,显然和 Promise 有关联,关于 Promise可以看我的博客:https://blog.csdn.net/qq_43652492/article/details/112461823

  这里之所以返回的是config,是因为请求拦截器检查处理之后要把参数配置对象向下传递。

// 添加请求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config) {
    // 在发送请求之前做些什么
    return config;
  }, function (error) {
    // 对请求错误做些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添加响应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function (response) {
    // 2xx 范围内的状态码都会触发该函数。
    // 对响应数据做点什么
    return response;
  }, function (error) {
    // 超出 2xx 范围的状态码都会触发该函数。
    // 对响应错误做点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可以给自定义的axios实例添加拦截器,如下所示: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instance.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 {});
instance.interceptors.response.use(function () {});

3、移除拦截器

  如果需要移除拦截器,可以如下代码所示操作:

const myInterceptor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eject(myInterceptor);

4、执行顺序

  设置拦截器后的执行顺序为:请求拦截器 => 发送请求 => 响应拦截器 => 响应回调,通过Promise的链式调用将这些部分串了起来,构成了发送请求、拿到数据、进行处理的全部过程。

  然而设置多个拦截器后,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 设置请求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config) {
    console.log('请求拦截器 成功 1号');
    // config 配置对象,在这个位置可以更改config
    return config;
}, 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请求拦截器 失败 1号');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config) {
    console.log('请求拦截器 成功 2号');
    // config 配置对象,在这个位置可以更改config
    return config;
}, 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请求拦截器 失败 2号');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设置响应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function (response) {
    console.log('响应拦截器 成功 1号');
    // response 响应结果,在这个位置可以对响应结果进行处理,比如return response.data;
    return response;
}, 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响应拦截器 失败 1号')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function (response) {
    console.log('响应拦截器 成功 2号')
    // response 响应结果,在这个位置可以对响应结果进行处理,比如return response.data;
    return response;
}, 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响应拦截器 失败 2号')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发送请求
axios({
    method: 'GET',
    url: 'http://localhost:3000/posts'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自定义成功回调');
    // console.log(response);
}).catch(reason =>{
    console.log('自定义失败回调');
});

一文掌握 axios 基础_第1张图片
  如上面示例所示,可以发现执行顺序为:请求拦截器2 => 请求拦截器1 => 发送请求 => 响应拦截器1 => 响应拦截器2 => 请求的回调,这是为何?

  看过源码便可以找到答案。

  promise在遍历执行时,使用的是数组的shift方法每次从中取出两个函数(成功回调,失败回调)执行。

  而在遍历执行前,我们要先将拦截器的请求回调和响应回调都压入一个数组中,之后再进行遍历运行。

  在向数组中添加 请求拦截器函数 时,根据axios请求的执行顺序,请求拦截器 应该在发送请求之前执行,所以应该添加在 发送请求函数 的前面,因此使用的是数组的unshift方法,即头部添加,故后面添加的 请求拦截器 总是放在头部。

  故 请求拦截器2 先 请求拦截器1 后。

  那么源码中 响应拦截器是使用的什么方法呢?它使用的是数组的push方法。

  在向数组中添加 请求拦截器函数 时,根据axios请求的执行顺序,响应拦截器 应该在发送请求之后执行,所以应该添加在 发送请求函数 的后面,因此使用的是数组的push方法,即尾部添加,故后面添加的 响应拦截器 总是放在尾部。

  故 响应拦截器1 先 响应拦截器2 后。

  具体可以看源码了解。

  后来我又写了篇博客是关于axios源码模拟实现的,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模拟了该过程,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 axios源码模拟实现

十、取消请求

  在上面的 axios常用语法里有几条是用于取消请求操作的。

  • axios.Cancel(): 用于创建取消请求的错误对象
  • axios.CancelToken():用于创建取消请求的 token对象
  • axios.isCancel():是否是一个取消请求的错误

  可以使用 CancelToken.source工厂方法生成取消令牌token和取消方法cancel,然后使用使用 cancel token取消一个请求。如下所示:

const CancelToken = axios.CancelToken;
// 可以打印 source 看一下这是什么,本初代码的打印结果可以看代码下的结果图
// source 是一个对象,包含两个字段,{ token, cancel }
// cancel 是一个方法,被调用时 会取消 token 注入的那个请求
// token 表示一个请求,是 Promise 类型的,如果像这个代码的最底部那样,在执行cancel()函数时传入message参数,那么token还会包含reason字段,reason字段是一个对象,里面有message
const source = CancelToken.source();
console.log(source);

axios.get('/user/12345', {
    // 将token注入到请求中
    cancelToken: source.token
}).catch(function (thrown) {
    // 判断是否是主动取消请求
    if (axios.isCancel(thrown)) {
        console.log('请求被取消', thrown.message);
    } else {
        // 处理错误
        console.error(thrown);
    }
});

axios.post('/user/12345', {
    name: 'new name'
}, {
    cancelToken: source.token
})

// 主动取消请求(message 参数是可选的)
// cancel方法会把 注入的 token相同 的请求方法 都取消掉,所以上面的 get 和 post 请求都会被取消掉
// 即,可以使用同一个 cancel token 取消多个请求
source.cancel('用户已取消操作');

一文掌握 axios 基础_第2张图片

  在上面代码我们可以看到,get请求中,cancelToken是放在第二个参数里;post请求中,cancelToken是放在第三个参数里。

  在上面代码我们还可以看到,它是先用axios.CancelToken,然后调用source()方法生成tokencancel,而这样做的目的以及它的内部如何实现,我们不得而知,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学习一下axios源码来寻找答案。

  后来我又写了篇博客是关于axios源码模拟实现的,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模拟了该过程,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 axios源码模拟实现

  在axios中文文档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取消请求操作。即,通过传递一个 executor函数到CancelToken的构造函数来创建cancel token,如下示例:

const CancelToken = axios.CancelToken;
let cancel;

axios.get('/user/12345', {
  cancelToken: new CancelToken(function executor(c) {
    // executor 函数接收一个 cancel 函数作为参数
    cancel = c;
  })
});

// 取消请求
cancel();

  到此,axios的基础知识就结束了,主要是看文档和尚硅谷视频进行学习的,后面学了axios源码再来粘传送链接,哈哈。

  我来粘一下链接: axios源码模拟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小白,前端,ax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