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面试题系列7」Javascript 中的事件机制(从原生到框架)

「前端面试题系列7」Javascript 中的事件机制(从原生到框架)_第1张图片

前言

这是前端面试题系列的第 7 篇,你可能错过了前面的篇章,可以在这里找到:

  • 理解函数的柯里化
  • ES6 中箭头函数的用法
  • this 的原理以及用法
  • 伪类与伪元素的区别及实战
  • 如何实现一个圣杯布局?
  • 今日头条 面试题和思路解析

最近,小伙伴L 在温习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中的 事件 这一章节时,产生了困惑。

他问了我这样几个问题:

  • 了解事件流的顺序,对日常的工作有什么帮助么?
  • 在 vue 的文档中,有一个修饰符 native ,把它用 . 的形式 连结在事件之后,就可以监听原生事件了。它的背后有什么原理?
  • 事件的 event 对象中,有好多的属性和方法,该如何使用?

浏览器中的事件机制,也经常在面试中被提及。所以这回,我们共同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最终整理成文,希望帮到有需要的同学。

事件流的概念

先从概念说起,DOM 事件流分为三个阶段:捕获阶段目标阶段冒泡阶段。先调用捕获阶段的处理函数,其次调用目标阶段的处理函数,最后调用冒泡阶段的处理函数。

「前端面试题系列7」Javascript 中的事件机制(从原生到框架)_第2张图片

网景公司提出了 事件捕获 的事件流。这就好比采矿的小游戏,每次都会从地面开始一路往下,抛出抓斗,捕获矿石。在上图中就是,某个 div 元素触发了某个事件,最先得到通知的是 window,然后是 document,依次往下,直到真正触发事件的那个目标元素 div 为止。

事件冒泡 则是由微软提出的,与之顺序相反。还是刚才的采矿小游戏,命中目标后,抓斗再沿路收回,直到冒出地面。在上图中就是,事件会从目标元素 div 开始依次往上,直到 window 对象为止。

w3c 为了制定统一的标准,采取了折中的方式:先捕获在冒泡。同一个 DOM 元素可以注册多个同类型的事件,通过 addEventListener 和 removeEventListener 进行管理。addEventListener 的第三个参数,就是为了捕获和冒泡准备的。

注册事件(addEventListener) 有三个参数,分别为:"事件名称", "事件回调", "捕获/冒泡"(布尔型,true代表捕获事件,false代表冒泡事件)。

target.add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useCapture]);
  • type 表示事件类型的字符串。
  • listener 是一个实现了 EventListener 接口的对象,或者是一个函数。当所监听的事件类型触发时,会接收到一个事件通知对象(实现了 Event 接口的对象)。
  • capture 表示 listener 会在该类型的事件捕获阶段,传播到该 EventTarget 时触发,它是一个 Boolean 值。

解除事件(removeEventListener) 也有三个参数,分别为:"事件名称", "事件回调", "捕获/冒泡"(Boolean 值,这个必须和注册事件时的类型一致)。

target.remove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useCapture]);

要想注册过的事件能够被解除,必须将回调函数保存起来,否则无法解除。例如这样:

const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将回调存储在变量中
const fn = function(e){
    alert("ok");
};

//绑定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n, false);

//解除
btn.removeEventListener("click", fn, false);

事件捕获和冒泡的5个注意点

当有多层交互嵌套时,事件捕获和冒泡的先后顺序,似乎不是那么好理解。接下来,将分 5 种情况讨论它们的顺序,以及如何规避意外情况的发生。

1.在外层 div 注册事件,点击内层 div 来触发事件时,捕获事件总是要比冒泡事件先触发(与代码顺序无关)

假设,有这样的 html 结构:

然后,我们在外层 div 上注册两个 click 事件,分别是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代码如下:

const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捕获事件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capture is ok");
}, true);
 
//冒泡事件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bubble is ok");
}, false);

点击内层的 div,先弹出 capture is ok,后弹出 bubble is ok。只有当真正触发事件的 DOM 元素是内层的时候,外层 DOM 元素才有机会模拟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

2.当在触发事件的 DOM 元素上注册事件时,哪个先注册,就先执行哪个

html 结构同上,js 代码如下:

const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冒泡事件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bubble is ok");
}, false);
 
//捕获事件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capture is ok");
}, true);

本例中,冒泡事件先注册,所以先执行。所以,点击内层 div,先弹出 bubble is ok,再弹出 capture is ok

3.当外层 div 和内层 div 同时注册了捕获事件时,点击内层 div 时,外层 div 的事件一定会先触发

js 代码如下:

const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const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inner capture is ok");
}, true);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uter capture is ok");
}, true);

虽然外层 div 的事件注册在后面,但会先触发。所以,结果是先弹出 outer capture is ok,再弹出 inner capture is ok

4.同理,当外层 div 和内层 div 都同时注册了冒泡事件,点击内层 div 时,一定是内层 div 事件先触发。

const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const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uter bubble is ok");
}, false);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inner bubble is ok");
}, false);

先弹出 inner bubble is ok,再弹出 outer bubble is ok

5.阻止事件的派发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希望点击某个 div 时,就只触发自己的事件回调。比如,明明点击的是内层 div,但是外层 div 的事件也触发了,这是就不是我们想要的了。这时,就需要阻止事件的派发。

事件触发时,会默认传入一个 event 对象,这个 event 对象上有一个方法:stopPropagation。MDN 上的解释是:阻止 捕获 和 冒泡 阶段中,当前事件的进一步传播。所以,通过此方法,让外层 div 接收不到事件,自然也就不会触发了。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阻止冒泡
    e.stopPropagation();
    alert("inner bubble is ok");
}, false);

事件代理

我们经常会遇到,要监听列表中多项 li 的情况,假设我们有一个列表如下:

  • item1
  • item2
  • item3
  • item4

如果我们要实现以下功能:当鼠标点击某一 li 时,输出该 li 的内容,我们通常的写法是这样的:

window.onload=function(){
    const ul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const liNodes = ulNode.children;
    for(var i=0; i

在传统的事件处理中,我们可能会按照需要,为每一个元素添加或者删除事件处理器。然而,事件处理器将有可能导致内存泄露,或者性能下降,用得越多这种风险就越大。JavaScript 的事件代理,则是一种简单的技巧。

用法及原理

事件代理,用到了在 JavaSciprt 事件中的两个特性:事件冒泡 和 目标元素。使用事件代理,我们可以把事件处理器添加到一个元素上,等待一个事件从它的子级元素里冒泡上来,并且可以得知这个事件是从哪个元素开始的。

改进后的 js 代码如下:

window.onload=function(){
    const ulNode=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ulNode.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判断目标事件是否为li*/
        if(e.target && e.target.nodeName.toUpperCase()=="LI"){
            console.log(e.target.innerHTML);
        }
    }, false);
};

一些常用技巧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了解事件流的顺序,对日常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注意点。

1. 阻止默认事件

比如 href 的链接跳转,submit 的表单提交等。可以在方法的最后,加上一行 return false;。它会阻止通过 on 的方式绑定的事件的默认事件。

ele.onclick = function() {
    ……
    // 通过返回 false 值,阻止默认事件行为
    return false;
}

另外,重写 onclick 会覆盖之前的属性,所以解绑事件可以这么写:

// 解绑事件,将 onlick 属性设为 null 即可
ele.onclick = null;

2. stopPropagation 和 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前面说过 stopPropagation 的定义是:终止事件在传播过程的捕获、目标处理或起泡阶段进一步传播。事件不再被分派到其他节点上。

// 事件捕获到 ele 元素后,就不再向下传播了
ele.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vent) {
  event.stopPropagation();
}, true);

// 事件冒泡到 ele 元素后,就不再向上传播了
ele.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vent) {
  event.stopPropagation();
}, false);

但是,stopPropagation 只会阻止当前元素 同类型的 事件冒泡或捕获的传播,并不会阻止该元素上 其他类型 事件的监听。以 click 事件为例:

ele.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vent) {
  event.stopPropagation();
  console.log(1);
});

ele.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vent) {
  // 仍然可以触发
  console.log(2);
});

如果想禁用之后所有的 click 事件,就要用到 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只会禁用之后注册的同类型的监听事件。就比如阻止了之后的 click 事件监听函数,但别的事件类型如 mousedown、dblclick 之类,还是可以监听到的。

ele.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vent) {
    event.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console.log(1);
});

ele.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vent) {
    // 不会触发
    console.log(2);
});

ele.addEventListener('mousedown', function(event) {
    // 会触发
    console.log(3);
});

3. jquery 中的 return false;

jquery 中的 on 是事件冒泡。当用 return false; 阻止浏览器的默认行为时,会做下面这 3 件事:

  • event.preventDefault();
  • event.stopPropagation();
  • 停止回调函数执行并立即返回。

这 3 件事中,只有 preventDefault 是用来阻止默认行为的。除非你还想阻止事件冒泡,否则直接用 return false; 会埋下隐患。

4. angular 中的 $event

angular 是个包罗万象的框架,似乎学完它的一整套之后,就能玩转世界了。它加工封装了许多原生的东西,其中就包括了 event,只是前面需要加一个 $,表示这是 angular 中的特有对象。

// template
// js doSomething($event: Event) { $event.stopPropagation(); ... }

$event 在这里作为一个变量,显式地 传入回调函数,之后就可以将 $event 当做原生的事件对象来用了。

5. vue 中的 native 修饰符

在 vue 的自定义组件中绑定原生事件,需要用到修饰符 native。

那是因为,我们的自定义组件,最终会渲染成原生的 html 标签,而非类似于 这样的自定义组件。如果想让一个普通的 html 标签触发事件,那就需要对它做事件监听(addEventListener)。修饰符 native 的作用就在这里,它可以在背后帮我们绑定了原生事件,进行监听。

一个常用的场景是,配合 element-ui 做登录界面时,输完账号密码,想按一下回车就能登录。就可以像下面这样用修饰符:


el-input 就是自定义组件,而 keyup 就是原生事件,需要用 native 修饰符进行绑定才能监听到。

6. react 中的合成事件

想要在 react 的事件回调中使用 event 对象,会产生困扰,会发现不少原生的属性都是 null。

那是因为在 react 中的事件,其实是合成事件(SyntheticEvent),并不是浏览器的原生事件,但它也符合 w3c 规范。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要实现一个组件,它有一个按钮,点击按钮后会显示一张图片,点击这张图片之外的任意区域,可以隐藏这张图片,但是点击该图片本身时,不会隐藏。代码如下:

class ShowImg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active: false
        };
    }
  
    componentDidMount()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this.hideImg.bind(this));
    }

    componentWillUnmount() {
        document.removeEventListener('click', this.hideImg);
    }
    
    hideImg () {
        this.setState({ active: false });
    }
    
    handleClickBtn() {
        this.setState({ active: !this.state.active });
    }
  
    handleClickImg (e) {
        e.stopPropagation();
    }

    render() {
        return (
            
); } }

按照之前说的原生事件机制,我们会错误地认为通过:

handleClickImg (e) {
    e.stopPropagation();
}

就可以阻止事件的派发了,但其实没法这么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也不复杂,就把 react 的事件和原生事件分开即可。

componentDidMount()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this.hideImg.bind(this));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this.imgStopPropagation.bind(this));
}

componentWillUnmount() {
    document.removeEventListener('click', this.hideImg);
    
    document.removeEventListener('click', this.imgStopPropagation);
}

hideImg () {
    this.setState({ active: false });
}

imgStopPropagation (e) {
    e.stopPropagation();
}

7. 事件对象 event

当对一个元素进行事件监听的时候,它的回调函数里就会默认传递一个参数 event,它是一个对象,包含了许多属性。我列出了一些比较常用的属性:

  • event.target:指的是触发事件的那个节点,也就是事件最初发生的节点。
  • event.target.matches:可以对关键节点进行匹配,来执行相应操作。
  • event.currentTarget:指的是正在执行的监听函数的那个节点。
  • event.isTrusted:表示事件是否是真实用户触发。
  • event.preventDefault():取消事件的默认行为。
  • event.stopPropagation():阻止事件的派发(包括了捕获和冒泡)。
  • event.stopImmediatePropagation():阻止同一个事件的其他监听函数被调用。

总结

事件机制在浏览器中非常有用,所有用户的交互型操作,都依赖于它。现代 JavaScript 框架应用中,我们也都离不开与原生事件的交互。

所以,在理解了事件流的概念,清楚了事件捕获与冒泡的顺序,掌握了一些原生事件的技巧之后,相信下次再遇到坑的时候,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了。

PS: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超哥前端小栈”,交流更多的想法与技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试,前端,游戏,View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