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第一财经|「DaoCloud 道客」创始人洞察云原生本质

做客第一财经|「DaoCloud 道客」创始人洞察云原生本质_第1张图片

5 月 27 日,「DaoCloud 道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 陈齐彦,做客第一财经直播间,与上海市信息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 - 陆雷、赛迪顾问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 - 张凡、新核云 CEO 兼联合创始人 - 陶滨江共同走进云原生,畅聊《为云而生,构筑数字世界新未来》。


陈齐彦作为一名拥有近 20 年云计算和云原生领域从业经验的技术老兵,从微观到宏观全方位回答了主持人关于云原生领域的提问,分享了深刻独到的行业思考,被直播间观众们称为 “ 云原生哲学家 ”

01

主持人:
什么是云原生?

陈齐彦:云原生是一种正在进行的现象,甚至是一种价值观。从微观技术层面来看,首先云原生是技术创新,源自于 IT 底层技术波澜壮阔的创新迭代。其次,云原生可以称之为 IT 世界的主流生态,虽然市场规模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科技演进的生态领导上,云原生已经成为了全球技术的主流思想。这也呼应了陆雷老师说的,云原生出现以后,好像让 IT 世界变得更内卷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新物种出现了,导致了旧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所以云原生的出现使得 IT 世界在过去的 5~10 年里,发生了新旧交替的生老病死,但是这个事情是短暂的,未来随着云原生技术的突破,它的生态和现象会变得更普适、更广泛。

02

主持人:
云原生源自于哪里?

陈齐彦:云原生技术其实是 IT 发展史中一个特别古老的技术,与很多人的认识不同,大家觉得好像是从 2015 年开始听到的,但追溯技术的本源,在 IT 产业里,已经算是个古老技术了,它源自于谷歌的伟大实践

如何连接全世界用户?谷歌很早就需要解决这个课题,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对抗摩尔定律。众所周知,IT 产业的底层定律就是摩尔,大家都相信摩尔,每隔 18 个月就会得到翻倍的性能。但是当互联网、数字化来临,明天会发生什么是不可预知的,所以不能被动地等摩尔。于是谷歌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实践,尝试使用空间战术建设新的 IT 架构来迎接不可预知的挑战

从 1999 年开始,谷歌用世界上最廉价的,甚至是最破烂的 IT 设备,跑出了一个连接全球的搜索引擎服务这是云原生最主要的实践和起源。但是云原生技术进入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进程,遇到了阻碍。因为云原生从底层技术上做了一次改造,导致它生于谷歌,只能为谷歌服务。

那么 2014 年、2015 年为什么会称为云原生的元年?因为云原生突然间变得更普世了。这源于一群有浪漫主义的程序员,他们决定把自己做的东西开放出来,让全世界的开发人员一夜之间为之疯狂。

开源 -- 正是这个令人疯狂的东西,解决了过去谷歌在云原生技术上的瓶颈,让这个难以掌握的技术,在 2014 年、2015 年间突然降维了,变成一个拥有基本计算机知识的人就可以使用的普通工具。工具的创新,再加上谷歌这二三十年的积累,这两股浪潮在 2015 年之后螺旋式上升,这两件事情就是整个云原生的起源和大的里程碑。

03

主持人:
云原生和云计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陈齐彦:我认为云原生是一个道术合一的东西,它既有方法论呈现的一面,也有技术面,所以我从道术两个层面,来解释主持人的问题。

从 “术” 的层面上来讲,云原生技术本质上是操作系统技术,为什么呢?因为本质上,它改变了 IT 技术中,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之间的供需关系。在 IT 世界里解决这个问题的角色,其实是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的。这两个特点,体现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面,就是进入 PC 时代,每个人使用电脑都装过的 (windows) 视窗。然后开始用手机后,就会用苹果的 iOS 或者是谷歌的安卓,这些名词 Windows  (视窗)、安卓、 iOS,就是操作系统。今天在云的世界里,出现了一种为云而设计的操作系统,就是云原生技术。在 IT 技术当中,这是一个非常有边界感的定位,不同于云计算的定位,云计算定位是 IT 世界的总集但云原生是 IT 技术当中的一个分层,叫操作系统。

第二个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把 “术” 用了起来,到一个规模化使用的场景,怎么来看待云计算和云原生最大的区别?有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用云计算把 IT 世界构成一个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里的经济规则,实际上是 计划经济。所谓计划经济模式,有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原则 :基于一个先进经验进行合理的资源划分。所以云计算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实现资源利用率的优化。但是云计算会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供需之间一旦发生不匹配的情况,就会开始衰退,也就是云计算会产生资源蔓延的情况,这就是云计算的模型。

云原生要打破的核心点,就是去变成 “市场经济”,所以在云原生的世界里,特别强调在动态当中寻找最优解,发挥看不见的市场的手。这双看不见的手,就是云原生的核心技术,叫做调度系统。

从这个层面上去理解,就可以论证云原生其实可以不依赖云计算,因为他们不仅在 “术” 的层面上,不是一个物种,在更宏观的 “道” 的层面上,他们的起点和思考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作为既有云计算又有云原生从业经验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大概念之间最显著的区别。

04

主持人:
容器技术到底是什么?

陈齐彦:还是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图来理解。容器很好理解,因为大家天天都在用,当要消费一个资源的时候,承载资源的物理载体就是容器,最直接的比方就是杯子。那么作为一个 IT 消费者,最终想要的目的是什么?是在数字世界里喝水这是一个生存问题

所以最重要的是喝水,而不是杯子。过去的 IT 承载方式有一个大的偏失,就在于过度精细化地设计喝水的杯子,把它造得无坚不摧,导致今天喝水的过程很复杂。容器技术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今天会看到很多容器技术的关键词,敏捷、弹性、轻量,简单来说就是发明了一个特别容易使用的杯子。无论今天想喝一升,还是一杯,是茶还是咖啡,都可以快速地创造出一个承载资源的环境,这就是微观视图中云原生容器技术的特点。

那么宏观视图是什么?宏观要考虑的问题不是一个人在喝水了。

今天还处在数字化世界的初期,还在野蛮生长,有的人掌握了数字霸权,有的人没有,所以有的人就成了数字奴隶,但是将来的数字世界应该变得更均分,数字世界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喝水的权利。在 IT 的世界里有大量的人在喝水,有的人喝茶,有的人喝咖啡,这时候就变成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那怎么看待一个规模化问题,让我们从上帝视角来尝试解决这个复杂问题:最关键的突破点就是不要把微观视图看得太重要。就是说今天虽然找到了一个喝水的杯子,但也别把它看得太重要,这是一个经典的论断:是宠物?还是牲畜?

在云原生的世界里面,对待所有客观问题,如果太较真,就变成了养宠物,它比你的命还重要。就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你对待云原生世界里的客观问题有了感情,不允许它生病,把它像家里的宠物一样养着。但是从上帝视角来看,在 IT 世界里,如果变成像对待宠物这样来对待这个世界,一定不是最优的。

最优的解是什么?是把整个 IT 世界分配资源的过程,当成一个巨大的养鸡场,不在乎任何一只鸡是死是活,从微观视图上来讲很残酷,但是从系统角度来讲,如果每天养鸡场生产的肉量和蛋量是确定的,失去一两只鸡没有什么关系。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容器技术解决的是:具体资源承载、分配的问题。但在宏观问题上,挑战更大,每个人如果都按需、随时随地想得到一个 IT 资源,必须在宏观思维上,改变传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允许在局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05

主持人:
云原生的迭代是怎样的历程?

陈齐彦:云原生的迭代享受到了一个巨大的红利,在过去二十年的科技发展过程中,有一场很重要的 IT 技术界的 “无产阶级革命”,叫做开源技术社区,它把全世界掌握技术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团结在了一起,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去贡献。

那么,为什么云原生技术的发展跟开源技术发展不可剥离?因为云原生技术有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是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而 CNCF 依托开源社区存在。开源技术社区在过去的二十年,慢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然后恰逢科技世界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底层技术的颠覆,开源社区成为了这场技术颠覆的依托平台,为全世界的开源技术供给了成长的土壤和空间。

为什么这个古老技术从谷歌的大门里总是走不出来?它曾经经历过两波大的产业化,都试图让云原生技术长在企业的土壤里,但是因为它的颠覆性属性,对原来的物种产生了冲击,所以它被排异。直到第三次浪潮,终于找对了土壤,今天讲开源技术社区和云原生技术,其实不是技术的交汇,而是文化和理念的交汇并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所以,今天怎么去定义云原生的发展方向、云原生的生态中心,是很值得去探索的,甚至很值得用一些社会科学去研究它的发展历程,因为这非常有意义。

06

主持人:
怎么看待云原生的现状?

陈齐彦:首先,把云原生作为新一代云操作系统的认知,不仅是技术公司、生态,还是最终用户,大家都是统一的。云原生作为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平台,成为操作系统的突破已经完成了,全球和中国的思路是步调一致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过去很多 IT 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产业认知是滞后的,但是这一次云原生的崛起和产业认知里是,我国是走在全世界前列的,我国已经把云原生定位到了一个准确的位置,这是第一个云原生的现状。

第二个,云原生技术的竞争慢慢出现寡头化,需要有危机意识。今天看我国过去的 IT 产业,没有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路径,有两个大的趋势没有把握住,一个是芯片,一个是操作系统。而在云原生赛道上,全球的操作系统霸主公司是有主导权的,所以在云原生技术的全球排名里,会看到这里全是操作系统公司,云计算的公司反而看不到,所以寡头效应还是很明显,而在美国最近也有几起大的相关并购。

此外,因为基础设施层的纷争落下帷幕,统一了认知,所以创新层被打开了,这就导致现在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叫云原生。所有过去 IT 世界超市里的东西,都出现了一个云原生版的克隆版。有云原生开发工具、有云原生应用、有云原生数据库、有云原生的 loT,等等。这个变化现在出现了两种形态:一种就是美国资本市场现在对云原生新物种高度追捧,最近美国上市的公司都是云原生 + X;还有一种就是传统的科技公司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阵痛期,云原生技术对原来 IT 技术产业里面的龙头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临变化,越大的公司反而可能越难掉头。所以在云原生世界里相对比较滞后的,反而是那些在云原生上层,已经构建起强大的商业帝国的公司,这个是现在整个产业的一个情况。

另外产业还有一个情况,云原生产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它所承载的数字经济的规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需求端。

我国处在一个高速的数字产业发展过程中,其中有我国家政策策略的各方面条件因素,这些创造了整个云原生产业的生态,而通过生态整合,很有可能在我国的市场里面,培养出一个有能力去消化全世界数字基础设施能力的云原生产业。这件事在我国整合的会比在美国更快,因为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5G 通讯网络到位了,包括生产的芯片、服务器的能力上来了,还有国家政策策略上的方向性指导,所以云原生技术可以实现信创技术的弯道超车。云原生技术在我国市场的格局,可能会出现一种超常规的发展,尤其是这两年越来越明显。

07

主持人:
云原生的市场空间有多少,规模怎么样?

陈齐彦:云原生市场大概可以分为两块蛋糕,一块蛋糕就是以我国 IT 市场为例,大概是一个 3 万亿的蛋,那么云原生从蛋糕的边缘开始吞噬中心,慢慢变成 3 万亿市场的主导,其中会出现新旧技术的博弈和争夺,这是第一个市场。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云原生不同于传统技术,不仅仅是技术微观视图上的革命,更重要是宏观思维的引领。它其实就是整个数字基础设施层面上某种程度的计算科学哲学,这个计算科学哲学很有先见性,甚至是指导着人类文明往更好的地方走,怎么驾驭未来人、机器以及数据之间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这可能更抽象了,就不展开了。

在这个层面上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既然云原生技术具备这个特点,它一定要跟产业的实践去结合,跟产业结合的市场是一个更大的蛋糕。这个蛋糕的核心课题是商业和社会的数字化革命,用之前互联网的一句话描述很贴切:将来没有所谓的互联网或科技公司,任何一个商业载体都会成为一个科技载体。

云原生的技术层面上没有带任何商业属性,所谓的这些微观的方法论和宏观的设计架构,既不结合金融,也不结合制造、汽车、交通、运输、政府。但是作为一个底层逻辑,一旦跟商业逻辑发生结合,就会完全改变。企业开始用云原生技术 2~3 年之后,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会出现变化,在云原生的土壤里长出了大量的数字化基因,这些数字化的基因靠谁?其实就靠的是技术专家加行业专家。这个是会创造出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大概是一个 30 万亿的市场。

08

主持人:
云原生产品应用处于什么阶段,我国企业是否掌握这种核心技术?

陈齐彦:在云原生的核心赛道里,我国公司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可以看到全球云原生的公开排名中,靠前的有几家国内的公司,这是一方面,另外核心技术这部分,尤其是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技术代码,我国公司是深度的参与者,甚至在整个技术演进过程中,掌握很强的话语权。

然后应用场景是非常有优势的,得益于我国整个数字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举个例子,就像今天「DaoCloud 道客」走到欧洲市场,欧洲客户会觉得我们代表了云原生全球最领先的技术,为什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可以跟美国公司持平,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很多银行以及零售超市,这些大规模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在「DaoCloud 道客」平台上运行的,我们在场景方面的丰富积累,对他们的行业应用也很适用。所以我们有这种自信,在数字化时代来临的时候,是有机会去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甚至相比美国的企业是更有优势的,虽然这些优势目前体现在应用场景上,但是应用场景带动了基础设施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09

主持人:
云原生的市场价值是什么?

陈齐彦 :云原生技术现在对于整个 IT 技术的消费方和供给方来讲,一方面用热力学来描述,它是一个减熵的过程,就是把复杂性降下来 ,改变了生产关系,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大地减少了损耗。所以第一点,它的价值是使得整个效率急剧地提升,不仅仅是技术效率的急剧提升。其次,云原生最后会改变大部分的组织架构的生产行为和生产关系,而这一部分的提升价值是更大的 ,所以我认为云原生技术的市场价值,接下来还需要两个助推,这不是云原生技术本身能解决的。

一个助推就是,云原生技术要很好地结合今天整个国家的战略,云原生技术是我国难能可贵的机会,能够在 IT 技术的核心领域有话语权,任何一个做云原生技术的公司,将来应该是为国家服务的。

第二个就是,今天云原生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人才的问题怎么解决?现在云原生技术产业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人才是极度匮乏的,这部分也是未来在教育和普适性这种科技培训层面上,急需去加强的,同时,也是一个未来云原生市场价值能够得到持续放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助推。

10

主持人:
云原生产业链上哪些方面更值得长期关注?

陈齐彦:云原生产业目前处在一个基础设施能力的重要红利期,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整个投资产业应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虽然也有大量的云原生上层建筑和过去利旧的基于云原生的提升,但是最具有张力的反倒是这些基础性软件的创新。

在云原生产业方向上,美国的一个报告调查显示,整个云原生产业未来孕育着可能上千家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有可能是带着一种颠覆者的角色属性进入一个传统的领域。

所以这个方向上,哪些公司是可能具有高度成长的?第一,充分拥抱云原生信仰的公司基于这种云原生信仰去看待科技发展观。第二,充分理解和拥抱云原生底层逻辑里面的开源技术文化,以及软件定义世界的价值观的公司。第三,一定是来自于技术创新赛道上的公司,所以未来依托我国家整个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支持,这些有技术能力的创业企业,尤其是创始人和创始团队拥有技术背景和基因的企业,将来会在云原生的康庄大道上得到茁壮成长的机会。

11

主持人:
云原生 or 云源生,一字之差,有什么意义?

陈齐彦:我尝试把计算机科学跟中国的传统哲学结合,个人觉得其实中国的传统哲学里面有很多计算机科学的智慧,易经常讲「物」、「位」、「时」这三个概念的辩证统一。云原生就是从云的上面长出来的概念,这是大家先入为主的认知,就是有一个「物」的东西先在那里了,所以我们认为「云」是必然的。

源引科幻作家凯文凯利说的,科技产业的人要搞明白到底什么是现象,什么是必然。现在有点过度地把云的存在,这个「物」感认为是必然。今天很多新的技术出现在云上,是因为大量的基础设施是云,但是这不代表长出这些技术的云成了技术的能量供给,这是关键问题。

所以怎么看云原生这三个字,更关键的点在于「原生」。在原生的哲学里会找到云的真谛,云的真谛不再像原来具象化表达的那样,把大量的 IDC 归集在一起就是云。物位时移,延续凯文凯利的辩证逻辑,我认为:自由计算是必然,但云不是

主持人:
一句话展望云原生未来

陈齐彦:团结全世界有云原生信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一起去拥抱人类世界美好的数字化时代的新纪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货,云原生,云原生,cloud,n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