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旨在帮助没有基础的同学 快速掌握 numpy 的常用功能,保证日常绝大多数场景的使用 。可作为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先修课程,也可作为快速备查手册。
值得一提的是, 深度学习的各大框架很多 API 和 numpy 也是一脉相承的哦 ,可以说 numpy 玩儿熟了,几个深度学习框架的不少 API 也同时学会了。 本文是教程的「第一部分」,从实际的代码应用出发,讲解了Numpy创建到统计的操作。
教程原 则如下:
· 偏实用高 频 API
· 展示实际用法
· 简单直接
使用 说明:内容中 :star:(1-5个)表示重要程度,越多越重要;:warning: 表示需要特别注意的
提示:使用过程中无须过多关注 API 各种参数细节,教程提供的用法足以应付绝 大部分场景,更深入的可自行根据需要探索或学习后续的教程。
下面正式开始讲解。
# 导入 library import numpy as np # 画图工具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本节主要介绍 array 的创建和生成。为什么会把这个放在最前面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首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时不时需要验证或查看 array 相关的 API 或互操作。同时,有时候在使用 sklearn,matplotlib,PyTorch,Tensorflow 等工具时也需要一些简单的数据进行实验。
所以,先学会如何快速拿到一个 array 是有很多益处的。本节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创建方式:
使用列表或元组
使用 arange
使用 linspace/logspace
使用 ones/zeros
使用 random
从文件读取
其中,最常用的一般是 linspace/logspace 和 random,前者常常用在画坐标轴上,后者则用于生成「模拟数据」。举例来说,当我们需要画一个函数的图像时,X 往往使用 linspace 生成,然后使用函数公式求得 Y,再 plot;当我们需要构造一些输入(比如 X)或中间输入(比如 Embedding、hidden state)时,random 会异常方便。
:star::star: 重点掌握传入 list 创建一个 array 即可: np.array(list)
:warning: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类型」。如果您足够仔细的话,可以发现下面第二组代码第 2 个数字是「小数」(注:Python 中 1. == 1.0),而 array 是要保证每个元素类型相同的,所以会帮您把 array 转为一个 float 的类型。
# 一个 list np.array([1,2,3])
array([1, 2, 3])
# 二维(多维类似) # 注意,有一个小数哦 np.array([[1, 2., 3], [4, 5, 6]])
array([[1., 2., 3.], [4., 5., 6.]])
# 您也可以指定数据类型 np.array([1, 2, 3], dtype=np.float16)
array([1., 2., 3.], dtype=float16)
# 如果指定了 dtype,输入的值都会被转为对应的类型,而且不会四舍五入 lst = [ [1, 2, 3], [4, 5, 6.8] ] np.array(lst, dtype=np.int32)
array([[1, 2, 3], [4, 5, 6]], dtype=int32)
# 一个 tuple np.array((1.1, 2.2))
array([1.1, 2.2])
# tuple,一般用 list 就好,不需要使用 tuple np.array([(1.1, 2.2, 3.3), (4.4, 5.5, 6.6)])
array([[1.1, 2.2, 3.3], [4.4, 5.5, 6.6]])
# 转换而不是上面的创建,其实是类似的,无须过于纠结 np.asarray((1,2,3))
array([1, 2, 3])
np.asarray(([1., 2., 3.], (4., 5., 6.)))
array([[1., 2., 3.], [4., 5., 6.]])
使用 arange 生成
:star::star:
range 是 Python 内置的整数序列生成器,arange 是 numpy 的,效果类似,会生成一维的向量。我们偶尔会需要使用这种方式来构造 array,比如:
需要创建一个连续一维向量作为输入(比如编码位置时可以使用)
需要观察筛选、抽样的结果时,有序的 array 一般更加容易观察
:warning: 需要注意的是:在
reshape
时,目标的 shape 需要的元素数量一定要和原始的元素数量相等。
np.arange(12).reshape(3, 4)
array([[ 0, 1, 2, 3],
[ 4, 5, 6, 7],
[ 8, 9, 10, 11]])
# 注意,是小数哦
np.arange(12.0).reshape(4, 3)
array([[ 0., 1., 2.],
[ 3., 4., 5.],
[ 6., 7., 8.],
[ 9., 10., 11.]])
np.arange(100, 124, 2).reshape(3, 2, 2
array([[[100, 102],
[104, 106]],
[[108,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 shape size 相乘要和生成的元素数量一致
np.arange(100., 124., 2).reshape(2,3,4)
---------------------------------------------------------------------------
Valu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in
----> 1 np.arange(100., 124., 2).reshape(2,3,4)
ValueError: cannot reshape array of size 12 into shape (2,3,4)
使用 linspace/logspace 生成
:star::star::star:
OK,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 API,前者需要传入 3 个参数:开头,结尾,数量;后者需要额外传入一个 base,它默认是 10。
:warning: 需要注意的是:第三个参数并 不是 步长。
np.linspace
# 线性
np.linspace(0, 9, 10).reshape(2, 5)
array([[0., 1., 2., 3., 4.],
[5., 6., 7., 8., 9.]])
np.linspace(0, 9, 6).reshape(2, 3)
array([[0. , 1.8, 3.6],
[5.4, 7.2, 9. ]])
# 指数 base 默认为 10
np.logspace(0, 9, 6, base=np.e).reshape(2, 3)
array([[1.00000000e+00, 6.04964746e+00, 3.65982344e+01],
[2.21406416e+02, 1.33943076e+03, 8.10308393e+03]])
# _ 表示上(最近)一个输出
# logspace 结果 log 后就是上面 linspace 的结果
np.log(_)
array([[0. , 1.8, 3.6],
[5.4, 7.2, 9. ]])
下面我们更进一步看一下:
N = 20
x = np.arange(N)
y1 = np.linspace(0, 10, N) * 100
y2 = np.logspace(0, 10, N, base=2)
plt.plot(x, y2, '*');
plt.plot(x, y1, 'o');
# 检查每个元素是否为 True
# base 的 指数为 linspace 得到的就是 logspace
np.alltrue(2 ** np.linspace(0, 10, N) == y2)
True
:warning: 补充:关于 array 的条件判断
# 不能直接用 if 判断 array 是否符合某个条件
arr = np.array([1, 2, 3])
cond1 = arr > 2
cond1
array([False, False, True])
if cond1:
print("这不行")
---------------------------------------------------------------------------
Valu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in
----> 1 if cond1:
2 print("这不行")
ValueError: The truth value of an array with more than one element is ambiguous. Use a.any() or a.all()
# 即便你全是 True 它也不行
arr = np.array([1, 2, 3])
cond2 = arr > 0
cond2
array([ True, True, True])
if cond2:
print("这还不行")
---------------------------------------------------------------------------
Valu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in
----> 1 if cond2:
2 print("这还不行")
ValueError: The truth value of an array with more than one element is ambiguous. Use a.any() or a.all()
# 咱们只能用 any 或 all,这个很容易犯错,请务必注意。
if cond1.any():
print("只要有一个为True就可以,所以——我可以")
只要有一个为True就可以,所以——我可以
if cond2.all():
print("所有值为True才可以,我正好这样")
所有值为True才可以,我正好这样
使用 ones/zeros 创建
:star:
创建全 1/0 array 的快捷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np.zeros_like
或 np.ones_like
,二者可以快速生成给定 array 一样 shape 的 0 或 1 向量,这在需要 Mask 某些位置时可能会用到。
:warning: 需要注意的是:创建出来的 array 默认是 float 类型。
np.ones(3)
array([1., 1., 1.])
np.ones((2, 3))
array([[1., 1., 1.],
[1., 1., 1.]])
np.zeros((2,3,4))
array([[[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像给定向量那样的 0 向量(ones_like 是 1 向量)
np.zeros_like(np.ones((2,3,3)))
array([[[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使用 random 生成
:star::star::star::star::star:
如果要在这一节选一个最重要的 API,那一定是
random
无疑了,这里我们只介绍几个比较常用的「生产」数据相关的 API。它们经常用于随机生成训练或测试数据,神经网路初始化等。
:warning: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统一推荐使用新的 API 方式创建,即通过
np.random.default_rng()
先生成 Generator
,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生成各种分布的数据(记忆更加简便清晰)。不过我们依然会介绍就的 API 用法,因为很多代码中使用的还是旧的,您可以混个眼熟。
需要Python免费资料的可以点击传送门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