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简答题汇总: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153609?spm_id_from=333.999.0.0
1.(1804)简述传输层提供的两种传输服务及其概念。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两大类。无连接服务是指 数据传输之前无需与对端进行任何信息交换(即“握手”),直接构造传输层报 文段并向接收端发送;面向连接服务是指在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双方交换一些控制信息,建立逻辑连接,然后再传输数据,数据传输结束后还需要再拆除连接。
停-等协议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发送方发送经过差错编码和编号的报文段,等待 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如果正确接收报文段,即差错检测无误且序号正确,则接收报文段,并向发送方发送 ACK,否则丢弃报文段,并向发送方发送 NAK;发送方如果收到 ACK,则继续发送后续报文段,否则重发刚刚发送的报文段
1.(1510)简述 TCP 在慢启动阶段确定拥塞窗口大小的方法。
<1>在刚开始发送数据报文段时,先将拥塞窗口 CongWin 设置为一个 TCP 最大段长度 MSS 的值。
<2>在每收到一个数据报文段的确认后, CongWin 就增加一个 MSS 的数值。这样就可以逐渐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使数据注入网络的速率 逐渐加快。
<3>如果定义从发送端发出一个报文段到收到对这个报文段的确认的时间 间隔为往返时间 RTT,并且在 1 个 RTT 时间内,CongWin 中的所有报文段都 可以发送出去, 则在慢启动阶段,每经过 1个 RTT,CongWin 的值就加倍。
2. 简述 TCP 的可靠数据传输实现机制。
TCP 的可靠数据传输实现机制包括差错编码、确认、序号、重传、计时器等。 序列号是每个字节编号;确认序号为期望接收字节序号,TCP 通常采用累积确认;通常采用单一的重传计时器,计时器超时时间采用自适应算法设置超时时间; 重传数据段主要针对两类事件,计时器超时和三次重复确认。
1.(1810)简述路由器输入端口接收与处理数据的过程。
接(孑)决(孓)转缓:蚊子的幼虫转动身体越来越慢,死了。
1.接收提取:输入端口负责从物理接口接收信号,还原数据链路层帧,提取 IP 数据报(或其 他网络层协议分组)
2.决策: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 IP 地址检索路由表,决策需要将该IP 数据报交换到哪个输出端口。
3.转发:当确定输入端口接收的分组要转发至哪个输出 端口之后,分组需要交给交换结构来进行转发。
4.缓存:假设输入端口接收到分组的速率 超过了交换结构对分组进行交换的速率,如果不对输入端口到达的分组进行缓存,那么将导致大量丢包情况的发生,所以输入端口除了需要提供查找、转发的 功能,还需要提供对到达分组的缓存排队功能。
简述分类寻址。
<1>IPv4 设计了 3 种长度的前缀,分别为 8、16、24 位
<2>整个地址空间被分为 5 类,A、B、C、D 和 E 类
<3>并规定 A、B、C 三类可以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使用,
D 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
E 类地址保留,该方案被称作分类寻址
简述 IP 数据报分片的重组。
首先,查找同一IP数据报分片:
目的主机在重组分片时,首先根据各分片首部的标识字段来判断这些分片是否属 于同一个 IP 数据报,即同一个 IP 数据报分出来的 IP 分片具有相同的标识字段;
其次,寻找最后一个分片:
目的主机通过各分片首部的标志字段可以判断某个分片是否是最后一个分片;
最后,根据片偏移字段确定是否缺少分片:
目的主机根据各分片的片偏移字段,判断各 IP 分片的先后顺序,综合每个 IP 分片首部的数据报长度字段,还可以判断是否缺少 IP 分片。
1.(1810)简述差错控制的概念及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1>通过差错编码检测与纠正、处理错误。
差错控制就是通过差错编码技术,实现对信息传输差错的检测,并基于某种机制
进行差错纠正和处理,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可靠传输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许多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应用。
<2>随机噪声叫随机差错,冲击噪声叫突发差错。
信号在信道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从而 导致传输差错。随机噪声引起的传输差错称为随机差错或独立差错,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突发差错。
<3>典型的差错控制方式包括:
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和检错丢弃 4 种基本 方式。
2.(1804)简述差错控制的概念和引起差错的原因及差错的种类。
本回答太乱,直接回答上一个答案吧。
差错控制就是通过差错编码技术,实现对信息传输差错的检测,并基于某种机制 进行差错纠正和处理,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可靠传输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许多 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应用。信号在信道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从而 导致传输差错。随机噪声引起的传输差错称为随机差错或独立差错,冲击噪声引 起的差错称为突发差错。
1.(1704)简述 CSMA/CD 的基本思想。
<1>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
<2>如果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
<3>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监听到了冲突,则立刻停止数据发送,等待一段随机 的时间后,重新开始尝试发送数据。
2.(1810)简述非坚持 CSMA 的基本原理。
非坚持 CSMA 的基本原理:
1.若通信站有数据发送,先侦听信道;
2.若发现信道空 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3.若发现信道忙,则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侦听信道,尝试发送数据;
4.若发送数据时产生冲突,则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侦听信道,尝试发送数据。
1.(1810)简述地址解析协议 ARP 的作用及其基本思想。
地解,思工 (弟姐,思公),弟弟姐姐都是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优秀公民
地址解析协议(ARP):
用于根据本网内目的主机或默认网关的 IP 地址获取其 MAC 地址。
ARP 的基本思想:
在每一台主机中设置专用内存区域,称为 ARP 高速缓存(也称为 ARP 表),存储该主机所在局域网中其他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与 MAC 地址的映射关系,并且这个映射表要经常更新。
工作方式:
ARP 通过广播 ARP 查询报文,来询问某目的 IP 地址对应的 MAC 地址,即知道本网内某主机的 IP 地址, 可以查询得到其 MAC 地址。
1.(1610)简述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信道的概念。
魔音怜自怜离,树音离自离。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因变量完全随连续消息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
模拟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但其因变量一定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指表示消息的因变量是离散的,自变量时间的取值也是离散的信号, 数字信号的因变量的状态是有限的。
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介质。
1.(1810)简述米勒码的编码规则。
1) 信息码中的 1 编码为双极非归零码的 01 或者 10。
2) 信息码连 1 时,后面的 1 要交替编码,即前面的 1 如果编码为 01,后面的 1 就编码为 10,反之亦然。
3) 信息码中的 0 编码为双极非归零码的 00 或者 11,即码元中间不跳变。
4) 信息码单个 0 时,其前沿、中间时刻、后沿均不跳变。
5) 信息码连 0 时,两个 0 码元的间隔跳变,即前一个 0 的后沿(后一个 0 的 前沿)跳变。
1.(1810)简述 IEEE802.11 中四个主要协议具有的共同特征。
协同降模:两家肉夹馍垄断企业携手降价惠及大众
(1)都使用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A。
(2)链路层帧使用相同的帧格式。
(3)都具有降低传输速率以传输更远距离的能力。
(4)都支持“基础设施模式”和“自组织模式”两种模式。
1.(1610)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及网络安全攻击的常见形式。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 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 不中断。
网络主要面临安全威胁有:
首先,从报文传输方面,主要包括窃听、插入、假冒、 劫持等安全威胁。比较常见的网络攻击还包括拒绝服务 DoS 以及分布式拒绝服 务 DDoS 等。
其次,还包括映射、分组“嗅探”和 IP 欺骗等。
丢单无携异频(丢单无协议贫)丢了单据,还没签劳动协议会导致贫困。
1.增加网络资源(拥塞预防)
2.减小网络负载(拥塞消除)
①流量感知路由:原理:将网络抽象为一张带权无向图
②准入控制:是对新建虚电路审核,如果新建立的虚电路会导致网络变得拥塞,那么网络拒绝建立该新虚电路。
③流量调节:在网络拥塞时,可以通过调整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来消除拥塞。
④负载脱落:通过有选择地主动丢弃一些数据报,来减轻网络负载,从而缓解或消除拥塞。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810)下图是某个 TCP 连接(协议为 TCP-Reno)的拥塞窗口随 RTT 的变 化过程。请回答如下问题:
(1)第 1 个 RTT 时的拥塞窗口阈值是多少? 答案: 阈值(Threshold):为了防止拥塞窗口增长过快引起网络阻塞,TCP 设置了阈 值,用以分隔慢启动阶段和拥塞避免阶段。Threshold 的初值为 16MSS。故 0~10RTT,阈值都为 16MSS。
(2)说明该过程中哪些时间段为慢启动阶段? 答案: 慢启动:收到一个确认,拥塞窗口 CongWin 值就加倍,即指数增长的时间段。 拥塞避免:每经过一个 RTT,拥塞窗口 CongWin 的值增加 1MSS,即线性增长 的时间段。 故 0~4 和 17~20 时间段为慢启动阶段。
(3)说明该过程中哪些时间段为拥塞避兔阶段? 答案: 4~10 和 11~16 和 20~25 时间段为拥塞避兔阶段。
(4)第 10 个 RTT 时,发生了什么事件?拥塞窗口及其阈值大小如何变化?
答案: 快速重传的基本思想是接收端收到 3 次重复确认时,则推断被重复确认的报文 段已经丢失,于是立即发送被重复确认的报文段。3 次重复确认可以解读为网络 拥塞程度不是很严重。拥塞窗口缩减的做法,不再重新从慢启动阶段开始,而是 从新的阈值开始,直接进入拥塞避免阶段,这就是快速恢复的基本思想。 具体 做法是:当发送端连续收到 3 次重复确认时,将阈值 Threshold 减半,并且将 拥塞窗口 CongWin 的值置为减半后的 Threshold,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 法,使 CongWin 缓慢地加性增长。 故第 10 个 RTT 时,发送端连续收到 3 次重复确认,阈值 Threshold=22/2=11, 拥塞窗口=11。
(5)第 16 个 RTT 时,发生了什么事件?拥塞窗口及其阈值大小如何变化? 答案: 计时器超时可以解读为网络拥塞程度很严重。此时,发送端首先将新的阈值设置 为 Threshold=CongWin/2,即当前拥塞窗口值的一半,同时,将新的拥塞窗口 设置为 CongWin=1,即重新执行慢启动算法。 故第 16 个 RTT 时,发送端发生了计时器超时,意味着网络发生了拥塞。阈值 Threshold=16/2=8,拥塞窗口=1。
2. 设 TCP 的拥塞窗口阈值 Threshhold 的初始值为 8(单位为报文段)。当拥 塞窗口上升到 12 时网络发生了超时,TCP 使用慢启动和拥塞避免。试分别求出 第 1 次到第 15 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你能说明拥塞窗口每一次变化的原因 吗?
答案:
拥塞窗口大小依次为 1、2、4、8、9、10、11、12、1、2、4、6、7、8、9。 如图所示。 1、2、4、8 执行的是慢启动算法,所以是按着指数规律递增,当拥塞窗口是 8 时,达到了拥塞窗口阈值 Threshhold 的初始值,所以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 “加法增大”,当拥塞窗口达到 12 时发生了超时,将新的阈值设置为 Threshhold=12/2=6,新的拥塞窗口设置为 1,重新执行慢启动的算法。当传 输次数达到 11 次的时候,拥塞窗口达到了新的拥塞窗口阈值 Threshhold=6, 所以又开始执行“加法增大”。
1.(1810)设网络拓扑如题 44 图所示。请利用 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计算节 点 x 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填写题 44 表中序号处的内容。
解决方法:画圈圈法,圈圈是做出的决策,描上颜色的有权线为决策依据:
注:如果某个节点在选择下一跳节点时,有多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相同,则选择节 点编号小的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例如,如果节点 x 到节点 y 和节点 z 的路径代 价相同,而且都是 x 到所有下一跳节点中的最短路径,则选择 y 为 x 的下一跳节 点。
答案: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就是利用 Dijkstra 算法求最短路径的。链路状态路由选 择算法是在网络拓扑图上求最短路径问题。对应路由表为:(1)W ;(2)6 ; (3)W ;(4)5 ;(5)W;(6)3;(7)W ;(8)2 ;(9)W;(10)
3 ;(11)W ;(12)7。
2.(1604)设网络中路由器使用 RIP 协议,路由器 B 的当前路由表如表 1 所示, B 收到从路由器 C 发来的路由信息如表 2 所示。试给出路由器 B 更新后的路由 表。答案:
1.(1804)若接收方收到的二进制数字序列为 11010110111101,CRC 生成 多项式为 x4+x+1,试说明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要求写出计算机过程)。
答案: 多项式 x4+x+1 原型为 X4 + 0 * X3 + 0 * X2 + X1 + X0 所以对应的位串是 10011,
余数不为 0,说明数据传输过程中出错。
2. 已知发送方采用 CRC 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 x4+x3+1,若接收方收到的 二进制数字序列为 101110110101,请判断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
答案: 101110110101/11001 余 110,余数不为 0,所以传输出错。
3. 假设 CRC 编码采用的生成多项式为 G(X) = x4+x+1,请为位串 10111001 进行 CRC 编码。
答案:
第一步:
G(x) = x4+x+1 对应的比特串为 10011
第二步:
在待编码位串 10111001 后添加 0000,得到 101110010000。
第三步:
按如下计算过程求余数 R。(其中减法用模 2 减法运算,即两个位值相同,则结果为 0,否则为 1)
于是,将 101110010000 与余数 1001 进行模 2 减法运算,得到 CRC 编码后 的结果为 101110011001。
1.(1804)设传输宽带为 3000Hz 无噪声信道的调制电平数为 32,试求出最 大信号传输速率和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最大信号传输速率 = 2B = 23000Hz = 6000Hz; 最 大 数 据 传 输 速 率 = 2B1og2M = 23000log2(32) = 30000bit/s = 30Kbit/s
2. 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 4KHz,信噪比为 30dB。试求出最大 数据传输速率。
答案:
根据信噪比的换算关系 ,可得 代入香农公式可得:C = 4000 * log2(1+1000) = 4000 * log2(1001) ≈ 40Kbit/s
3. 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宽带为 3kHz,采用 4 个相位,每个相位 具有 4 种振幅的 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4. 答案: 信号状态数 = M = 44 = 16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 2B1og2M = 2×3kHz×log2(16)=2×3k×4=24kbit/s。
答案: 曼彻斯特编码的脉冲波形对应的比特串为 01100011;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脉冲波形对应的比特串为 10100101。 双相码又称为曼彻斯特码。双相码只有正、负两种电平,每位持续时间的中间时 刻要进行电平跳变,双相码就是利用该跳变编码信息,正(高) 电平跳到负(低) 电平表示 1,负电平跳到正电平表示 0。 差分双相码,也称为差分曼彻斯特码,其每位周期的中间时刻也要进行电平跳变, 但该跳变仅用于同步,而利用每位开始处是否存在电平跳变编码信息。其中,开 始处有跳变表示 1,无跳变表示 0。 从两种编码的脉冲波形中来看,这两种双极性编码的每一个码元都被调制成两个 电平。所以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 1/2,也即对信道的带宽有更高的要求。 但它们具有自同步能力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在局域网中仍被广泛使用。
一、传输控制协议(TCP)
一、局域网
1.(1610)分别计算携带 40 字节和 400 字节数据的以太网帧的最大传输效率。 (数据传输效率=数据长度/帧的总长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答案: 携带 40 字节情况下的最大传输效率:40/(40+6+18)=62.5%; 携带 400 字节情况下的最大传输效率:400/(400+18)=95.7%。
1、DHCP 服务器发现:广播方式。
2、DHCP 服务器提供:广播方式。
3、DHCP 请求:广播方式。
4、DHCP 确认。
解析:
只有给出子网地址中的某主机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或网络前缀,才能准确描述一个子网的规模。通过 将该地址与子网掩码做按位与运算,就可以得到该子网的子网地址。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 的二 进制表示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与 203.123.1.135 进行按位与运算后,前 24 位结果与该地址一样,故只需转换后 8 位,该地址后 8 位二进制表示为 10000111,与子网掩码后 8 位 11000000 进 行 按 位 与 运 算 结 果 为 10000000 , 转 化 为 十 进 制 是 128 , 故 该 子 网 为 203.123.1.128/26。
利用子网掩码的反码与该地址做按位或运算,就可以得到该子网的直接广播地址。按位或运算:只要 对应的二个二进位有一个为 1 时,结果位就为 1。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 的二进制表示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 子 网 掩 码 的 反 码 的 二 进 制 表 示 为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所以与 203.123.1.135 进行按位或运算后,前 24 位结 果与该地址一样,故只需转换后 8 位,该地址后 8 位二进制表示为 10000111,与 00111111 进行按 位或运算的结果为 10111111,即是十进制的 191,故结果为 203.123.1.191
根据题 1 可得网络前缀有 26 位,故主机位有 32-26=6 位,即有 2^6=64 个 IP 地址总数。
由于主机位全 0 表示本网络,全 1 留作广播地址,故每个网中,第一个 IP 地址(即主机部分全部为 0 的 IP)和最后一个 IP(即主机部分全部为 1 的 IP)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所以每个子网的可用 IP 地 址数为总 IP 地址数量减 2。故该子网的可分配 IP 地址数是 64-2=62。
该子网为 203.123.1.128/26,其转化为二进制的后 8 位的取值范围是 10000000~10111111,转化为 十进制为 128~191,去掉收尾两个不可用的,故为 203.123.1.129〜203.123.1.190。
答案:
解析:
RIP 是最早的自治系统内路由选择协议之一,目前仍然被广泛使用。RIP 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 (简称 DV)的 IGP(内部网关协议)。RIP 协议在使用 DV 算法时,有其特性。首先,RIP 在度量路径时 采用的是跳数,即每条链路的费用都为 1。其次,RIP 的费用是定义在源路由器和目的子网之间的,最短路 径的费用就是沿着从源路由器到目的子网的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子网数量。第三,RIP 被限制在网络直径不超 过 15 跳的自治系统内使用。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网络中的每个结点 x,估计从自己到网络中所有结点 y 的最短距离(注 意这里只是估计),记为 Dx(y),称为结点 x 的距离向量,即该向量维护了从结点 x 出发到达网络中所有结 点的最短距离(即最低费用)的估计;每个结点向其邻居结点发送它的距离向量的一个拷贝;当结点收到 来自邻居的一份距离向量或者是观察到相连的链路上的费用发生变化后,根据 Bellman-Ford 方程(计算 其到达每个目的结点的最短距离)对自己的距离向量进行计算更新;如果结点的距离向量得到了更新,那 么该结点会将更新后的距离向量发送给它的所有邻居结点。本题中,B 拷贝 C 发来的路由信息来更新自己 的路由表,把原来没有的如到 N3 目的网络的信息加上,同时,距离更新为在原来的基础上加 1(多了 B 跳到 C 这一步);C 中没有的保持不变如 N1;C 中有信息的如 N2,若走 B-C-N2,则距离为 4+1=5,与 原来 B 中一致,所以不更新;再如 N6,若走 B-C-N6,则距离为 4+1=5,小于原来的 8,故更新 B 的路 由表距离为 5,下一跳为 C;同理计算出 N8、N9。
(1)ms=socket();
(2)listen(ms);
(3)connect(cs);
(4)send(cs);
(5)recv(cs);
(6)close(ms)
(1)写出路由算法收敛时对应44题中序号1~9处的值。
(2)如果链路XZ的费用在某一时刻由4变为80,路由算法在重新计算路由时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3)如果出现(2)所述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案?
(1)
(2)如果链路XZ的费用在某一时刻由4变为80,路由算法在重新计算路由时可能会出现无穷计数问题。
(3)解决无穷计数问题采用毒性逆转技术可避免;还可以通过定义最大有效费用度量值,来限制无穷技术的影响,定义路径最大有效距离15跳,16即表示无穷大,在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RIP计算路由时,会在有限时间内收敛
(1)理想情况下传送该文件的吞吐量。1Mbit/s
(2)理想情况下该文件从主机A到主机B需要的时间。
(3)假设第一条链路的长度是1000m,计算从主机A发送该文件的传播时延及该文件在第1段链路上的传输时延。
(注:信号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是V=250000km/s,1k=103,1M=106)
传播时延:
传输时延:
A.810-6s B.110-6s C.8*10-4s D.1*10-4s
【解析】1B=8bit 1M=106 传输延迟=8000bit÷10Mbit/s=0.0008s
A.1250m B.2000m C.2500m D.3000m
【解析】1Mbit/s=1Mbps ;1Gbps=103Mbit/s
传输时延:0.025Mbit÷103Mbit/s=2.5×10-6÷2=1.25×10-6
最远距离:1.25×10-6s×200000km/s=2500m
(1)若主机A到主机B的路径上只有条链路,则该文件作为一个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总时延分别是多少?
(2)若主机A到主机B的路径上只有两条等长得得链路且由一台路由器连接(忽略路由器的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则该文件作为一个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总时延是多少?
(3)针对(2)中链路的情况,若将文件分成三个等长的分组并顺序发送,则第三个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总时延是多少?
(1) 发送时延:30Mb÷10Mbps=3s
传播时延:10000KM÷2×108m/s=0.05s
总时延:3+0.05=3.05s
(2) 发送时延:30Mb÷10Mbps=3s
传播时延:5000KM÷2×108m/s=0.025s
总时延:3+0.05+3+0.05=6.05s
(3)每个分组的长度 30Mb/3=10Mb
第三个分组在主机A的排队时延:10Mb/10Mbps×2=2s
第三个分组在主机A和路由器的发送时延均为10Mb/10Mbps=1s
主机A到路由器和路由器到主机B的传播时延均为:5000KM÷2×108m/s=0.025s
第三个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总时延:2+1+0.025+1+0.025=4.05s?
A.30kbit/s
B.60kbit/s
C.120kbit/s
D.180kbit/s
解析:
信噪比(S/N) = 30dB
信噪比(S/N)功率 = 10(30/10) = 1000
信道带宽 B = 3KHz = 3*103 Hz
信道容量C = B * log2(1+信噪比功率) =
3 * 103 * log2(1+1000) ≈ 30kbit/s
A.0.000004
B.0.000008
C.0.000016
D.0.000024
解析:
信道利用率= 传输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 4x10-4 ms /(4x10-4 ms + 50ms) ≈0.000008
A.20
B.40
C.60
D.64
解析:
多数 IP 数据报没有选项字段,故 IP 数据报首部长度为 20 字节。
A.1-坚持CSMA
B.非坚持CSMA
C. P-坚持CSMA
D. ALOHA协议
解析: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
非坚持 CSMA
基本原理:
1.若通信站有数据发送,先侦听信道;
2.若发现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3.若发现信 道忙或发送数据时产生冲突,则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侦听信道,尝试发送数据。
优点:减少了冲突的概率。
缺点:数据发送延迟增大。
1-坚持 CSMA
基本原理:
1.若通信站有数据发送,先侦听信道;
2.若发现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3.若发现信道忙,则继续侦听信道直至发现信道空闲,然后立即发送数据。
4.若产生冲突,发现冲突后通信 站会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
优点:减少了信道的空闲时间。
缺点:增加了发生冲突的概率。
P-坚持 CSMA(适用于时隙信道(即同步划分时隙))
基本原理:
1.若通信站有数据发送,先侦听信道;
2.若发现信道空闲,则以概率 P 在最近时隙开始 时刻发送数据,以概率 Q=1-P 延迟至下一个时隙发送。
3.若下一个时隙仍空闲,重复此过程, 直至数据发出或时隙被其他通信站占用;
4.若信道忙,则等待下一个时隙,重新开始发送过程;
5.若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
A.l0000bit
B.12500bit
C.20000bit
D.25000bit
解析:
最小帧长=2*(网络数据速率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2(1Gbits * 2500m/200000(km/s))=
2 * 109bits * 2.5 * 103m / (2 * 108(m/s)) = 25000bit
A.AA-BB-00-11-22-CC
B.00-2A-AA-BB-CC-6B
C.2A:El:8C:39:00:48
D.43:25:AB:E5:2L:44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也叫硬件地址,长度是48比特(6字节),由16进制的数字组成,分为前24位和后24位。L不属于十六进制中的字母。常用的表示方法:(1)xx:xx:xx:xx:xx:xx 10:7B:44:80:F4:6A(2)xx-xx-xx-xx-xx-xx 10-7B-44-80-F4-6A(3)xxxx.xxxx.xxxx 107B.4480.F46A。故本题选D
https://www.educity.cn/zikao/249042.html
(1)bind(ums)
(2)sendto(ucs)
(3)recvfrom(ums)
(4)recvfrom(ucs)
(5)sendto(ums)
(I)子网划分的具体方案及依据.
依据题意,要划分8个子网且使每个子网可连接的主机数最大,则需要使用主机地址中的高三位来划分8个子网。
(2)写出子网的子网掩码。
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3)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地址和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
第一个子网地址为:211.66.38.0,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211.66.38.1~211.66.38.30
……
第八个……
(4)计算因划分子网而新增的不可分配的IP地址个数。(写出计算过程)
新增不可分配的IP地址个数=划分前可用的IP地址个数-划分后可用的IP地址个数=254-308=14个。
或者82 - 2 =14
(1)假设主机A和主机B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若主机A和主机B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所经过的最短和最长时间?
最短时间是主机A到和主机B之间单向传播时延=1KM/(200000km/s)=5微秒
最长时间是2个单向传播时延,即10微秒。
(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A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向主机B发送数据,主机B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A发送一个64字节的确认帧,主机A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A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并写出计算过程。
(说明:有效数据指以太网帧中封装的上层协议数据)
1.以太网最大帧长为1518B
2.发送1518B的数据帧所用时间(传输时延)=15188bit/1Mbits=12.144ms
3.发送64B的确认帧所用时间(传输时延)=648bit/1Mbits=0.512ms
4.主机A从发送数据帧开始到收完确认帧为止的时间=12.144+0.512+2*0.005=12.666ms
5.在12.666ms内发送的有效数据长度=1518-18B=1500B=12000bit
6.主机A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12000bit/12.666ms≈0.947Mbit/s
基于网络交换
解析
路由器从功能体系结构角度分为:
A。流量感知路由 ** B。准入控制** C。流量调节 D。负载脱落
解析:网络层常采用的拥塞控制措施
①流量感知路由:原理:将网络抽象为一张带权无向图
②准入控制:是对新建虚电路审核,如果新建立的虚电路会导致网络变得拥塞,那么网络拒绝建立该新虚电路。
③流量调节:在网络拥塞时,可以通过调整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来消除拥塞。
④负载脱落:通过有选择地主动丢弃一些数据报,来减轻网络负载,从而缓解或消除拥塞
A。DHCP B。UDP C。ICMP D。Ping
ICMP 的功能:差错报告、网络探测
ICMP 报文的前 4 个 字节是统一格式,包 括 3 个字段:类型、 代码和校验和。
A.5800:2234:0231:ABCD:E5.3
B.2A32::2222:4DE3::2072:4ABC
C.5700::89AB:2103:59.23.0.154
D.1918:45EA:3740::5321:1047
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层-Internet网络层。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1)冒分十六进制格式为X:X:X:X:X:X:X:X,其中每个X表示地址中的16b,以十六进制表示,且每个X的前导0是可省略(2)0位压缩 :把连续的一段0可压缩为“::”。但为保证地址解析的唯一性,地址中”::”只能出现一次(3)内嵌IPv4地址: 前96b采用冒分十六进制表示,而最后32b地址则使用IPv4的点分十进制表示。格式:X:X:X:X:X:X:d.d.d.d,本题选项A,B两者均有错误,A选项最后一个字段描述为E5.3 不存在该类表达方式,B选项0位压缩使用了两次,不符合要求,故本题选B。
A.8kbit/s
B.16kbit/s
C.160kbit/s
D.240khz
解析:
信噪比(S/N) = 30dB
信噪比(S/N)功率 = 10(30/10) = 1000
信道带宽 B = 16KHz = 16*103 Hz
信道容量C = B * log2(1+信噪比功率) =
16 * 103 * log2(1+1000) ≈ 160kbit/s
计算机网络所划分的层次以及各层次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 层次 + 及各层协议
最具有代表性的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简称LS算法。
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这类路由选择算法,需要根据网络的完整信息(即完整的网络拓扑结构),来计算最短路径。
令牌丢失和数据帧无法撤销,是环网上最严重的两种错误。
可以通过在环路上指定一个站点作为主动令牌管理站,以此来解决这些问题。
(1)主机A和主机B间的链路传输延迟dt;
(2)主机A发送该分组的传播廷迟(时延)dp;
(3)该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延迟T;(忽略节点处理延迟和排队延迟)
(4)在t=dt时刻,分组的第一位在何处;(说明原因);
(5)主机A与主机B间链路的时延带宽积G。
解析:
(1)dt=L/R=1024bit/108bits=0.1024 * 10-4 s。
(2)dp=D/V=100m/250000(km/s)=100m/250000000(m/s)=0.4 * 10-6 s
(3)T=dt+dp=0.106410-4
(4)到达B,因为dt > dp
(5)时延带宽积=Rdp=40bit。
(1)该URL中的域名;
www.abc.com
(2)浏览器解析到该URL对应的IP地址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
RTTd 4RTTd
(3)若浏览器没有配置并行TCP连接,则基于HTTP1.0获取该Web页的完整内容(包括引用的图像)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域名解析时间);
18RTTh
(4)若浏览器配置5个井行TCP连接,则基于HTTP1.0获取该Web页的完整内容(包括引用的图像)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城名解析时间);
6RTTh
(5)若浏览器没有配置并行TCP连接,则基于非流水方式的HTTPI.1获取该Web页完整内容需要的时间以及基于流水方式的HTPI.1获取该Web页的完整内容(包括引用的图像)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域名解析时间)。
10RTTh,3RTTh
A.交换机和集线器B.路由器和交换机
C.路由器和中继器D.中继器和集线器
A.原始套接字B.接收数据套接字
C.流式套接字D.数据报类型套接字
解析:网络应用进程可以创建 3 种类型的 Socket:
A.UDP协议B.SR协议C.GBN协议D.停等协议
解析:
GBN协议、SR协议都是滑动窗口协议。
停等协议是最简单的自动重传协议,可以认为停等协议是发送与接收窗口都是1的滑动窗口协议。
A. 2 和 1016
B. 2 和 1024
C. 4 和 1024
D. 4 和 1016
解析:
网络总数=2(24-22) = 22 = 4
ip地址总数=2(32-22) = 210 = 1024
A.1001110111011100 B.1100 C.1001110111010111 D.1011
解析:
A.101111101011111011111 B.101111110111110111110
C.101111101011111111110 D.101111111111111111100
解析:
注意!!这个字眼是实际接收到的数据。
35.IEEE802.15.1本质上是-一个低功率、小范围、低速率的“电缆替代”技术,通常也将该网络称为 蓝牙。
39.简述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主要服务。
组帧、链路接入、可靠交付、差错控制
42.(10分)已知IP地址172.32.1.113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4.0,求出:
(1)这个IP地址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写出计算过程)
IP地址和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即为网络地址
IP地址第三段1转换为二进制数为0000 0001,子网掩码254转换为二进制为1111 1110
与运算结果为0,所以IP地址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为172.32.0.0
(2)这个网段的IP地址范围;
172.32.0.0-172.32.1.255
(3)这个网段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
主机号全为0和全为1的不可分配给主机使用即:0 0000 0000与1 1111 1111
即172.32.0.1与172.32.1.255不可以分配。
范围:172.32.0.1-172.32.1.254
(4)这个网段的广播地址。
主机号全为1即为该网段的广播地址,即172.32.1.255
43.(12分)在题43图所示的网络中,A在t=0时刻开始向C发送一个4Mbit的文件:B在t=(0.1+e)s(e为无限趋近于0的小正实数)时刻向D发送一个2Mbit文件。忽略传播延迟和结点处理延迟(注:M=106)。如果采用报文交换方式,则A将文件交付给C需要大约多长时间?B将文件交付给D需要大约多长时间?(说明计算过程)
慢启动:收到一个确认,CongWin 值就加倍。
拥塞避免:每经过一个 RTT,拥塞窗口 CongWin 的增加 1MSS。
快速重传:接收端收到 3 次重复确认时,则推断被重复确认的报文段已经丢失,于是立即发送被重复确认的报文段。
快速恢复:配合快速重传,当发送端连续收到 3 次重复确认,将阈值减半,并将CongWin 的值设为减半后的阈值。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