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介绍、 Unix & Linux & Window & Mac 平台安装更新 Python3 及VSCode下Python环境配置配置
python基础知识及数据分析工具安装及简单使用(Numpy/Scipy/Matplotlib/Pandas/StatsModels/Scikit-Learn/Keras/Gensim))
数据探索(数据清洗)①——数据质量分析(对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和一致性进行分析)
数据探索(数据清洗)②—Python对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和一致性进行处理
数据探索(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规约)③—Python对数据规范化、数据离散化、属性构造、主成分分析 降维
数据探索(数据特征分析)④—Python分布分析、对比分析、统计量分析、期性分析、贡献度分析、相关性分析
挖掘建模①—分类与预测
挖掘建模②—Python实现预测
挖掘建模③—聚类分析(包括相关性分析、雷达图等)及python实现
挖掘建模④—关联规则及Apriori算法案例与python实现
# 加和减
print(5 + 5)
print(5 - 5)
# 乘和除
print(3 * 5)
print(10 / 2)
# 指数运算
print(4 ** 2)
# 取余数
print(18 % 7)
# 复利计算 假设你有100元,以每年10%的回报率投资。计算10年后你最终拥有多少钱,并打印结果?
print(100 * 1.1**10)
变量 有意义的名字 避免使用像a、x Python中的变量名是区分大小写的
height = 1.70
weight = 55
bmi = weight / height ** 2 # 体重÷身高^2
print(bmi)
print(type(1.11)) # float
print(type(1)) # int
print(type(True)) # bool
print(type("hello")) # str
print(type("123")) # str
print(type(int("123"))) # str->int int(str)
print('12'+'34') # 1234
print(int('12')+int('34')) # 4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Python一般不用花括号{},也没有end语句,它是用缩进对齐作为语句的层次标记。同一层次的缩进量要一一对应,否则报错。
if 条件1:
语句2
elif 条件3:
语句4
else:
语句5
s,k = 0
while k < 101: #该循环过程就是求1+2+3+...+100
k = k + 1
s = s + k
print s
s = 0
for k in range(101): #该循环过程也是求1+2+3+...+100
s = s + k
print s
in是一个非常方便、而且非常直观的语法,用来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列表/元组中,range用来生成连续的序列,一般语法为range(a, b, c),表示以a为首项、c为公差且不超过b-1的等差数列,如:
s = 0
if s in range(4):
print u's在0, 1, 2, 3中'
if s not in range(1, 4, 1):
print u's不在1, 2, 3中'
Python用def来自定义函数:
def add2(x):
return x+2
print add2(1) # 输出结果为3
Python的函数返回值可以是各种形式,比如返回列表,甚至返回多个值
def add2(x = 0, y = 0): # 定义函数,同时定义参数的默认值
return [x+2, y+2] # 返回值是一个列表
def add3(x, y):
return x+3, y+3 # 双重返回
a, b = add3(1,2) # 此时a=4,b=5
Python支持用lambda对简单的功能定义“行内函数”,这有点像Matlab中的“匿名函数”:
f = lambda x : x + 2 # 定义函数f(x)=x+2
g = lambda x, y: x + y # 定义函数g(x,y)=x+y
从外形上看,列表与元组的区别是,列表是用方括号标记的,如a = [1, 2, 3],而元组是用圆括号标记的,如b = (4, 5, 6),访问列表和元组中的元素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如a[0]等于1,b[2]等于6,等等。
c = [1, 'abc', [1, 2]]
# c是一个列表,列表的第一个元素是整型1,第二个是字符串'abc',第三个是列表[1, 2]
family = ['me', 1.73, 'sister', 1.68, 'mom', 1.71, 'dad', 1.89]
# index : 0 1 2 3 4 5 6 7
# -8 -7 -6 -5 -4 -3 -2 -1
print(type(family)) # list
print(family[3]) # 取单个元素 list_name[index]
print(family[0:2]) # 取连续的一串元素 list_name[start:end] end 代表的元素并不包含在结果中
print(family[:2]) # 省略模式 从头部开始取数,或结束在尾部时
print(family[-2:])
print(family[:]) # 表示全部
print(family[1:7:2]) # 设置特定的步长间隔 隔2个取数
# 修改
family[7] = 1.86
family[0:2] = ['taller_me', 1.78]
# 增加
family = family + ['brother', 0.85]
# family.append("brother")
# family.append("1.79")
# 删除
del(family[2:4])
family2 = [['me', 1.73], ['sister', 1.68], ['mom', 1.71], ['dad', 1.89]]
# index : 0 1 2 3
# -4 -3 -2 -1
print(family2[1][1])
x = ['a', 'b', 'c']
y = x
y[0] = 'd'
print(id(x)) # 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
print(id(y))
z = list(x) # 或 z = x[:]
print(id(x)) # 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
print(id(z))
Python使用对象模型来存储数据,任何类型的值都是一个对象,所有对象都具备三个特性:身份(ID)、值(value)、类型(type)。这里的列表自然也是对象,x、y、z这类列表名称是ID,它们所指向的内容才是value。所以当使用 y = x 时,只是将ID进行传递,它们所指向的值是同一个。但是使用 z = list(x),则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z。
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有了一个列表a,同时想复制a,命名为变量b,那么b = a是无效的,这时候b仅仅是a的别名(或者说引用),修改b也会修改a的。正确的复制方法应该是b = a[:]。
Python引入了“字典”这一方便的概念。从数学上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映射。通俗来讲,它也相当于一个列表,然而它的“下标”不再是以0开头的数字,而是自己定义的“键”(Key)。
d = {'today':20, 'tomorrow':30}
这里的’today’、'tomorrow’就是字典的键,它在整个字典中必须是唯一的,而20、30就是键对应的值。
还有其他一些比较方便的方法来创建一个字典,如通过dict()函数转换,或者通过dict.fromkeys来创建:
dict([['today', 20], ['tomorrow', 30]]) # 也相当于{'today':20, 'tomorrow':30}
dict.fromkeys(['today', 'tomorrow'], 20) # 相当于{'today':20, 'tomorrow':20}
Python内置了集合这一数据结构,跟数学上的集合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它跟列表的区别在于:
s = {1, 2, 2, 3} # 注意2会自动去重,得到{1, 2, 3}
s = set([1, 2, 2, 3]) # 同样地,它将列表转换为集合,得到{1, 2, 3}
由于集合的特殊性(特别是无序性),因此集合有一些特别的运算:
a = t | s # t和s的并集
b = t & s # t和s的交集
c = t – s # 求差集(项在t中,但不在s中)
d = t ^ s # 对称差集(项在t或s中,但不会同时出现在二者中)
函数式编程(Functional programming)或者函数程序设计,又称泛函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型,它将计算机运算视为数学上的函数计算,并且避免使用程序状态以及易变对象。简单来讲,函数式编程是一种“广播式”的编程,一般来说结合前面提到过的lambda定义函数,用于科学计算中,会显得特别简洁方便。
# 给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加2得到一个新列表
b = [i+2 for i in a]
b = map(lambda x: x+2, a) # 首先定义一个函数,然后再用map命令将函数逐一应用到(map)列表中的每个元素,最后返回一个数组
b = list(b) #结果是[3, 4, 5]
有点像map,但map用于逐一遍历,而是reduce用于递归计算。
# 算出n的阶乘
reduce(lambda x,y: x*y, range(1, n+1))
其中range(1, n+1)相当于给出了一个列表,元素是1~n这n个整数。lambda x,y: x*y构造了一个二元函数,返回两个参数的乘积。reduce命令首先将列表的头两个元素作为函数的参数进行运算,然后将运算结果与第三个数字作为函数的参数,然后再将运算结果与第四个数字作为函数的参数…依此递推,直到列表结束,返回最终结果。
是一个过滤器,用来筛选出列表中符合条件的元素
b = filter(lambda x: x > 5 and x < 8, range(10))
b = list(b) #结果是[6, 7]
使用filter首先需要一个返回值为bool型的函数,如上述的lambda x: x > 5 and x < 8定义了一个函数,判断x是否大于5且小于8,然后将这个函数作用到range(10)的每个元素中,如果为True,则“挑出”那个元素,最后将满足条件的所有元素组成一个列表返回。
import math
math.sin(1) #计算正弦
math.exp(1) #计算指数
math.pi #内置的圆周率常数
import math as m
m.sin(1) #计算正弦
from math import exp as e #只导入math库中的exp函数,并起别名e
e(1) #计算指数
sin(1) #此时sin(1)和math.sin(1)都会出错,因为没被导入
from math import * #直接的导入,也就是去掉math.,但如果大量地这样引入第三库,就容易引起命名冲突。
exp(1)
sin(1)
Python本身的数据分析功能不强,需要安装一些第三方扩展库来增强它的能力。
Python并没有提供数组功能。虽然列表可以完成基本的数组功能,但它不是真正的数组,而且在数据量较大时,使用列表的速度就会慢得难以接受。
为此,Numpy提供了真正的数组功能,以及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的函数。Numpy还是很多更高级的扩展库的依赖库,有Scipy、Matplotlib、Pandas等库都依赖于它。值得强调的是,Numpy内置函数处理数据的速度是C语言级别的,因此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应当尽量使用它们内置的函数,避免效率瓶颈的现象(尤其是涉及到循环的问题)。
pip install numpy
python setup.py install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numpy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 一般以np作为numpy的别名
a = np.array([2, 0, 1, 5]) # 创建数组
print(a) # 输出数组
print(a[:3]) # 引用前三个数字(切片)
print(a.min()) # 输出a的最小值
a.sort() # 将a的元素从小到大排序,此操作直接修改a,因此这时候a为[0, 1, 2, 5]
b = np.array([[1, 2, 3], [4, 5, 6]]) # 创建二维数组
print(b*b) # 输出数组的平方阵,即[[1, 4, 9], [16, 25, 36]]
Numpy提供了多维数组功能,但它只是一般的数组,并不是矩阵,比如当两个数组相乘时,只是对应元素相乘,而不是矩阵乘法。Scipy提供了真正的矩阵,以及大量基于矩阵运算的对象与函数。
SciPy包含的功能有最优化、线性代数、积分、插值、拟合、特殊函数、快速傅里叶变换、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常微分方程求解和其他科学与工程中常用的计算,显然,这些功能都是挖掘与建模必备的。
pip install scipy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scipy
# -*- coding: utf-8 -*
#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2x1-x2^2=1,x1^2-x2=2
from scipy import integrate # 导入积分函数
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fsolve # 导入求解方程组的函数
def f(x): # 定义要求解的方程组
x1 = x[0]
x2 = x[1]
return [2*x1 - x2**2 - 1, x1**2 - x2 - 2]
result = fsolve(f, [1, 1]) # 输入初值[1, 1]并求解
print(result) # 输出结果,为array([ 1.91963957, 1.68501606])
# 数值积分
def g(x): # 定义被积函数
return (1-x**2)**0.5
pi_2, err = integrate.quad(g, -1, 1) # 积分结果和误差
print(pi_2 * 2) # 由微积分知识知道积分结果为圆周率pi的一半
Matplotlib是最著名的绘图库,它主要用于二维绘图,当然它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三维绘图。它不仅提供了一整套和Matlab相似但更为丰富的命令,让我们可以非常快捷地用Python可视化数据,而且允许输出达到出版质量的多种图像格式。
pip install matplotlib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matplotlib
在作图之前手动指定默认字体为中文字体,如黑体(SimHei)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这两句用来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保存作图图像时,负号有可能显示不正常,可以通过以下代码解决: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解决保存图像是负号'-'显示为方块的问题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导入Matplotlib
x = np.linspace(0, 10, 1000) # 作图的变量自变量
y = np.sin(x) + 1 # 因变量y
z = np.cos(x**2) + 1 # 因变量z
plt.figure(figsize=(8, 4)) # 设置图像大小
plt.plot(x, y, label='$\sin x+1$', color='red',
linewidth=2) # 作图,设置标签、线条颜色、线条大小
plt.plot(x, z, 'b--', label='$\cos x^2+1$') # 作图,设置标签、线条类型
plt.xlabel('Time(s) ') # x轴名称
plt.ylabel('Volt') # y轴名称
plt.title('A Simple Example') # 标题
plt.ylim(0, 2.2) # 显示的y轴范围
plt.legend() # 显示图例
plt.show() # 显示作图结果
Pandas是Python下最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探索工具(貌似没有之一)。它包含高级的数据结构和精巧的工具,使得在Python中处理数据非常快速和简单。Pandas建造在NumPy之上,它使得以NumPy为中心的应用很容易使用。Pandas的名称来自于面板数据(panel data)和python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它最初被作为金融数据分析工具而开发出来,由AQR Capital Management于2008年4月开发,并于2009年底开源出来。
Pandas的功能非常强大,支持类似SQL的数据增、删、查、改,并且带有丰富的数据处理函数;支持时间序列分析功能;支持灵活处理缺失数据;等等。
pip install xlrd #为Python添加读取Excel的功能
pip install xlwt #为Python添加写入Excel的功能
首先,Pandas基本的数据结构是Series和DataFrame,Series顾名思义就是序列,类似一维数组,DataFrame则是相当于一张二维的表格,类似二维数组,它的每一列都是一个Series。为了定位Series中的元素,Pandas提供了Index这一对象,每个Series都会带有一个对应的Index,用来标记不同的元素,Index的内容不一定是数字,也可以是字母、中文等,它类似于SQL中的主键。
类似地,DataFrame相当于多个带有同样Index的Series的组合(本质是Series的容器),每个Seiries都带有一个唯一的表头,用来标识不同的Series。
# -*- coding: utf-8 -*-
import pandas as pd #通常用pd作为pandas的别名。
s = pd.Series([1,2,3], index=['a', 'b', 'c']) #创建一个序列s
d = pd.DataFrame([[1, 2, 3], [4, 5, 6]], columns = ['a', 'b', 'c']) #创建一个表
d2 = pd.DataFrame(s) #也可以用已有的序列来创建表格
d.head() #预览前5行数据
d.describe() #数据基本统计量
#读取文件,注意文件的存储路径不能带有中文,否则读取可能出错。
pd.read_excel('data.xls') #读取Excel文件,创建DataFrame。
pd.read_csv('data.csv', encoding = 'utf-8') #读取文本格式的数据,一般用encoding指定编码。
Pandas着眼于数据的读取、处理和探索,而StatsModels则更加注重数据的统计建模分析,它使得Python有了R语言的味道。StatsModels支持与Pandas进行数据交互,因此,它与Pandas结合,成为了Python下强大的数据挖掘组合。
安装StatsModels相当简单,既可以通过pip安装,又可以通过源码安装,对于Windows用户来说,官网上甚至已经有编译好的exe文件供下载。如果手动安装的话,需要自行解决好依赖问题,StatModel依赖于Pandas(当然也依赖于Pandas所依赖的),同时还依赖于pasty(一个描述统计的库)。
pip install statsmodels
Scikit-Learn是Python下强大的机器学习工具包,它提供了完善的机器学习工具箱,包括数据预处理、分类、回归、聚类、预测、模型分析等。
Scikit-Learn依赖于NumPy、SciPy和 Matplotlib,因此,只需要提前安装好这几个库,然后安装Scikit-Learn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安装方法跟前几节一样,要不就是pip install scikit-learn安装,要不就是下载源码自己安装。
pip install scikit-learn
Scikit-Learn已经足够强大了,然而它并没有包含一种强大的模型——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功能相当强大的、但是原理又相当简单的模型,在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逐渐火起来的“深度学习”算法,本质上也就是一种神经网络,可见在Python中实现神经网络是非常必要的。
事实上,Keras并非简单的神经网络库,而是一个基于Theano的强大的深度学习库,利用它不仅仅可以搭建普通的神经网络,还可以搭建各种深度学习模型,如自编码器、循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等。由于它是基于Theano的,因此速度也相当快。
安装Keras之前首先需要安装Numpy、Scipy、Theano。安装Theano首先需要准备一个C++编译器,这在Linux下是自带的。因此,在Linux下安装Theano和Keras都非常简单,只需要下载源代码,然后用python setup.py install安装就行了,具体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可是在Windows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它没有现成的编译环境,一般而言是先安装MinGW(Windows下的GCC和G++),然后再安装Theano(提前装好Numpy等依赖库),最后安装Keras,如果要实现GPU加速,还需要安装和配置CUD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速度、易用两不误,那么就得花点心思)。
值得一提的是,在Windows下的Keras速度会大打折扣,因此,想要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做更深入研究的读者,请在Linux下搭建相应的环境。
用Keras搭建神经网络模型的过程相当简洁,也相当直观,它纯粹地就像搭积木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短短几十行代码,就可以搭建起一个非常强大的神经网络模型,甚至是深度学习模型。如简单搭建一个MLP(多层感知器):
要注意的是,Keras的预测函数跟Scikit-Learn有所差别,Keras用model.predict()方法给出概率,model.predict_classes()给出分类结果。
# -*- coding: utf-8 -*-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core import Dense, Dropout, Activation
from keras.optimizers import SGD
model = Sequential() #模型初始化
model.add(Dense(20, 64)) #添加输入层(20节点)、第一隐藏层(64节点)的连接
model.add(Activation('tanh')) #第一隐藏层用tanh作为激活函数
model.add(Dropout(0.5)) #使用Dropout防止过拟合
model.add(Dense(64, 64)) #添加第一隐藏层(64节点)、第二隐藏层(64节点)的连接
model.add(Activation('tanh')) #第二隐藏层用tanh作为激活函数
model.add(Dropout(0.5)) #使用Dropout防止过拟合
model.add(Dense(64, 1)) #添加第二隐藏层(64节点)、输出层(1节点)的连接
model.add(Activation('sigmoid')) #输出层用sigmoid作为激活函数
sgd = SGD(lr=0.1, decay=1e-6, momentum=0.9, nesterov=True) #定义求解算法
model.compile(loss='mean_squared_error', optimizer=sgd) #编译生成模型,损失函数为平均误差平方和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nb_epoch=20, batch_size=16) #训练模型
score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batch_size=16) #测试模型
Gensim是用来处理语言方面的任务,如文本相似度计算、LDA、Word2Vec等,这些领域的任务往往需要比较多的背景知识。
需要一提的是,Gensim把Google在2013年开源的著名的词向量构造工具Word2Vec编译好了,作为它的子库,因此需要用到Word2Vec的读者也可以直接用Gensim而无需自行编译了。据说Gensim的作者对Word2Vec的代码进行了优化,所以它在Gensim下的表现据说比原生的Word2Vec还要快。(为了实现加速,需要准备C++编译器环境,因此,建议用到Gensim的Word2Vec的读者在Linux下环境运行。)
参考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 张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