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整车电气网络和混合传动系统(一)
这是汽车电子的第一篇综述,本文将围绕整车电气网络、混合传动系统的相关框架,对各主要部件进行描述。
汽车电子是针对传统内燃机车型的电子系统而言的,因其仍是市面上最多的架构。本文也会涉及一部分纯电动车型的电气网络的概念。
一、总览
1.1 整车电气网络的基本元素
内燃机:将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
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电池:储存电能
起动机,用电器:消耗电能,实现特定功能
开关和保险,导线:安全,控制,能量传递
如图1.1所示:
图1.1 整车电气网络基本构成
1.2 电子电气 VS 机械
电子电气的优点:
-
良好的分散性
快速,可靠,清洁,低损失
-
很好的可控性
特征值简单,准确,快速,可测量,可控
-
很好的可用性
能量之间的转换很方便
-
良好的储存性
有不同的技术可以储存电能
电子电气的缺点:
-
电能自给自足,且传递过程的效率较低
许多能量转换的过程的效率有限
-
电能的产生仅能通过发动机的运转
-
电能的缓冲是必须的
能量密度较低,质量大,成本高
因此在汽车中,电能往往作为辅助能量形式出现。
1.3 能量传递链的效率
-
化学能 -> 机械能——内燃机:ηVM = 10~40%
-
机械能 -> 电能——发电机:ηG = 40~75%
-
电能 -> 化学能——电池:ηBat = 60~85%
-
电能传递——导线:ηK = 90~98%
1.4 用电器的分类
- 根据通电时间:短时,长时,持续
- 根据功率需求:均匀的功率输入(峰值功率 ≈ 平均功率),不均匀的功率输入(峰值功率 >> 平均功率)
- 根据功能:起动机,发动机管理和动力总成,发动机配套器件,安全系统,信息娱乐系统,驾驶辅助系统,舒适系统
在未来,用电器的功率将越来越高。由于会有与安全相关的功能加入,汽车电气网络的稳定性将会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保证。
1.5 常见汽车电气网络中的用电器
用电器 |
额定功率 |
平均功率 |
点火器 |
20W |
20W |
燃料泵 |
50W |
50W |
发动机控制单元 |
200W |
200W |
近光灯 |
110W |
90W |
尾灯 |
30W |
25W |
其他照明 |
22W |
20W |
座舱加热,风扇 |
120W |
50W |
后窗加热 |
200W |
60W |
电子空调风扇 |
120W |
30W |
雨刮器 |
50W |
10W |
挡风玻璃清洗器 |
60W |
5W |
制动灯 |
45W |
12W |
转向灯 |
42W |
5W |
雾灯(车前) |
42W |
5W |
雾灯(车尾) |
21W |
2W |
车窗电动升降 |
150W/个 |
10W/个 |
座椅加热 |
120W/个 |
10W/个 |
电动座椅调节 |
110W/个 |
5W |
电动方向盘调节 |
25W |
2W |
总共 |
1625W |
646W |
(数据来源:[BOSCH-02]及其他)
其中,1625W是安装的所有用电器的功率,646W是加权平均功率,考虑了通电时间,使用频率和同步性因素。
例:车窗清洗器和雨刮器工作时的电流大小
1.6 12V汽车电气网络的电压
- 直流电
- 电池并联供电可行
- 许多直流电执行器
- 低电压保护
- 导体系统,车身作为低电势端
- 对于中小型用电器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6 V: 发动机启动的最低电压
9 V:汽车运转的最低电压
11 - 12 V:典型放电电压
14 - 15 V:典型充电电压
16 V:最大电压
34 V:最大动态电压峰值
(数据来源:[HEN-90]及其他)
例:城区行驶时的汽车电气网络表现
二、发电机
2.1 发电机的功能特性
- 通过电磁感应,将内燃机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 根据需要为用电器提供电能,为电池充电
- 作为内燃机配套器件的一部分,参与皮带传动
- 电压控制器保证恒压输出,不受负载和转速的影响
2.2 发电机与内燃机的连接
- 通过三角筋条皮带:94…97%效率,1%滑移率
- 三角筋条皮带除了连接发电机的轴外,还连接其他的发动机配套器件,如转向助力泵,水泵,空调压缩机等
2.3 发电机剖视图
2.3.1 集电环式
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集电环端盖,整流器,功率二极管,励磁二极管,调节器和握刷器和碳刷,定子,转子,通风器,皮带轮,驱动端轴承盖
(来源:[BOSCH-87])
2.3.2 齿形电极式
下图为博世紧凑型发电机 Li-E 爆炸图:
(来源:www.bosch.de)
2.4 带调节器的三相电流发电机电路图
从左到右5个红框分别为:整流器,励磁二极管,定子线圈,励磁线圈(转子),调节器(混合式)
2.5 交流发电机的电磁感应公式
- 定子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 = ∙
其中:是转子的转速,是极对数(典型值有6,8)
- 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 = ∙ ∙
其中:是与结构有关的常数,是磁通量
磁场由励磁线圈加强(励磁线圈中的电流最大值为4…6A)。
感应电流将通过导流环传递。
2.6 电压稳定控制图
(来源:[BOSCH-02])
占空比 DF = Tein / (Tein+Taus)
平均感应电流 = Imax∙ DF = (UNetz / RL)∙ DF
2.7 电子晶体管式控制器
红框从左到右依次为:终级(达林顿管),控制级,分压器
2.8 多功能接口控制器
多功能接口控制器的优点:
- 可识别转速
- 可获取温度,保护电器组件
- 负载响应控制,不会对曲轴产生扭矩跳跃
- 预激励可控,抵抗扭矩在起动阶段被抑制
- 可与发动机控制器通信,集成到电能管理系统中
2.9 星形连接
UNetz = Upos - Uneg
- 相连的支路电压(每个周期6次换向)
- 变化部分有高的基频和小的幅度: fBrumm = 6f
(来源:[HEN-90])
2.10 几个重要的转速点
- 最低转速n0:在空转情况下达到额定电压的转速(又称0A转速)
- 发动机怠速时转速nL:发动机的怠速转速1500…1800 min-1
- 额定转速nN:固定为6000 min-1(额定电流下)
- 最高转速nmax:18000…22000 min-1,取决于发电机种类和大小
2.11 交流发电机的功率损失分布
其中:
P1:输入功率
P2:输出功率
Vmech:空气和轴承摩擦
VCu_Stand:定子中的铜损
VFe+ZuS:铁损及其他损失
VDioden:整流器损失
VCu_Feld:励磁损失
三、电池和储能技术
3.1 电池在汽车电气网络中的作用
- 支持,直接接入电气网络中。
- 在发动机未启动时为用电器供电,尤其是发动机起动器。
- 能量输出,在发电机功率不足时
- 电压平整(考虑发电机输出的波浪性,以及负载切换时的补偿过程)
3.2 技术要求
- 起动:具有短时间(1…5秒)大电流放电特性(至300…1000A),最低电压应大于7.5V,可在低温时(至-30℃)保持特性。
- 供电:在数月不用时,自损耗较小(至10mA),在使用阶段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可保持中等放电电流(1…10A)
- 缓冲:可以缓冲汽车电气网络中的电压波动,如残余波动,负载或发电机的瞬态变化
- 充电:良好的载流子承接能力,可低温充电
- 保养:尽可能少,寿命应长久
- 使用范围:尽可能大(温度范围,电池电量)
- 重量&体积:尽可能小,但标准化
- 成本:保证安全和质量要求下尽可能低成本
- 环保:无排放,完全可回收
- 循环:更少的老化效应,即使在高的充电吞吐量和深度放电的使用条件下
- 深度放电:即使有深度放电,也具备良好的再充电能力,并能降低深度放电对电池的损害
- 贮存:良好的物流仓储性,安装在车上能很好地保存——很小的自放电
- 不需要定期充满电:在电池电量中等的情况下进行运转,可以自由容纳制动回收得到的电能——低成本充电
- 高充电电流:以适应功率更大的发电机
- 更好的充放电循环:适应混合动力系统的要求,如自动启停。
3.3 简单电池模型
- 静态电压U0:在电夹处测量到的,未工作的电池电压
- 内阻Ri:所有电阻的集合(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电解液本身,电极与电池连接器之间),实际上不是固定值,而是随时间变化
- 电夹电压Ukl:在电夹处测量到的,工作时的电池电压
- 电夹电流Ikl:流过电池的电流,当电池充电时,定义Ikl > 0
- 容量C:从充满电的电池中可以取走的电量
- 剩余电量Q:电池目前可以取走的电量
- SOC:电量饱满度,SOC = Q / C
- SOH:老化程度,电池目前的容量 / 全新电池的标称容量
- 标称容量K20:在25°C的恒定放电电流下可以连续20小时从电池中放电的电荷量,而电夹电压不低于10.5V
- ICC或冷检查电流:完全充满电的电池在-18℃下放电10秒钟的电流大小,而电夹电压不低于7.5V
- 标称电压:电池单元的数量乘以标准电池单元电压。对应于小电流放电时的平均电夹电压。
注:此简单模型只适用于一个特定的驱动点。所有的参数都与电池电量和电解液温度强相关。
电池效率
- 放电效率:ηent = Eent / (Eent+WRi)
- 充电效率:ηlade = Elade / (Elade + WRi)
- 总效率:ηGEsamt = ηladeηent
- 效率只和电池电流大小,内阻大小有关!
- 充放电电流越小,效率越高(因热损失越少)。
3.4 Ragone曲线:
3.5 铅酸电池
3.5.1 技术指标:
- 能量密度:25 Wh/kg或40 kg/kWh
- 寿命:3-12年
- 循环寿命:50-2000(7000)次循环
- 典型充电温度区间:-20℃至+50℃
- 典型放电温度区间:-25℃至+60℃
- 成本:50 - 250 € / kWH
- 基本可以完全回收
- 材料:稀硫酸
- 外壳:塑料
- 电极栅:铅合金
- 正极:多孔氧化铅,多孔度约为50%,活跃表面约0.5m2/g
- 负极:多孔海绵状铅,多孔度约为50%,活跃表面约0.5m2/g
- 放电后产物:硫酸铅
3.5.2 稀硫酸的缺点:
- 相邻电极之间需要有足够多的酸,所以存在一个电极之间最小距离和最小电解液电阻。
- 酸度的变化会导致酸的分层,进而导致不均匀。
- 由于放电期间会消耗硫酸,因此电池电压会随着放电的进行而下降,并在充电期间会增加。
- 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一阶近似与酸密度成正比),酸的凝固点从在充满电的情况下的-45°C升高至0至-10°C之间。 因此,当环境温度低且电量低时,铅电池电解液有结冰危险。
3.5.3 铅酸电池的凝固点:
- 凝固点与硫酸浓度强相关
- 深度放电会降低硫酸浓度
- 硫酸浓度越低,凝固点越高
横坐标:硫酸浓度,正比于SOC
纵坐标:电解液温度
(来源:[BOSCH-02])
3.5.4 容量与放电速率的相关性:
经验公式: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容量降低6%。
3.5.5 电压与电流量和放电时间的相关性:
3.5.6 温度对铅酸电池的影响:
温度越高,电池的容量越低,发动机的大电流需求越大。
3.6 铅酸电池的老化
3.6.1 老化原因
机理 |
原因 |
结果 |
排污:活性物质从电极板上脱落并掉入底部的泥浆室 |
高充电电压(充气),机械冲击,放电电流大,深层放电 |
活性物质丢失:容量减少,短路危险 |
覆层:从负极板上冲洗散布剂 |
高电荷通过量(循环负载) |
有效表面减少:容量减少,内阻增大 |
腐蚀:稀硫酸对格栅板造成电化学氧化 |
高充电电压,高温,不佳的合金(锑),电解液中的酸度过高(酸分层) |
网格和导体的分解:内阻增大,断路,短路 |
硫酸化:电池放电时,在栅板上形成铅晶体 |
深层放电,充电不足,在(部分)放电状态下贮存,使用较久,电解液中的高酸度(酸分层) |
有效表面减少:容量减少,内阻增大,短路危险,酸密度降低 |
3.6.2 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措施
- 保持长期的高电量状态
- 避免深度放电
- 避免在部分电量状态下贮存电池
- 避免不必要的充放电循环
- 避免高温
- 避免充电电压过高
3.7 新的铅酸电池技术
密封,免维护的复合型铅蓄电池VRLA(阀门调节的铅酸)
- 自放电效应最小
- 充放电循环次数高
- 不存在酸泄漏
- 出色的性能
铅胶
- 电解质用大表面二氧化硅固定
- 极长的使用寿命和循环稳定性
AGM(吸收式玻璃垫)
- 电解质用高孔隙率玻璃纤维隔板固定
- 充放电循环钟,表现出极佳的性能
- 轨道构造(圆形电池技术),可实现极高的功率密度
(来源:Exide)
- 使用缠绕的圆形电池和AGM隔板
- 由于电极层的高压是可能有大表面的薄层
- 极低的内阻,极高的循环稳定性
- 放电时内阻小,充电时内阻大
3.8 镍金属氢化物电池(NiMH)
3.8.1 基础:
- 阳极:可以可逆地储氢的金属合金
- 阴极:传统镍氧化物
- 对于深度放电和过充相对来说不那么敏感
- 高比能量密度
- 工作温度:-30℃ - 45℃
- 相对昂贵
- 高自放电效应
3.8.2 电池单元的设计:
电池单元的设计对镍氢电池的影响很大。
- 圆柱状单体:更高的系统级别的设计灵活性
- 棱柱状模组:更高的封装效率,更高的比能量
四、起动机
五、能量传动和分流
六、电能管理
七、混合传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