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由疯狂渐趋于平稳。在科技圈中,很久都没有新鲜的、宏观的概念起势,移动互联网时代红利早已尽失,拉新增长疲软。如何精细化运营保证用户的留存是科技企业现今的策略。从增长到维护现有资源的转变运营方式来看,多少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末路,已经没有什么新的思路、新的故事来活跃市场。下一个革命性的超级机遇是什么?能够像PC、移动互联网类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的宏观层面的技术形态是什么呢?
2020 年伊始,有个元宇宙的概念在科技圈中被少数人开始讨论,而元宇宙概念被彻底引爆是Facebook。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提出,元宇宙将会颠覆未来的人类社会,并且要在未来全面投入,将Facebook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坐拥数十亿用户的Facebook为元宇宙站台,早期在科技圈中被小范围讨论的元宇宙迅速从科技、创投领域出圈,在社交圈爆火。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前沿公司与嗅觉灵敏的资本聚焦瞩目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呢?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元宇宙有什么价值呢?
元宇宙是什么鬼?
元宇宙(Metaverse),Meta表示“超越”“元”, 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30年前的科幻小说《雪崩》。在书中,元宇宙就是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人类在现实世界拥有的一切在这个虚拟数字世界里都可以实现,人类在现实世界无法完成的事情也可以在这个数字虚拟世界里完成。
元宇宙的形态跟前几年大火的电影头号玩家“绿洲”形态类似,在头号玩家设定的“绿洲”场景里,有一个完整运行的虚拟社会形态,包含各行各业的无数数字内容、数字产品,虚拟人格可以在其中进行价值交换。
而元宇宙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与绿洲相似。在这里,大家有一个虚拟的身份,可以进行社交、娱乐、消费交易等现实世界的的活动,肉身不再成为一些体验的限制,在这里虚拟人格的你可以深度参与数字世界,诸如交友,购物,参与任何首映礼、演唱会等活动,元宇宙里也包含现实世界的经济系统,你也可以在这里工作赚钱,进行价值交换。
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有个口号是世界成为地球村。互联网让世界距离近了,但是世界并没有变成一个和谐的村子,大家还是在各自的地域、宗教、文化里面分裂,甚至因为一些极端的事件,分裂与鸿沟更加严重。
元宇宙提供了一个无限大的虚拟数字世界,在任何领域的数字世界里面我们都有一个虚拟的身份人格,在各个领域内可以直接深度参与交互,打破物理世界的次元壁,世界从地球村变成了一个大型数字社区,对于社会形态和文明的产生无法想象的影响。
我们需要一个
平行数字世界元宇宙吗?
元宇宙的概念为什么今年火了?这个虚拟世界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还过于太超前,要创建一个像“绿洲”一般的庞大的、复杂的、甚至要比真实世界全方位参与感还要丰富的元宇宙,这样的产品与技术是否符合长线价值呢?我们需要一个元宇宙吗?
互联网技术近三十年的市场教育,让我们逐渐习惯了这个数字世界,尤其对于千禧年后的00后来说,自打出生后在这个互联网技术遍布的世界生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已成为数字物种,在社交网络、游戏中,真实的个体与虚拟的个体同时存在。人类与数字产品深度交互,我们早已习惯浸泡在互联网世界中。互联网世界的技术、内容生态,让无数人身心安放其中。没有Wi-Fi、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无法想象。
而元宇宙构建的世界远比互联网更全方位,是更深层次的延伸,尤其在黑天鹅新冠病毒肆虐的后疫情时代,新冠毒株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升级中,现下的医疗技术水平无法消灭,如钟南山和张文宏所述,与新冠病毒共存在未来是长期的趋势,疫情的发展不断蚕食减弱人们在物理世界的联系,也加速了数字世界的完善,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留存和交互的时间更多,对虚拟世界的需求和服务更加开放和认可。
元宇宙的数字世界代表着未来互联网、游戏、科技产业等耦合后的终极形态,有比现下互联网更加深度参与的丰富体验与内容生态,被肉身限制的一些桎梏能够在线上完成,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充分融合,互相补充,这些新奇的数字世界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对于生活、社会文明的形态具有极大的影响。
元宇宙的爆火并非偶然,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现下技术发展的形态趋势让科幻小说中的场景一一实现,谈论元宇宙的实现不会被当做天方夜谭了。那么这样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需要什么底层技术去支持并且维持其良好运转呢?元宇宙需要VR/AR,5G、人工智能,云计算,高性能芯片、区块链等各种技术,虽然现下还没有达到完全引起质变的程度,但是也刺激了元宇宙的概念的深入,给了未来元宇宙发展的技术方向。
技术为元宇宙描绘出一个可见的触摸门槛的机会,元宇宙的未来形态似乎有一些模样形迹可循。
元宇宙的未来模样
现下企业的数字化远程会议、产品的发布会,教育行业的线上课程,毕业典礼、演唱会等许多的真实场景已经被搬运到虚拟世界中。与我们的现实世界一样,元宇宙形态内容也极其丰富逼真,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互补。在一个未来的元宇宙平台上,对所有商业参与者以及消费者而言,需要什么样的规则才能为所有参与方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我们知道元宇宙构建了一个无限类似物理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为人们提供沉浸深入的感官体验,具有完整的经济和社会形态。它的丰富与复杂使得建立它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不能指望由一个超级企业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全领域生态层面合作。具体而言从产业端来说,这既包括需要对虚拟世界内容构建和服务,也包括对底层基础设施技术的进一步挖掘,游戏产业和互联网科技行业目前是走在前列,在勾勒这个未来的世界。
Facebook、腾讯与英伟达等巨头,在资本、技术和内容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无论是通过收购VRAR公司还是搞深度研发,都在积极布局。Facebook不仅收购VR/AR企业,也宣称正在构建极大、相互关联的应用,公司大部分的部门都将投入到元宇宙建设的愿景中。腾讯投资1.5亿美元给“元宇宙”概念游戏公司Roblox,并且独家代理Roblox在中国区的发行。
今年4月,游戏公司Epic Games获得10亿美元(65亿人民币)的融资,其宣称将融资主要用来建设长期目标——元宇宙的实现,而其旗下射击游戏《堡垒之夜》也曾为美国嘻哈歌手Travis Scott举办了一场线上虚拟演唱会,吸引了超过1200万名观众在线参加互动,现场火爆。而这也是一个初始的元宇宙功能形态的展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没有元宇宙这个终极形态的数字世界,未来游戏与互联网科技产业还是各自为阵,独立发展,成长出各种极其发达的平台,但是也是跟一个个孤岛一般,难以打破圈层建构开放的生态,因为商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和考量,我们出入各种平台仍需不同的ID,构建不同的社交身份,连续性和沉浸式体验处于割裂的状态。
可能未来的游戏、VR产品会有极致的发展,很好的沉浸式体验,但也只是仅仅限于游戏领域。对于其他行业领域来说,又得跳脱出来,沉入另外一种不太一致的感受。诸如我们在一个时间段中分别观看小视频和使用社交产品一般,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割裂感受。也可能一些平台偶尔会因为商业利益有一些生态的联合,但是相比于元宇宙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广阔与开放。未来发达的虚拟数字世界分割为好几个阵营形态,需要我们来回切换,作为真实物理世界补充和延伸来发展。
在元宇宙平台上,想想看,你喜欢的电影首映、演唱会等,由于地域、场馆大小的限制,无法参与。但是没有物理世界的限制,你可以参加任何你想参加的集会,并且是VIP位置;你喜欢的各种集会,数字门票价格平摊变薄,而世界博物馆的游览、艺术品的拍卖与交易都可以深度参与。与人的交互不再停留在文字音视频的社交,虚拟人格的实时互动与游戏娱乐,拉近了交互距离,地域、宗教、国籍、文化在虚拟人格中被隐饰。我们因为兴趣和内在而社交,这不就是我们对于社交产品的终极梦想吗?
赛博朋克式的科幻世界的建立不是因为资源的枯竭和战争,而是因为技术层面的发达。在数字维度层面创造虚拟空间,比科幻世界描绘的还要科幻,而减少的人类活动让绿水青山重返,喜欢深度参与虚拟世界的人在数字场域遨游,喜欢现实物理世界的人在野外漫游,这样的未来让人无限期待。
元宇宙描绘的未来很美好,目前所有的建设都是在拼凑元宇宙的未来,一切设想还是处于一个萌芽初始阶段,对于其概念和形态都建立在科幻作品和技术形态的想象,而真实的样貌我们都无法预见。元宇宙的概念太过于超前,哪怕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孪生复制,都极其困难,何况元宇宙还需要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些规则革新,勾勒新的虚拟社会、经济形态,打破一些物理世界的窄门。元宇宙的“数字”瓦片,需要未来各个行业领域的“数字建筑师”参与,贡献编程、创作与设计等价值,这其中会有一个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