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产业国产化替代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日益增加的安全风险,我们国家正在加速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国产化浪潮。

针对信创产业,国家提出了“2+8+N”体系,按照这个顺序逐步实现自主可控。“2”是指党、政。目前,党政的自主可控正在逐步进行。“8”是指关于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N”是指,把信创产品全面应用到消费市场,这将是一个万亿级大市场。

但与此同时,在企业服务的很多领域, SAP、微软等国际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仍占有很大份额。在与国外全球化厂商的激荡竞争中,我国本土的信创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1.服务能力提升,具备敏捷开发等本土化优势

国家的导向明确,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家和科学家的创造力以及潜力不可小觑。

从某些角度来看,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是创新机制问题,而不是人才能力问题。突破的关键点是要如何更好地激活创新机制。

目前,信创行业迎来国产替代黄金窗口期,国内厂商的产品能力持续提升,本地化服务、性价比方面优势明显。

最近十年,国产化的企业服务应用能力大幅提高。比如,WPS和office有没有差距?有,但这个差距已经不太会影响用户的选择了。

另一方面,国产软件具备敏捷研发和敏捷服务的本土化优势。国外的企业在中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有其体制上的一种劣势。比如,亚太地区的所有需求会汇总到其国外总部,产品排期也极有可能都排在最后面。所以外企在中国市场的服务响应,不会像国产化本土化商业这么敏捷。

2.国产企业服务性价比优势明显

一个中国工程师的薪资可能在中国50万人民币/年,相比之下一个美国工程师可能是50万美金/年,所以同样类似的产品/服务,国内企业具备明显的生产优势。

这些年随着中国企业也开始具备了国际化的能力,在海外部署数据中心,参与到数据规则的认证和规范管理(比如通过欧洲的GDPR、 ISO27001等)包括纷享销客也在做多币种、多语言、多时区等国际化产品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成为趋势。

3.“巨大市场+丰富样本”,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雄心

中国市场提供的可供训练的样本和环境太多,这就是中国市场带来的能力优势和自信。

正如华为有个工程师说,他们的自信来自于哪里?他们去给非洲一个国家做基础通讯的时候,提到他们可以做到三千万到五千万的并发,非洲客户一听五千万立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个非洲国家人口才几百万。

4.加强底层创新和安全保障

在数字化整个大的浪潮之下,数据安全面临更大挑战。如何让用户放心地、合规地、合法地使用数据,成为企业关心的话题。没有明确的安全规范,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过去数十年,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主要聚焦于线上社交、电子商务、在线视频、网约车、短视频等上层应用领域,虽然先后催生了一众互联网巨头,但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传感器、机器人算法软件等基础领域主要秉承“造不如买”的发展模式,因此缺乏底层核心技术。而相比之下,国际科技巨头在底层核心技术领域不仅制定了相关标准,甚至还控制了整个产业生态。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不光要在应用层面上去做创新,还需要从基础底层到中间件到整个上层应用,完整地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

5.建立自有生态,企业才能共赢

只有生态繁荣,企业才能共赢,企业生态繁荣的背后是更强的商业价值传递。

过去,我们把问题看得比较简单,总是觉得缺芯片就是缺个东西而已,但实际上不是的。对于7nm,5nm这种精度的芯片来说,相当于在一根头发丝上面,要盖五六十层楼。这不是单凭哪一家企业就能成功的。

目前,国内无论是做CPU的企业还是做国产操作系统的企业,他们都看到了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生态。

回顾微软操作系统和英特尔CPU为什么成功?不得不提到"Wintel "联盟,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微软和英特尔为推动PC产业的发展,而组成了“Wintel”联盟,即两家公司在PC产业内密切合作,以推动 Windows操作系统在基于英特尔CPU的PC机上运行。之后,“Wintel”联盟就主导着全球PC市场。“Wintel”联盟造就了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这种强悍联合,才使个人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因此在全球个人电脑产业形成了“ 双寡头垄断 ”格局。

今天,国产CPU企业和国产操作系统企业都意识到这一点,除了做基础的创新研究之外,企业还要做大量的生态工作,通过生态完成整体优势和能力的互补。只有生态繁荣起来之后,各个企业才会共赢。

你可能感兴趣的:(CRM知识,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