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为智慧城市描画建设“蓝图”

顶层设计:为智慧城市描画建设“蓝图”_第1张图片智慧城市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抓手,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空间地理信息等新ICT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融合发展的新途径,代表了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我国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对其认识和理解的加深,智慧城市也正在被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成为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规划理念与落地实践之间的“蓝图”,其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混乱无序,可适用于城市、部门、区(县)、园区和乡镇等的信息化顶层设计编制。顶层设计采取开放性原则,参考全球市场认可度最高、使用最广泛的企业架构TOGAF,在对客户需求和现状做出合理、准确评估的基础上,设计完成智慧城市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基础设施架构,并进一步设计能够确保架构实现的实施路径和保障体系。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用于分析、设计智慧城市实施路径的综合分析方法,具体可细分为诊断报告、核心架构和落地方案。诊断报告对城市发展要求、信息化现状、信息化政策要求、外部资源和标杆城市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边界和已有基础。主要内容是综合分析城市定位对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上级政策提出的信息化要求,以及信息化现状与目标等几方面要素,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目标,确定框架设计的理想程度;同时综合分析标杆城市、上下级单位等可提供的资源,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已有资源和可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核心架构设计智慧城市建设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基础设施架构,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包含的资源、系统、平台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部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是以业务和实际工作为导向,明确包含业务类型、业务事项和业务流程的业务架构;通过分析业务与资源的关系和业务与系统的关系,明确基于工作需求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其中,数据架构包含资源内容、共享关系和数据库等部分,应用架构则包含系统、模块和系统功能等部分;从应用架构中提炼通用功能,再根据部署超前配置的原则确定基础设施架构。实施方案通过明确重点工程、管理机制、运营模式和信息化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将理想型架构转化为未来可操作的项目,保障智慧城市各类架构的顺利实施及其后期维护。主要内容是根据核心架构的内容要求,结合已有资源,通过架构与现状的差距对比确定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以及项目的管理机制、运营模式、信息化标准和人/财/物等资源保障。3阶段8步骤实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在具体实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时,可将其分为3个阶段8个步骤来完成。前期分析阶段步骤1:内/外部环境分析。开展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包括政策环境分析、技术环境分析和城市定位与问题分析。政策环境分析是指分析国家智慧城市政策文件要求,从发展机遇和对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等方面分析信息化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分析是指分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基础,明确新技术为智慧城市带来的机遇;城市定位与问题分析是指总结城市特色和发展目标,研究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明确城市发展对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和要求。步骤2:信息化调研。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研和现场调研等方式,对城市的管理者、基层工作人员、信息化工作人员以及城市公众等各类服务对象,开展业务情况、信息化现状和信息化需求调研。业务情况调研是指对业务主体、业务信息化支撑情况、业务利用和产生资源,以及业务协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解分析;信息化现状调研是指从网络基础设施、共性支撑平台、核心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以及信息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对现有基础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信息化需求调研是指分析每类服务对象对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架构设计阶段步骤3:业务架构设计。开展业务职能梳理,结合实际工作梳理重点业务和业务类别;从满足领导决策、应急指挥、公众需求,以及政府部门业务管理等方面,由粗到细按业务类别、业务事项和业务流程3个层次描述业务架构,明确业务统筹要求和各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绘制业务架构图,包括业务类别和业务事项等。步骤4:数据架构设计。以业务事项为单元,分析支撑业务事项的资源输入/输出情况;按照业务线整理业务事项的资源输入/输出,形成整体资源需求与共享信息;绘制资源架构图,包括部门内部业务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以及数据库之间的关系等,明确数据库数据内容、来源、已有基础和建设方式等。步骤5:应用架构设计。以业务事项为单元,分析支撑业务事项的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需求;按照业务线整理业务事项的信息化需求,合并同类需求以形成整体信息化需求;绘制系统架构图,包括新建系统、升级改造系统、已有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等,说明系统目标、主要功能、已有基础和建设方式等。步骤6:基础设施架构设计。明确对公共智能应用支撑平台的共享需求,说明需要自建的应用支撑平台,说明建设目标、服务内容、管理者和建设者,以及服务模式和服务范围等;明确对网络、机房和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共享需求,说明需要自建的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网络和终端设备等,说明建设目标、管理者和建设者等。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步骤7:实施计划制定。分析现状与目标架构的差距,提出现有系统升级、废弃或整合的建议;设计重点工程,包括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解决的业务问题,以及预算和计划;根据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项目的建设进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建设阶段、匹配相关资源。步骤8:执行方案制定。分析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明确政府和企业合作建设的边界,设计创新且可行的系统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设计配套政策标准体系,包括业务、数据、应用系统和基础网络等的标准要求;从人才与资金等方面提出保障智慧城市顺利实施的资源保障措施。100+实践案例教你“玩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目前,华为为吉林、贵州、上海、重庆、深圳、武汉、昆明、厦门和呼和浩特等国内100+省、市、区/县提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相关的咨询服务,在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数字吉林——国内最早一批省级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融合规划通过系统调研与分析,结合吉林省特色需求,华为为吉林省制定了“121”的数字吉林整体框架。其中:“1”: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基础,借助数字化平台和手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2”: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要发展方向,结合吉林省的产业基础和特点,确定了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农业数字化、智慧物流、文旅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并按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思路,确定要实现卫星与航天信息、电子信息和电子商务等原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使之走出吉林、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同时也要着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1”:以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承接落地的主要方式,提升社会治安、防灾减灾、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等各种社会难题的治理能力。上海黄浦——国内最早一批系统规划业务中台的顶层设计通过系统调研与分析,并对标国内外领先实践经验,华为为上海黄浦确定了“两网、一云、一中心、五平台、N个重点项目”的智慧黄埔总体框架。其中:基础层:优化城市光网络和无线网络,深化政务云中心建设,实现“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不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资源层:汇集政府存量数据、物联创造数据以及社会开放数据,开展数据的交换共享和分析利用,打造区级大数据中心。平台层:加强条线系统整合和数据归集,建设政务服务协同、城区运行、公共安全、宏观经济数据共享,以及市场监督5大管理平台。应用层: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两大落脚点,建设智慧外滩、智慧社区和智慧养老等11个重点项目,打造智慧应用新高地。天津滨海泰达——国内最早一批提出AI+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通过系统调研与分析,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思路,华为以AI技术和“幸福泰达指标体系”为基础,为天津滨海区确定了“1+4+N”的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其中:“1”:指城市大脑IOC中心,通过汇集政府、企业、公民、互联网和物联网数据,从3方面实现深度分析价值:一是及时感知城市脉动并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监控仪表盘,二是为决策者提供综合辅助决策和业务流程优化服务,三是实现对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科学预测预警和应急联动管理。“4”:指4大AI使能平台,即聆听民声AI平台,让管理者能够真正听懂人民声音,深刻洞察人民需求;感悟城市AI平台,通过深层次挖掘“人-地-事-物”的内在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关爱民众AI平台,通过精准匹配服务资源,让民众全生命周期享受个性化服务;服务企业AI平台,通过明晰产业内在关系,为企业精准推送服务。“N”:指幸福泰达AI+创新应用,重点建设平安、美丽、便捷、和谐、文明和活力AI+创新应用群。
顶层设计:为智慧城市描画建设“蓝图”_第2张图片

天津泰达4大AI使能平台
华为企业BG中国区智慧城市顶设专家 袁万海 聂俊宇 杨立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