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智能完成亿元融资,资本开始抢滩外骨骼机器人蓝海?

伴随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国内护理需求增速显著。目前中国国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17.9%,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

与此同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因此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数据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达到3.3亿人。其中,以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据世卫组织调查统计,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年增长速度达8.7%,约三分之四的脑卒中存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在两者的交互影响下,医疗康复辅助器具成为有待挖掘的蓝海市场。

近日,中国智能康复企业傅利叶智能完成4亿元D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沙特阿美旗下风险投资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元璟资本跟投。傅利叶智能创始人兼CEO顾捷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加速推进康复机器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与普及。

傅里叶智能完成亿元融资,资本开始抢滩外骨骼机器人蓝海?_第1张图片

可以肯定的是,资本看好的背后,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所存在的价值也在浮现。

康复产业的“革命者”

本次完成融资的企业傅利叶智能成立于2015年,为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傅里叶智能是一家以自主研发核心康复机器人技术为基础平台,为医疗机构及广大患者提供全球领先的智能康复综合性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同时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在北京、上海、广州、苏黎世、芝加哥进行研发和生产布局,建立了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公司自主研发的康复机器人已经出口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入驻国内外一千多家机构。

公司的愿景是,通过借助包括康复机器人在内的技术,促使康复服务逐步达到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从而推动传统康复医学向现代康复医学的升级转型,最终让人人享有康复。

傅里叶智能完成亿元融资,资本开始抢滩外骨骼机器人蓝海?_第2张图片

目前,傅利叶智能现已形成基于康复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康复港”一体化精准康复医疗服务平台,并且已在康复行业形成规模化应用。

据了解,傅里叶智能从康复机器人领域切入,如今已能面向康复机构等B端客户提供智能康复综合解决方案,涉及智能康复产品、物理治疗设备以及康复医疗数字化等,构建起智能康复诊疗闭环体系。

此外,傅利叶智能自主研发了力反馈技术平台、多关节机器人运动控制卡、多维力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据悉,基于力反馈技术平台研发的智能康复机器人,以精准力控模拟丰富的力学效果,实现柔顺力学控制。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输出对应的辅助力,引导使用者进行任务导向的互动训练。

2021年,傅利叶智能成功入选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已牵头承担近20项国家级及省级研发项目。

用于康复,但不仅于康复

上文提到,伴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失能老人比例上升及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残疾问题,国内康复需求基数庞大,但供需却极度不平衡。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1.76亿人;残疾人数量达8500多万人;慢性病发病人数达3亿人。截至2018年,中国康复治疗师存在2.5万医师的配备缺口。

由于康复治疗高度依赖人力,因此难以在效率上获得较大突破。基于这一前提,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康复诊疗解决方案开始进入市场。

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未来5年间广义康复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其中康复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1%,外骨骼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7%,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机器人的平均增速。

从应用场景看,康复机器人将有效的缓解现有康复资源匮乏的困境。同时在国内肢体残疾人数连续上涨的背景下,辅助人体进行肢体运动,实现助残行走、康复治疗的外骨骼机器人拥有潜在的市场优势。而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趋势。如国外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企业Rewalk Robotics曾一度被称之为“下一个特斯拉”,并成功于2014年正式上市。

此外,外骨骼机器人在泛工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市场愿景。在货运领域,由于货物数量并不规律,因而需要人工进行处理。借助外骨骼机器人,将能大幅减轻工人的力量使用。这一模式相当于将康复机器人的诊疗阶段,转换为预防阶段。借助外骨骼,一方面能在工作环节帮助降低因为高强度可能对工人造成的职业损伤,也能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国内外骨骼企业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除本次获得融资的傅里叶智能外,还有迈步机器人、布法罗机器人等相关机器人企业,但实际商业化落地的程度相对国外市场处于较低水平。

而在国外市场已经跑出了Cyberdyne、Eksobionics等专注外骨骼机器人研发销售的上市公司,包括LG、Honda等国际大厂也在外骨骼机器人上进行了布局,并已在医疗、工业、物流等劳动强度高的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且在资本的加持下加速成长,但行业内普遍面临着成本高昂问题。以国外的Rewalk、Cyberdyne和Ekso Bionics三家上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公司为例,产品单价高达数十万美金。即使在2016年美国首家保险公司将外骨骼机械加入保险报销范围,但较高的成本价格也使得外骨骼机器人大规模市场化的绊脚石。

即使拥有着极具潜力的潜在价值,难以商业化的现实让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并没有大规模爆发。

“人体机械化”的未来愿景

在普罗大众认知当中可能尚还存在于科幻电影的外骨骼机器人,实际上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

外骨骼概念诞生于19世纪,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加装在穿戴者身上,利用机械技术拓展、增强甚至替代人体的身体机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材料、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除了在上文所说的医疗领域,外骨骼技术在泛工业领域也有着充足的市场空间。如福特等一些整车厂就已应用上相关技术。据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快速增长的外骨骼市场在未来10年内将超过50亿美元的年收入。

傅里叶智能完成亿元融资,资本开始抢滩外骨骼机器人蓝海?_第3张图片

虽然无人工厂被认定为未来趋势,一切操作均交由机器执行,人类只是作为工程师为辅助。但在某一些岗位上,机器或许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存在。

在一些细致化的生产场景内,如航空、汽车、家电等需要大量人力参与的场景,人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国外市场上,工业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面向物流、伐木、抢险救灾等劳动强度高的应用产业,尚还未在市场内部打通需求。

从长期的发展角度预测,外骨骼机器人显然具有长期的信息挖掘价值。无论是外骨骼机器人对于工业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加速,还是降低高强度工作对劳动者们的安全生产提供充足的帮助。

行业内的业务边界其实已经处于被打破状态,冲机器人,再到泛仿生机器人平台,傅里叶智能为代表的康复机器人企业正在重新定义机械与工业发展和市场变化三方的边界差异。伴随相关技术在消费端的加速落地,人与机器协同发展的共融时代,似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我们的身边靠拢。

不过,当前行业仍尚未完全解决技术痛点。即使是在今天,外骨骼设备仍然存在着重量过大、续航能力较低、协同算法差等多方面的技术局限性。

短期而言,距离类似《钢铁侠》一样实现高度智能化与轻量化的未来愿景,尚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在技术瞄准向前的未来愿景里,相信更高级且更为灵活运动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将投入市场,掀起一场“人体机械化”的人类历史革命。

文章来源:新工业洞察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big,data,云计算,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