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陆续传出了京东、字节、阿里、腾讯等大公司裁员的消息。让人有点看不懂的是:裁员过后,却是各大公司继续招人的消息。一边招一边裁?这是什么「玩法」?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活力来源于竞争,来自于压力和挑战。若不淘汰那些学习能力弱、技术提升慢、不钻研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个寒冬有质量的活下去?
而测试行业不仅变化越来越快、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测试岗位将何去何从,测试工程师该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快速成长,成了很多工程师困惑的点。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业内大神写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测试招聘者,特别是一、二线互联网公司的招聘者最苦恼的事儿就是招人。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难于上青天,每天各种撒网,简历看几百份,面大几十人,能捞到一个中意的小伙伴就谢天谢地了。
但同时很多测试小伙伴发现找工作很难,特别是进大一点的厂,他们特别挑:代码要会写,要有软件架构能力,问一大坨平时根本用不到的技术问题,还挑经验,挑沟通能力,挑这挑那,有时候还特么挑学历、挑年龄。。。
供求总难以匹配起来,造成了双方都很痛苦。
能力不匹配是最核心的问题
软件、互联网近20年来飞速成长,其实也经历了很多阶段:
原来的测试工作模式和工作范围越来越无法满足要求了。但大量从业人员技能范围转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行业是有巨大惯性的。从宏观上看大量 QA 技能转变跟不上需求转变是造成市场供求不匹配的主要原因。
三个观点
测试的底子-项目经验
有比较复杂系统的测试实战经验,你就超过了50%以上的应聘者。
什么叫做比较复杂系统呢?投入50人年开发出来的系统就可以称作一个复杂系统了。因此,复杂系统并不是很罕见。但是,如果你只接触一个简单的模块,甚至只是测试一个稳定模块的维护性开发,而不是通盘理解,不能说是测试过复杂系统。有从头到尾接触一个完整项目的经历很宝贵。
测试的底子-基础知识
对照三本书:《ISTQB基础教程》 《高级软件测试设计》 《高级软件测试管理》(后两本是 ISTQB 的高级认证教程)。这里边的内容你都能熟练应用(真的是熟练应用,而不只是有概念),你就能超过80%以上的应聘者了。
面试过数百人,我经常会问几个问题:
看似很稀松平常的问题,非常考验人。因为大部分从业者都没有经受过系统训练和学习,工作多年,依然技能不足,意识跑偏。
熟悉一门主语言
满足这条,你就超过了70%的应聘者。
什么叫做熟练呢?拿 Java 来说吧:
对一门语言有比较深入了解
满足这条,你就超过了90%的应聘者。
什么叫有深入了解呢?还拿 Java 来说吧:
这是一个很长的学习 list,需要几年时间来养成。做到这点,其实你可以胜任普通的开发岗位了,这也是高级测试开发岗位的技术底子。
在一个领域知识有不错的了解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工作几年之后,会在工作的域内一定要有积累才行。
例如,你测试一个核心电商系统的交易模块三年了
用技术保障质量的能力
测试开发岗一定会问到一个问题:你能够举一个你用技术手段提高测试效率,增强测试能力的例子么?
这是面试时最大的一个坎。 很多人会讲一些自动化测试回归的例子,但是真正成功的例子非常少,因为为什么做,怎么做都没有想好就照网上一个教程攒了一个,结果变成了玩具。
做好自动化,不仅仅是会使用工具、框架,其实要对被测物特性,软件生命周期有很深的理解并且有很强的开发知识才行。实际上,在环境、CI、数据、测试用例生成、数据比对的很小的一些点上,都能有不错的提效产出,从这些点能够做得好,会得到不错的加分。
有一个不错的成功案例,你胜出的几率就超过了80% ,没有短板,就十拿九稳了。
技能以外的东西- 实战案例
以前的工作印证了你的能力。
能够讲清楚一件特别拿得出手的工作,证明你能力的案例是面试时候最有用的投名状。
技能以外的东西 - 你的个人特质
一般有如下特质会大大加分:快速学习、系统性学习、学以致用、系统性思考、强大的推动力、技术思维、突出的沟通能力、条理性、抗压性、乐观精神、抗挫折能力、迅速调整的能力、迭代改进的意识、ownership、团队合作、愿景和规划。
这些特性体现人的内核,有强大内核的人,做什么都行,技能暂时不足,也一定能补足。所以,在招聘的时候往往对是否录用的判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