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索引概念(详解B+树)

SQL索引

  • 定义
  • 分类
    • 复合索引特性
      • 复合索引最左特性(原则)
      • 原理
  • 索引及其扫描类型
  • 索引的优缺点
    • 优点:
    • 缺点:
  • 索引工作原理
    • BTree+索引
    • 怎么判断是否创建索引?
    • 为什么Mysql用B+树做索引而不用B-树或红黑树
    • 为什么索引快?

定义

索引是一种排好序的快速查找的数据结构,它帮助数据库高效的进行数据的检索。在数据之外,数据库系统还维护着满足特定查找算法的数据结构(额外的存储空间),这些数据结构以某种方式指向数据,这样就可以在这些数据结构上实现高效的查找算法。这种数据结构就叫做索引。
SQL索引概念(详解B+树)_第1张图片
一般来说索引本身也很大,不可能全部存储在内存中,因此往往以索引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中。目前大多数索引都采用BTree树方式构建。

分类

  • 单值索引:一个索引只包括一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列
  • 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
  • 复合索引(联合索引):一个索引同时包括多列

复合索引特性

复合索引最左特性(原则)

在Mysql建立复合索引时有最左前缀的原则。当建立一个复合索引(col1,col2,col3)时,实际上建立了三个索引,即(col1)、(col1,col2)、(col1,col2,col3)。

原理

复合索引的结构是B+树,比如(name,age,sex)的时候,b+树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建立搜索树的,b+树会优先比较name来确定下一步的所搜方向,如果name相同再依次比较age和sex。当age或者sex字段缺失时,b+树就不知道第一步该查哪个节点,所以只能把名字name的数据都找到,即索引的最左匹配特性。

索引及其扫描类型

type:

  • ALL 全表扫描,没有优化,最慢的方式
  • index 索引全扫描
  • range 索引范围扫描,常用语<,<=,>=,between等操作
  • ref 使用非唯一索引扫描或唯一索引前缀扫描,返回单条记录,常出现在关联查询中
  • eq_ref 类似ref,区别在于使用的是唯一索引,使用主键的关联查询
  • const 当查询是对主键或者唯一键进行精确查询,系统会把匹配行中的其他列作为常数处理
  • null MySQL不访问任何表或索引,直接返回结果
  • System 表只有一条记录(实际中基本不存在这个情况)

性能排行:
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range > index > ALL

possible_keys: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中的索引
key:真正使用的索引方式

索引的优缺点

优点:

  • 索引是数据库优化
  • 表的主键会默认自动创建索引
  • 大量降低数据库的IO磁盘读写成本,极大提高了检索速度
  • 索引事先对数据进行了排序,降低查询是数据排序的成本,降低CPU的消耗

缺点:

  • 索引本身也是一张表,该表保存了主键与索引字段,并指向实体表的记录,所以索引列也要占用空间
  • 索引表中的内容,在业务表中都有,数据是重复的,空间是“浪费的”
  • 虽然索引大大提高了查询的速度,但反向影响了增、删、改操作的效率。如表中数据变化之后,会造成索引内容不正确,需要更新索引表信息,如果数据量非常巨大,重新创建索引的时间就大大增加
  • 随着业务的不断变化,之前建立的索引可能不能满足查询需求,需要消耗我们的时间去更新索引

索引工作原理

BTree+索引

SQL索引概念(详解B+树)_第2张图片

  • 浅蓝色: 磁盘块
  • 深蓝色: 数据项
  • 黄色: 数据的指针

真实的数据仅在叶子节点中: 3, 5, 9, 10, 13, 15, 28, 29, 36, 60, 75, 79, 90,99

查找过程: 假如要找29

  • 从树根开始,即先把磁盘块1中内容读到内存中,发生一次IO
  • 确定29在(17,35)之间,锁定磁盘块1中的P2指针
  • 根据P2指针,找到磁盘块3,读取到内存中,发生二次IO
  • 29在(26,30)之间,锁定磁盘块3的P2指针
  • 通过磁盘3的P2指针,将磁盘块8的内容读取到内存中,发生第三次IO
  • 最终找到数据29,查询结束,总共发生三次IO

怎么判断是否创建索引?

创建索引:

  • 主键约束默认建立唯一索引
  • 频繁出现在where查询条件的字段
  • 多表查询中与其它表进行on关联的字段,外键关系
  • 单列索引/复合索引的选择? 高并发下倾向于创建复合索引
  • 查询中经常用来排序的字段
  • 查询中经常用来统计或者分组字段

不创建索引:

  • 频繁更新的字段: 每次更新都会影响索引树
  • where条件查询中用不到的字段
  • 表记录太少
  • 经常增删改的表: 更新了表,索引也得更新才行
  • 注意: 如果一张表中重复的记录非常多,为它建立索引就没有太大意义

为什么Mysql用B+树做索引而不用B-树或红黑树

  • B+ 树只有叶节点存放数据,其余节点用来索引
  • B- 树是每个索引节点都会有Data域

从Mysql(InnoDB)的角度来看,B+树是用来充当索引的,一般来说索引非常大,尤其是关系性数据库这种数据量大的索引能达到亿级别,所以为了减少内存的占用,索引也会被存储在磁盘上。

那么Mysql如何衡量查询效率呢?
磁盘IO次数。B-树/B+树的特点就是每层节点数目非常多,层数很少,目的就是为了就少磁盘IO次数,但是B-树的每个节点都有data域(指针),这无疑增大了节点大小,说白了增加了磁盘IO次数(磁盘IO一次读出的数据量大小是固定的,单个数据变大,每次读出的就少,IO次数增多,一次IO多耗时),而B+ 树除了叶子节点其它节点并不存储数据,节点小,磁盘IO次数就少。这是优点之一。

另一个优点是:B+树所有的Data域在叶子节点,一般来说都会进行一个优化,就是将所有的叶子节点用指针串起来。这样遍历叶子节点就能获得全部数据,这样就能进行区间访问。在数据库中基于范围的查询是非常频繁的,而B树不支持这样的遍历操作。

B树相对于红黑树的区别:
平衡二叉树AVL和红黑树基本都是存储在内存中才会使用的数据结构。在大规模数据存储的时候,红黑树往往出现由于树的深度过大而造成磁盘IO读写过于频繁,进而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知道要获取磁盘上数据,必须先通过磁盘移动臂移动到数据所在的柱面,然后找到指定盘面,接着旋转盘面找到数据所在的磁道,最后对数据进行读写。磁盘IO代价主要花费在查找所需的柱面上,树的深度过大会造成磁盘IO频繁读写。根据磁盘查找存取的次数往往由树的高度所决定,所以,只要我们通过某种较好的树结构减少树的结构尽量减少树的高度,B树可以有多个子女,从几十到上千,可以降低树的高度。

同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者巧妙利用了磁盘预读原理,将一个节点的大小设为等于一个页,这样每个节点只需要一次I/O就可以完全载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实际实现B-Tree还需要使用如下技巧:每次新建节点时,直接申请一个页的空间,这样就保证一个节点物理上也存储在一个页里,加之计算机存储分配都是按页对齐的,就实现了一个node只需一次I/O。

为什么索引快?

  • 排序
  • 树形结构,类似二分查找

3层的BTree可以表示上百万的数据,如果上百万条数据,查找只需要三次IO,性能提高将是巨大的,如果没有索引每次查找都要发生一次IO,那么总共就需要百万次的IO,显然成本是非常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sql,b树,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