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早上:住户出门,乘坐电梯,出楼宇,走到小区大门,走人行,经过大门口,跟门卫保安打下招呼;
b、晚上:住户从外回来,跟门卫打招呼,走进大门口,经过人行道,进入对应楼宇,乘坐电梯,进房门;
c、吃饭时间:点了外卖,外卖小哥到小区门口,门卫保安看到后直接放行,到对应楼宇上电梯,到用户门口按门铃,送到后出小区;
d、吃完饭:住户乘坐电梯到地面层,在路灯的照明下,休闲走动,然后乘坐电梯回到房间;
e、晚上11点:小区保安日常绕小区一周巡逻,然后回到门卫处。
住户车辆进入小区停车场后,根据指示牌移动到停车场,然后找到自己的停车位,停好车;
没有固定车位的住户,进入停车场(活小区)后,绕一圈看看有没有停车位,然后停车或开走。
a、节假日,准备搞活动,然后在大门口张贴传单;
b、门口张贴社区通知,收取物业费的通知;
c、每隔一段时间,社区大爷大妈上门一个一个询问客户情况,反馈信息;
d、物业人员需要对社区绿化灌溉;
e、物业人员对社区的路灯等设施进行日常检查维护。
a、小区社区的耗电量、耗水量等能源消耗,物业人员进行统计汇总;
b、年底物业公司总结大会,开了小年会,发了小奖金。
a、非小区住户,随便进入小区及各楼宇;
b、住户宠物没管好,跑到小区绿道上,吓到其他住户;
a、胡乱停车:一个住户胡乱停车,堵住了车位,不留电话号码,你被迫成为第二个”胡乱停车“的住户
b、外来的车辆在旁边商场吃饭,没停车位,来你小区停车,霸占了你的停车位。
a、吃完饭后到楼下散步,发现路灯坏了,路面一篇漆黑;
b、物业组织的活动通知不到位,被大爷大妈围攻,以”不公平“为由要求物业赔偿
c、物业人员多次灌溉花草,造成花草凋零;
d、小区中心区丢了一个高贵的盆栽,但不知道是谁拿走的。
年终奖报告的时候,物业耗电量巨大,但是不知道是哪方面耗费的,无法追溯
社区楼盘开发商开发完后,基本就不理睬啦,既不是(智慧社区的)用户,也不是客户
购买房屋或租房住进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用户,但不是客户
社区运营的主要管理者,物业管理工作很关心,是用户,但不是客户
社区居民多项工作管理者,对民生很有帮助,是用户,但不是客户
所以,谁才是智慧社区的客户呢?也就是谁会来买单
随着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关于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意见》、《全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南》等,指出了政府管理者的责任与任务,所以政府管理者才是智慧社区真正的客户 。
他们是师范小区的典型代表,高端小区的缔造者,智慧化区域的建设者、业绩功勋的拥有者,所以他才是智慧社区的客户。
针对上门分析的社区痛点,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是,智慧社区的产品实现方式需要:看得见、知重点、管的住。
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安全、便民、智慧的社区。
• 小区监控全覆盖
• 小区、楼栋出入口人脸识别管控
• 重点人员监控预警
• 孤寡老人预警
• 特殊人员报警
• 多级安全管理
• 小区进出无感知
• 小区外来人员、车辆统计
• 小区车辆违停通报
• 可视监控
• 公共卫生间管理
• 综合设备管理
• 可视化指挥调度
• 智慧巡逻
• 独居老人关怀
• 重点人员行为管控
• 道路通行情况预警
1、以数字孪生的方式,让社区管理者对社区的全景以及问题,可以得到实时反馈
2、通过物联终端、智能感应设备的方式,可以做到远控
1、采用图像识别的技术,对社区的行人、动物、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2、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判断和预测社区内
•管理社区事物,处置 社区紧急事件等
•处置任务,管理社区 采集社区基本信息等
•获取资讯,居民办事 停车服务等
对应用户需求梳理完后,接下来需要细分需对应不同的业务或用户,需要提供哪些功能来实现他们的期望:
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智慧电梯、实时定位、视频监控
智慧门禁、视频监护、全域巡视、实时对讲喊话
车辆识别、智慧停车、智慧泊车、能源点情况反馈
视频监护、动态识别、智慧路灯、边界防护
信息发布、能耗监控、设备维护、园林自动灌溉
需要把对应点提供的具体服务标注好,这实际对客户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业务架构包括支撑层,核心功能以及应用层。
对社区的人员、房屋、、车辆、事件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资源进行上图展示,实现对社区的管理与监测。
通知社区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社区基础数据的管理,监控事件的配置,物联设备的设置,以及社区任务的发布和事件的处置跟进等。
社区停车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社区车位的展示,停车数据的统计,以及对停车场、停车位的管理,并可实现停车查询等功能。
社区养老管理,能够实现对社区老人的统计,并发布养老服务任务,并通过监控设备实现对老人的监控预警。
实现对社区的日常巡检,数据采集,事件上报,事件处置等功能。
社区居民移动应用主要包括社区资讯的查看,一键报警、事件上传、车位查询以及社区办事指南扽
事件上报
事件处置
上报事件展示
管理设置
预警处置
下发跟进
处置反馈
内容下发
停车管理
停车查询
停车展示
人脸识别、身份识别、实时定位、视频监控、
车辆识别、智慧泊车、动态识别、边界防护
智慧电梯、智慧门禁、实时对讲喊话、智慧路灯、
能耗监控、设备维护、智慧停车
能源点反馈、信息发布
图像识别的需求,在进行梳理的时候,需要明确如下几个内容(需要跟算法工程师说清楚的事情):
业务场景、规定动作、本质需求、触发场景、是否关键识别,如下图:
硬件配置、算法类型、采集数据类型、、识别类型/监测内容、识别明细、判断内容、返回结果
应用触发事件、应用执行动作、应用流程持续时长、流程节点限制条件、预警等级、预警方式、接触预警方式、、评分规则等。
确认好需求后,要和技术人员评估可行性。
数据是AI产品的基础,AI产品必须懂得如何利用数据去构建产品。
数据是业务的反馈,利用数据来梳理业务关系
数据类型
图像数据:人脸/监控
文本数据:标签/画像
声音数据:场音/录音
数据质量
清晰度/复杂度
完整性/真实性
模糊度/多元性
采集----》标注----》清洗----》去噪/分割/增强
根据客户具体需求,拆分、筛选数据类型:是身份证还是行驶证,不能不分类地喂养给AI
真实数据要遵循 7:3 原则,7成训练,3成测试。真实数据不能全部用于训练
保证开发进度和识别率
相当于分层分级来处理信息,如人名问(忘记是小爱同学还是哪个语音助手:用用想要查询某个人名时,语音助手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来咨询用户,用户主要回答是与否就行,在回答了大概6、7个问题后,它能给你一个人名,准确度还蛮高的)
优势
1、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可以可视化分析,容易提取出规则。
2、可以同时处理标称型和数值型数据。
3、测试数据集时,运行速度比较快。
4、决策树可以很好的扩展到大型数据库中,同时它的大小独立于数据库大小。
劣势
1、对缺失数据处理比较困难。
2、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
3、忽略数据集中属性的相互关联。
4、ID3算法计算信息增益时结果偏向数值比较多的特征。
KNN算法、SVM(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Logistics回归算法(翻译过来叫”逻辑斯蒂“回归算法)等
Kmeans算法(很常用的一个算法)、EM最大期望值算法等
AdoBoost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排序算法
算法模型是一个固定程序,他是会成长,但是它不是万能的。
现实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现实业务、硬件、前端操作、后端程序做很多帮助。
实际应用中,切勿把算法当成万能的,产品能落地上线才是关键!!
如人脸识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