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搭建:指标体系的经典四步

指标体系的定义及选取原则
实际工作过程会出现令人不悦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于某核心数据,如日活,只知道数据在变化,但是不知道为何变化,特别是处于一个较大跌幅时,产品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就会向数据分析师要各种维度的数据。比如,年底汇报时,产品跟数据要各种各样的数据,要了之后发现跟现有数据对不上,数据内部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各种各样的口径。第二种情况是每隔一段时间,产品都会拉上数据、研发一起对埋点,总是觉得当前的字段不够用,底层日志越来越大,数仓修改的也越来越多,取数越来越慢,错误越来越多。

这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都在于缺少指标体系的建设、宣贯(宣传)以及实施。其中宣贯和实施更为关键,因为有一些公司有指标体系的建设,但宣贯不到位,所以实施的时候就更不到位。比如,开会时决定要做哪些指标体系,大家都拍手叫好,但在落地时,很多动作没有做到位,这些都屡见不鲜。

业务方不重视指标体系是感觉指标体系是基建活,离完成 KPI 太远,只有出问题时才会临时重视。数据方不重视指标体系是因为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做好了可以,做不好就背锅。甚至有些分析师认为,指标体系只是一个思维导图而已。

要想把指标体系真正说明白并不容易,但如果你都说不明白,你怎么判断你自己真的很懂呢?作为埋点、取数、分析的一切前提,指标体系如果做不好,始终会很乱。

指标体系到底是什么?指标体系是在业务的不同阶段,分析师牵头与业务方协助,制定的一套能从各维度去反映业务状况的待实施框架。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1.在业务的前期、中期、后期,指标体系不一样;

2.一定是由分析师牵头与业务方协助,而不是闭门造车;

3.从各维度去反映业务的核心状况,指标有很多维度;

4.最后就是一个大实施框架,一定要实施,否则就是浪费大家时间。

而在指标选取时要注重几个原则:根本性、可理解性、结构性。

根本性:对于核心数据一定要理解到位和准确,如果这里错了,后面基本不用看。

可理解性:所有指标要配上业务解释性,如日活的定义是什么,是产品的打开还是内容的点击还是后台进程在就行。

结构性:能够充分对业务进行解读,如新增用户只是一个大数,我们还需要知道每个渠道的新增用户、每个渠道的新增转化率、每个渠道的新增用户价值等。

建立指标体系的四个步骤
第二个模块是指标体系建立,知道了指标选取原则后,具体如何建立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具体的指标体系建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厘清业务阶段和方向
你要知道当前业务处于什么阶段,具体的业务方向是什么。对于一家公司往往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业务前期(创业期),在业务前期更多是想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看公司盘子大小。所以在业务前期最关注用户量,此时的指标体系应该紧密围绕用户量提升做各种维度的拆解,比如说渠道。

第二阶段:业务中期(快速发展期),在业务中期,除了关注盘子的大小,还要看产品的健康度,除了关注前面的用户量走势,更重要的是优化当前的用户量结构。如果留存偏低,必然跟产品模块有关系,是不是某功能流量承接效果太差。

第三阶段:业务后期(成熟发展期),在成熟期看变现能力以及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市场格局已定,一定要看收入指标,各种商业化模式的收入,同时做好市场份额和竞品监控,防止后来者居上。

第二步:确定核心指标
第二步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核心指标,相信我,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很难,而是所有人重新接受一些客观事实很难。

举个例子,某款产品的日活口径是打开 App,通过不断买量、外部刷量,日活也一直在上升。业务方觉得挺好,但分析师发现,打开 App 的用户中,3 秒跳出率达 30%,这非常不健康。这说明当前的核心指标(日活)有问题,更好的核心指标是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用户数。

每个 App 的核心指标都不太一样,所以一定要多花时间去考虑这件事,这个非常重要,不只是看日活和留存。核心指标确定好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核心指标进行维度拆解。

第三步:指标核心维度拆解
核心指标的波动必然是由某种维度的波动引起,所以要监控核心指标,本质上还是要监控维度核心指标。通用的拆解方法是先对核心指标进行公式计算,再按照业务路径或者业务模块进行拆解。

比如,当前的核心指标是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用户数。那么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用户数等于打开进入 App 的用户数乘以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占比。

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用户数 = 打开进入 App 的用户数 * 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占比

对于打开进入 App 的用户数,如果我们要想在这一块有所提升,就要看各个渠道的转化率是多少?用户从哪里来?用户通过什么方式打开 App?是通过点击桌面图标还是点击通知栏?同时这些用户的画像是什么?

对于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一个占比,要看具体停留时长的分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少是 3 秒,同时要了解停留大于 3 秒的用户特征以及行为特征是什么情况,有没有作弊或者说刷量的可能性。

核心维度的拆解,需要多跟业务方进行沟通,把能够考虑到的模块都给放进去,基本上就比较全面。

第四步:指标宣贯、存档、落地
最后就是指标的宣贯、存档以及落地。

宣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步,往往是和业务核心人员沟通好之后就直接开始建报表。实际上搭建好指标体系后,要当面触达到所有相关的业务接口人,最好是开会并邮件。

存档:同时要对指标的口径和业务逻辑进行详细的描述存档,如某功能日渗透率=该功能的日点击人数/日活。只有到这一层,后面的人才能一眼看懂口径的意思。

落地:落地就是建核心指标的相关报表,实际工作中,报表都会在埋点前建好,这样一旦版本上线就立刻能看到数据,同时这时各方的配合度都很高。

这就是指标体系建立的四个步骤,其中每一步都非常关键。很多数据分析师经常抱怨临时提数需求太多,本质是因为指标体系没做好,指标体系很分散。

 

 

 

 

 

 

你可能感兴趣的:(指标体系建立,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