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0和HTTP1.1的主要区别

目录

    • 长,短连接
    • 新增Host报头属性
    • 新增错误状态响应码
    • 带宽节约优化
    • 缓存处理

长,短连接

HTTP 是基于TCP/IP协议的,每一次建立或者断开连接都需要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开销,如果每次请求都要重新建立连接的话,开销会比较大。因此最好能保持一个长连接,同一个c端可以用这个长连接来发多个请求。

  • HTTP/1.0中,默认使用的是短连接每次请求都要重新建立一次连接;
  1. 双方建立连接
  2. C端发出请求信息
  3. S端回送响应信息
  4. 双方关掉连接
  • HTTP 1.1起,默认使用长连接 ,默认开启 Connection: keep-alive 报头字段(close代表关闭);

HTTP/1.1的长连接有非流水线和流水线 两种工作的方式。

流水线方式是客户在收到HTTP的响应报文之前就能接着发送新的请求报文。当然,HTTP服务器得按照客户请求的顺序响应,以保证客户端能够区分出其每次请求的响应内容。

非流水线方式是客户在收到前一个响应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

新增Host报头属性

在HTTP1.0中认为每台服务器都绑定一个唯一的IP地址,但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

HTTP1.1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应支持Host报头属性,且请求消息中如果没有Host报头属性会报告一个错误(400 Bad Request)

新增错误状态响应码

更具体化的像客户端反映了请求错误的信息;

如:

409(Conflict)表示请求的资源与资源的当前状态发生冲突;

410(Gone)表示服务器上的某个资源被永久性的删除。

带宽节约优化

HTTP1.0中,存在一些浪费带宽的现象,例如客户端只是需要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而服务器却将整个对象送过来了,并且不支持断点续传功能;

  1. HTTP1.1则在请求头引入了range报头属性,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即返回码是206(Partial Content),这样就方便了开发者自由的选择以便于充分利用带宽和连接。

  2. 客户端事先发送一个只带Host报头属性的请求,如果服务器接收此请求就回送响应码100客户端就可以继续发送带实体的完整请求了

100 (Continue) 状态代码的使用,允许客户端在发request消息body之前先用request header试探一下server,看server要不要接收request body,再决定要不要发request body。

缓存处理

等等底层的缓存处理,不深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网络,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