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好久不上。

假期是真的忙。答应孩子们陪他们写日记,旨在培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每天不仅自己陪着写一篇,还要将学生们的日记整理、点评、制作成美篇分享。

开学重新下到一年级带新生。今年小一新生多数因为疫情末做好幼小衔接,在行为习惯上和心智成长上略输往年,而且我班有几个问题特别突出的孩子,所以精力被牵扯,回来没精力再动笔。

缺乏自我追求提升的动力,人就慵懒了。书丢一边,每天回到家刷手机直到入睡。虽偶尔看看书,但心浮气躁。今天终于放下一天手机,伺花弄草,看家里哪不舒服收拾一下,没事找本书翻翻。前两天女儿想和我聊聊《人间失格》这本书,但因为我没有看过,只好转移了话题。今天书到了,准备近期阅读。

国庆长假阅读了知乎上推荐的《若即若离》,书的内容一般吧,不是我的菜,但很喜欢书面的设计。

充满禅意,两个不同色的圆代表着不同的个体,在交往中重叠,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代表每个人交往中的迁就。但大多数部分始终保持独立的自我。简洁干净的封面上若即与若离的位置切中这个词的含义。

10月8日理了短发,9日一早上班,穿上轻便鞋出门乘电梯下楼,经门岗,脚底一阵钻心疼,心里疑惑,莫不是鞋里躲着一只密蜂不小了被我踩了?但转念一想不对呀,没有感觉丝袜下有东西。难道踩了图钉?也不可能,小区里没有要用到它,况且水磨石地上如果有钉一定会走着响,我出门二十步都没走到哪里会有钉。这么想着根本没停下脚步继续赶地铁,坐上地铁,也不好意思脱下鞋去看脚底呀,刚开始我还指望拱着脚,尽量疼点不着地,健步如飞地走,到校门口时已经一瘸一拐了,坐到办公桌卡位时立刻脱鞋脱袜看脚,前脚掌下一根一厘米长的头发丝戳进了皮肉里,惊叹于这么柔软这么短的碎发竟也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校工阿姨和我一起把它给拔了出来。

10月16日连着两天早晨从地铁站步行去学校看到街边绿化带聚集很多工人蹲在灌木丛中忙碌,以为他们在种花草,直到看到站起来的花工才知道原来是除草。内心感慨:都是植物,根据价值被分类,有用的哪怕生命力娇弱,也要扶持;无用的,生命力顽强地野蛮生长也要被一次次清除。而有用与无用的判断是那么可笑,标准是唯一的,是主宰者——“人”制定的。谁又问过灌木和小草的意思?教育也是这样,我们想把人人都培养成一个个标准零件,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娃是山顶上那个,谁在乎了孩子内心的想法?谁在乎了孩子眼中的风景?为什么要成长为一棵树,而不能是小草?为什么小草就没有生存的权利?自由成长是一句空的口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