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听书稿,如何避免掉入思维惯性的陷阱/听书稿复盘(二)

写听书稿前,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读书,你一定这样答。当然。那么第二步呢?

我想,会有很多人说,到豆瓣、小红书等网站读书评。

我却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我觉得这样做会让我们陷入思维惯性的陷阱。

所谓思维惯性也就是思维定势(Thinking Set) ,它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这种思维惯性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也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成为束缚人思维的枷锁。

写听书稿前,在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的情况下,先去看别人的书评,听别人的讲书,很容易被这些书评人、讲书者观点所诱导,陷入他们的思维模式中,从而阻碍了自己新特观点的萌发。

我们一定不会否认,对任何一本书,一千个人阅读就会有一千个想法,但是一旦自己还没有形成观点和讲书的框架就去吸收别人的养料,就很容易按照前人的思路去搭建自己的讲书体系。

所以,我一般的做法是,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在记录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梳理书籍的脉络。书读过,笔记中也记下了书籍的结构和自己划定的重点,从而决定自己要讲的书籍的三四个主要核心点。

确定核心要点后,再回过头来对与要点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读,最后写出大纲,画出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在提交自己的稿件之前,我从不看任何与本书相关的书评,也不会去听书平台找音频,我不想被别人的思维牵着鼻子走。相反投稿后,我一定要去读书评或听讲书稿,看看自己与别人观点的异同,找找自己的差距,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写作积累能量。

这是避免进入别人思维惯性的方法。

思维惯性不只存在于别人的诱导,自己本身也有一定的思维惯性。

特别是写作的过程中,连续几天的酝酿创作修改,自己很容易就限定在一定的框架内,不容易跳出来看和评价。

这时候就需要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发酵。也就是这几天把稿子放一放,不再想不再看,让头脑和思维远离它。

之后再重新来读稿子,经常会有一些反转性的思维,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想法,还可能检验出过去读了几次都看不出来的错误。

总之,要避免惯性思维,就是一不要想通过借鉴别人的文章,二是让自己的稿件有发酵的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听书稿,如何避免掉入思维惯性的陷阱/听书稿复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