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F || Feeling,是“亲爱的,我也很想懂你”

世界上会有人和你感同身受吗?

根本不存在,哪怕你们经历再像。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沟通和共情,尽量理解对方。

“我理解你的感受。”

“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我非常非常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在沟通中,你如果没有办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或者无法正确理解对方的感受,就都会容易陷入沟通的对立面,导致沟通无效、失败。

多数人认为,说话,只要说清楚内容就行了,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情感表达、语言语气、姿态神情,往往会比内容更重要得多。

在我们的日常沟通对话中,手势、表情的重要性往往大于语音语调的重要性大于内容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面对面交流时,重要的不一定我们在说什么,而是我们怎么说。

很多时候,如果加了过多内容之外的东西,内容本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人嘴里,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效果绝对会不一样。

而反过来,作为倾听者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只简单地用耳朵去听内容,这是远远不够的。倾听不仅仅要求我们用耳朵去听说话者的言辞,更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在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内容和非言语内容。

比如,朋友跟你讲他的一件伤心事,他绝对不是为了让你知道这件事了就知道了,也不一定是想从你这获得什么宝贵的建议,他要的是你的陪伴,要的是你对他的情绪、感受的理解。

不然,他会说一句也许你很耳熟的话。

“算了,我就吐槽吐槽而已。没什么的。嘻嘻。”

只有当你共情到对方的心情,你知道对方话语里传达出来的是什么信息,你和他一唱一和,才能真正起到排解矛盾或宣泄感情等作用。

情侣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吵架。

“行吧,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好不好,你别气了。”

“你错哪了?”

“我刚刚不应该玩着游戏不给你倒水......”

“你看你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问题出在哪!我在乎的不是那件事本身,我生气的是你的态度好不好!”

“???”

“我态度很好啊。”

“呵呵。”

最终,两个人都不爽。

为什么情侣吵架总是容易扯到“态度”和“感受”?原因之一就是在这段亲密关系中,两人很少会特别注意到对自我感受的表达和对对方情感的理解。

“你今天回家晚了,十点才回来,最近会很忙吗?”

这句话从表达者出发,我们可以假想这两种情况:

男生刚进家门,女生边玩手机边抬头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今天回家很晚啊——(拖音),十点才回来,最近有这么忙吗?(后面几个字,拖音)”男生一听,内心OS:完了这是又要责怪我了,我好烦啊我好累啊,我要保持微笑,“嗯,最近很累。”然后两人沉默,或者小声嘟囔,甚至因此吵起来……

男生刚进家门,女生笑着对他说:“你今天回家好晚,都十点了才回来,最近工作会很忙吗?累吗~我在家好无聊啊。”这样的表达,男生轻易就get到了女生的关心,也知道了女朋友在家是觉得无聊的,接下来就会哄她,逗她开心啦。

看,不同的表达语气和姿态,传递出的情绪、感受是不一样的。在第一个情境中,女方的话在男方听来就是抱怨,男方没有办法很好地听出女方的感受。而在第二个情境中,女方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就不用男方去猜了。

所以,无论是哪一方,在表达和倾听的时候都要尤其注意感受的表达和理解。

你说话的方式会很容易影响对方的感受,因此,语调和表情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当我们要表达内容时,不光要把内容说清楚,更是要用适当的语调和表情将内容演绎出来。

我曾在途梦(公益教育组织)负责coach嘉宾。

要怎么coach呢?

拿到嘉宾的简介和联系方式,和他们预约时间进行第一次沟通,一起确定公益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接下来由嘉宾制作PPT,做完PPT我们再对接,对接完再改PPT,再试讲,再完善,最后才是真正由嘉宾远程在线给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们分享职业生涯内容。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沟通很多次,而且每次时间还不短。

和嘉宾沟通时,我是一定要预约对方可视频的时间的。电话吗?不好意思,不行。

只有见到对方,我们才能更好地沟通,更好地倾听。

每次和嘉宾的沟通时间都长达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甚至有时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一旦被拉长,我就要格外注意对方的坐姿、姿态、神情和语气。

一般来说,前20分钟,我和嘉宾刚碰到一块儿,对方会很乐意把自己的工作、自己对分享主题的想法讲出来,这个时候我只需要倾听。

在第20-40分钟这个阶段,嘉宾会逐渐变得没话讲,我就要主动去问,把我们上课需要涉及的点和嘉宾讲清楚,一同和嘉宾设计互动环节。这个时候,嘉宾可能会说“好好好”,也有可能会反驳一些提议,提出自己想分享的那个点。

在40分钟之后,嘉宾已经是处于一个累的状态了,沟通陷入瓶颈。这时候稍微观察嘉宾,我会发现对方的坐姿经常在变换,神情也开始变得不耐烦,有时会皱皱眉头,有时会仰着头发个呆。这不是对方的有意行为,而是从生理、潜意识来讲,他们确实累了。

这个时候,作为倾听者,我就会跳出来,不和嘉宾讲课程怎么设计,而是通过一些话语再次引导对方的注意力,调动对方的积极情绪。

“好难想啊,真是不好意思了老师,这个互动环节确实很难设计出完美的方案,我能感受到您现在的苦恼。”这是在告诉对方,我与你同在,我能感受到你现在的情绪。

“但是没办法呢,我们还是得再讨论讨论。因为我们做途梦,也都是为了给中学生们更大的能量嘛,他们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听您讲课,我相信您的课程一定会有很好的反响,我们再怎么辛苦准备也是值得的。”这是在基于理解对方情绪感受的基础上,和对方重申我们做这个公益的初中和目的。

“我刚刚也是一直在心里想想想,想得很苦恼,就想赶紧想出一个很好的互动来。唉。不过我想起之前有一位嘉宾呀,他采取的办法是……您看,这个是否可以给咱们打开一些新思路?”这是在告诉对方我也很苦恼,我真的也共情到你的感受了,我现在有个提议,您要不听听看合不合适……

就这样,嘉宾的情绪就会再次高涨起来,感受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不开心。

因此,在沟通、倾听时,要以对方为中心,要与对方有眼神交流,要专注在对方的情感情绪上,根据对方的语气,姿态等给出反应。

只有当我们放下自我,进入到对方的状态,我们才能更准确察觉出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我妹妹特别可爱,特别耿直。

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很好。妹妹一但伤心难过哭了,我妈就会说:“好啦,宝宝很难过,妈妈也很难过。”“我理解宝宝的感受,来,擦擦眼泪再和妈妈讲刚刚我怎么让你生气了?”

我妹就会知道原来妈妈是这么关心她的,她从不急于纠正自己的问题。

比如,冬天她赖床不想上幼儿园,妈妈会先听完她的哭诉。“太冷了,我很困,我就是不想起,我不要去幼儿园……5555555”

妈妈一定会听完她的话,然后重复她的话,“对,冬天太冷了。”再告诉她:“妈妈也觉得冬天起床很痛苦,自己也不想起来工作,就想抱着宝宝一直睡啊睡……”接着跟她讲,“但是没办法啊,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妈妈有妈妈的工作,宝宝有宝宝的‘工作’,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你不去上学会羞羞脸哦,在这里睡了就虚度时间了。”

妹妹哭过、闹过,把情绪发泄出来后,就会感到轻松,听妈妈这么安慰自己就会感到被关心,也就能乖乖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了。

小孩如此,成年人更是如此。

在倾听时,察觉对方感受,将对方话语背后的情感复述出来,表达出来,以表示自己接受并且了解对方的这种感觉以及理解为何产生如此情绪的原因。

在倾听时,不要急着提建议,不打断对话倾诉,让对方倾诉、哭诉完再发声。

因为所有建议的潜台词都是在说:“你闭嘴,你听我的。”

关于沟通/倾听的3F法则

回顾上期,关于Fact

3F || Fact,是“昨天,老板冲我发火”

还有一期 · 敬请期待

3F || Focus,是“对不起,我是警察”

Thanks a lot

更·多·请·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3F || Feeling,是“亲爱的,我也很想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