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别等到“有时间”再去做。

最近,丁一舟和赖敏这对“走心情侣”的事迹火爆朋友圈。赖敏是一位企鹅病患者,丁一舟是在知道赖敏的病情后,选择默默守护她的丈夫。

赖敏在得知自己可能为日不多时,写了一份愿望清单,其中一条:环游中国。

两人放弃一切,从开始的一辆山地车、一辆轮椅出行到后来的改装三轮车,他们从广西柳州到贵州、大理,再到西藏,他们行走在路上。

许多人被他们真挚纯洁的感情感慨,也有人开始思考:“既然有愿望,为什么不早些去实现?”


想达成的愿望,为什么不早点去做?


有的人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合适?什么是合适呢?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最难回答,就好像没有边界的围城,我们只知自己身处其中,却没人知道怎么走出去。


在实现愿望方面,我们好像都有拖延症。


高考将至,回忆自己当年,突然想到自己那时有一个心愿,想要学习素描。

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没有多余的精力也没有空闲的时间。

“以后再说”我安慰自己。

及至上了大学,日子在准备一个又一个的考试中过去,蓦然回首,当初学习素描的愿望还搁置在那里。


我们都曾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又碍于世事的浮浮沉沉。


世界是广阔的,我们只拘泥于一角,守护着自己的安稳和平淡。

可人都是会腻的,外界的五彩无时无刻的不在吸引着。于是有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情怀。

我的朋友小雨最近跟我吐槽,手边的事情太多,说好的健身到现在断断续续的去了几次,根本瘦不下来。

她捏了捏肚子上的肉,继续抱怨:作业一大堆不说,四六级考试时间也不远了。

晚餐间隙,看见吃完饭的小雨,坐在床上盯着屏幕嘿嘿的笑,低头看看手表,距离晚自习还有半个小时。


并不是没有时间去做,而是不懂得利用。


小雨说自己没有时间,是指没有整块的时间专注于某事。

现实中,人们做事往往重视“仪式感”,什么事情都要找到恰当的、能只为专注于其身的时段,而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为我们留下的所剩不多的时间段,对于很多人来说,休憩、娱乐还不够,哪能再利用其做事?

说白了,就是懒惰,这渐渐成为很多人的通病。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或者工作,坐在椅子、沙发上,一天中的罪恶由此开始。

你会下意识的给自己一个信号“我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可以舒舒服服的待一会了。”于是你拿起手机,再也没放下过。

日渐丰富的网络科技生活给我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是疲惫工作后的放松?还是“碎片化时间”的另一种消耗?

马云有一个演讲:“世界是懒人创造的。”

不想洗衣服,于是有了洗衣机。长途跋涉,费时费力,于是有了高速代步工具。不想爬楼梯,我们又发明了电梯......

忍不住为懒人打call?醒醒,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聪明人在满足你的懒惰。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些事,别等到“有时间”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