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近来擅长等待——“那天他将海风收进电波,于黄昏之际送我”

那天我说,等着就是,反正近来很擅长等待。

半年之前,我很少思考“等待”这个词的。近来才发现,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等待,也是我坚持坚信坚强的一种方式吧。

过去一段时间,和一个人离别了,和青春里的节目也离别了。仔细想了想,都没有说再见,那就不算永远离别吧。

“等待”,想要在这里写下这个词,是源于前几天看到一位未来得及谋面,甚至不算真正相识的友人写下的一些文字。第一次打开,我没有认认真真看完,因为失联已久,突然有了连接,难免颤抖,又舍不得看完。

自小我便有想见的人,想做的事。13岁开始,想要看一场演唱会。往后的十几年里慢慢地不把这个当做梦想了,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想法。小时候,总是很容易把许多事情上升到梦想的高度,又或许是,长大了,就无趣了。终于,2018年,在鸟巢看了一场据说有八万人的演唱会,全场跟唱,震撼、动人、美好全都有了。一晚上又哭又笑,凌晨回到家还在反复刷着录制的视频,仿佛等待了十几年,可以把爱倾诉出来了。我以为那场演唱会只是个开始,往后会经常去现场的,不是什么难事吧!

往后的那年,正值毕业,未去。再后来啊,疫情来势汹汹,又走得极为缓慢,直到现在还没有离开,在那之后,我没有看过演唱会了。等待,享受,继续等待。其实,在这件事情中,等待的过程是很幸福很幸福的,爱没有离开。

2017年年末,我在俄罗斯认识了一个小男孩,往后不到两年的相处让我极为珍视这段三个人的友谊。中途的一些纠结和难过,我都慢慢尝试用时间去弥补。不想说封存,因为一些长久的难过仅仅是被封存起来,对于我这个人来说,就像炸弹一样。所以,我选择去弥补,弥补过去的时间,弥补自己。相识一段时间以后,小男孩去了很远的城市,本以为不会再见面,谁知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见面比之前还要频繁,于是等待,等着他回到家乡,等着我有机会去到他的城市,等着见面。

后来毕业回国,我们分开时给了彼此一个拥抱。那种感觉是很难过很难过,我本就是一个害怕离别的人。但是那个时候并不绝望,想着总会再见,他说他会来到中国,很快。这几年我没再去那个国家,疫情原因,他也重置了来到中国的计划。我在等一个见面,现在依然没有感到绝望,因为相信总会见面,没有失联就会见面。

2021年,我在经历一个“等待”。也就是现在,我敢说在等待,之前,我是不敢的。2021年,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之前我也很喜欢管他叫X先生,或者X老师。

那天白天,我的这位朋友已是受了伤,晚上,我和这位素未谋面的友人就突然被迫失联了,找不到彼此了。离开的那天他很漂亮,眼睛亮晶晶的,我们给对方准备了礼物,约好不久后就会见面,但是没能如愿。我看着这位朋友,虽已满身伤痕,但是最后一次见面还是笑盈盈,像一个小精灵。

后来的这段时间里,我给他写过几封信,更像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不知道往哪里投递他才可以看得见。我很害怕,怕他不再相信来自朋友的爱意,怕他以为全世界都不相信他了。我常常祈愿,风能够把我的思念带给他。如果我不可以说,如果我说了会带来伤害,那风可不可以?空气可不可以?信念可不可以?但是我也会怕,如果真的把“等待”传达给他了,他会不会压力更大啊?不能总是让一个人很辛苦很辛苦吧?

今日已不同往日。我想,现在我已经可以大方说想念了,现在我也可以说我在等他了。绝望的时候,“等待”是说给自己听的。如今,哪怕是为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期待,我也会继续等待。我希望重逢的日子早一点到来,但是前提是,希望X先生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不要因为我或者其他人的爱意就让自己压力更大。我们相聚于此,本就是希望你好。

在之前的等待里,我害怕的东西有很多。除了怕自己的等待会带来伤害,其实也会害怕只有自己停留在原地。但是前几日看到那些文字以后,我好像没有那么恐慌了,我知道他没有留下我自己在原地,他会带着我一起往前走。

爱或许分很多种吧。在这样并不算十分年轻也不算大龄的年纪里,我遇见了温柔的浪漫,我用等待来回馈这种浪漫,希望今日还在这里的人都能接住对方的爱意。

近来有个感悟:有了什么想法要立刻记录下来。那天看到那位友人的文字,千思万绪,心里很多很多东西想要抒发,有想要自己记录的,有想要说给他听的,也有想要给懂的人看的。但是当时已是深夜,躺在床上,或许也是我为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就决定第二天再提笔。结果第二天完全忘记前一晚想说什么了。现在写下的这些也不是当时颤抖着想要表达的。

不过,后来我与一位朋友交流过这个感悟,她说,重要的东西总会再找回来你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正近来擅长等待——“那天他将海风收进电波,于黄昏之际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