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闻刑场绝唱,何人怎知山涛真情

       嵇康,山涛,一个被称为“万世风骨,文人典范”,一个被称为“司马氏的走狗,竹林七贤里的败类”。千百年来许多失意的文人雅士总会以“刑场上的三千太学生自比寓意学习嵇康那种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可是大多数文人的失意是暂时的,他们成为封建王朝一姓家族奴才之人则犹如过江之鲫。他们也许赶不上他们所嘲笑讽刺的山巨源,他们真正成为了一个帝国的机器上的工具,所以也就有了《狂人日记》里的“我所看的历史满满写着“吃人”二字”。

        嵇康所出生的时代是曹操的后英雄时代,随着这位枭雄的落幕也注定了阮籍、嵇康这代人的命运是悲惨而又值得感叹的。曹操之后的曹魏,曹丕继承大统然而享国日短,之后的后继之君少了先祖的睿智与果敢,多了一些懦弱与苟安。所以,司马氏乘机而起谋权篡位。有很多后世学者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总会对司马氏家族咬牙切齿。司马氏开启的时代是样的时代呢?是杀戮的时代,是礼与法被践踏的时代,是目无尊卑的时代,也是汉民族最为灰暗的时代却也是最开放活泼的时代。

        嵇康和山涛的时代没有了之前的礼法天下,自司马氏之后新兴王朝取代前朝不再遵循礼法,不再有繁文缛节彬彬有礼的禅让礼仪,手段变得简单,方式变得粗暴。那就是你不服从我,我就杀了你,你不买我账我就除掉你。君君臣臣的礼法局限变得暧昧模糊,君弱不强,臣就可以取而代之,不管自身出自正义还是非正义只要取代了你,你的王室你的臣子都要归顺我,不然,面对的就是钢刀与绞索。所以晋代以后目无尊卑的臣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目无尊卑荒淫无道的皇帝也同时亮相。面对这个时代嵇康与山涛无法选择,他们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选择合作与新朝合作,担任新朝的官职。二,不接受合作,面对的是新朝的政治迫害甚至是钢刀绞索。面对如此黑暗的政治环境,具有个人理想追求的文人们想要寻找第三条道路,既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又可以守住自己的理想追求,更在历史上留下清誉的名声。那就到竹林里吧,竹林里没有宫廷之变,没有杀戮与夺权,有的只是文人之间的“清谈,雅议”。

       嵇康,他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出生的时代是后曹操时代,面对的时代是司马氏的时代。司马氏要拉拢他,他做了太学傅就是现在的国立大学老师。可是他恶心这个时代,鄙视这个政权,所以他就成了“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的友伴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便是那时竹林名士对于当下政权的看法。那山涛同样是“竹林七贤”中的名士为什么会选择做官与司马氏政权合作呢?

       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们,也困扰着历史,使很多人不懂不解甚至鄙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山巨源与司马氏合作是可以理解的,竹林七贤中大部分都是前朝的遗民大部分来自曹魏政权也是司马氏想极力打击铲除的势力。嵇康对他也是信任的,有人会问:“嵇康不是已经和山涛绝交了吗?"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嵇康对他的儿子说:“山公安在,汝不孤矣。”可以说这是一段几句感情色彩的对话,在嵇康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与三千太学生作别。这期间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他,不是他的哥哥不是他的儿子,却是绝交的好友山涛。

       那个时代的士族有了向死而生的气魄,这种气魄是嵇康给予那个时代的。山涛的真情在于他将嵇康的儿子视为己出抚养成人,山涛让嵇康之子嵇绍明礼识字并劝嵇绍出来为官,也许正是这位山公的影响,嵇绍在八王之乱中忠心护主晋惠帝而被乱箭射死,成为了千古忠臣的代表。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就有歌颂嵇绍的名句,不管嵇侍中护佑的皇帝昏聩还是残暴,嵇绍将他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品格在他所生活的时代用他自己的方式升华了,而这里面少不了山公的帮助和指点。这就是山涛的真情——注重朋友之谊,也可以说山涛变相解决了嵇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矛盾瓜葛。使得嵇氏家族自嵇绍之后名留青史,成为历代名臣的楷模,这里面少不了山公对于嵇绍的培养,让他放下了仇恨使嵇绍能在危及之时献身护主。

      嵇康刑场绝唱“广陵散”他所面对的时代给予了他“向死而生”的气魄,山涛没有这种气魄他只能尽自己之力保护往日好友之子,使得他能够成为这个纷乱时代下继其父之身的人,继其父之名的人,继其父之德的人,承其父之言的忠臣。

     刑场上落日余晖,乌鸦啼鸣,他望着昔日的好友依旧孤松之独立,他能做的就是抚养好他的儿郎。可惜,我们都错怪了山涛,如果我的朋友中有一位“山涛”此生无憾!


后记:这篇作品查了很多资料,自己看了很多遍,却一直觉得资料与文中所言之事不是很紧密,会导致说教意味很浓的倾向。真诚希望有喜欢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朋友指点一下,我也算是又做回学生了,哈哈。感谢大家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人皆闻刑场绝唱,何人怎知山涛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