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痛苦,在现实中起舞

1.没有人生无苦难

现实的苦涩就像黄连、苦瓜与咖啡,各有各的苦法。当我被现实打得满地找牙时,不禁遥想历史长河中的伟人与当今名流——没有人的一生不曾经历苦难。

圣贤如孔丘一生也未能实现政治抱负;英雄如曹操也曾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朱元璋前半生要饭出家,兄弟八人竟饿死的就剩两人;曾国藩只身办团练,书生带兵,以一人之力救国于水火;埃隆马斯克也曾在接受采访时泪流满面,任正非的女儿至今仍被加拿大扣押——谁的人生没有苦难?

没有人的人生没有苦难,这是定律,既然是定律,又为何对着定律犯愁呢?

2.在现实中起舞

阳明落榜时,笑曰:“诸位皆以不及第为耻,而我以不及第动念为耻”。庄周的夫人去世,哭了几日竟开始替亡妻高兴,认为夫人只是回到了出生前的地方而已,可以不必再忍受病痛的回到自然运转规律中。

何谓圣人?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有悲有喜,然而一切皆为规律,总要发生的事,何必为此起心动念呢?

我自己所谓的最大苦难,无非是不断拿自己的逆境对比别人的顺境的庸人自扰罢了。

格局不同,则选择不同。细细想来,烦扰自己的,无非是不能“格物致知”,无非是无法“从心所欲”。无非是把面对事物本能的起心动念当做了真理相信且执行而已。

若我注定此生平庸,我想症结就在于此。

然而,这也是规律而已。

归根究底,苦难不过就是起心动念罢了。与其苦中作乐,与苦相伴,不必悲喜,就只是发生了,然后呢。

我到底能够真正拥有什么? 我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我在叹息什么?我又能创造什么?

我是太过自恋了才疯了一样在想这些。心智是玻璃做的,每次被现实击碎,就把击碎你的东西,连同自己碎成渣的碎片一起黏回去。这次黏回去的,就叫做“在现实中起舞”吧。

3.我想永远快乐

讲到此处,我发觉不知何时起,我下意识将“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估价。

100元钱,无论它被揉皱变旧,还是被踩在脚下,它不会因此贬值。当现实践踏我,欺负我,否定我,其实我的能力,知识结构,智商并没有任何改变,我何必因此否定掉自己本就具有的价值呢?

1.摆脱受害者心理。不要再把幸福看做是常态,幸福与不幸本就是并存。不顺利时的惯性思维就是我是个受害者——只是发生了事而已,问问自己,我要去的远方在哪里?从更高的维度看这件事值不值得解决?如何解决?

2.假如我拼一下,我的价值未可估量。我对于我要做的事情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我想,我也曾经做成过一些事,不全是失败,只要我拼一下。试着给消极想法加个可能性,如果我拼一下。

3.想法≠真理。任何本能反应都只是起心动念而已,未必就是事实。

4.我能否更接近我的目标。目标背后的意义感又是什么?不实现目标是否就得不到我想要的快乐?

5.永远谦逊,保持求知。无中生有是道的规律,做人,越是虚怀若谷,越能够胸怀江海,容人容事,不断吸收。

4.从心所欲

我想,谈到此处,便不难找回那个于浮沉中迷失的自我,甚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也因此成为可能。

须臾人生,潇潇洒洒,轰轰烈烈!

如圣人一样“从心所欲”,这可能吗?

我的理解关键在于“不逾矩”。当充分认识规律的本质与自己要达成的目标时,便可以,甚至应该从心所欲了。

比如我最近认识到情商的本质,不是会聊天,而是真的对他人抱有善意。因为人际的本质是互惠。

过去把阿谀奉承者当做情商高,其实被拍马屁的人也不是傻子,你拍的不舒服,别人对你也留下虚伪的印象,而如果你对每个人都抱有真诚的善意,真心愿意为别人做一点举手之劳的事就不一样了(这不等于不拒绝不该接受的请求,违心不拒绝更难受,怎么做到“真心”?)。

认识到这个本质后,我只要心里有别人,我便不至于很多时候不知道要不要开玩笑和表达自己了。而表达自己,袒露你的个性,正是别人认识你的机会。放肆一点也没关系。

绘画亦如是。我理解的绘画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有不同的解读比如说绘画就是为了表现美,或者绘画是为了引发他人思考,为了描绘客观对象。这不是并非一个固定命题。

我绘画多年却弃笔了,原因在于我的绘画没有丝毫的“个性”,没有自己的风格,满是精心训练后的匠气——我一直想成为别人而不能。但按照这个理论我只要不逾矩便可以从心所欲。

丢掉别人的方法,丢掉之前的认知,向自己的目标进发并探索。这很大胆,但没什么坏处。这种没有大是大非的命题上,只要不逾矩,你应该勇于做自己。


话题到此,应该画个句号了。我自己也没想到,一个痛苦中的自省,竟将我所读过的书串联成了一个体系,而这个体系,不就是“第一性原理”吗?

认清规律,改变态度,利用规律,从心所欲。

哇哦!逍遥,潇洒,尽兴,狂放!感谢今天的悲凉感,带给我的深度思考,由此可见,即使不想这些,痛苦也并非坏事。好坏,心情,时运,如同股票一样在波动,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

所以,放肆生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摆脱痛苦,在现实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