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么牛,“打工人”要不要为10年后而焦虑?

人工智能.png

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后,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迅勃发展,并在金融、零售、电子商务、物流、教育和医疗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据预测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4万亿美元。


图片.png

而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发展,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今天就借着《十年后工作图鉴》(作者:【日】落合阳一、堀江贵文)这本书聊聊与人工智能相遇,未来我们的职业该何去何从?

《十年后工作图鉴》.png

本文结构:

  1. 什么是人工智能?
  2. 哪些行业和岗位未来“可能”会受到影响?
  3. 我们该如何应对?
  4. 未来的生存模式。
  5. 结语。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
在了解本书内容之前先了解下什么是人工智能?
这里引用“百度百科”对人工智能的定义。

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应用:
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引用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5%B7%A5%E6%99%BA%E8%83%BD/9180?fr=aladdin

更多了解,大家可以百度。

二、哪些行业和岗位未来“可能”会受到影响?

  1. 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应用?
    人工智能目前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其中在金融、零售、电子商务、物流、教育和医疗,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只是我们没有察觉罢了,例如:我们的支付宝或银行App上用的人脸识别,例如:这次抗疫,科学家们就用人工智能来诊断新冠肺炎。


    图片.png
  1. 对哪些行业和职业有影响?
    作者认为,如果一件工作交给机器完成,所需要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那么这个在岗位未来大概率会被淘汰——就像过去工业革命中机器淘汰了手工作坊的工人一样。
    具体作者列举下以下岗位,认为在未来10年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取代,大家对比下,是否在这些岗位上工作,以下是具体的岗位:
    管理岗位、秘书、监工、销售、程序员、律师、会计、保险师、教练、护理、保安、老师、研究人员、电视机、行政、库管、窗口业务、医生、银行职员、翻译、运输业、司机、客服、收银员、物流、编校。

    以上是作者列出的未来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改变或淘汰的行业和岗位,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为了更好了解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应用,我尝试百度了一些行业。

例如:人工智能+修图.png
例如:人工智能+医疗.png
人工智能+金融.png
例如:人工智能+军事.png

同时我也查了下目前“人工智能”这个岗位的招聘情况,从在BOSS直聘上的招聘来看,人工智能目前已是各大巨头重点发力的方向,例如:截图中可以看到的苏宁、饿了么、中关村科金、腾讯、今日头条和微软等。


人工智能相关岗位招聘.png

因此,我想人工智能对于我们未来的影响不止以上行业和岗位,也许会更多,而人工智能的未来也许比作者预言的更能出乎意料。

三、如何应对

未来10年后,我们这些“打工人”如果不想像百年前被工业淘汰手工作坊一样的被取代,该如何去应对呢?
我整理了一下作者对此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1. “一人身兼多种复杂职业”的人才很被取代,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驱动人们去耗费巨大的成本去用机器取代这些人;
    个人理解是:要保持学习,让自己“一专多能”,犹如狡兔三窟,而不是只有一种可以为生的技能。
  2. 做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专注于自己的爱好,成为这领域的顶尖人士;
  3. 有艺术属性的东西,会越来越有价值;
    个人理解:创造力、艺术性、同理心和情绪感知能力等等,这是目前机器的薄弱环节,在此方面人工智能暂时仍不如人类;
  4. 留给我们未来的生存战略,就是“去统计数据之外冒险”,要么负责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要么去和机器合作,免得被定性为需要削减的成本。熟练使用机器,在这个基础上抢别人的饭碗,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四、未来的生活模式:

面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挑战,作者认为未来只有这样的人可以幸存————他们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之外,才能持续产出独具个性的人生价值,实践“工作即生活”的理念,因为风险便是收益,并提出了以下两种“生活模式”:
1. “蓝海思维模式”:做蓝海市场的事,这群人会持续创造计算机无法企及的价值,推动时代的发展,其模式基本方针是————做与众不同的事,做计算机无法插足的事,做利基领域,未来的主旋律是人对计算机,而非人对人;
2. 被平台吸收: 即把责任和生活战略托付给计算机,即依靠计算机的指引去生活。
当然以上两种模式并非“非此即彼”,而是混合存在,不过相对而言作者比较推崇“蓝海思维”,也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争做玩乐专家”的概念,即将“玩乐、工作和学习同化的三位一体型人生”。

简单来说就是做自己感兴趣或为之着迷的事情,并在此过程中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五、结语:

最近看到两个新闻: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 ,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来自日本的“富岳”则要用6亿年 。实验结果显示,“九章”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富岳”快100万亿倍; 等效来看,“九章”比去年谷歌发布的53个超导比特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还要快一百亿倍 。


    新闻照片.png
  1. 近日,一段湖北广水94岁高龄老人在银行柜机前办理业务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老人被家人抱起后趴在柜机上,膝盖弯曲;随后双手撑在柜机上,勉强完成人脸识别。视频中,工作人员告诉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就)这两个方式。(事件发酵后该银行工作人员已上门解决)”


    新闻照片.png

在两个新闻中我看到了两件事情:

  1.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比我们想象更快,能力也更强大,而作为计算机技术延伸的“人工智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
  2. 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出门没有“健康码”,他们的现在也许是我们的未来。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人类被人工智能所控制,就像我们曾经使用机器一样奴役我们,不管未来这样的事情是否会发生,但是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渐渐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已成不争的事实。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被奴役为“生物电池”的人类.png

我们要看到人工智能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渐渐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如果我们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后,不想成为被机器取代的“打工人”,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些什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淘汰。
这是本书给我最大的思考。

PS:无独有偶,工作10年的我近期在学Python,我想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Python语言越来受重视的原因吧。

本书内容来源于《十年后工作图鉴》,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整理,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配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这么牛,“打工人”要不要为10年后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