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和纸质书,我选择后者

Kindle和纸质书,我选择后者

今天下午,想着把之前看的《来自新世界》读后感写一下。你们猜怎么着,我只可能大概记住某些片段亦或是矛盾和冲突比较激烈的几个地方,对一些词语、短句、细微的描写完全想不起来。看过的只是梗概,大体记住了故事情节和人物走向。在读《来自新世界》这本书时,很多地方让我感到恐怖、惊悚、战栗。但,就在刚才我怎么都找不到究竟是哪里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找不到感觉自然无从着手。不仅是写读后感的举步维艰,KINDLE阅读让我感觉读完和没读感觉差不多。kindle是大学时期入手的,之前使用也并没有什么障碍。只是近期将输入-整理-输出作为一种习惯刻意培养,而kindle的阅读方式对我产生了诸多阻碍。

当然,也不能是通篇对Kindle的批评吧。Kindle的便捷度、舒适性是纸质书无法取代的。就拿《来自新世界》说,这部书分上下两册合集875页,总重量起码得有个1公斤。对于我这样一个睡前必看书不看睡不着的强迫症来说,随身携带是很大的负担。但kindle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的kindle里起码有50本书,另外每次购买纸质书后都会在kindle中备份上电子版,方便携带随时翻阅么。让我依赖上kindle的原因还有一点是舒适的阅读体验,试想工作一天腰酸背痛的躺在床上手捧着一本1公斤重的纸质书且不说胳膊是否酸痛还要来回翻滚寻找最合适的灯光角度,千万别说坐起来了靠着床不会好些么?没错,灯光合适了,脖子受不了了。然而kindle却没有这样的担忧,轻薄便捷,自带背光,无论我怎样翻滚它都发出柔和的背光适应我的角度。说真的,这种阅读舒适度真是爽死了。

说完了阅读的便捷性、舒适度,再来说说读书最关键的阅读深度吧。无论kindle在便捷、舒适度上的阅读体验多么完美,可阅读深度这一项就足够我放弃它了。Kindle在阅读深度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无法保留灵感的闪现。很多时候我会在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句话,一个场景我知道是那本书,但是并不知道具体出自哪一章。如果我要使用Kindle找的话,单单只是输入-查找-跳转-错误-重新输入-重新查找-重新跳转这个过程就让我晕头转向了,哪还有心情去深挖灵感。并且纸质书在查询翻找的过程中,不时还会看到一些早被自己遗忘的句子进而唤醒更多的碎片与显现的灵感相互补充,逐渐加深思想的深度。另外,kindle的笔记无法适从。使用kindle做笔记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既方便又快捷的事情,然而kindle上的笔记只是浅浅的字体加深而已,它并没有办法让我对这句话展开思考发散思维,可能你们会觉得我太矫情了,但是说真的朋友们,在kindle这个电子墨水屏上打字真不是容易的事。总的来说kindle阅读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帮助你将知识碎片串联起来,产生的灵感得不到支撑稍纵即逝。所以相比于kindle纸质书对人的思考最有帮助的地方在于:那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模棱两可总是感觉就差那么一点点的地方,只有借助纸和笔慢节奏的思考才能理清。对了还有一点,相比纸质书由厚到薄再到厚带来的成就感,kindle就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没什么人情味看一个小时或是两天它都是161克不多也不少。

所以,我决定从这一刻起,回归纸质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Kindle和纸质书,我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