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来越好 读有收获

沉思中梳理自己走过的路。从教十几年,我如一个青涩的果子逐渐成熟。读书现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加入滑县优秀教师读书会,更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在读书中收获了友谊,我在读书中找到了快乐,我在读书中寻到了心灵的慰藉,我在读书中求得了前进的方向。

幼时的我除了爱唱爱跳以外,还有一个喜好,那就是读书。儿时的幼稚还不能细述读书的好处,只知道读书给我带来了快乐。我的父母很支持我的爱好,给我买了许多自己梦寐以求的读物:《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捧着一本本书,走进书的世界,一切喧嚣似乎全都静止了。还记得老师给我的评价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阅读让我变得优秀,校级朗诵会,征文比赛屡屡获奖。到了初中,我因文采出众,好读爱写,被吸收到了学校广播站,成为了一名通讯员兼主持人。县里的比赛也时常参加,到了安阳一师后,我更是如鱼得水,学校的图书馆是我停留时间最久的场所。除了学生会、校广播站、校文学社,我还参加了安阳市广播电台筹办的文学组织,并且有幸成立电台的一名主持人。我充分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乐趣,读书真正地成为了我进步的阶梯。

    毕业以后,初为人师,我满怀憧憬地来到所分配的学校。我梦想的泡沫一下子就碎了,这是一座陈旧的像破庙般的乡村小学,再加上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对孩子的教育其父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们把教育的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家长心中的好老师,由于自己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引领,我的教学生涯坎坷而艰辛,几次考试成绩的落后让我明白了现实和梦想总有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我苦闷,我彷徨,我的努力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多次打击之下,我退缩了,我把这种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归结于自己遇到了这帮不争气的学生。我犹如被浇了盆冷水,工作的热情逐渐消失殆尽。书籍也成为了我生活中的消遣品,虽然我一如既往的读书,读后有感,感至下笔,但是写出的文字缺乏质感,了无生机。

    事情出现转机,是在我身为人母的两年之后,女儿要听故事,当我讲完故事随口而出:“宝贝,你以后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书可以丰富你的知识,拓宽你的视野.......”没等说完,我自己先愣住了,如此言之凿凿的自己有多久没读书了?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现在的我不就是这种状态吗?不读书何以提升,不提升自己何以给孩子以启迪,我如醍醐灌顶,下定决心,重拾心情,拿起书,再次让书引领我前进。

    正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我才有了加入读书会的机会,也有了去商丘,参加第五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即“跟名师一起在课堂上成长”观摩研讨会的机会,接到通知后,身边有的人眼羡地说:“你们这次肯定是变相旅游了!”殊不知,教育系统的学习从没有过虚假,我窃喜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到现场,专家的精彩报告,名师的娓娓道来,让初次认识他们的我震撼不已,我如沙漠中孤寂的行者遇到了清甜的甘泉,心仪的旅伴。他们带给我的不仅是语言的冲击,更是心灵的洗涤。

  “你只要走在路上,你就有一次盛典”,这是《教育时报》刘肖编辑的一句话。是啊,人,只有努力,才会有所谓的成功。试想,如果我一味地消沉,萎靡不前,我怎能来到商丘结识名人大家?新乡市第一中学的史社永老师虽然其貌不扬,但他用有趣的教育实例凸现了他的机智和幽默,他的一句“教学易,教好不易,且教且学习”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北京教科院的吴正宪老师更让人佩服,她指出“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教育”。是啊,人课合一的状态很难达到,但不是不可以,这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诸多专家中,言词犀利幽默的黄厚江老师更让人印象深刻,他说,作为教师要常听自己的课,常听才会知己不足,反思我们,有很多老师不常听或根本就没听过自己的课,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而对别人的批评和指正,又总是心生不满,不愿被别人指手画脚,岂不知,你正在扼杀自己前进的幼苗。一个人,如同大渡里的一滴水,不进则退,如果我们没有接受的心态,前进则是空谈。黄老师又说:“名人的课不一定适合你自己”,对于这句话我颇有体会;有一次,我有幸聆听了一位专家执教的一篇课文,回到学校后,我照本宣科,但效果一般,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出自己的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于教学效果而言才会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很庆幸能和名师近距离地接触,他们的大家风范如清香,沁人心脾,再次看到和吴宗宪老师、黄厚江老师的合影,我更是思潮澎湃,忆往昔,看今朝,从他们身上,我找出了自己的不足,重新认识了自己。

是读书会帮助了我,围绕着共读的书目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交流,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比如:赵希斌老师的《魅力课堂》中所讲到的“通”。要求教师应是“专家”,在某个学科领域有专长,同时也应当是“杂家”,有着宽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对这话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比较喜欢音乐,有时还小画一番,所以有时在一节课中我会有些小律动、绘画、情景剧等环节,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的通,既有助于我们的教学,还给我们提供了知识丰富、强化的机会。以前的学生是“要我学”的强迫学习,而现在大多是“我要学”的精神状态,只因我们现在都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教学相长,使我们的教与学成为一个富有乐趣的、享受的过程。

冯卫东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一书,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冯老师说写作就是一种“心灵漫步”。不错,写作的确能整理自己,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提升自身。但如果不读书、不积累,就会言之无物。平时,我们总感觉太累,为生活、为工作、为家庭、为孩子,所以我们有了偷懒的理由,读书更是用忙的借口丢之脑后。其实,有时间去读书汲取营养,进而写下所思所感,就会是自己进步的开始。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有些许困惑,但总感觉无从解决。教研工作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更是让我们如同盲人摸象。冯老师的这本书可谓雪中送炭,它从微课、课题选题、课题实施等多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使我们工作的道路上多了一盏引领的明灯。有了这些知识,相信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有所提高。

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不仅解决了我们的一些困惑;也让我们增长了很多见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书中讲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不管是教哪门学科,都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积淀”。《教师阅读地图》中介绍的书籍之多,评价之精辟,太佩服了。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要选择合适的书籍,否则会与教育背道而驰。阅读专业书籍先要自己思考,边看边思索,内化为自己的见解。对某一种观点或者某一种理论,先要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后,再查资料看一看一些名家的解读,这样认识就会更深刻,并且也能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并告诉我们要想成为有素养的教师,必须大量的阅读各类书籍,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最适合自己的书,我们需要一座灯塔,《教师阅读地图》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每次交流的时间很短,但是给我的启迪长久而深远。我想21世纪的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不仅要具有传统教学所要求的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现代教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而今,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有了解答的地方,那就是书籍。孔子云:“学无止境。”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我坚信学习永远没有终点。我的阅读范围在专业的引领下逐渐扩展,我只愿自己从书中汲取营养,从书中提升自己!现在,我又荣幸的加入到河南省教师读书会,

我又有了诸多的陪伴。会员们在每一次的活动中相识、相交。我为结识他们而骄傲。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一定会走得很远。”明天是否辉煌,取决于你今天的选择和行动!我相信有了政策的支撑,专业的引领,会友的相助,我一定会在努力中前进着!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运气,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而是有人可以带你走向更高的平台。限制人们发展的,不是智商学历,而是你所处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又有人说,人生路途中需要有贵人相助,你才会有更大的成功。而所谓的贵人:就是开拓你的眼界,带你进入新的世界的人。 我认为那些言行于我有益的人都是我的贵人,在这些贵人的帮助下,我相信自己会“阅”来越好 ,“读”有收获。用一首诗结束这篇文章再也合适不过:寂寞人生苦乏身,幽山空谷似吾心。 红袖添香游书海,知识海洋长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来越好 读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