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有感

  为了认真的完成这周的读书任务,我花了几个小时把东野圭吾的《恶意》仔细的读完了。不得不说这部小说里面的角色以及人物性格被东野刻画的玲离尽致,尤其是对野野口修这个角色的刻画,直击我内心的最深处,久久不能平静。

  我为本书总结了几个关键词:(1)嫉妒,(2)校园欺凌,(3)恶意。这本书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而展开,案件的线索与凶手的犯罪动机与前三者密不可分。犯罪动机(恶意)=嫉妒+校园欺凌。

  首先介绍一下本书的写作方式,与一般的推理小说不同,作者一开始就使广大读者明知了凶手的名字-野野口修,他杀害作家日高邦彦的整个作案过程作者也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就在一切都已经将要水落石出的时候,东野先生笔下的著名警察-加贺恭一郎却始终不明白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因此而无法结案。本书的记叙方式也很奇特,基本上是通过凶手的手记+加贺恭一郎的记录、独白、回忆以及最后的阐明总结为顺序展开的。

  说到书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关于凶手杀人动机的侦查推理过程。凶手野野口修被逮捕后,主动以“自白书”的形式交代了自己“错误的犯罪动机”,以至于巧妙的引导警方走向错误的侦查方向。他为了处心积虑的伪造犯罪动机,捏造了与日高初美(日高邦彦的亡妻)不伦关系,并进而想出被逼做影子作家的故事,如果顺利,他甚至能够得到日高问世作品之真正作者的美誉,于此同时,日高将被冠以抄袭者的身份永不瞑目,以至于达到凶手的最终目的-贬低日高的人格。

  日高和野野口修都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只不过日高在不断的反抗校园欺凌,而野野口修为了防止自己被欺凌而加入到了欺凌者阵营当中。日高一直帮助着野野口修,关心帮助他的一切,但是谁知道待野野口修为真朋友的他却反被野野口修陷害。这股恶意到底从何而起?其实野野口修并没有任何理由怨恨日高,日高是一个非常好的少年,又是野野口修的恩人,由于这样的恩德反而招致了怨恨,就是因为在他面前,野野口修有着无限的自卑感,因为日高比他优秀。然而等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后,野野口修再一次陷入了嫉妒日高的泥潭。这世界上他最不想输给的人就是日高,谁知道日高竟率先一步成为作家并获得新人奖。即使如此,他还是去拜访日高,因为他一心想要成为作家,他相信和日高保持联系将有助于他成为作家的梦想早日实现。然而,他的人生是那么的坎坷,是运气不好,还是才能不够?我无从得知。因为他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得了癌症。

  他心里的封印是在意识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刻解开的,因为他无法忍受就这么抱着对日高的嫉妒离开人世,随之而引燃其心中早已积累许久的恶意。

  不得不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抱有这份“恶意”,只是没有去实践罢了。嫉妒是人类内心中最常见的心里状态之一,在学习中,同学可能是你嫉妒的对象;在工作中,同事也可能成为你嫉妒的对象;在爱情中,除了你和她的第三人也可能成为你的嫉妒对象。关于嫉妒我们要学会理性控制。嫉妒可能成为使你前进奋斗的动力,当然也会慢慢推动着你走向无尽的深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恶意》读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