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辞世近半个世纪了,然而传奇并没有谢幕,而是日臻不朽。那么,李小龙究竟何以成为传奇呢?
1、功夫宝库。
李小龙出身于粤剧表演家庭,父亲是著名的粤剧武生,从小就在舞枪弄棒的戏班子里生活,培养了对功夫的兴趣。再加上当时的南方地区习武之风盛行,练武如同上学一样,武术派别林立,武术名家辈出,李小龙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欢功夫。
七岁的时候,父亲李海泉为了磨练李小龙的心性,避免将来习武带来的暴力倾向,开始教授他太极拳,然而太极拳毕竟太柔太慢,不足以释放少年心中涌动的激情。于是,父亲依靠自己的人脉,把李小龙拜入“咏春拳”名家叶问门下,成为名门正派的弟子。叶问曾因李小龙走路后脚跟不着地预言他命短,不幸成谶。
当时南方派系林立,与“咏春拳”齐名的还有“洪拳”和“蔡李佛拳”等拳种,皆是有历史渊源的百年老派。例如“洪拳”可以上溯到反清复明的“洪门”,洪拳弟子慎众,例如著名武术指导刘家良和张彻第三代弟子戚冠军皆是有谱可查的洪拳传人。而“洪拳”和“蔡李佛拳”皆被张彻拍成电影。
各门各派谁也不服谁,再加上招生竞争激烈,于是经常发生比武斗殴,有公开的有私下的,至于上门踢馆就是家常便饭了。最著名的公开比武当属1954年在澳门发生的太极拳掌门吴公仪约战白鹤拳掌门陈克夫,俩人签下生死状,一时间武林人声鼎沸。这件事还启发了梁羽生写了著名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由此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风格。
作为咏春拳传人,李小龙常常和各大门派在天台比武,互有胜负,回回病青脸肿地回家。可以说,少年李小龙就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除了喜欢武术,李小龙还喜欢恰恰舞,并夺得过全港的恰恰舞比赛冠军。跳舞和武术同属肢体技术,有相通之处。很多武打女明星如郑佩佩、惠英红等都有舞蹈基础,方才迅速成为武打演员。李小龙的舞蹈技术不但丰富了他的功夫,还帮他争取到了学习北派武功“十二路谭腿”的机会。
谭师傅是著名的北派拳师,嗜武如命的李小龙不满足于南派武术的局限,意图学贯南北。于是,他就用恰恰舞去交换谭师傅的武功,终于让自己的功夫提升了一个台阶,并着力提升了自己的腿功。日后电影里看到的“八连踢”就缘出于此了。
十八岁之际,父母眼看李小龙功夫越来越厉害,怕惹上黑社会或者出更大的事儿,就送他到出生地美国读书,开启了李小龙在异国他乡的功夫传奇。
去美国之后,李小龙立足中国传统功夫,以武会友,慢慢闯出名堂,并结交了美国空手道、跆拳道、柔术等开创者或代表人物,使自己的功夫体系由赴美之前的“精通南北”,变成了“学贯东西”。这种全面性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普通人而言,精通一个拳种已经实属不易。
正是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让李小龙吸取各家所长,融为一炉,并最终摒弃了门派只见,将功夫上升到哲学,创立了一种唯实战的功夫体系。
李小龙的功夫水准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想象,也绝不是成龙曾在采访中所说:李小龙会的我全会。如果没有超强的功夫实力做支撑,会有世界各国各门各派的冠军投在李小龙门下为徒嘛?道理显而易见,只有近距离感受过李小龙功夫的人才会真正心悦诚服。
2、超越极限。
李小龙在采访中曾说,功夫应该像水一样,要根据容器的形状去改变,同样的道理用在实战上就是,敌人和敌人的招式、时间、地点等等因素都是不可以预知的,因此,固化的招式和动作是没有意义的。为了迎接不可预测的任何局势,你必须训练自己的每一块儿骨骼和每一块儿肌肉,以保证自己在任何情形之下都可以有足够的战斗力获胜。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小龙投身到艰苦的训练中去超越自我,看看电影中那身完美的肌肉和他在日常训练中那些难以置信的动作就明白了。1967年,李小龙应邀参加美国长滩空手道大赛表演,他的二指单臂俯卧撑、力道万钧的寸拳和快如闪电的进招都让世界为之震惊,这种颠覆世界功夫训练思路的方式让他瞬间站在世界功夫之巅,并用自己的身体诠释了突破身体极限的内涵。
当今世界的顶尖运动员例如C罗、詹姆斯等都有私人团队和各种专业训练师,每年都要几百万美金,而半个多世纪前的年代还是理念和潮流滞后的年代,李小龙在自家后院里凭借简陋的设备硬生生把自己练成了功夫之王,在此过程中,除了玩命苦练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以肌肉训练为例,尽管李小龙在身体形体训练方面吸收了李俊九的理念,但在简陋的条件里,在并不富裕的经济情况下,他显然无法拥有当时根本不存在的科学饮食和完整的装备训练。李小龙在健身领域的成就完全来自于自我研究、自我突破。他所取得的健身成就亦当代人望尘莫及。
全世界奉李小龙为偶像的原因,除了他惊人的战斗力之外,更佩服他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精神。在李小龙身上,这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拼搏和努力,他的这种励志精神是值得各行业都去学习的,也是他辞世几十年依然精神不朽的最主要原因。
3、思想精髓。
前不久,已故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的系列球鞋发布新款,主打配色是李小龙在遗作《死亡的游戏》中的黄色,而科比生前也在采访中说李小龙是自己的精神导师,李小龙的精神让他的职业生涯更加卓越。李小龙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体育产业,其他诸如流行音乐、时尚设计、饮食娱乐、健身等等行业都受李小龙影响很大。许多歌手、设计师都极为赞同李小龙无形无相、不拘一格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融合到自身创作中,找到了无穷的灵感。
李小龙曾在采访中说,功夫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能,而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是感受生命的方式。所以,在功夫训练或者格斗过程中,要充分地释放自我,把自我表现到极致,要突破各种精神和肢体的限制,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李小龙富于哲学意味的表达实际上道破了世界运行的奥妙,遵循规律但是不教条、不落窠臼,要充分利用自身潜能去合理表达自我,功夫表达的不仅仅是肢体,而是此时此刻的思想,表现的是人作为一个生灵对世界的理解,诠释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李小龙这番透彻的思想来自于他融汇东西方武术的高度,来自于他勤于阅读写作,来自于他对自身不断的超越和感受。
1970年夏天,李小龙在练武过程腰椎受伤,医生曾断言以后不能练武,李小龙卧床休息了半年,这期间,李小龙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对自己的精神进行了一番梳理,并最终摆脱了门派和传统的桎梏,创立了“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的全新的“截拳道”。时至今日,李小龙的功夫理念依然是最先进的,受他启发形成的“综合格斗”依然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竞赛形式,受他影响的拳手前赴后继,例如“亚洲驱逐舰”帕奎奥等等。
4、种族观念。
在李小龙成长的香港和李小龙寻求发展的美国,华人和亚裔都处于一种被歧视的地位。李小龙曾数度想在美国寻找当主演的机会,并力图改变种族偏见,但不幸的是,根深蒂固的观念积重难返,他百般游走也无济于事。而那时的美国正由拳王阿里引领一股种族歧视斗争风潮,而李小龙囿于自身影响力太弱,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直到他回到香港之后才凭借电影提升了华人形象,并逐渐改变业已失衡的种族观念。
在电影中,他一次次将拳头挥向侵略者,打向压迫者,一次次振奋观众的内心,释放他们积久的压抑,并将李小龙视为追求自由的化身。而李小龙也凭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成为时代偶像。这种倾向虽然在日后的电影里反复出现,但也仅仅是致敬和复制罢了。开风气之先的是李小龙,最先放大这种民族格局的也是李小龙,这一点,无可取代。
5、电影文化。
与如上几点相比,李小龙对于电影的贡献是最为世人熟知的,然而也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在李小龙之前,有武术含量的电影称之为“武侠片”或者“刀剑片”,表现的大部分都是超现实的花架子或者类似戏剧舞台的杂耍,真功夫从来没有登上过银幕。
而李小龙电影则完全颠覆了过往的理念,要打就用真功夫,要拍就拍实战,用流于表面和全靠设计的假模假式欺骗观众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无法在历史长河中被记忆的。
于是,观众在银幕中看到了李小龙刚猛凌厉、技惊四座的真功夫,并迅速接受了这种全新的电影制作技法,从过往陈旧乏味的老套中走了出来,欣赏到了前所未有的真材实料。因此,在《唐山大兄》首映之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去赞赏李小龙带来的革新,当他们发现担心电影失败的李小龙就忐忑地坐在后排之后,观众群情激昂地抬着心中的英雄走出了影院。
李小龙使得武侠片分化出了一个全新的分支,也是唯一真材实料的类型片——动作片。几十年后的,这个题材成为华语电影的招牌,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电影潮流,将中华功夫带向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彻底颠覆了华人以往的形象。于是,李小龙之后就有了洪金宝、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功夫片始终是华语电影最为人心醉神往的神秘世界,也是世界文化潮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传奇身后
凭借着惊人的功夫,李小龙吸引了不少原本就是武林高手的徒弟带艺入门。
例如为李小龙终身守墓的木村武之。木村曾在美国因为日裔身份入狱多年,人生颇为坎坷,自己也习得一身好武艺,他在落魄之时与同样处在低谷的李小龙相识,并拜李小龙为师,甚至还是李小龙早期开武馆的资助人。身为小摊贩的木村免费李小龙提供了一个房子帮助师傅创业,在李小龙死后承担起弘扬“截拳道”的重任,并且每周都去位于西雅图的李小龙墓祭拜,师徒情谊感人肺腑。
还例如号称“菲利宾棍王”的伊鲁山度,不但将菲律宾武器双节棍传授给李小龙,还拜入李小龙门下,同样在师傅身后积极普及“截拳道”。在李小龙遗留的半部《死亡的游戏》中,伊鲁山度与师傅联手奉献了经典的双节棍对战。
其他如全美七届空手道冠军查克·诺里斯等等不胜枚举……
诸如此类的良师益友都说明李小龙是个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传奇身后,是无数人永久的追思,是李小龙成为一个文化标志的推手,更是李小龙巨大历史价值的证明。
如今,全世界与李小龙有关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成果、商品、作品依然层出不穷,李小龙元素依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卖点,人们对李小龙的认知正在逐步全面和深入,并越发领悟到他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有多么深远,这是任何已故的电影明星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李小龙的身份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已广为认可的武术家、武道家、哲学家、电影家等等,他正在成为一种精神图腾,用它短暂却辉煌的生命力激励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