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生与死》是作者板仓雄一郎对自己创业经历的总结,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创业,生与死》是作者板仓雄一郎对自己创业经历的总结,生动地呈现了他从创业之初到最后失意破产的整个过程。短短两年时间,他攀越过人生的高峰,也跌进过谷底。板仓雄一郎在书中分析了自己创业失败的原因,希望为有意开创新事业的人提供参考,让更多人借鉴自己的经验。

适合谁读

· 创业者

· 企业领导者

· 刚刚拿到天使投资的人

关于作者

板仓雄一郎,日本IT界传奇人物,1991年成立公司HyperNet,随即获得日本财经界重要奖项日本“新商务大奖”以及“经济产业大臣奖”,并且因为与比尔‧盖茨的合作,成为《日经新闻》头版的常客。后因环境与个人因素的影响,公司宣布破产。

是什人?为什么?好不好,怎么办?

学什么?从失败者身上吸取哪些创业经验

创业成功的案例中有许多的经验可以学习,创业失败的案例也有许多教训可以吸取,甚至可以说这些教训比成功经验更加深刻,更有实用性。深入了解创业失败的案例,认真分析和总结其失败的原因,才能与自己的创业经历进行对比,避免同样的错误在自己的创业生涯中出现。

今天的文章讲述了日本IT界传奇人物板仓雄一郎的创业事迹,分析了其创业失败的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了解这些因素,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让自己也走入同样的困境。

你还会发现

· 日本经济史上的三大热潮都有什么;

· 板仓雄一郎的创业过程;

· 板仓雄一郎创业失败的原因。

一、日本IT界“金童”,板仓雄一郎

开篇之所以大篇幅的描述曾经的“京城IT四少”之一茅侃侃的悲剧,是因为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板仓雄一郎与茅侃侃有惊人相似的经历,他被称为日本IT界“金童”。两人意气风发与暗无天日相互交织的人生故事,也惊人地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板仓雄一郎选择破产并活了下来,而且写了今天这本书,用自己惨痛的教训忠告后来者不要重蹈覆辙。出生于1963年的板仓雄一郎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喜欢出风头”和“讨厌模仿别人”;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上大学,在1983年成立了自己的游戏软件公司。1991年6月,他从一个“电话串线事件”中扑捉到了商机,创立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HyperNet。

当时的游戏产业恰逢国际互联网发展的风口,板仓雄一郎带领公司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日本游戏行业的佼佼者。1995年,日本正式欣起一波“互联网”热潮,当时日本开始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加大了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在这个风口和个人信心爆棚的双重作用下,板仓雄一郎“内心那常常按耐不住的欲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他开始了新的大事业征程;当时年少气盛的他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于是野心勃勃地开始了HyperSystem计划,大举进军美国市场,并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由此他也成为了日本媒体的宠儿,先后获得日本财经界重要奖项“新商务大奖”以及“经济产业大臣奖”,并且因为与比尔·盖茨的合作,成为《日经新闻》头版的常客,也成为日本各大银行挤破头也要争取的借贷对象。

但好景不长,1997年末,因网络泡沫破裂、银行停止货款以及经营判断失误,板仓雄一郎的公司HyperNet因负债37亿日元而宣布破产,1998年1月,他个人也因负债26亿日元而宣布破产。1996年到1997年适逢互联网发展到第二个热度阶段,又赶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所以失败倒闭的企业当然不止他一家。但是板仓雄一郎的公司却是从顶点跌到谷底的那一家,从1996年银行争相为他提供贷款的“IT金童”,到成为银行业口中的“信用等级为零”、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最终资金链断裂,并在1997年宣布破产,前后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这种强烈的对比和速度,的确令人感慨这世界变化快。

从天堂掉到地狱,这是板仓雄一郎创业十五年间真实心情的写照。这十五年间,他经历了日本经济史上的三大热潮:风险投资热潮,互联网热潮和日本金融市场改革,他自己的荣辱得失与这三大热潮息息相关。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失败,还与那个时代的大环境密不可分。但正如他在书中所说:“虽有时局不利的无可奈何,但将一切都归罪为时代之误也是潦草而不负责任的”。

他在书中列举了自己的几大罪状:误判市场环境,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不懂财务管理,盲目扩张,疏于了解员工情况等等。这些可以说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都很常见,而与比尔·盖茨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在关键时间节点上的“黑天鹅事件”,这次失败的合作给他的事业带来了至今难以评估的影响。

二、比尔·盖茨的魔咒和HyperNet的倒塌

在企业蒸蒸日上之际,“新商务大奖”也降临到了板仓雄一郎的头上。在颁奖典礼当场,比尔·盖茨作为开场嘉宾致辞,随后,两人有了交集,约定就合作展开会晤。这个消息很快被日本经济界得知,还没到正式会面的日期,要给板仓雄一郎的企业贷款的日本银行已经挤破了头。

然而,在会晤的前一天深夜,当所有人已经进入梦乡时,给板仓雄一郎准备英文资料的美国律师却委托中间人偷偷给板仓打了个电话,电话的大意是提醒他,不要和比尔·盖茨说太多话,硅谷有很多人就是因为在跟他说得太多才导致破产的。听到这句话,板仓雄一郎嗤之以鼻,他自信满满地回复说,你这也太杞人忧天了,放心吧,等着我胜利的消息吧。

会晤当天,十分钟的日程被临时延长到了一个小时,原因是比尔·盖茨竟然和现场担任讲解的技术人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但从整体上来说,这次会晤一切顺利,板仓雄一郎现场得到了比尔·盖茨肯定的答复,送走客人之后,他开始静候比尔·盖茨的巨额注资以及战略合作的好消息。

然而,比尔·盖茨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这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板仓雄一郎心中更是升起了很多疑问,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会谈前一晚律师的忠告,同时他也想到了在硅谷流传的一个魔咒,“风险企业一旦被比尔·盖茨盯上,就只有两种下场:被收购或破产”。

板仓雄一郎再次回忆当天会谈的所有细节,他仍然认为那是一次成功的振奋人心的会晤,他不会预料到,自己的企业从此开始了断崖式滑落,更不会预料到,比尔·盖茨的来访给他带来的不但不是福音,反而是更加长久的伤害,他即将成为硅谷魔咒中的又一家企业。而最先向他脖子上抛出绳索的,正是与他私交甚好,并一直密切合作的日本住友银行。住友银行的负责人曾经与板仓雄一郎情同兄弟,HyperNet得到的第一笔2.5亿元贷款就是住友发放的,由于住友银行的光环效应,另外七家银行又联合贷出了20亿。在强大资金的支持下,HyperNet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并促成了与比尔·盖茨的会晤。随之,企业水涨船高的声望,吸引来了更多的合作伙伴:与韩国三星集团签订了专利许可合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旗下的Ned提供了6亿元的第三方定向增发。然而,比尔·盖茨终止合作的消息传播的速度不亚于恶性流行病毒,伴随着HyperNet在美国市场的开拓不利,上市受阻,形势突然之间开始逆转。首先动手的是住友银行,他们在收回一笔巨额贷款后,拒绝再次贷出。原来情同兄弟的银行负责人也避而不见。资金链紧张的气氛,迅速波及相关利益方。七家银行联合“信贷收缩”,拒绝再给HyperNet贷款;租赁合作中的债权方也要求收回器材。在步步紧逼之下,板仓雄一郎只好援请曾经合作过的证券行业大佬们推进定向增发,也就是要拿股份置换,请有实力的企业介入HyperNet的经营。

可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又发生了。在百般努力之下,目标企业已经签订了意向注资合同,但在去交易银行兑现资金转款的步骤时,竟然被银行拒绝,银行的意思是:坚决不同意注资入股HyperNet。理由是HyperNet的交易银行住友银行给予公司的信誉评级为零,交易风险过大。无奈的板仓又试图找软银的孙正义和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融资,但都遭到了拒绝,最后板仓雄一郎终于收到日本一家巨型企业战略投资的意向书。在皆大欢喜的会晤晚宴即将结束时,板仓为了提升对方的信心,多嘴说了一句:我们的成长性曾经得到比尔·盖茨的认可,如果有机会,你可以问下他。这句话又坏事了。让板仓雄一郎没想到的是,这位日本企业家还真有直通比尔·盖茨的渠道。虽然不知道比尔·盖茨都对他说了些什么,但结果就是过了仅仅一周,这笔板上钉钉的增资交易又告吹了!这时的板仓雄一郎才知道,围绕着比尔·盖茨合作者的那句“硅谷魔咒”究竟有多么可怕。

所有在资本上的努力全部失败之后,板仓雄一郎卖掉了自己的所有豪车豪宅,遣散了女朋友们,搬回父母家住,但节省的费用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连支付拖欠员工的工资都不够,更别提几大银行的欠款了。只有破产一条路了。这时候,他对人性的理解,才有了真正切肤的感悟。

三、回头看:失败启示录

创业失败之后,板仓雄一郎没有切腹自尽也没有其它过激行为,而是经过深刻反省之后,他写就了《创业,生与死》这本书,并创办了一家咨询机构,专门解答年轻创业者的困惑。

在这本书里,他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他说:“作为一名经营者,我有着致命的缺点——对组织一无所知。公司内部人事、外部营业、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和广告主打交道、应付媒体以及个人言行举止……无论在哪个方面,我都因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缺乏根本了解而屡屡犯错。如今想起来,觉得可以这么说,这些错误堆积起来,才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为什么我不了解组织呢?除了生性如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的职业生涯是直接从总经理开始的。几乎没有为别人打过下手;我经营的企业里最多也就十来人(破产前的那几年除外)。所以,也没有机会学习一个大组织是按什么规则成立,以及这个组织里的人以什么作为行为规范。”应该说,板仓雄一郎的反思还是比较客观的,他是一个天才的创意家,早在20多年前,他就想到了“基于大数据支撑的精准网页弹出广告”这种至今被广泛应用的广告表现形式,比尔·盖茨当初之所以对他感兴趣,并在正式会晤时延长时间,与技术员激烈争论,事实上都是源于这个在当时可谓天才的创意,在微软随后的产品中,就大量吸收了这一先进的概念。但天才的创意家,却不一定是合格的企业管理者。我们如果用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板仓雄一郎从创业到辉煌再到失败的全过程,除了他自己总结的几项原因,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他的以下三个重大失误:

首先是识人不明,商场如战场,对商场上的合作者是敌是友缺乏敏锐的分辩力。暗地里提醒他的律师显然是朋友,他却以傲慢的态度把对方的善意提醒当作了耳边风;而著名的比尔·盖茨先生很显然是一条大鲨鱼,当对方的意图已经完全暴露的时候,他却还对合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在明知有害的情况下,向新的合作者再次提起与盖茨的合作,造成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也葬送在自己的手里。可以说板仓雄一郎在银行和金融领域里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他的识人不明,反复地搬起盖茨这块大石头砸向自己的脚造成的。

前一段时间,我们读过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合著的书《看不见的大猩猩》,书中主要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存见的6大错觉,即: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和潜能错觉。

很显然,板仓雄一郎是产生了严重的自信错觉,在这种错觉的支配下,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并不真实的自信心。书中强调,自信并不代表能力一定强,板仓雄一郎所犯的错误,与我们在书中举的项羽失败的例子如出一辙。项羽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世出的英雄,他出身贵族家庭,乘天下大乱之机在民间起事。凭着自己的勇武,在三年的时间里,率领五国诸侯灭掉了秦国,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号称西楚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有点虚,但却大大助长了他的自信和自大之心,他的自信错觉也就此被不断强化,最终到了刚愎自用,听不进人言的地步。鸿门宴上,亚父范增设计了周密的计划,并屡次示意他杀掉刘邦,然而他不但不采纳范增的意见,放走了刘邦,养虎为患,还在后来对范增这样的忠诚之士产生了猜疑之心,最后弄得强大的楚军众叛亲离,能人散尽,在中了十面埋伏,自刎乌江前,项羽仍然执迷不悟,说“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意思是说,这是老天爷要让我灭亡,并不是我不会用兵打仗。把失败的责任推给虚无飘渺的老天爷,显然是太不负责任了。

好在板仓雄一郎在这一点上与项羽不同,他还是勇于认错并客观地反省了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板仓雄一郎创业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过度依赖银行货款。

板仓在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了他和银行之间的利益瓜葛,从最开始的银行宠儿,到成为银行人口中的“信用度为零”,最后的关键时刻,因为住友银行决定不再贷款给HyperSystem,引发了此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的银行看到住友银行的态度,也都决定不再贷款给板仓,造成了公司资金链的彻底断裂。到了这种时候,板仓还在想着找自己的所谓“好兄弟”,住友银行的负责人来解决困难,也再次说明了那个时候,板仓雄一郎在商业上的幼稚。资本也好、银行也好,从来都是逐利的,甚至嗜血的,它们最善长的永远是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碳。板仓雄一郎没有在企业市场最好的时候建立起强大的营销体系,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可持续增长的组织结构,经营和扩张完全依赖银行输血,这就像是一个糖尿病人打胰岛素,如果不能让他的胰腺功能彻底恢复,打再多的胰岛素都无法根治他的病,而且一旦停止外界胰岛素的输入,他的身体就会发生大麻烦,严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

板仓雄一郎创业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时局。创业成功不但要讲究创意,同样要判断时机。从古至今,做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创业同样如此。可以说,板仓雄一郎是抓住了一个好时机,却没有能够判断好时局,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板仓的创意是超前的,并且已经获得了银行和资本的青睐,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他这个时候犯了少年得志者常犯的毛病,他不能免俗地开始换女朋友、换豪车、换豪宅,结果这些看似年轻人独具一格的行为都为后来的倒闭和众人的倒戈埋下了隐患。他的自我膨胀导致错误地估计形势,开始了盲目扩张,并制定了一条看似合理的上市路线图,在没有建立成熟的商业组织体系的情况下,他在美国的发展和布局自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当上市无望时,他又因为年轻人的面子和所谓的情结,不能果断地止损,反而用良性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收入来补贴美国市场的亏损,这种行为不但无法救活亏损的业务,还把盈利的业务拖向了深渊。至于后来“比尔·盖茨的魔咒”和银行以及各种金融机构的落井下石,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破坏,其实都是源于自身的不够强大。

板仓雄一郎创业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年轻人的没长性、不踏实;过早成功造成的心理优势让他始终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对公司内部人事、外部营运,以及媒体和商务社交的生疏等等,这些方方面面,在书中都有所涉及。或者说,一个年轻的、聪明的、有理想的创业者可能犯的毛病,板仓雄一郎先生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犯过了,所以这本书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在日本,很多人把这本书称为“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失败案例”,还是很有道理的。

总结

以往的商业名人传记一般都是极尽美化之能事,通篇充斥着对主人公的溢美之词,谦虚点的也会比较详实地描写自己在商场上纵横捭阖的经历。但《创业,生与死》这本书完全不同,它用纪实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创业过程中的高光时刻,并突出讲述了致暗时刻的心理状态,诚恳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告诉我们,在创业的路上,从高高在上的成功者到损失惨重的失败者,这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他的两本《大败局》中说,“成功不可复制,失败或可避免”。与大败局中浓缩的故事相比,《创业,生与死》这本曾经失败者的传记,或许能够更深刻地向我们展示创业路上将要面临的问题。

如果说成功的价值在于让人振奋,那么失败的价值则在于让人清醒。现实中,大部分人会满腔热忱地走上创业之路,又会被一次失败冲击得一蹶不振,所以,去尝试前,请考虑清楚再行动。这是给创业者们很好的建议,也是对每一位进取者的最好忠告。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232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闫燕)

《创业,生与死》金句:成功不可复制,失败或可避免。从他人的失败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平静面对创业路上的一切。将作者的创业经验送给需要的朋友,让他也能更好地创业,找到合适的创业道路。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生与死》是作者板仓雄一郎对自己创业经历的总结,)